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3)
- 2023(5896)
- 2022(5054)
- 2021(4565)
- 2020(3951)
- 2019(7857)
- 2018(7480)
- 2017(13694)
- 2016(7818)
- 2015(8149)
- 2014(7668)
- 2013(7432)
- 2012(6808)
- 2011(6164)
- 2010(5848)
- 2009(5381)
- 2008(5126)
- 2007(4286)
- 2006(3565)
- 2005(2933)
- 学科
- 济(26198)
- 经济(26165)
- 管理(20698)
- 业(19902)
- 企(15055)
- 企业(15055)
- 方法(12814)
- 数学(11682)
- 数学方法(11598)
- 学(9251)
- 农(8179)
- 财(7315)
- 贸(6964)
- 贸易(6961)
- 易(6803)
- 环境(6461)
- 中国(6413)
- 业经(5929)
- 农业(5789)
- 技术(4918)
- 务(4616)
- 财务(4613)
- 财务管理(4607)
- 划(4586)
- 地方(4430)
- 企业财务(4396)
- 制(4298)
- 产业(3981)
- 银(3896)
- 融(3894)
- 机构
- 大学(111807)
- 学院(110920)
- 研究(42449)
- 济(41158)
- 经济(40467)
- 管理(38752)
- 农(35903)
- 理学(35121)
- 理学院(34607)
- 管理学(33855)
- 管理学院(33708)
- 科学(32692)
- 农业(29329)
- 中国(28600)
- 业大(27684)
- 所(24225)
- 研究所(23099)
- 京(23070)
- 农业大学(19997)
- 中心(18374)
- 室(16602)
- 财(16240)
- 实验(15966)
- 江(15544)
- 实验室(15345)
- 业(15338)
- 省(15294)
- 院(15101)
- 科学院(14780)
- 重点(14532)
- 基金
- 项目(88464)
- 科学(67896)
- 基金(65713)
- 家(63323)
- 国家(62845)
- 科学基金(51498)
- 研究(51221)
- 自然(38136)
- 自然科(37295)
- 自然科学(37272)
- 自然科学基金(36632)
- 基金项目(35689)
- 省(35336)
- 社会(33189)
- 社会科(31536)
- 社会科学(31525)
- 划(30934)
- 资助(25746)
- 教育(22564)
- 计划(21634)
- 重点(20854)
- 科技(20198)
- 创(18896)
- 发(18700)
- 科研(18509)
- 业(18062)
- 部(18056)
- 创新(17827)
- 编号(17156)
- 农(16817)
共检索到144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每组20尾。对照组注射PBS,浸泡组以1.0×107cfu/mL的菌液浸泡1 h,注射组注射1.0×108cfu/mL的菌液。各组鳗鲡均于处理后6 h和30 h断尾采血,肝素钠抗凝,分别取全血、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法)测定美洲鳗鲡全血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免疫水平。结果表明,浸泡组细菌感染后30 h的红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细菌注射组,而细菌注射组的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浸泡组和对照组,3组鳗鲡的全血细胞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与30 h相比,处理后6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伟妮 林旋 王寿昆 陈威力
为了解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血清酶活力的变化规律,将日本鳗鲡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0尾,腹腔分别注射0.1 mL浓度为3×106CFU/mL的菌液和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0、1、5、9、13、17、21、25、29、33 d从两组各取3尾日本鳗鲡,尾静脉取血,测定其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注射嗜水气单胞菌一段时间后,实验组鳗鲡的ACP和SOD的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都在21 d时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宗福 龚晖 陈红燕 杨金先 刘晓东 林天龙
应用嗜水气单胞菌β-hemA重组菌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制备成免疫刺激复合物(β-hemA-ISCOMs),通过浸泡途径免疫鳗鲡,测定免疫鱼细胞和抗体应答水平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1)β-hemA-ISCOMs在电镜下呈笼格状颗粒,直径约40nm;(2)一免后第44天,β-hemA-ISCOMs免疫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非β-hemA-ISCOMs免疫组(P<0.05);(3)免疫浓度在30~120mg.L-1时,β-hemA-ISCOMs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与浓度正相关,且显著高于ISM1312佐剂组与无佐剂组(P<0.05);(4)免疫浓度在30~120mg.L-1时,β-hemA-I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熊静 关瑞章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邰光富 鄢庆枇 徐晓津 李芊 覃映雪
为建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的数量模型,研究了感染时间一定、感染复数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和白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还研究了感染复数一定、感染时间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和白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发现,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在感染复数为100∶1、感染时间为30min时细胞吞噬的细菌量达到饱和,而细胞本身仍可维持较高活性。表明100∶1的感染复数及30min的感染时间,是研究鳗鲡外周血白细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模型的最佳参数。本研究还通过检测吞噬速率和杀菌速率评估建立起来的数量模型发现,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嗜水气单胞菌的速...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 吞噬 嗜水气单胞菌 鳗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陆盼盼 曹伟棋 赵金平
采用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外膜蛋白基因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检测其对日本鳗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攻毒免疫保护力。将150尾日本鳗鲡平均分为PBS、细菌免疫和外膜蛋白免疫3个组,3组鳗鲡分别以PBS(0.01 mol/L,p H7.4)、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联灭活苗(5.0×108 CFU/m L)、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500μg/m L)腹腔注射0.2 m L。于免疫后14、21和28 d麻醉鳗鲡采血并分离抗凝血。测定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殷海成 杨东辉 贾峰 黄进 张勇
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β-葡聚糖在饲料中添加或注射或制成β-葡聚糖-嗜水气单胞菌油乳剂灭活疫苗(β-AH)对黄河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 haematopterus]免疫应答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的抵抗能力。选择体质量为(32.33±0.21)g的健康黄河鲤1 800尾,随机分为12组(Ⅰ–Ⅻ),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添加0(Ⅰ、Ⅶ–Ⅻ组)和150、300、450、600和750 mg/kg的β-葡聚糖的基础日粮(Ⅱ–Ⅵ组)、注射每千克体质量150 mg、450 mg、750 mgβ-葡聚糖(Ⅶ–Ⅸ组)和注射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温周瑞 陈霞 卢伶俐 叶嵘 李文华 王从丹
