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21)
- 2023(2853)
- 2022(2528)
- 2021(2352)
- 2020(2167)
- 2019(4807)
- 2018(4688)
- 2017(8450)
- 2016(5209)
- 2015(5996)
- 2014(5777)
- 2013(5854)
- 2012(5809)
- 2011(5328)
- 2010(5372)
- 2009(4899)
- 2008(4998)
- 2007(4668)
- 2006(4142)
- 2005(3936)
- 学科
- 济(15805)
- 经济(15781)
- 管理(11469)
- 业(10105)
- 企(8019)
- 企业(8019)
- 学(7591)
- 方法(6479)
- 数学(5333)
- 数学方法(5219)
- 中国(4895)
- 农(4670)
- 财(4493)
- 制(3879)
- 法(3807)
- 业经(3579)
- 贸(3304)
- 贸易(3303)
- 融(3276)
- 金融(3275)
- 易(3211)
- 农业(3093)
- 理论(2974)
- 地方(2916)
- 水产(2889)
- 和(2888)
- 银(2837)
- 银行(2796)
- 教育(2717)
- 行(2710)
- 机构
- 大学(76795)
- 学院(74922)
- 研究(35286)
- 科学(27206)
- 农(25546)
- 中国(25262)
- 济(23137)
- 经济(22403)
- 所(22086)
- 农业(20702)
- 研究所(20425)
- 管理(20415)
- 京(18765)
- 业大(18118)
- 理学(16684)
- 理学院(16368)
- 管理学(15777)
- 管理学院(15673)
- 中心(14765)
- 省(14563)
- 院(13606)
- 室(13333)
- 江(13270)
- 农业大学(12720)
- 北京(12293)
- 实验(12143)
- 业(12117)
- 实验室(11621)
- 科学院(11446)
- 技术(11129)
- 基金
- 项目(52364)
- 科学(37022)
- 家(35633)
- 国家(35314)
- 基金(34967)
- 研究(30810)
- 科学基金(25938)
- 省(21445)
- 自然(20116)
- 划(19624)
- 自然科(19572)
- 自然科学(19557)
- 自然科学基金(19226)
- 基金项目(17689)
- 资助(15923)
- 社会(15581)
- 社会科(14477)
- 社会科学(14471)
- 科技(14169)
- 计划(14112)
- 教育(13817)
- 重点(13131)
- 发(11554)
- 科研(11221)
- 专项(11117)
- 编号(11095)
- 农(10969)
- 业(10663)
- 部(10559)
- 创(10337)
共检索到121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李孝青 储家淼 陈祖安 许绍远
为了给叶用喜树栽培提供科学与实践依据 ,采用 1 6个喜树地理种源的 1年生壮苗上山造林和苗床截干 2种处理方法 ,测定幼树和萌芽条的生长量。结果表明 :幼树高生长量第1名至第 5名依次为湖南长沙、福建屏南、湖北武昌、浙江丽水和浙江临安种源 ,根径与树高间相关系数以贵州贵阳种源最大。截干后萌芽条总的萌芽率为 69 3% ,第 1名至第 5名依次为浙江临安、浙江开化、浙江丽水、江苏南京林业大学和安徽东至种源 ,萌芽条的根径与高生长间相关性都呈紧密相关。表 7参 3
关键词:
喜树 种源 幼树生长量 相关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运兴 蔡道雄 梁坤南 贾宏炎 苏勇 陆毅
春季柚木1~3年生幼树在主梢萌动抽生之前,在基部以上3m范围内侧芽普遍抽生,为掌握柚木幼树侧芽萌发特性与了解相关影响因子,对柚木无性系测定林、施肥试验林、实生起源同龄混交林幼树开展了侧芽萌发情况调查,对不同重复不同处理不同地块柚木侧芽萌发特性和相关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柚木抽生侧芽特性受遗传、施肥措施、和立地因素的影响,其结论对柚木立地质量评价、无性系品种选择和柚木的集约经营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颖莹 黄明亮 单梅 胡家金
以当年生新鲜喜树种子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采用0.1%HgCl2和10%NaClO分别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后,以0.1%HgCl2进行果实消毒的种子萌发率最高,为41.11%;在此基础上用10%NaClO将预培养种子浸泡3 min后,其萌发率和成苗率显著提高,分别达85.56%和55.56%,而且幼苗生长状态好,平均生成侧根6~7条,主根长约10 cm;对未经处理的种子苗做切根处理,并转移到新鲜的MS培养基,幼苗生长效果与经10%NaClO处理过的种子苗的生长效果相同,但将其转移到含1 mg/L6–BA的MS培养基后,种子苗的子叶变黄,无新根生成或...
