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6)
2023(5752)
2022(4776)
2021(4243)
2020(3534)
2019(7559)
2018(7200)
2017(13045)
2016(7361)
2015(7666)
2014(7184)
2013(7028)
2012(6349)
2011(5585)
2010(5397)
2009(4908)
2008(4753)
2007(4097)
2006(3442)
2005(2807)
作者
(24336)
(20437)
(20251)
(18914)
(12646)
(10015)
(8874)
(8077)
(7765)
(6988)
(6977)
(6625)
(6622)
(6595)
(6400)
(6191)
(6163)
(6103)
(5870)
(5718)
(5410)
(5041)
(4764)
(4721)
(4539)
(4514)
(4436)
(4424)
(4286)
(4132)
学科
(25309)
经济(25278)
管理(20675)
(20083)
(15335)
企业(15335)
方法(12190)
数学(11122)
数学方法(11044)
(8277)
(7496)
(6866)
贸易(6866)
(6722)
中国(6528)
业经(6258)
(6086)
农业(5868)
技术(4880)
环境(4754)
(4688)
财务(4687)
财务管理(4682)
(4544)
企业财务(4449)
地方(4133)
产业(4090)
(4005)
(3876)
银行(3837)
机构
大学(102614)
学院(102438)
(39967)
经济(39291)
管理(37967)
研究(37089)
理学(34053)
理学院(33640)
管理学(32965)
管理学院(32816)
(30587)
科学(26959)
中国(25680)
农业(24829)
业大(23955)
(21041)
(20418)
研究所(19266)
农业大学(16831)
中心(16505)
(16334)
(14302)
财经(13657)
(13557)
(13214)
(13046)
科学院(12773)
(12742)
(12627)
北京(12444)
基金
项目(79485)
科学(61073)
基金(58731)
(55927)
国家(55479)
研究(48191)
科学基金(45664)
自然(32703)
自然科(31998)
自然科学(31978)
基金项目(31898)
社会(31801)
(31583)
自然科学基金(31445)
社会科(30261)
社会科学(30251)
(27537)
资助(22707)
教育(21419)
计划(18515)
重点(18302)
(17112)
科技(16805)
(16725)
(16685)
编号(16655)
(16384)
科研(16274)
创新(16091)
(14844)
期刊
(37528)
经济(37528)
学报(28346)
(27094)
研究(23104)
科学(21762)
大学(19627)
学学(19301)
农业(18204)
中国(18007)
(12056)
管理(12033)
(10096)
业大(9016)
农业大学(7838)
(7341)
(6907)
金融(6907)
经济研究(6896)
业经(6818)
科技(6458)
财经(6378)
技术(6217)
中国农业(5623)
(5435)
问题(5339)
教育(5252)
林业(5176)
自然(5129)
商业(5109)
共检索到136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星贝  吴东倩  汪灿  胡丹  杨浩  佘恒志  阮仁武  袁晓辉  易泽林  
【目的】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被誉为21世纪人类的绿色食品之一。倒伏是制约甜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为甜荞的抗倒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2014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抗甜荞品种"宁荞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cK)、25 mg·l~(-1)(t1)、50 mg·l~(-1)(t2)、75 mg·l~(-1)(t3)和100 mg·l~(-1)(t4)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于4叶期按100 ml·m~(-2)进行叶面喷施。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茎秆抗折力、倒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项洪涛  李琬  何宁  王雪扬  曾玲玲  刘佳  冯延江  
【目的】研究初花期冷害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对绿豆(Vigna radiata)叶片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为探明绿豆对低温胁迫的应激反应及预喷施S3307的应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初花期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低温(平均15 ℃)处理5 d,研究初花期低温对绿豆叶片细胞膜透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及S3307的缓解作用。【结果】初花期冷害引起绿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显著增加,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所增加,低温处理1~5 d导致绿丰5号百粒重显著下降2.17%~16.60%,单株产量显著下降10.37%~44.62%,绿丰2号百粒重显著下降3.33%~22.14%,单株产量显著下降12.73%~45.69%。S3307具有抵御初花期冷害的作用,低温条件下,预喷施S3307能有效增加绿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喷施S3307具有提高绿豆产量的调控效应,正常温度条件下,绿丰5号和绿丰2号单株产量分别显著提高4.70%和7.87%;冷害条件下,绿丰5号处理1~5 d时,百粒重显著提高1.23%~3.32%,单株产量显著提高3.49%~8.13%。绿丰2号处理1~5 d时,百粒重显著提高1.72%~5.21%,单株产量显著提高10.94%~16.55%。【结论】初花期低温影响绿豆叶片细胞膜透性、AsA-GSH循环、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功能;预喷施S3307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酶抗氧化剂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有效缓解冷害对绿豆生理的胁迫伤害,相对提高绿豆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泉  唐利忠  杨国俊  曹亚娟  易镇邪  周文新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多效唑3种喷施时期A1(1叶1心期喷施)、A2(2叶1心期喷施)、A3(1叶1心期与2叶1心期喷施)和4种播种量处理B1(75 g/盘)、B2(90g/盘)、B3(105g/盘)、B4(120g/盘)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成苗率、每穴总根数、平均根长、茎基宽和百株干质量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播种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对秧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以B3各处理的酶活性较高;较低播种量处理(B1与B2)分蘖速度较快,最终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增大而增多;播种量对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两者皆以B3处理最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影响显著,播种量处理间以B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高,多效唑喷施时期处理间以A2处理产量较高;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对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A2B3和A1B3产量最高,两年总产量以A1B3处理最高。可见,湘南早稻机插秧播种量以105g/盘为佳,多效唑以1叶1心期喷施为宜;适宜的播种量与多效唑喷施时期提高了秧苗抗逆能力,促进了物质积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颖畅  郝建军  陈耀明  郭金海  李云鹏  付淑杰  于洋  
