- 年份
- 2024(4927)
- 2023(6741)
- 2022(5671)
- 2021(5005)
- 2020(4291)
- 2019(9205)
- 2018(8646)
- 2017(15924)
- 2016(8932)
- 2015(9499)
- 2014(9014)
- 2013(8659)
- 2012(7882)
- 2011(7051)
- 2010(6931)
- 2009(6266)
- 2008(6096)
- 2007(5295)
- 2006(4451)
- 2005(3743)
- 学科
- 济(30528)
- 经济(30496)
- 管理(25261)
- 业(24428)
- 企(19240)
- 企业(19240)
- 方法(15458)
- 数学(14054)
- 数学方法(13949)
- 农(9605)
- 学(9041)
- 财(8878)
- 贸(8608)
- 贸易(8606)
- 易(8443)
- 中国(7491)
- 业经(7392)
- 农业(6652)
- 技术(6133)
- 环境(5879)
- 制(5650)
- 务(5580)
- 财务(5576)
- 财务管理(5565)
- 企业财务(5296)
- 划(5195)
- 银(5031)
- 银行(4977)
- 人事(4850)
- 人事管理(4850)
- 机构
- 大学(128085)
- 学院(127605)
- 济(48379)
- 经济(47570)
- 研究(46325)
- 管理(45725)
- 理学(41202)
- 理学院(40649)
- 管理学(39760)
- 农(39566)
- 管理学院(39560)
- 科学(34608)
- 农业(32314)
- 中国(32088)
- 业大(30596)
- 所(26177)
- 京(26168)
- 研究所(24718)
- 农业大学(21972)
- 中心(20645)
- 财(19763)
- 江(18614)
- 省(17330)
- 室(17144)
- 业(17043)
- 财经(16704)
- 实验(16223)
- 院(16082)
- 科学院(15789)
- 实验室(15565)
- 基金
- 项目(98819)
- 科学(75846)
- 基金(72942)
- 家(69140)
- 国家(68621)
- 研究(58938)
- 科学基金(56794)
- 自然(41117)
- 自然科(40240)
- 自然科学(40217)
- 省(39994)
- 自然科学基金(39549)
- 基金项目(39487)
- 社会(38341)
- 社会科(36507)
- 社会科学(36497)
- 划(34218)
- 资助(28834)
- 教育(26837)
- 计划(23147)
- 重点(22874)
- 科技(21354)
- 创(21322)
- 发(20567)
- 部(20456)
- 编号(20441)
- 科研(20278)
- 业(20177)
- 创新(20093)
- 农(18270)
共检索到170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沙月霞 黄泽阳 马瑞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稻叶片,采用对峙培养法测试该菌株对稻瘟病菌以及对镰孢菌、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BJ-A5和草莓黑斑病菌(A. alternata) BJ-ST24等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并检测其挥发性物质对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以及发酵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盆栽法检测对水稻叶瘟的温室防治效果,通过小区试验验证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促生效果,采用基于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发酵液喷施3次对胁迫激素、细胞分裂素等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及其挥发性物质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对水稻叶瘟的温室防治效果为78.26%,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5.07%—83.67%和62.79%—75.09%,对叶瘟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稻瘟酰胺有显著差异,对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稻瘟酰胺无显著差异。菌株Ej2对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茄镰孢(F. solani)、串珠镰孢(F. moniliforme)、草莓炭疽病菌、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和草莓黑斑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与清水对照相比,Ej2发酵液显著增加水稻种子萌发率、株高和穗重;喷施3次后,植物胁迫激素中的乙烯(ETH)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分裂素中的玉米素核苷(czR)、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和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R)激素含量显著下降,植物生长素(IAA)、茉莉酸(JA)、顺反茉莉酸类激素(cis-OPDA)、茉莉酸-异亮氨酸(JA-LIE)、顺式玉米素(cZ)、反式玉米素(tZ)、异戊烯基腺嘌呤(iP)、水杨酸(SA)等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具有防病、促进作物生长及增强水稻植株抗逆性的作用,是一种可以防治稻瘟病等真菌病害的生防微生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沛东 常冬冬 兰波 杨迎青 李湘民
通过温室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菌,测定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对水稻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处理的水稻幼苗,PAL、POD和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大于对照,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酶活性越大;接菌后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增长速率和高活性维持时间显著大于空白对照;300g/m2药剂(秧盘撒施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秧盘喷雾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效为76.7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m2(秧盘撒施剂量)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5.74%、6...
关键词:
烯丙苯噻唑 稻瘟病 防御酶 防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宇华 闫芝芬 马春红 魏建昆
用稻瘟病菌 90 - 2菌株产生的毒素 ,处理水稻同核异质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珍汕 97A及其保持系正常细胞质珍汕 97B的根冠细胞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鬼笔环肽为探针 ,观察了毒素处理前后细胞微丝骨架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结果显示 ,毒素处理前珍汕 97A ,珍汕 97B的根冠细胞中 ,微丝由内向外广泛散布 ,粗细不等 ,呈无序网络分布。毒素处理后 ,珍汕 97A的根冠细胞微丝的密集分布被破坏 ,纤丝状微丝不复存在 ,微丝集聚成粗束 ,有的呈碎片状 ;而珍汕97B的根冠细胞微丝破坏程度轻 ,微丝分布类似于毒素处理前的分布。本文研究了在毒素作用下 ,不同细胞质微丝状态及分布的变化 ,并探讨了毒素...
