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
2023(162)
2022(126)
2021(128)
2020(121)
2019(222)
2018(251)
2017(338)
2016(215)
2015(266)
2014(214)
2013(229)
2012(237)
2011(215)
2010(212)
2009(246)
2008(167)
2007(162)
2006(125)
2005(93)
作者
(1200)
(1030)
(1018)
(954)
(655)
(490)
(465)
(405)
(401)
(373)
(367)
(361)
(360)
(349)
(340)
(338)
(329)
(317)
(309)
(303)
(290)
(283)
(252)
(243)
(236)
(233)
(229)
(228)
(226)
(222)
学科
(864)
生物(360)
(310)
经济(310)
生态(266)
水产(263)
(231)
(229)
动物(211)
生物学(199)
虫害(196)
(191)
动物学(185)
(178)
微生(174)
微生物(174)
病虫(174)
病虫害(174)
(165)
(162)
森林(162)
(159)
植物(159)
生态学(158)
工程(153)
(146)
方法(145)
(144)
微生物学(137)
及其(133)
机构
大学(3471)
学院(3400)
(2218)
科学(2042)
研究(1902)
农业(1879)
业大(1541)
(1408)
实验(1382)
实验室(1346)
(1293)
重点(1268)
研究所(1262)
农业大学(1214)
(1079)
中国(1044)
(991)
技术(915)
生物(880)
(865)
中心(819)
科学院(816)
(705)
(694)
国家(676)
工程(634)
(627)
资源(619)
(600)
林业(537)
基金
项目(2962)
(2306)
国家(2291)
科学(2127)
基金(2095)
科学基金(1699)
自然(1613)
自然科(1578)
自然科学(1576)
自然科学基金(1550)
(1425)
(1326)
计划(1192)
科技(1165)
基金项目(1148)
研究(1127)
专项(975)
(904)
重点(879)
资助(772)
农业(743)
科研(740)
(726)
(711)
(704)
创新(674)
技术(674)
(501)
教育(489)
大学(448)
期刊
学报(2244)
(2127)
农业(1482)
大学(1411)
科学(1402)
学学(1394)
中国(908)
业大(867)
(767)
农业大学(738)
中国农业(532)
林业(484)
自然(449)
(429)
(428)
经济(428)
自然科(400)
自然科学(400)
研究(399)
农业科学(395)
(357)
科技(332)
农林(329)
(329)
水产(324)
农学(302)
华北(302)
科技大(285)
科技大学(285)
西南(251)
共检索到4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水燕  王楠楠  董雨豪  刘锦  陆承平  刘永杰  
#N/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丽  杨美玲  宋天琪  马恩波  张建珍  
【目的】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22 Nt的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功能。ArgoNAute1(Ago1)蛋白作为MirNA沉默复合物(MirNA sileNciNg coMplex ris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MirNA调控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论文旨在研究Ago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飞蝗(locustA MorAtoriA)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探索昆虫MirNA的生物合成和农业害虫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飞蝗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lM Ago1 c DNA序列;使用在线蛋白翻译软件(ex pAsy)对lM Ago1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谋胜  彭宣宪  
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之一二维电泳技术 ,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周期中各不同阶段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在不同生长阶段 ,其蛋白质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发现了与细菌生长代谢各阶段生理活动有关的差异蛋白质 ,有助于深入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基因组表达情况。同时 ,还对二维电泳和普通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二维电泳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有效工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磊  康波  姜冬梅  陈咨余  章钰  
神经视蛋白(OPN5)是非视觉成像视蛋白的重要成员之一,是可以感受紫外光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够介导光信号传输并引起节律相位的漂移。OPN5具有参与调控生物节律、动物繁殖、神经元生长发育、突触可塑性、记忆获得以及介导皮肤光信号转导等功能。文章综述了OPN5基因的结构与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其将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长志  王娟  
为明确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raphani 756c(Xcr)中存在的Ⅵ型分泌蛋白(tss)数量及其所具有的信号肽、保守motif等信息以及该菌中tss与其他病菌中同源序列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关键词对Xcr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并对Xcr中tss氨基酸序列开展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以及保守基序(motif)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Xcr中所含有的tss与其他病原菌中同源序列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明确Xcr中存在3个tss,分别命名为tssa、tssB、tssc,上述tss均含有高于50%比例的!螺旋结构,均定位在细胞膜上以及具有3个保守motif,而就信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司政  姚权  李河  
