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
- 2023(1400)
- 2022(1150)
- 2021(1101)
- 2020(915)
- 2019(1881)
- 2018(1814)
- 2017(2973)
- 2016(1741)
- 2015(1916)
- 2014(1803)
- 2013(1678)
- 2012(1613)
- 2011(1474)
- 2010(1480)
- 2009(1259)
- 2008(1257)
- 2007(1178)
- 2006(1014)
- 2005(929)
- 学科
- 管理(5204)
- 业(4641)
- 济(4575)
- 经济(4570)
- 企(4027)
- 企业(4027)
- 学(3334)
- 方法(1872)
- 害(1630)
- 数学(1493)
- 生物(1486)
- 技术(1468)
- 数学方法(1456)
- 财(1438)
- 虫(1415)
- 中国(1397)
- 农(1369)
- 业经(1306)
- 虫害(1283)
- 人事(1237)
- 人事管理(1237)
- 病虫(1212)
- 病虫害(1212)
- 及其(1210)
- 防(1158)
- 防治(1108)
- 治(1102)
- 技术管理(1051)
- 农业(1021)
- 制(1018)
- 机构
- 大学(26866)
- 学院(26409)
- 研究(10761)
- 农(10364)
- 科学(9656)
- 农业(8530)
- 管理(8146)
- 理学(7532)
- 业大(7454)
- 理学院(7323)
- 中国(7315)
- 济(7195)
- 管理学(7040)
- 管理学院(7007)
- 经济(6997)
- 所(6712)
- 研究所(6346)
- 农业大学(5672)
- 京(5637)
- 室(5447)
- 实验(5169)
- 实验室(5017)
- 省(4893)
- 业(4702)
- 重点(4683)
- 中心(4440)
- 技术(4286)
- 江(4092)
- 院(3832)
- 科学院(3687)
共检索到37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然 范盛先 袁宗辉 陈昌福
用试管法测定了喹赛多对 4种鱼类常见致病菌的 8个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 ,喹赛多对几种供试菌均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活性 ,对柱状嗜纤维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 .39μg/ml,嗜水气单胞菌为 0 .78μg /ml,鳗弧菌为 0 .78~ 1.5 6 μg/ml,迟缓爱德华氏菌为 0 .39~ 0 .78μg/ml。喹赛多的抑菌活性较盐酸土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和盐酸金霉素弱 ,而较喹乙醇强。因此 ,以喹赛多替代喹乙醇作为饲料添加药物对于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是适宜的
关键词:
喹赛多 鱼类 致病菌 抑菌活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曾晓丹 曹阳 张盈娇 夏陈 陈建 宋艳
研究了单过硫酸氢钾粉对5种水产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测定了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以保护率为指标的体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体外抑菌实验中,单过硫酸氢钾粉对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荧光假单胞菌Psudomonas fluorescen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5种菌的MIC分别为1、0.25、0.125、0.25、0.5μg/ml;MBC与MIC相同。而体内抑菌实验中,随着单过硫酸氢钾粉浓度的增加,由...
关键词:
单过硫酸氢钾 水产致病菌 抑菌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程瑞 刘强 黎佳颖 王保哲 王雨雨 庄苏
研究了在体外状态下,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常规和超微下粉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3种常见的猪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均能抑制3种致病菌的生长.常规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7.5和25.0 mg·mL(-1);超微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20.0、20.0和30.0 mg·mL(-1).可见,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
关键词:
低聚木糖 粒度 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甜 张月 邹更 周洋 宋智勇 吴仁蔚 李锦铨
为探究噬菌肽在食品加工链中的应用前景,以1种含有37个氨基酸的新型噬菌肽SEYT4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特性,并选择食品加工链中常见的致病细菌,在不同温度、盐度及pH下进行杀菌试验,测定SEYT4的杀菌谱、杀菌效率及杀菌特性,利用C57BL/6雌性小鼠评估SEYT4的安全性,并通过模拟被致病菌污染的叶菜和厨具,探究SEYT4清除食品链中致病菌的效果。结果显示:(1)噬菌肽SEYT4是1个发夹状的双α-螺旋结构,分子质量约为4.5 ku,理论等电点为9.69;(2)能够清除大多数高毒性且耐药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杀菌率高达99.99%,在不同温度下均具有较高活性,且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下杀菌效果更好,但在高盐环境下会失活;(3)对小鼠红细胞无溶血作用;(4)在构建的人工污染香菜模型中能将叶片和洗涤液中的致病菌清除约90.00%,同时能清除食品接触面上99.00%以上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噬菌肽SEYT4是一种对致病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安全性高的新型抗菌肽,能够有效防控食品链中污染的致病菌,有望成为一种食品加工链中的实用消毒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翁思聪 朱军莉 励建荣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染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上述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扩增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549、426、348和243 bp,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设计优化了可用于水产样品中4种目标致病菌的共增菌培养基,该方法应用于35份实际水产样品的检测,并与国标方法对比验证,4种致病菌的整体符合率达94%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该多重...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水产品 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迪 杨银元 李凌飞