关键词:
喜树 种子 萌发率 成苗率 切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景文 聂绍荃 安滨河
对固定样地调查,采用伐桩的径、高度、萌芽的数量、萌芽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分析东北东部林区主要阔叶树种的伐桩萌芽更新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伐桩径范围内,伐桩萌生枝数随着伐桩径的增大而增多;增长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伐桩径的增大而减少;得出不同树种萌芽能力较强的年龄范围的伐桩径级。对于不同阔叶树种,伐桩高与当年生萌生枝数量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研究地点具有产生萌芽能力的阔叶树种可划为3种类型:对数型、直线型、指数型,阔叶树的萌生枝高生长与伐桩径和伐桩高无明显关系。第2年伐桩萌生枝的数量与伐桩径的关系在总体趋势上与第1年基本相同,同时次年仍有新的萌生枝产生,但数量很少。与第1年不同之处在于萌生枝开始...
关键词:
东北林区 阔叶树 伐桩 萌芽 动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学 崔伟康 付瀚萱 刘会锋 申方圆
【目的】紫椴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全光条件下紫椴更新困难,植被控制通过改变光照条件和土壤质量能够促进目的树种生长,研究植被控制强度对紫椴叶片性状和幼树生长量的影响,探讨最适宜于其更新的植被控制强度。【方法】以株行距为1.5 m×1.5 m的紫椴人工林(5年生)为对象,设置不同植被控制强度T_(30)、T_(50)、T_(75)(清除幼树周围半径30、50、75 cm的所有植被)的处理组和对照组(CK),测定叶片的形态、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和养分含量及幼树生长量等指标,通过方差分析揭示植被控制强度对叶片形态、光合和生理性质及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光照强度与植被控制强度呈线性正相关(P<0.05),光照强度在T_(75)组最大(84.43±7.30×10~3 lx)。紫椴叶片形态指标(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在CK组最大,随着植被控制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在T_(75)组达到最小。叶片净光合速率在T_(30)组最大(12.12±1.28μmol·m~(-2)·s~(-1)),胞间CO_2浓度在CK组最大(263.14±8.77μmol·mol~(-1)),均随植被控制强度增大而减小。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则随植被控制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分别在T_(75)组达到最大(0.17±0.02 mol·m~(-2)·s~(-1)和7.02±1.21 mmol·m~(-2)·s~(-1))。植被控制对紫椴幼树叶片的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叶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没有显著影响。植被控制提高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降低了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促进了地径生长量,抑制了树高生长量。【结论】随着植被控制强度的变化,紫椴叶片形态、化学计量和生理特征均发生适应性变化,低光条件下,紫椴幼树增加叶片面积、比叶面积、光合色素及营养元素的吸收来提高对光能的捕获能力,增强其光合作用,促进幼树生长。紫椴幼树在T_(30)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和地径生长量最大,生存竞争力最强,因此,以幼树为中心对半径30 cm范围的植被控制,是促进紫椴幼树人工恢复的最佳方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云 李鑫 李勇 叶代全 施季森 边黎明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石柏林 周国模 应叶青 吴家胜 储家淼 许绍远
来自10 个省的喜树地理种源, 在浙江临安进行了苗期生长规律的研究。种子品质以云南昆明种源为最优: 净度89-3 % , 千粒质量71-26 g , 发芽率94 % , 发芽势83 % , 平均发芽速度7-2 d 。苗木生长6 月中旬进入速生期, 9 月为最高峰。1年生苗高生长量最优的有江苏南京种源(134-97 cm) 、福建屏南种源(133-97 cm) 和浙江丽水种源(132-18 cm) 。图1 表2 参2
关键词:
喜树 种源 种子品质 1年生苗 生长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秀 雷亚芳
【目的】研究桑枝、杜仲条和柳条木材的化学成分及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树干高度上的变化规律,为木材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桑枝、杜仲条和柳条木材为研究对象,参考我国木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中规定的系列测定方法对其纤维素、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0g/L 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灰分和含水率6个指标进行分析,并与重组木常用木材沙柳、杨木、速生杉木及棉秆进行比较。【结果】在树干不同高度上,对桑枝木材而言,纤维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基部显著高于中部和梢部,中部与梢部差异不显著;木质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性水平,基部极显著高于中部和梢部,中部与梢部差异不显著;综纤维素含量基...