【目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果生炭疽菌是油茶炭疽病优势致病菌。对果生炭疽菌的转录因子CfHac1的结构域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解析转录因子CfHac1调控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挖掘油茶炭疽病防控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采用点突变技术构建转录因子CfHac1结构域缺失载体,通过PEG介导法将该回补载体转化至CfHAC1基因完全缺失突变体的原生质体中,通过博来霉素抗性和荧光筛选获得结构域缺失回补菌株,进一步研究BRLZ结构域在果生炭疽菌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结果发现转录因子CfHac1含有一个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BRLZ),该结构域包含58个氨基酸残基;与野生型菌株和完全互补菌株相比,BRLZ结构域缺失突变株ΔCfhac1ΔBRLZ生长速率显著降低,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不能形成附着胞,对内质网压力胁迫更敏感,丧失对油茶叶的致病力,其表型与ΔCfhac1突变体一致。【结论】上述结果表明,BRLZ是转录因子CfHac1重要的结构域,对CfHac1在果生炭疽菌中行使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吉红  陆承平  
建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Ah)的生物被膜(BF)体外形成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观察检测Ah致病株J1、N1及非致病株W1、4332株产生BF的情况,同时研究温度和消毒剂对AhJ1株的游离(FC)细菌(以下简称FC细菌)和具有BF的细菌(以下简称BF细菌)的影响。实验表明:致病株AhJ1、N1株均可形成BF,而非致病株AhW1、4332株均不形成BF。AhJ1株的BF细菌经85℃30min、-20℃80d、0.01%新洁尔灭处理后均有存活,而FC细菌无存活细菌。根据已发表的AhA1株的转录调节蛋白基因(AhyR)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对AhJ1、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倩倩  周洋  张永安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FlrBC在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合成、生物被膜形成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法,以嗜水气单胞菌ZYAH72为野生菌株构建双组分系统FlrBC缺失株ΔflrB和ΔflrC,比较不同菌株鞭毛合成及游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糖分泌、细胞黏附以及抗全血杀伤能力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仍能形成极生鞭毛,细菌游动能力无显著差异;而结晶紫染色发现ΔflrB和ΔflrC相较于野生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别下降了27.2%和22.3%;刚果红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的胞外多糖分泌分别下降了18.4%和14.2%;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flrB和flrC的缺失不同程度抑制了鞭毛合成、生物被膜相关通路基因的表达;与草鱼肾细胞共孵育后,ΔflrB和ΔflrC的细胞黏附率与野生株相比分别下降了23.2%和18.2%;全血杀伤实验结果显示,ΔflrB和ΔflrC抗全血杀伤能力均显著减弱。以上结果表明,双组分系统FlrBC不是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形成所必需,但在细菌鞭毛形成组装和生物被膜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并且影响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世林  李继红  马倩倩  吴志豪  陈愿  张永安  周洋  
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的调控功能,通过同源重组法敲除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基因envZ/ompR,检测各菌株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全血共培养试验评估各菌株抵御鱼血杀伤的能力;比较不同菌株感染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通过草鱼组织载菌量评判各菌株的侵袭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脏器的促炎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双基因缺失株ΔenvZ/ompR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下游基因ompF和ompC的转录水平显著受到影响;ΔenvZ/ompR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抗鱼全血杀伤能力相较野生型都显著下降。ΔenvZ/ompR的斑马鱼刮伤感染LD_(50)较野生型增长了4.8倍,致病力减弱,在草鱼腹腔感染中其全身扩散能力也较野生株显著减弱,并且ΔenvZ/ompR感染组草鱼脾脏、肝脏和肾脏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转录水平相对于野生株感染组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EnvZ/OmpR参与响应渗透胁迫,参与调控生物被膜形成,且在致病过程尤其是在宿主体内系统扩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张忠明  周俊初  李阜棣  
