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3)
2023(2627)
2022(2358)
2021(2163)
2020(1935)
2019(4237)
2018(4021)
2017(7002)
2016(4076)
2015(4501)
2014(4376)
2013(4105)
2012(3959)
2011(3438)
2010(3649)
2009(3326)
2008(3464)
2007(3150)
2006(2607)
2005(2336)
作者
(13804)
(11663)
(11338)
(10608)
(7631)
(5808)
(5213)
(4408)
(4384)
(4163)
(3954)
(3933)
(3918)
(3842)
(3773)
(3624)
(3393)
(3368)
(3291)
(3244)
(3116)
(2992)
(2839)
(2629)
(2614)
(2577)
(2543)
(2487)
(2364)
(2352)
学科
(12642)
(11940)
经济(11917)
管理(11808)
(11321)
企业(11321)
(6271)
(5083)
(4918)
财务(4913)
财务管理(4900)
企业财务(4655)
方法(4274)
(3748)
数学(3558)
中国(3548)
数学方法(3473)
(3315)
(2769)
(2767)
银行(2747)
业经(2604)
(2567)
金融(2562)
(2513)
农业(2359)
(2167)
(2150)
(2090)
及其(2038)
机构
大学(56562)
学院(55365)
研究(22678)
(17742)
经济(17283)
管理(17103)
科学(16953)
(16718)
中国(16406)
理学(14513)
理学院(14209)
管理学(13831)
管理学院(13756)
农业(13440)
(13053)
(12914)
业大(12374)
研究所(12073)
中心(10282)
(10113)
农业大学(8835)
(8824)
(8454)
(8281)
(7915)
北京(7867)
实验(7761)
财经(7657)
技术(7553)
实验室(7487)
基金
项目(39951)
科学(30236)
基金(29183)
(28699)
国家(27995)
研究(24278)
科学基金(22288)
自然(16668)
自然科(16262)
自然科学(16247)
(16015)
自然科学基金(15947)
基金项目(15316)
社会(14136)
(13936)
社会科(13263)
社会科学(13254)
资助(11959)
教育(11044)
重点(9769)
计划(9557)
科技(8667)
编号(8603)
科研(8399)
(8269)
(8227)
(8227)
(7810)
创新(7758)
成果(7758)
期刊
(20485)
经济(20485)
学报(17247)
(15729)
研究(14503)
中国(13014)
科学(12780)
大学(12259)
学学(11905)
农业(10770)
(9795)
管理(7206)
(5984)
业大(5751)
(5084)
农业大学(4991)
(4768)
金融(4768)
教育(4504)
财经(3850)
会计(3478)
科技(3464)
林业(3454)
财会(3402)
技术(3336)
(3298)
中国农业(3189)
自然(3150)
经济研究(3119)
自然科(2820)
共检索到86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瑶  董雨豪  刘锦  王楠楠  陆承平  刘永杰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中国流行菌株NJ-35的AraC家族转录调控因子AetY(U876_01475)的功能,本实验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株ΔaetY及互补株CΔaetY,并对野生株、缺失株及互补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自凝集活性、对恩诺沙星的耐药性和对斑马鱼的致病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aetY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自凝集活性、对恩诺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显著降低,对斑马鱼致病力明显降低,半数致死量(LD_(50))增加400余倍。CΔaetY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野生株水平。本研究首次针对嗜水气单胞菌AraC家族成员进行了基因功能分析,为进一步探究该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美超  曹雅男  姚斌  白东清  周志刚  
将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iiO-AIO6)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iiO-AIO6。转化大肠杆菌后筛选具有活性的重组子并对纯化的目的蛋白AiiO-AIO6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纯化的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溶血素(Hemolysin,Hem)、细胞肠毒素(Cytotonic enterotoxin,Ast)、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ase,Ep)、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及磷脂酶Pho(Phospholipase A1,Pho)等5个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ET28a/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毛磊磊  鄢庆枇  黄力行  张梅梅  王素云  张萌萌  覃映雪  
LuxR家族蛋白是一类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蛋白,参与细菌多项重要生理活动。采用RNAi技术构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luxR_(05735)稳定沉默菌株luxR_(05735)-RNAi,并利用qRT-PCR检测基因沉默效果。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沉默株中luxR_(05735)的表达量降低了96.8%。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与野生株相比,luxR_(05735)-RNAi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吡哌酸的耐药性显著降低。对野生株与沉默株luxR_(05735)-RNAi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共有1286个,其中,上调基因353个,下调基因933个;显著富集的通路4条,分别是核糖体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硫代谢通路、硒化合物代谢通路;在这4条通路中可能与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包括metE、glnA、rplB、rplX、rpsA、rpsJ等,这些功能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与细菌的生物成膜及核糖体蛋白合成相关。