通过注射攻毒的方式研究了15、20、25、30、35℃水温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感染力。试验组每尾鱼(体重47.6 g±15.5 g)腹腔注射6×106cfu嗜水气单胞菌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PBS。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水温35℃时发病最快,试验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状,死亡率高达100%;其次是30℃组和25℃组,死亡率均为76.67%;15℃组死亡率仅3.33%。此结果与天然条件下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吻合,为该病的预报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彦波 任真真 张岩 傅玲琳
为了筛选能提高水产动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抗病性的益生菌,并研究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将5种乳酸菌与斑马鱼ZF-4细胞共培养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NFκB、TNF-α和IL-10的表达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后的细胞凋亡率来筛选对ZF-4细胞保护性最显著的乳酸菌,将其添加至模式生物斑马鱼饲料中饲喂28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并检测斑马鱼肠道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斑马鱼被攻毒后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5种乳酸菌分别与细胞共培养后,芽孢乳酸菌09.712能明显提高ZF-4细胞NFκB、TNF-α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桂芳 鄢庆枇 陈文博 苏永全 覃映雪
采用间接ELISA法研究菌浓度、孵育时间、温度、pH、阳离子及碳源等因子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黏附鳗鲡(Anguilla anguilla)表皮黏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间接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9.92×104CFU,细菌的黏附量随菌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方程:y=0.135ln(x)0.936(R2=0.986);嗜水气单胞菌黏附鳗鲡表皮黏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0~28℃,pH 6.2~6.6,NaCl、MgCl2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 g/L和3 g/L,孵育时间为150 min。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波 扶晓琴 陈柏湘 王卫民 刘红
为研究细菌感染对鱼类肝脏铁代谢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团头鲂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ICP法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代谢调节相关基因——铁调素(hepc)、白细胞介素6(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jak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团头鲂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12、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含量相对于对照组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振兴 陈昌福 高宇 王美珍 谭晶晶 李革雷
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灭菌生理盐水调节至1.5×104cfu/mL(Ⅰ组)和1.5×106cfu/mL(Ⅱ组)的浓度后,注射法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人工感染),定时检测供试克氏原螯虾的总血细胞数量(THCs)、淋巴液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力等免疫相关因子活性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注射不同浓度的A.hydrophila后的8~48 h之间,供试克氏原螯虾的免疫相关因子的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个试验组的克氏原螯虾在注射A.hydrophila后8~48 h内,THCs和SOD活性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曾妍雄 楠田理一
用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制备的福尔马林灭活菌苗 (F AH)和胞外产物 (ECP)作为免疫原 ,接种翘嘴鳜 (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后 ,通过测定供试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活性 ,探讨了A .hydrophila的ECP对翘嘴鳜免疫防御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F AH免疫组相比 ,ECP能极显著地影响供试鱼的凝集抗体、补体等体液因子的活性 (t测验 ,P 0 .0 5 )。推测A .hydrophila的ECP对翘嘴鳜免疫防御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龚晖 林天龙 张晓佩 罗土炎 吴宗福 宋铁英 杨先乐
将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A)基因定向连接到pET32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SDS-PAGE分析表明,硫氧还蛋白-气溶素融合蛋白(Trx-AerA)表达量占重组菌总蛋白量的65.5%。将上述融合蛋白与商品化的QuilA混合,分别添加Mega-10、卵磷脂、胆固醇获得Trx-AerA ISCOMs。其中同时添加Mega-10、卵磷脂、胆固醇组蛋白回收率最高为10.46%,仅添加QuilA组蛋白回收率为1.82%,两者差异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会林 晋怀远 高晔 夏苏东 李杰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一养殖场养殖的美洲鲥鱼(Alosa sapidissima)突发疾病并出现严重死亡,日死亡率高峰期达到2.5%,累积死亡率约为90%。患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出血、溃疡,解剖可见腹腔腹水、肝脏暗红,并伴有肠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病鱼肝脏出现弥散性坏死,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和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脾脏出现出血性贫血性坏死灶、核破裂和核固缩;肾脏淋巴细胞坏死脱落,肾小体毛细血管球萎缩,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内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结构消失。发病鱼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未见明显寄生虫,利用PCR方法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鲈鱼蛙病毒等淡水鱼类常见病毒均为阴性。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从发病鱼的肝脏、肾脏和脾脏中分离得到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命名为AS-AH2101。经16S rRNA测序比对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AS-AH21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S-AH2101携带气溶素(aerA)、溶血素(hlyA)、丝氨酸蛋白酶(ahpA)、热稳定细胞肠毒素(ast)、热敏感细胞肠毒素(altA)和密度感应系统系统(luxS)基因。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AS-AH2101能引起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发病死亡,半数致死量为3.23×10~(4) CFU/尾。药物敏感性研究表明,AS-AH2101对头孢拉啶、阿莫西林等4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11种抗生素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了我国养殖美洲鲥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典型病例,为美洲鲥鱼在我国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