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1)
2023(5802)
2022(4800)
2021(4199)
2020(3190)
2019(7287)
2018(7155)
2017(13061)
2016(7137)
2015(7979)
2014(8037)
2013(8091)
2012(7969)
2011(7533)
2010(7722)
2009(7045)
2008(7039)
2007(6389)
2006(5890)
2005(5703)
作者
(23845)
(19945)
(19874)
(18407)
(12377)
(9489)
(8755)
(7794)
(7538)
(7111)
(6832)
(6522)
(6469)
(6464)
(6360)
(6033)
(5929)
(5807)
(5633)
(5605)
(5135)
(5062)
(4971)
(4600)
(4511)
(4474)
(4432)
(4394)
(4227)
(4065)
学科
(37249)
经济(37217)
(17206)
地方(16488)
管理(16323)
中国(14333)
(11757)
(11311)
企业(11311)
业经(9710)
地方经济(9498)
(8714)
农业(8382)
(7598)
金融(7598)
方法(7557)
(7293)
银行(7274)
(7213)
(6688)
环境(6686)
发展(6431)
(6412)
(6333)
贸易(6322)
数学(6076)
(6021)
数学方法(6021)
(6009)
技术(5899)
机构
学院(107152)
大学(103533)
研究(45707)
(43701)
经济(42679)
管理(35003)
中国(34408)
科学(28959)
理学(28454)
理学院(28012)
管理学(27485)
管理学院(27290)
(25078)
(24301)
(24299)
研究所(22568)
中心(19799)
(19553)
农业(18903)
(18255)
业大(17225)
(16767)
(16338)
(16267)
北京(16247)
师范(16158)
(15179)
科学院(15094)
财经(14305)
技术(13345)
基金
项目(66464)
科学(51074)
研究(48766)
基金(44795)
(40485)
国家(40089)
科学基金(32474)
社会(29705)
(28238)
社会科(28127)
社会科学(28121)
(23767)
基金项目(23152)
(22063)
教育(21033)
自然(19985)
编号(19869)
自然科(19456)
自然科学(19452)
自然科学基金(19075)
资助(17938)
发展(17550)
(17218)
成果(16443)
重点(15930)
课题(15539)
(13962)
(13337)
创新(13123)
计划(13034)
期刊
(59985)
经济(59985)
研究(35965)
中国(29611)
(25068)
学报(19481)
农业(17166)
科学(17150)
管理(14920)
教育(14836)
大学(13909)
(13502)
金融(13502)
(13286)
学学(13124)
业经(11682)
技术(9886)
经济研究(9400)
(8959)
问题(7581)
财经(6826)
资源(5962)
(5959)
科技(5873)
世界(5830)
商业(5739)
(5634)
(5548)
(5397)
论坛(5397)
共检索到184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利鹏  黄冠华  刘海军  王相平  王明强  
【目的】研究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规律,指导田间灌溉实践。【方法】在北京地区2005-2008年3个冬小麦生长季节,开展不同喷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冬小麦耗水和棵间蒸发特性的试验研究,并分析影响棵间蒸发的主要因素。【结果】喷灌条件下,0~40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受灌溉水量影响较明显,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返青至收获期,冬小麦棵间蒸发为耗水量的25%左右,棵间蒸发随着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棵间累积蒸发与作物耗水量之比随之而下降。【结论】适当加大灌水定额,减少灌溉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的无效蒸发,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勤各  冯浩  杜健  
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了冬小麦农田的棵间蒸发量,分析了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和常规施肥两种措施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生育期棵间蒸发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棵间蒸发有一定的影响,在各个生育期差异程度有所不同;两种肥料措施的逐日棵间蒸发量规律基本一致;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棵间蒸发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蒸发率在8.02%~11.60%之间,可以使12 mm左右的土壤水分由无效耗水转化为作物蒸腾水;不同品种间的棵间蒸发量差异很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迪  李久生  饶敏杰  
【目的】确定喷灌作物冠层截留量。【方法】采用称重法在无风条件下对喷灌冬小麦冠层存储能力进行了连续两年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喷灌初始阶段冠层截留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此后增速逐渐减缓直至达到冠层存储能力。冠层存储能力随冬小麦生长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正常植株密度条件下,冬小麦冠层截留变化范围为0.68~1.47mm。【结论】冬小麦抽穗前,冠层存储能力与植株鲜重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从拔节期开始,冠层存储能力随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喷灌强度对冠层存储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飞  陈阜  杨晓光  苑丽娟  
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应用喷灌与常规畦灌相比 ,有明显改善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 :1)喷灌尽管每次灌水量较少 ,但其土壤贮水量的下降速率明显低于畦灌 ;2 )喷灌使灌溉水大部分集中于0~ 60 cm土层 ,有利于冬小麦的水分利用 ;3)喷灌可以在不降低光合的前提下减小作物的蒸腾速率 ,在喷灌的各生育期间作物耗水量较畦灌减少 ,耗水强度也相对较小 ;4 )喷灌可以在产量基本不减或稍有提高的情况下节约大量灌溉水 ,从而提高作物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发龙  柴强  殷文  
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高等量秸秆翻压(TS3)和低茬收割翻耕(TS0)对后茬小麦、玉米的单作和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通过优化小麦间作玉米的秸秆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降低作物群体的总棵间蒸发量,与未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7%~8.9%,单作小麦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8%~11.2%。间作群体的棵间蒸发主要发生在小麦收获前,约占总蒸发量的70%,秸秆覆盖处理在小麦收获前使棵间蒸发降低了5.2%~10.8%。间作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文涛  贺智涛  辛明金  
做了由纸膜覆盖和不覆盖与 3种灌溉方法组成的 6个处理 3次重复的盆栽试验。研制了一套土壤含水量检测系统 ,标定试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精度较高。利用该系统对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检测。在 3种不同灌溉方法条件下 ,纸膜覆盖处理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以及水稻全生育期用水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纸膜覆盖对减少水田棵间蒸发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满建国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于振文  