关键词:
桑枝 杜仲条 柳条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克友 陶佳 刘璐璐 石佩 范崇辉
【目的】探讨秋季断根、施肥对苹果幼树根系构型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苹果早丰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10,以3年生盆栽‘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幼树为试材,以植株不进行任何处理为对照,设置断根、施用氮肥(以下简称施肥)和断根后施用氮肥(以下简称断根施肥)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长密度、不同直径根系长度、光合作用及生长情况等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断根施肥处理后树体根系长度、根长密度及根尖数显著增加,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显著减少;直径≤1.0 mm的根系长度显著增加,直径>1.0mm的根系长度减少。同时,断根施肥处理后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建社 刘玉媛 符毓秦 符军 王军 杨自湘
应用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2个不同种源青杨Populuscathayana幼树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所有参试青杨种源间和无性系间的生长特性均有显著差异。生长较好的卢氏、洛南、长安等6个种源,其内部的无性系间亦有差别,每一种源内部都有生长较好的无性系,这说明进行林木杂交育种时,在优良的种源中选择好的单株作杂交亲本也是有意义的。表3参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品 侯霄帆 殷荣宾
【目的】杨树的叶和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如氮、磷等)循环中起核心作用,但目前细根对臭氧(O_3)胁迫响应的研究还较缺乏,尚不清楚叶和细根对O_3胁迫的响应差异。本研究旨在阐明叶片和细根这2个快速分解器官对O_3剂量的响应差异,为从植物地上-地下反馈角度理解杨树对O_3污染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开顶室气室装置设置5个O_3浓度水平,研究杨树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指标对O_3剂量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叶片单宁和细根磷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兴奋效应,即毒性阈值之前为应激正效应,毒性阈值之后为抑制负效应。叶片饱和光合速率、细根生物量以及叶片和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出现毒性阈值,但未观察到显著兴奋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茎、粗根和总根生物量对O_3剂量呈现线性胁迫下降响应。碳、氮、可溶性糖、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氮内稳性较强,沿O_3浓度梯度在叶片和细根中的分配未发生变化。磷、淀粉和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随O_3浓度升高分配到细根的比例增加;单宁表现为分配到叶片的比例先增加,当O_3剂量达到37.25μmol/mol·h时,分配到细根的比例增加。【结论】杨树叶片和细根的功能性状对O_3剂量存在响应差异。O_3胁迫增加了杨树细根中P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储存比例,这可能是植物抵御O_3胁迫的一种应对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铮 于倩楠 乔明锋 肖娟 张子良 尹华军
【目的】探究西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主要造林树种粗枝云杉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系分泌物对林下植被更新和群落多样性的潜在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前期在野外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后期在实验室人工添加的方式,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幼苗形态3个方面来探究根系分泌物对西南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生境内的2种草本植物白车轴草和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1)在种子萌发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紫花苜蓿种子在处理间差异显著。2)在幼苗生物量方面,2种草本植物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在根系分泌物处理下均呈下降趋势,而且紫花苜蓿幼苗处理间差异显著。3)在幼苗形态特征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且幼苗总长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4)根系分泌物处理下,2种草本植物的各项化感效应指数(RI值)均小于0,而且根系分泌物处理造成的2种植物化感效应综合指数(SE值)小于0,表明根系分泌物添加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紫花苜蓿种子的抑制作用更强。5)UPLC-MS分析表明,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多种酚酸类物质。【结论】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了抑制效应。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导致根系分泌物处理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的内在驱动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闵鹏 齐代华 贺丽 唐元会 周旭
设置纯竹林、竹阔林、纯阔林3种毛竹干扰程度的样地,对其内四川山矾幼树叶功能性状的响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毛竹干扰程度的增加,四川山矾幼树比叶面积(SLA)减小,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从叶片氮(LNC)、磷(LPC)含量来看,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LNC增加,LPC与LNC:LPC总体无显著差异。对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研究表明: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Chla与Chlb减小,Chla/Chlb比值却增加。表明四川山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于毛竹干扰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从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来看,毛竹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内Chla与Chlb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Chlb和总叶绿素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肖德卿 邓章文 罗芊芊 徐肇友 沈斌 陈焕伟 徐洪辉 周志春
[目的]通对红豆树优树家系进行全林测定,以揭示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红豆树优质用材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7年营建于浙江龙泉和江西抚州两地点的3年生红豆树优树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年生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两地点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23.3%~65.1%。除树干通直度外,红豆树其余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均较高,其变幅为0.36~0.83,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仅浙江龙泉点红豆树树高单株遗传力估算值(0.87)高于家系遗传力估算值(0.83),受偏强的遗传控制,两地点红豆树其余性状的单株遗传力估算值均低于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04~0.61,受中等至偏弱的遗传控制。两地点红豆树家系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总体上大于表型相关系数,高、径生长量较大的红豆树家系其分枝数多且分枝较粗,通过对地径的选育可以间接选出树干通直度较高的植株。[结论]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变异幅度较大,多数性状受中等至偏强遗传控制。速生的红豆树具有分枝较多且分枝较粗等特点,这有利于红豆树种质资源的品种选育。
关键词:
红豆树 家系 生长 形质 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凯月 王庆成 吴文娟
【目的】研究林隙大小对蒙古栎、水曲柳人工更新幼树生长、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影响,为2个树种的林隙内及林冠下人工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地区15年生蒙古栎和9年生水曲柳人工更新幼树为研究对像,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不同大小林隙(大、中、小林隙和林冠下)内蒙古栎和水曲柳幼树进行生长、形态(枝系特征、叶片特征)调查,测定2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并探讨其分配特征。【结果】随林隙减小,蒙古栎和水曲柳幼树的树高、地径、冠长和冠幅均显著减小(P<0.05);2个树种的1级枝长度和1级枝基径均显著减小(P<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