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推测嗜水气单胞菌的luxR_(05735)通过调控细菌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及核糖体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鑫海  张紫瑞  周丽颖  汤环宇  敖士奇  周一凡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严重危害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原之一,为揭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解析翘嘴鳜应答病原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于感染24 h后,采集感染组与对照组翘嘴鳜头肾组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了RNA-Seq分析,原始数据拼接后组装共获得53,040个单基因(unigene)。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翘嘴鳜存在52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54个上调基因和272个下调基因,其中免疫相关的显著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炎症和免疫原性细胞因子白介素、补体系统、MHCⅠ型抗原提呈、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蛋白连接酶等。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富集分析显示,89个通路富集显著,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内吞作用和吞噬体等。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取7个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与RNA-seq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本研究为揭示翘嘴鳜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鑫海  张紫瑞  周丽颖  汤环宇  敖士奇  周一凡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严重危害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原之一,为揭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解析翘嘴鳜应答病原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于感染24 h后,采集感染组与对照组翘嘴鳜头肾组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了RNA-Seq分析,原始数据拼接后组装共获得53,040个单基因(unigene)。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翘嘴鳜存在52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54个上调基因和272个下调基因,其中免疫相关的显著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炎症和免疫原性细胞因子白介素、补体系统、MHCⅠ型抗原提呈、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蛋白连接酶等。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富集分析显示,89个通路富集显著,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内吞作用和吞噬体等。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取7个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与RNA-seq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本研究为揭示翘嘴鳜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向东  陆承平  陈怀青  凌红丽  
用含不同浓度铁离子的培养基培养嗜水气单胞菌J-1株,36h时检测细菌含量以及毒素、蛋白酶、载铁体的表达量。发现菌液的浓度随着Fe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毒力因子的表达量则相反,当Fe2+的加入浓度为0时,毒素、蛋白酶、载铁体的表达量达最大值。用SDS-PAGE电泳及免疫转印分析细菌的外膜蛋白(OMP),嗜水气单胞菌J-1株在表达载铁体的同时多表达一条OMP,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1.7×103,应为载铁体的受体。此时,经ELISA检测细菌菌体及抽取物S蛋白为阴性;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菌体无S层结构。随着铁离子浓度的降低,J-1株毒素、蛋白酶及载铁体的表达增多,菌体S蛋白消失,并产生相应的OMP条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振兴  陈昌福  高宇  王美珍  谭晶晶  李革雷  
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灭菌生理盐水调节至1.5×104cfu/mL(Ⅰ组)和1.5×106cfu/mL(Ⅱ组)的浓度后,注射法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人工感染),定时检测供试克氏原螯虾的总血细胞数量(THCs)、淋巴液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力等免疫相关因子活性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注射不同浓度的A.hydrophila后的8~48 h之间,供试克氏原螯虾的免疫相关因子的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个试验组的克氏原螯虾在注射A.hydrophila后8~48 h内,THCs和SOD活性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倩倩  周洋  张永安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FlrBC在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合成、生物被膜形成及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法,以嗜水气单胞菌ZYAH72为野生菌株构建双组分系统FlrBC缺失株ΔflrB和ΔflrC,比较不同菌株鞭毛合成及游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糖分泌、细胞黏附以及抗全血杀伤能力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仍能形成极生鞭毛,细菌游动能力无显著差异;而结晶紫染色发现ΔflrB和ΔflrC相较于野生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别下降了27.2%和22.3%;刚果红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ΔflrB和ΔflrC的胞外多糖分泌分别下降了18.4%和14.2%;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flrB和flrC的缺失不同程度抑制了鞭毛合成、生物被膜相关通路基因的表达;与草鱼肾细胞共孵育后,ΔflrB和ΔflrC的细胞黏附率与野生株相比分别下降了23.2%和18.2%;全血杀伤实验结果显示,ΔflrB和ΔflrC抗全血杀伤能力均显著减弱。以上结果表明,双组分系统FlrBC不是嗜水气单胞菌极生鞭毛形成所必需,但在细菌鞭毛形成组装和生物被膜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并且影响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世林  李继红  马倩倩  吴志豪  陈愿  张永安  周洋  