分别在苹果采收前一个月和两个月时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喷施寒富苹果果实,研究S3307对苹果果皮花色素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目的是找到有效促进苹果果皮着色并提高果品品质的最佳S3307浓度,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50mg·L-1S3307喷果后,苹果着色效果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机酸含量减少,抗坏血酸(AS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升高。这说明50mg·L-1的S3307有良好的着色作用并能改善苹果的品质,因此这种试剂在生产上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研究发现,花色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显著正相关,花色素含量与有机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李茂瑜   罗夏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目的】研究弱光胁迫下外源喷施烯效唑对杂交籼稻植株内源激素、茎秆解剖和形态特征及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为四川盆地弱光环境下杂交籼稻丰产稳产及应急化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19年,以四川盆地主推品种渝香203(三系杂交籼稻)和C两优华占(两系杂交籼稻)为材料,设置光照、烯效唑和品种的三因子互作大田裂裂区试验,遮阴为主区,设置正常光照(NL)和遮阴处理(S,遮光率为50%);以叶面喷施烯效唑为副区,设置烯效唑溶液梯度分别为0(U0)、40 mg·L-1(U40)和80 mg·L-1(U80),以品种为副副区,分别为渝香203和C两优华占,比较不同处理茎秆倒伏指数,并从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等方面剖析植株抗倒伏性差异的原因。【结果】遮阴和烯效唑对两杂交籼稻品种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内源激素和抗倒伏性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提高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尽管弯曲力矩亦显著降低,品种渝香203差异较明显。基节横切面茎秆机械组织、大小维管束面积显著降低,纵切面茎秆细胞宽度减小,导致细胞长宽比增加,茎壁厚度减小,从而显著降低了遮阴胁迫下茎秆机械强度。遮阴下,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弯矩力矩显著降低及折断弯矩显著提高,渝香203变幅较大。一方面,烯效唑处理通过缩短基部节间长度,进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使得弯曲力矩降低;节间形态建成期内源GA1+3和IAA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长度和长宽比降低,是基部节间长度缩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烯效唑提高了内源Z+ZR和IP+IPA含量,细胞变小且排列致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量增加,使得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增大,进而提高了茎秆折断弯矩。相关分析表明,细胞长度、细胞长宽比、机械组织厚度和大、小维管束面积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两品种趋势一致。【结论】遮阴下,烯效唑通过降低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使得基部节间长度缩短,提高内源细胞分裂素,减小细胞大小和长宽比,增加细胞致密程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目,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相应增加,从而改善了弱光胁迫下杂交籼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丹  刘星贝  汪灿  杨浩  李鹤鑫  阮仁武  袁晓辉  易泽林  
【目的】测定不同抗倒伏能力甜荞品种在不同时期的茎秆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酶基因表达量,探讨甜荞茎秆木质素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及其关键酶基因,为甜荞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简并引物扩增得到基因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部分CDS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4个不同抗倒性甜荞品种在分枝期、盛花期和乳熟期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木质素合成途径中9个相关基因PAL、4CL、C4H、C3H、CAD、CCR、F5H、COMT和CCOAOMT的表达,用2-△△CT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用Microsof...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玉喜   熊佳铭   吴建军   杨晓艳   王悦   胡亚军   陈光辉  
以优质晚籼稻‘泰优553’和‘玉针香’为材料,在水稻秧苗的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进行多效唑处理(15%多效唑1 500 g兑水750 k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水稻的农艺性状与产量、茎秆的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植株抗倒伏特性与主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显著增加‘泰优553’的产量,而对‘玉针香’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其中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处理下‘泰优553’的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20.63%和15.29%;2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可降低2个水稻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缩短其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从而提高节间充实度和折断弯矩,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在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较1叶1心期喷施更能提高‘玉针香’的抗倒伏能力,其中2叶1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6.46%,而1叶1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多效唑对‘玉针香’的抗倒伏参数的影响大于‘泰优553’。总之,苗期合理喷施多效唑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成熟期的抗倒伏能力,但不同品种的长效效果可能不一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玉喜   熊佳铭   吴建军   杨晓艳   王悦   胡亚军   陈光辉  