利用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种子浸提物诱导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野生型菌株7653R产生结瘤因子(NodRh)。根毛卷曲试验表明,NodRh能诱导产生各种形式的根毛变形、卷曲和分枝,并且能诱导形成典型的“牧羊拐”状卷曲,与菌体正常侵染所引起的变化相同。同时发现,相对较高浓度的结瘤因子NodRh能抑制根的生长,形成粗短根。在制备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剂的过程中,利用种子浸提物诱导产生结瘤因子,能显著提高根瘤菌的侵染结瘤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宏鹏  曹高燚  李明  丁博  包曙光  王俊斌  谢晓东  陈小强  
为了对大麦气孔发育转录因子基因HvMUTE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CR扩增及qRT-PCR等方法来对大麦气孔发育转录因子基因HvMUTE进行研究。由于大麦G1614为大麦MOREX品种的姊妹系,且大麦MOREX品种公布了参考基因组数据,所以通过将短穗二柄草BdMUTE基因同大麦G1614基因组进行序列同源比对,得到大麦HvMUTE基因序列。从大麦材料G1614幼芽中的第1片叶片中取样,克隆得到大麦HvMUTE基因651 bp的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vMUTE蛋白是位于细胞核中的无明显亲水疏水性的不稳定蛋白质,并且其蛋白质三维结构含有螺旋-环-螺旋(HLH)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vMUTE蛋白同小麦和山羊草的MUTE-Like蛋白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在干旱条件下,HvMUTE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这一结果同前人研究有所不同,猜测与大麦为单子叶植物,气孔结构中存在副卫细胞同双子叶植物气孔结构形态不同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蕾  邓恒为  李晶晶  刘姗姗  何建国  李海云  翁少萍  
为获取拟穴青蟹Cactus基因cDNA全长、分析基本生物学信息,并初步探索其在病原物刺激下的免疫反应,实验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拟穴青蟹Cactus(SpCactus)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为2 035 bp,开放阅读框(ORF)1 311 bp,编码43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6.01 ku。对蛋白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发现,SpCactus为亲水性蛋白,等电点pI为4.91。经预测,SpCactus与其他物种的IκB蛋白具有相似的功能结构域。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SpCactus与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的Cactus蛋白同源性均高达62%,相似度为73%。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pCactus与甲壳动物聚为一支,与无脊椎动物聚为一大支。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发现,SpCactus基因在拟穴青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心脏、眼柄、血液和鳃,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低。LP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均能显著诱导SpCactus基因的表达。本实验成功扩增了SpCactus基因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理化性质预测,初步探讨了其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荣荣  丁国伟  刘卫敏  张敏  赵小明  韩鹏飞  马恩波  张建珍  
【目的】几丁质脱乙酰基酶(chitin deacetylase,CDA)是昆虫几丁质代谢系统的重要酶系,研究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农药靶标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飞蝗转录组数据库,获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c DNA序列,将其与飞蝗基因组进行比对,绘制基因结构图。将其与赤拟谷盗CDAs序列进行比对,并采用Blast P和SMART软件进行功能域预测。将已鉴定的飞蝗CDAs分别与赤拟谷盗、果蝇、冈比亚按蚊、家蚕、中华稻蝗和云杉卷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车建美  蓝江林  刘波  
【目的】采用电击法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行gfp/luxAB基因双标记,研究标记前后菌株的生长差异、以及侵染性和致病性的变化。【方法】通过电击法进行青枯雷尔氏菌的遗传转化,采用番茄组培苗对标记菌株的侵染条件和侵染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成功地采用gfp/luxAB基因标记了青枯雷尔氏菌。标记后的菌体细胞形状与亲本菌株形状相同,均为长椭圆形,近杆状,整个细胞呈现绿色荧光,PCR结果表明,从标记青枯雷尔氏菌菌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3.0kb的gfp基因片段。标记菌在对数生长期,荧光素酶活性快速增加,到稳定期,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保  姜帅  薛德奖  李茜  张淼  
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作为红肉中的色素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的。研究表明过多摄入红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疾病。现阶段关于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功能特性,以及两者包含的血红素对氧化应激和结肠健康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膳食蛋白摄入后消化分解得到的血红素及血红素铁在体内消化吸收、分解代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组成、生物学功能、消化特性,及二者对肠道健康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膳食营养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