【目的】研究不同喷射角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创新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0:生育期不灌水;T1、T2、T3、T4采用微喷带灌溉,微喷带带长均为40 m,喷射角分别为35°、50°、65°和80°。每条微喷带沿小麦种植行向铺设在行间,灌溉左右各4行(L1—L4)小麦,实际灌溉宽度1.6 m。【结果】(1)拔节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同一处理下,各取样区间L1—L4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其中T1、T2和T3处理的各行间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景生  康绍忠  
采用两种规格的微型棵间蒸发皿 (Micro-Lysimeter)分别测定沟灌夏玉米田沟、垄土面蒸发 ,对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了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沟灌条件下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总耗水量的 33.0 %~ 34.5 % ,棵间土面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叶面积指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灌溉或降雨后 2~ 3d内土面蒸发强度较大 ,受大气蒸发力影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久生  李蓓  宿梅双  饶敏杰  
为了为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制订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分别于2002~2003和2003~2004年度在北京进行了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和施肥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中生育期平均喷灌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72%~84%。除了基肥外,其它肥料利用喷灌系统施入,生育期平均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71%~85%;喷灌施氮(N)量的变化范围为0~180kg·ha-1。试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均匀系数范围内,均匀系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秸秆全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牟洪臣  王振华  何新林  葛宇  
通过小麦田间试验所测数据,研究分析北疆滴灌春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状况变化、耗水量、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根系吸水主要是0~60 cm处的土壤水,从苗期至分蘖期主要消耗0~40 cm的土壤水分,随植株根系增大、伸长,到拔节期吸水主要以0~60 cm土壤水为主,而80~120 cm土层受根系长度影响,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不大。在成熟期停止灌溉后,各土层含水率都减小;北疆春小麦生育期内总耗水量为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苗期>灌浆期。从苗期至灌浆期叶面积系数从小变大又逐渐减小,作物系数也由小变大,后又由大逐渐变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美坤  黄琴  李金鹏  王云奇  徐学欣  王志敏  
为探究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进一步减灌节水的有效栽培措施,2013—2016年,以石麦15为试材,进行只灌底墒水、生育期不灌溉的贮墒旱作模式(W0)与现行春季灌2水的节水灌溉模式(W2)比较试验,研究2种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W0与W2相比,3年平均产量降低16.6%,主要是因为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库容降低,但千粒重明显增加;2)W0全生育期耗水强度较低,主要是拔节后耗水强度逐渐降低,其总耗水量比W2减少52mm;3)与W2相比,W0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开花前较多地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长刚  柴守玺  常磊  杨德龙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为促进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和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设置全膜覆土穴播(A)、全膜覆盖穴播(B)、垄膜沟播(C)和露地条播(CK)4种不同栽培模式,测量不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全膜穴播可使冬小麦增产64.4%—7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1%—24.0%,达到11.9—16.6 kg·hm-2·mm-1;全膜覆土穴播可增产43.4%—4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8%—14.6%,达到11.0—14.8 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金鹏  王志敏  张琪  徐学欣  王云奇  刘洋  周顺利  张英华  
为明确多次微喷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主栽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微喷4次(S4,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3个追施氮肥处理(N1、N2和N3分别为纯氮45,90,135kg/hm2),氮肥随灌水等量分次施入,以漫灌作为对照(Ck,拔节期7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拔节期追施纯氮90 kg/hm2),考察了籽粒产量、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时期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与运转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多次微喷灌提高了籽粒产量,尤以S4N2增加显著(P<0.05),相比Ck提高10.5%~24.5%。微喷产量的增加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孝玉  康绍忠  沈冰  史文娟  黄领梅  
综合考虑了根区土壤水分动态、根系吸水、蒸发蒸腾、地表能量分配和土壤中温度分布 5个子系统 ,建立了冬小麦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热耦合运移模拟模型 ,经实测资料检验其精度较高。该模型可用于田间水分动态、根系吸水、蒸发蒸腾、地表能量分配和土壤中温度分布的模拟或预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丽华  陈兴武  胡锐  谢小清  段丽娜  
为揭示滴水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耗水特征的影响规律,以新冬18号为材料,田间研究了1 620 m3/hm2(W1)、1 950 m3/hm2(W2)、2 400 m3/hm2(W3)、2 850 m3/hm2(W4)4种滴春水处理对0~100 cm土层含水量空间变异、0~60 cm土层根系生长和产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滴水量的增加,增加各土层的含水量,毛管间距1/2处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幅远大于毛管处;增加0~60 cm根干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和根系活性,且毛管间距1/2处的增幅远大于毛管处;产量增加显著,距毛管第3行产量增幅远大于毛管第1行,以W4最高,为7 827.5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