为探究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的调控功能,通过同源重组法敲除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基因envZ/ompR,检测各菌株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比较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通过全血共培养试验评估各菌株抵御鱼血杀伤的能力;比较不同菌株感染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通过草鱼组织载菌量评判各菌株的侵袭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脏器的促炎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双基因缺失株ΔenvZ/ompR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下游基因ompF和ompC的转录水平显著受到影响;ΔenvZ/ompR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抗鱼全血杀伤能力相较野生型都显著下降。ΔenvZ/ompR的斑马鱼刮伤感染LD_(50)较野生型增长了4.8倍,致病力减弱,在草鱼腹腔感染中其全身扩散能力也较野生株显著减弱,并且ΔenvZ/ompR感染组草鱼脾脏、肝脏和肾脏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转录水平相对于野生株感染组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双组分系统EnvZ/OmpR参与响应渗透胁迫,参与调控生物被膜形成,且在致病过程尤其是在宿主体内系统扩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单晓枫  张洪波  郭伟生  钱爱东  
用平板划线法或点种法对212株分离自养殖水体和水产动物胃肠道的细菌进行筛选,得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MLS-7。经过生理生化的初步鉴定,该菌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MLS-7上清液抑菌试验和共培养试验表明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进一步对MLS-7抑菌谱进行测定,确认其对鱼源的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包天杰  鲍生成  樊坤  沈玉帮  徐晓雁  李家乐  
为探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草鱼肾脏细胞(Ctenopharyngodonidellakideny,CIK)中miR-23a 的调控机制,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了嗜水气单胞菌感染CIK细胞后miR-23a的表达量变化,使用RNAhybrid软件预测miR-23a的靶基因并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鉴定,最后分析miR-23a对靶基因下游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CIK细胞不同时间点,miR-23a表达量产生显著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miRNA-23a模拟物/抑制剂转染实验对靶基因反向调控,鉴定出TBK1和GLUT1是miR-23a靶基因;过表达miR-23a抑制了下游基因ldha、ldhba、pdha1a和pdha1b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揭示,miR-23a参与调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CIK细胞中的免疫应答。TBK1和GLUT1是miR-23a靶基因,miR-23a能够靶向GLUT1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为miR-23a 在硬骨鱼类中免疫反应调控方面作用提供了的重要思路,同时为进一步了解miRNA 介导多个靶基因调节鱼类先天性免疫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储卫华  于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金丽华  
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病鳖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反应迟钝;颈部充血,腹甲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口、鼻孔中流出血水;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病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大量细菌侵入肺、肾、脾、血液、心脏和肌肉等器官组织,造成出血以及全身性组织损害,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呈现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病变区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病鳖由于血细胞广泛受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祖国掌  余为一  李槿年  李郁  
从鲫鱼肌肉和脏器先后分离到四株嗜水气单胞菌Dy、xA、xA5和xA6。与南京农业大学惠赠的嗜水气单胞菌J—1株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鉴定。结果表明:1.五株细菌在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药敏特性方面,除在分解水杨素和蔗糖能力以及新生霉素和新霉素敏感性等指标外,其他均基本一致;2.Dy、xA5和xA6同J—1一样能致死小白鼠和鲢鱼,而xA却不能;3.在与兔抗J—1抗血清的凝集反应中,Dy、xA5和xA6呈强阳性反应,而xA呈弱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分离的四株气单胞菌在致病性和抗原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