为建立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上述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并对人工感染的饮料和面包2种食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人工感染食品的PCR检测也获得了目的菌的特异性片段,并且结果稳定。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秋菊 唐雪 谭晓 肖星月 童丽颖 邵欢欢 陶向 雍彬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光能变价离子钛(Titanium ion of variable valence with light energy,TIVL)对马铃薯的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含有不同浓度TIVL的培养基培养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3种马铃薯致病菌,观察TIVL对病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马铃薯致病菌的显微结构。【结果】TIVL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致病疫霉菌圈直径随着固体培养基中TIVL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缩小趋势,当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到16 mg/L时,培养5~7 d仍无菌圈产生,抑菌效果与马铃薯田间生产中常用的晚疫病防控农药福帅得的抑菌效果相当。随着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固体平板上长出的疮痂链霉菌和茄科雷尔氏菌菌落数显著减少,TIVL浓度达到16 mg/L时,疮痂链霉菌培养60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茄科雷尔氏菌培养108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以透射电镜观察含8 mg/L TIVL培养基培养的致病疫霉,发现TIVL处理后菌体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16 mg/L的TIVL对3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TIVL抑菌机理的解析及马铃薯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国家“双减”目标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菌 光能变价离子钛 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瑞章 李忠琴 郭松林 刘宏伟 汪黎虹
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大黄以及五倍子4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组成4个三联用的中药复方,针对近年来从福建各地养殖场病鳗中常检测到的9株致病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最低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虎杖、石榴皮、大黄和五倍子组合的4个中药复方对9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其协同效应因子FIC范围在0.38~0.76。其中,联用效果最好的是复方1,所联用的3种中药对9株致病菌均具有显著协同抗菌效应,FIC≤0.5。每个复方的联用3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均比单用浓度降低了79%以上,不但可大大降低用药量,而且用药成本比单用节省47%以上。
关键词:
鳗鲡 致病菌 中药 抑菌协同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振 廖学文 屈汶辉 黄克和 缪德年 张克春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材料。[方法]通过热处理和抑菌板双重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株。体外测定分离菌株发酵上清液对4株耐药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到6株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分离菌株BB11的抑菌活性最强,对沙门氏菌C782和大肠杆菌K_(12)D_(31)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5.34和6.26 mm。染色镜检BB11菌为带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理化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盛先 袁宗辉 王大菊 孔科 陈品 马敬忠
用管碟法测定喹赛多对 9种共 1 5株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喹赛多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对鸡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 .6 2 5 μg/ml、鸡巴氏杆菌为 1 .2 5 μg/ml、金色葡萄球菌为 2 .5 μg/ml,可见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略强于革兰氏阳性菌。其抑菌活性比金霉素弱 ,与喹乙醇相近 ,比磺胺二甲嘧啶强。结果表明 ,喹赛多是一种较强的抑菌剂 ,可作为添加药物用于预防畜禽常见病原菌感染
关键词:
喹赛多 管碟法 抑菌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英 盖春蕾 王晓璐 许拉 刁菁 于晓清 叶海斌
用抑菌圈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金银花、车前草等16种中草药提取液和纳米锌、纳米银对中国对虾来源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CBS–G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锌对TCBS–G产生的透明抑菌圈直径达35 mm,地锦的透明抑菌圈直径约25 mm;采用96孔板倍数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纳米锌、地锦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纳米银的达6.25 mg/mL;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抑制剂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纳米锌、纳米银对TCBS–G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液质量浓度大于3.1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胜利 龚晓 周双德 程鹏 洪亚辉
以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重病区的土壤为材料,对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抑制致病菌的木霉菌。结果表明:姜瘟病重病区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有2种,分别为G1、H2,其中G1致病性较强,经过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发现H2为欧式杆菌(Erwinia spp.),G1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lanacarum);通过对峙实验分析发现,编号为23的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致病菌G1和H2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应用于姜瘟病的生物防治。
关键词:
姜瘟病菌 分离 鉴定 拮抗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君微 杨帅 袁婧 杨利国
为探究诃子在畜禽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应用潜力,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3种常见致病菌为对象,对比诃子和其他11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诃子培养上清液的总漏出率和电导率、蛋白浓度及诃子对细菌D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诃子比其他11种中药的抑菌效果更强,表现为抑菌圈直径更大,MIC更低。培养上清液的电导率和漏出率增加,用2倍MIC诃子药液处理8 h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上清液蛋白浓度显著增加(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爱东 孙建霞 白卫滨 胡晓丹 孙红男
为建立多酚浓度与细菌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该文采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多酚浓度与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临界生长用药浓度分别为0.2186和1.5580 mg/m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