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7)
- 2023(3868)
- 2022(3277)
- 2021(3098)
- 2020(2685)
- 2019(5858)
- 2018(5845)
- 2017(10495)
- 2016(6106)
- 2015(6957)
- 2014(6900)
- 2013(6670)
- 2012(6400)
- 2011(5796)
- 2010(5929)
- 2009(5470)
- 2008(5628)
- 2007(5273)
- 2006(4657)
- 2005(4148)
- 学科
- 济(22261)
- 经济(22235)
- 管理(16400)
- 业(15041)
- 企(12167)
- 企业(12167)
- 方法(11057)
- 数学(9475)
- 数学方法(9286)
- 学(8158)
- 农(6744)
- 中国(5531)
- 业经(4877)
- 财(4709)
- 理论(4430)
- 农业(4417)
- 贸(4244)
- 贸易(4240)
- 制(4141)
- 易(4104)
- 技术(3715)
- 地方(3566)
- 环境(3540)
- 教育(3487)
- 划(3395)
- 和(3136)
- 银(3064)
- 策(3061)
- 体(3036)
- 银行(3030)
- 机构
- 大学(93684)
- 学院(91994)
- 研究(33828)
- 管理(31002)
- 济(30854)
- 经济(30070)
- 理学(27125)
- 理学院(26655)
- 农(26315)
- 科学(25894)
- 管理学(25803)
- 管理学院(25661)
- 中国(24236)
- 农业(21242)
- 京(20423)
- 业大(20396)
- 所(19365)
- 研究所(17967)
- 中心(15248)
- 江(14715)
- 农业大学(14441)
- 财(13408)
- 省(12725)
- 范(12593)
- 技术(12470)
- 师范(12327)
- 北京(12266)
- 室(12109)
- 院(11571)
- 州(11290)
- 基金
- 项目(64107)
- 科学(49106)
- 基金(46354)
- 家(43154)
- 国家(42795)
- 研究(39474)
- 科学基金(35393)
- 省(26339)
- 自然(25888)
- 自然科(25336)
- 自然科学(25319)
- 自然科学基金(24892)
- 基金项目(24852)
- 社会(23834)
- 社会科(22475)
- 社会科学(22467)
- 划(22456)
- 教育(19162)
- 资助(19051)
- 重点(15052)
- 计划(14696)
- 编号(14685)
- 科技(13366)
- 发(13270)
- 创(13233)
- 部(13177)
- 科研(12820)
- 创新(12410)
- 成果(12213)
- 业(11721)
共检索到137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雨潇 秦婷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潘良坤
QseBC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细菌的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能感应细胞外环境因子信号,在调控细菌毒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QseC在识别和响应宿主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其对毒力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首先构建了嗜水气单胞菌NJ-35缺失突变株ΔqseC与互补株qseC+,分析了在NE诱导下野生株和突变株的体外毒力因子表达和鱼体死亡率的变化。结果表明,qseC的缺失抑制了NE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促生长作用,降低了NE对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溶血活性的增强作用及其对罗非鱼的致死率,而对运动性、脂肪酶与蛋白酶活性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本实验明确了嗜水气单胞菌QseC能够响应NE,从而调节菌株的毒力,对全面认识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并为探索疾病防控新技术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秦婷 习丙文 谢骏 潘良坤
为探明嗜水气单胞菌QseB在病原菌对鱼体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的识别和响应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qseB缺失突变株(ΔqseB),比较分析了NE诱导后,野生株和突变株之间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溶血活性和运动能力等与细菌毒力有关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鱼体致病力的变化。结果显示,qseB的缺失显著降低了NE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生物膜形成、溶血活性的促进作用,减弱了嗜水气单胞菌对奥利亚罗非鱼的致死率,而对细菌运动能力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NE对嗜水气单胞菌NJ-35生物膜形成和溶血活性的增强作用可能依赖于QseB,表明QseB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并为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翁梦薇 计徐 郑卫江 姚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急性应激因素对细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2株喹诺酮类敏感型大肠杆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测定D600值比较菌株在添加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确定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大肠杆菌的最佳促生长浓度;分离自断奶香猪粪便的7株携带质粒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lb-cr、oqx AB、qnr S)的大肠杆菌,采用滤膜接合法,计算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和未诱导的大肠杆菌分离株(供体菌)与大肠杆菌J53(受体菌)的接合转移率;PCR检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涛 李琪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关键词:
岩牡蛎 肾上腺素 单体牡蛎 变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健 王静 王淼 孔祥雅 祝凤彬 邵小雪
【目的】利用重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检测β2激动剂类药物,是弥补传统免疫学检测方法不足、实现该类违禁物多残留的快速检测手段。获得高纯度、高亲和力的重组受体是该技术的核心和难点。本文克隆猪β2 AR并构建其重组穿梭表达质粒,为筛选最适宜的受体表达系统和表达条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克隆猪β2AR并进行序列分析,完成重组穿梭表达质粒构建。首先采集新鲜猪肝组织,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猪β2AR核苷酸序列(AF000134),设计1对引物并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切胶回收后与pMD-18T载体于4℃、T4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过夜。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光宏 韩正康 陈杰
给8只樱桃谷肉鸭静脉灌注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克伦特罗(clenbuterol简称CL),观察了肉鸭血清尿酸、游离脂肪酸(FFA)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在CL处理后的变化。试验鸭由翅静脉血瘘管灌注CL0.5mg,对照鸭灌注生理盐水。结果CL使肉鸭血清尿酸水平下降,FFA大幅度提高,灌注后5~48h,尿酸降低了35%~50%,FFA上升了35%~180%;此外,CL提高了血清GPT活性。说明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CL促进了肉鸭机体脂肪的分解,并降低蛋白质的分解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鑫海 张紫瑞 周丽颖 汤环宇 敖士奇 周一凡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严重危害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原之一,为揭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解析翘嘴鳜应答病原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于感染24 h后,采集感染组与对照组翘嘴鳜头肾组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了RNA-Seq分析,原始数据拼接后组装共获得53,040个单基因(unigene)。