以优质晚籼稻‘泰优553’和‘玉针香’为材料,在水稻秧苗的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进行多效唑处理(15%多效唑1 500 g兑水750 k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水稻的农艺性状与产量、茎秆的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植株抗倒伏特性与主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显著增加‘泰优553’的产量,而对‘玉针香’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其中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处理下‘泰优553’的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20.63%和15.29%;2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可降低2个水稻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缩短其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从而提高节间充实度和折断弯矩,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在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较1叶1心期喷施更能提高‘玉针香’的抗倒伏能力,其中2叶1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6.46%,而1叶1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多效唑对‘玉针香’的抗倒伏参数的影响大于‘泰优553’。总之,苗期合理喷施多效唑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成熟期的抗倒伏能力,但不同品种的长效效果可能不一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耿小丽   武慧娟   付萍   周栋昌   刘乾  
为筛选燕麦(Avena sativa)种子生产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增强燕麦抗倒伏性,提高种子产量,设计不同水平多效唑[0.6 g·L~(-1)_ (P1)、0.9 g·L~(-1)_ (P2)和1.2 g·L~(-1)_ (P3)]、矮壮素[3.0 mL·L~(-1) (C1)、4.0 mL·L~(-1) (C2)和5.0 mL·L~(-1) (C3)]和缩节胺[3.0 mL·L~(-1) (M_1)、3.5 mL·L~(-1) (M_2)、4.0 mL·L~(-1) (M_3)]处理,研究了各水平燕麦植株生长发育、抗倒伏性和种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对照(CK)相比,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都可以降低燕麦植株高度,促进茎粗增长,其中效果最明显的M_3处理株高较CK降低21.88%,M_2处理茎粗较CK增加22.67%;3种调节剂都可以使燕麦第2节间长度缩短,抗折力增加,M_3第2节间长度较CK缩短21.52%,抗折力较CK提高36.36%;3种调节剂都可以有效促进燕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的增加,缩节胺喷施效果最好,缩节胺3个水平M_1、M_2、M_3种子产量较CK增长4.63%、16.54%、21.00%。综合分析说明,本研究中缩节胺可以有效提高燕麦抗倒伏力,提高燕麦种子产量,缩节胺4.0 mL·L~(-1) (M_3)在燕麦种子生产中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东尧  闫振华  陈艺博  杨琴  贾绪存  李鸿萍  董朋飞  王群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复杂,而玉米抗倒性在现在和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研究全生育期温度增加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及抗倒的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玉米适应性栽培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通过智能温室控制方法,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为CK、CK+2℃、CK+4℃,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结构发育、抗倒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和穗下节间长均显著高于对照,CK+2℃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度和穗下节间长度比CK平均增加10.80%、37.29%、16.87%、17.11%和17.78%,CK+4℃处理则比CK分别增加20.82%、54.17%、37.11%、28.48%和35.84%。温度增加显著增加了玉米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CK+4℃处理比CK+2℃处理和CK的茎粗系数平均增加15.92%和58.99%。增温使玉米茎秆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显著减少,CK+4℃、CK+2℃处理的第三节间的茎秆中央维管束数目比CK平均减少42.39%、22.59%,维管束总面积比CK分别降低40.33%、28.68%,增温对中央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影响大于边缘维管束。随温度增加,玉米茎秆抗推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显著降低,CK+4℃和CK+2℃处理比CK平均降低50.75%和43.75%(茎秆抗推力)、25.41%和29.59%(穿刺强度)、22.41%和23.58%(破碎强度)。茎秆抗推力与株高、穗位高和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截面惯性矩、边缘维管束数目、面积、中心维管束数目、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对全生育期增温响应不同。随温度增加,热敏感型品种XY335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增幅显著大于ZD958;ZD958的边缘和中心单个维管束面积减少,而XY335维管束面积呈增加趋势,且ZD958维管束数目和边缘维管束总面积的降幅小于XY335;XY335茎秆抗推力降幅显著大于ZD958,且XY335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吐丝后25 d,之后下降,而ZD958在成熟期。ZD958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显著正相关,XY335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破碎强度则与其他指标相关但不显著。【结论】温度增加促进了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改变了茎秆内部结构,使茎秆抗推力下降,倒伏风险显著增大,且温度越高倒伏风险越大;不同品种茎秆生长特性和倒伏能力对增温响应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竹君  田航  王忆  张新忠  韩振海  
为阐明多效唑(PP333)对桃叶片FT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桃2年生中农红久保(01-04-190)、03-15-065和03-30-035于2012-04-28—09-01叶面喷施2mg/g的PP333,分析花芽量、花芽比率及FT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FT基因在05-05—05-26期间活跃表达,6/23后FT基因关闭。04-28—05-12喷施PP333对3个品种中FT基因表达显著降低,且对于01-04-19和03-15-0650的花芽数量与花芽比率也无影响。05-26—07-07喷施PP333,诱导FT基因继续或再次启动表达,花芽量和花芽比率均显著增加;而07-21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佘恒志  聂蛟  李英双  张玉珂  黄科慧  张园莉  方小梅  阮仁武  易泽林  