关键词:
毒素 微丝 雄性不育细胞质 信号转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洁 裴桦
用稻瘟病菌 (Pyriculoria oryzae Cav.) 非致病性菌系89-44-1 和致病性菌系89-10-3, 89-7-3, 89-42-3 和89-12-1 的培养过滤液对寄主作毒力测定, 研究了粗毒素在水稻稻瘟病害中的作用初步确定稻瘟病菌粗毒素为致病性因素, 在病菌侵入寄主体内时起作用。不同菌系对寄主植物的毒力存在差异,金属元素Zn、Mn、Fe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粗毒素 致病性 致病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秋芽 刘思乡 罗琼 谷松林 梁秋月
采用选择性化学药剂控制湖南省耒阳市水稻主要病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测定单一病虫为害损失和多种病虫复合为害损失.结果表明:病虫害致水稻有效穗减少、空壳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及其复合损失,造成早稻减产率分别为8.5%、9.0%、8.5%、5.3%、17.4%;晚稻分别为7.5%、11.4%、10.6%、5.7%、19.2%.
关键词:
水稻 病虫 产量损失 化学防治 耒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方式 除草剂 杂草 水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运高 杨国涛 唐力琼 张玲 马坤 郭连安
【目的】明确稻瘟病菌对杂交水稻光系统的毒害机制。【方法】采用ZA10、ZA14、ZA18、ZC11 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粗毒液浇灌水稻植株,探讨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对不同生育时期冈优725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流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叶片表观量子效率(α))的影响。【结果】稻瘟病菌毒素处理后,冈优725叶片的光系统受到破坏,Fv/Fm、Fv/Fo、ΦPSⅡ、ETR、qP、qN、α显著降低,而Fo显著升高。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东霞 张要武 陈融 许长蔼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含有2,4-DAPG基因的质粒pMON5122导入到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株中,探索了不同热激时间、不同CaCl2浓度和荧光假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转化子形成的影响;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到OD约0.53时,用0.025 mol/L CaCl2处理细胞,热激3~4min,转化频率最高;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5.0%,并且能够提高黄瓜出苗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新才 阎耀林 黄志农 张宁
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是一种全新剂型的农药杀菌剂,具有有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低及低成本等优点。笔者于2000年6月份在广东省连州市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用量为450g/hm2,750 g/hm2的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53.08%,75.03 %。而23 %噻氟酰胺(满穗)胶悬剂在用量为225 mL/hm2时防效为77.43 9/6。结果显示用量为750 g/hm2的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的防效明显高于用量为450 g/hm2的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的防效,而与用量为225 mL/hm2的23 %噻氟酰胺胶悬剂防效相当。因此,20 %井冈霉素水溶性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进 杨茂发 狄雪塬 师沛琼 邹晓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采用田间笼罩接虫法,施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量为5.0×109个孢子/m2,测定施菌后水稻叶片的取食斑数及水稻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5.0×109孢子/m2的施用剂量下,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对稻水象甲成虫在田间的防治效果为40%~60%,减少水稻产量损失达18.75百分点,水稻的分蘖数、穗数、穗粒数都有显著增加,仅千粒重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白僵菌 YS03菌株 田间试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旭鹏 么巧君 朱晓峰 王媛媛 王芳 陈井生 陈立杰 段玉玺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接种线虫2d后的番茄进行浸根24h处理,然后对其盆栽45d后对植物长势影响及温室防效进行测定。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 mg.L-1NAA和6 mg.L-16-BA处理对寄主植物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并且株高、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根长与CK相比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其中6 mg.L-1NAA分别提高76.94%、80.30%、84.36%和75.53%,6 mg.L-16-BA分别提高68.47%、73.76%、68.56%和68.87%。对南方根结线虫温室防效及根结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1NAA和10 mg.L-...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激素类化合物 番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荣明 周明国 叶钟音
网室盆栽水稻苗接种稻瘟病菌24h后,病菌附着胞中黑色素已完全形成,此时施用三环唑仍有60%左右的防效。三环唑可抑制病斑扩展及产孢,还可诱发水稻叶片内POX酶活性的提高。放线酮对三环唑防效具有拮抗作用,表明三环唑不仅为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抗侵入剂,而且能诱导寄主提高抗病性。
关键词:
稻瘟病 三环唑 作用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继平 隋阳辉 张文忠 赵明辉 兰宇 陈温福
以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采用大棚旱育毯苗试验,在常规营养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水稻秧苗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明显增加了营养土中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降低了容重,显著提升了通气和持水性能。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秧苗地上部(叶龄、叶长、叶宽、株高、假茎宽和根冠比)和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根分支数)生长能力。同时,随施炭水平的增加,叶片、假茎和根系中的内源激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小芬 邱学礼 张素华 张云芬 曾民 曾黎琼 杨树明
[目的]探究不同耐冷氮高效水稻材料内源激素代谢特点,以阐明氮营养对提高水稻耐冷性的调节机理。[方法]以水稻近等基因系耐冷氮高效116和冷敏氮低效167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与4个氮肥水平(10,20,40和60mg/L)耦合对水稻根、叶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随水稻生育进程,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在成熟期达峰值。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升高,ABA则相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低温抑制IAA、CTK、GA合成,促进ABA升高,4种激素含量呈现116高于167,叶高于根。低温与中氮耦合对水稻根和叶中IAA、CTK、GA的调控为正效应,低温与高氮耦合调控ABA为负效应,中氮可使水稻维持较高内源激素含量,这是增强水稻耐冷性的内在机理之一。[结论]在低温和氮肥耦合下,维持根叶中较高的IAA、CTK、GA、ABA含量,以及施氮对根、叶激素耦合效应的差异,是引起水稻耐冷性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重要生理调节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