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翘嘴鳜存在52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54个上调基因和272个下调基因,其中免疫相关的显著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炎症和免疫原性细胞因子白介素、补体系统、MHCⅠ型抗原提呈、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蛋白连接酶等。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富集分析显示,89个通路富集显著,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内吞作用和吞噬体等。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取7个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与RNA-seq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本研究为揭示翘嘴鳜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鑫海 张紫瑞 周丽颖 汤环宇 敖士奇 周一凡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严重危害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原之一,为揭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解析翘嘴鳜应答病原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于感染24 h后,采集感染组与对照组翘嘴鳜头肾组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了RNA-Seq分析,原始数据拼接后组装共获得53,040个单基因(unigene)。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翘嘴鳜存在52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54个上调基因和272个下调基因,其中免疫相关的显著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炎症和免疫原性细胞因子白介素、补体系统、MHCⅠ型抗原提呈、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蛋白连接酶等。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富集分析显示,89个通路富集显著,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内吞作用和吞噬体等。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取7个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与RNA-seq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本研究为揭示翘嘴鳜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凯 李双安 冯琳 姜维丹 吴培 刘杨 姜俊 邝声耀 唐凌 周小秋
本实验探索了肌醇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生长期草鱼头肾和脾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221.83±0.84) 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肌醇[27.0(基础饲料组,未添加肌醇)、137.9、286.8、438.6、587.7和737.3 mg/kg]的饲料10周。随后经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14 d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注射后,与基础饲料(未添加肌醇)组相比,饲料中适宜水平肌醇组生长期草鱼头肾和脾脏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PC)含量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 Zn-SOD和Mn 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GPx1a、GPx1b、GPx4a和GPx4b)、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GSTP1、GSTP2、GSTO1和GSTO2)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mRNA水平,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此外,饲料中适宜水平肌醇上调了嗜水气单胞菌注射后生长期草鱼头肾和脾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了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a和b mRNA水平。研究表明,饲料中适宜水平肌醇可激活鱼类头肾和脾脏Nrf2信号途径,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致头肾和脾脏氧化损伤的能力。此外,以嗜水气单胞菌注射后生长期草鱼头肾和脾脏ROS含量为标识,生长期草鱼肌醇需要量分别为452.1和449.0 mg/k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璐丹 陈凯 习丙文 谢骏
为探讨中草药单体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生长和毒力的影响,实验测定了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生物膜以及脂肪酶活性、运动性、蛋白酶活性和溶血性等毒力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MIC为128μg/mL;秦皮素浓度大于16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 0.05),但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蛋白酶活性(P<0.05)。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期望通过低浓度秦皮素实现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秦皮素 嗜水气单胞菌 抑菌作用 毒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然 陈晓辉 陈昌福
在中华鳖 (Pelodiscussinensis)稚鳖饲料中添加定量的甘草素 ,投喂经福尔马林灭活嗜水气单胞菌(FKC)免疫接种的中华鳖稚鳖 2 8d后 ,通过测定增重量 ,血液比容值 ,血清中补体价 ,抗体价 ,溶菌酶活性 ,GOT、GPT值 ,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 ,探讨了口服甘草素对中华鳖稚鳖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添加 35mg kg·d的甘草素 ,不仅具有提高供试中华鳖免疫应答水平 ,改善肝功能 ,增强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同时还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关键词:
甘草素 中华鳖 嗜水气单胞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青 龚一富 金思 孙喆君 章丽 童丽娟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汤伏生 曾勇 张兴忠 朱晓燕
鱼类细菌群落中的致病嗜水气单胞菌汤伏生,曾勇,张兴忠(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434000)朱晓燕(湖北农学院水产系,荆州434103)关键词鱼类,细菌群落,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PATHOGENICAEROMONASHYDROPHILAIN...
关键词:
鱼类,细菌群落,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单晓枫 张洪波 郭伟生 钱爱东
用平板划线法或点种法对212株分离自养殖水体和水产动物胃肠道的细菌进行筛选,得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MLS-7。经过生理生化的初步鉴定,该菌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MLS-7上清液抑菌试验和共培养试验表明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进一步对MLS-7抑菌谱进行测定,确认其对鱼源的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兴国 范红结 陆承平 陈怀青
以EPC细胞和HEp 2细胞为细胞模型 ,用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 ,Ah)J 1株进行粘附试验 ,同时以Ah4型菌毛的抗血清作粘附抑制试验 ,用以分析AhJ 1株的粘附素及其受体。EPC细胞粘附和粘附抑制试验证实 ,AhJ 1株粘附素受体具有甘露糖、胆固醇成分 ,有少量半乳糖成分 ,无葡萄糖成分。HEp 2细胞粘附和粘附抑制试验证实 ,与其它非菌毛粘附素如S层及外膜蛋白相比 ,Ah 4型菌毛的粘附作用较为显著。抗 4型菌毛抗体抑制细菌的粘附力达 80 %以上。抗S层、外膜蛋白抗体也能使细菌的粘附力下降 ,表明Ah的粘附作用由菌毛粘附素与非菌毛粘附素共同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