【目的】通过研究硅肥对甜荞倒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甜荞栽培最适施硅量,为其实现高产、稳产、抗倒伏提供参考。【方法】以宁荞1号(中抗倒伏)为试验材料,2015—2016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基施0(CK)、100 kg·hm~(-2)(S1)、200 kg·hm~(-2)(S2)、300 kg·hm~(-2)(S3)和400 kg·hm~(-2)(S4)5种施硅量梯度(Si O2≥25%),研究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硅含量及倒伏和产量相关指标。【结果】(1)根中硅含量高于茎,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增后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中硅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后减。(2)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根表面积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S2处理达到最大值。(3)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鲜重和抗折力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鲜重和抗折力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均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4)木质素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4CL、PAL和CAD活性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升后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木质素含量,4CL、PAL和CAD活性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5)硅肥降低甜荞倒伏级别,显著减小倒伏率;当施硅量在300—400 kg·hm~(-2)时,甜荞倒伏时期推迟到成熟期。(6)产量、单株粒重和千粒重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单株粒数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硅肥基施300 kg·hm~(-2)效果最佳,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佘恒志  聂姣  李英双  刘星贝  胡丹  马珊  次仁卓嘎  汪灿  吴东倩  阮仁武  易泽林  
【目的】研究不同抗倒伏能力甜荞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茎秆木质素、总木质素单体及G型、S型和H型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变化,探讨甜荞茎秆木质素及其单体合成特征。【方法】选用酉荞2号(高抗倒伏、YQ2)、信农1号(中抗倒伏、XN1)和乌克兰大粒荞(易倒伏、UD)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分别于分枝期、盛花期和乳熟期测定其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溴乙酰法)、总木质素单体及S型、G型和H型木质素单体含量(GC-MS法)。【结果】相同生育时期,与XN1和UD相比,YQ2茎秆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光  石玉华  王成雨  尹燕枰  宁堂原  史春余  李勇  王振林  
【目的】明确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氮肥和多效唑调节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方法】以小麦品种烟农21和藁城89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不同时期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同品种条件下,与低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高施氮(300 kg.hm-2)处理降低了茎秆苯丙氨酸转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茎秆木质素含量、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而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茎秆PAL、TAL和CAD的活性,木质素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新慧   吴怡欣   王家乐   陶金才   万晨茜   王孟   高小丽   冯佰利   高金锋  
【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农D4103为试验材料,黄土高原主栽品种西农9976为对照,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2个栽培密度,分别为D1:90万株/hm~2、D2:135万株/hm~2;副因素为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F1(N:120、P_2O_5:76.8、K_2O:56.4kg·hm~(-2))、F2(N:180、P_2O_5:115.2、K_2O:84.6 kg·hm~(-2))和F3(N:240、P_2O_5:153.6、K_2O:112.8 kg·hm~(-2)),于2021—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小杂粮试验站进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倒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2年大田试验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使甜荞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下降,并减弱了叶片光合能力。施肥显著提高了甜荞群体LAI、SPAD和光合能力,降低了PAR,中肥水平较低肥水平的LAI、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平均增加14.6%、6.7%、15.3%、15.2%和16.6%,PAR和胞间CO_2浓度(Ci)平均减少4.5%和6.7%。D2较D1处理的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倒伏率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9.6%、12.5%、24.7%、19.8%和26.2%,而第2节间粗、充实度、抗折力和整株鲜重减少13.1%、7.4%、18.3%和8.5%。同等密度下增加施肥量,使甜荞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整株鲜重、倒伏率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加,第2节间粗、第2节间充实度、第2节间抗折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使甜荞产量显著增加,西农D4103的产量在D2F2处理下达最大值,较D1F1增产15.1%,较对照品种在同等施肥量下增产17.0%。【结论】构建合理的甜荞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改善光合特性,降低田间倒伏率,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等花柱甜荞品种西农D4103推荐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肥料施用量为中等施肥水平(N:180 kg·hm~(-2)、P_2O_5:115.2kg·hm~(-2)、K_2O:84.6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