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8)
- 2023(9263)
- 2022(8267)
- 2021(7898)
- 2020(6582)
- 2019(15316)
- 2018(15360)
- 2017(29532)
- 2016(16278)
- 2015(18255)
- 2014(18274)
- 2013(18048)
- 2012(16312)
- 2011(14555)
- 2010(14344)
- 2009(12903)
- 2008(12261)
- 2007(10425)
- 2006(8895)
- 2005(7464)
- 学科
- 济(60153)
- 经济(60088)
- 管理(45409)
- 业(42437)
- 企(35978)
- 企业(35978)
- 方法(30334)
- 数学(26381)
- 数学方法(26007)
- 农(15568)
- 中国(14661)
- 学(14642)
- 财(14462)
- 业经(13416)
- 地方(12574)
- 理论(10798)
- 和(10556)
- 贸(10421)
- 贸易(10417)
- 农业(10378)
- 易(10102)
- 技术(9943)
- 环境(9894)
- 务(9545)
- 制(9533)
- 财务(9476)
- 财务管理(9462)
- 企业财务(8937)
- 教育(8900)
- 划(8658)
- 机构
- 大学(225668)
- 学院(223862)
- 管理(92268)
- 济(81440)
- 理学(80993)
- 理学院(80114)
- 经济(79479)
- 管理学(78581)
- 管理学院(78214)
- 研究(72805)
- 中国(51218)
- 科学(49181)
- 京(48380)
- 业大(37895)
- 农(37558)
- 所(36675)
- 财(35653)
- 研究所(34001)
- 中心(32473)
- 江(30665)
- 北京(30521)
- 农业(29541)
- 财经(29480)
- 范(29392)
- 师范(29138)
- 院(27109)
- 经(26856)
- 州(25734)
- 技术(24884)
- 师范大学(23572)
- 基金
- 项目(163643)
- 科学(126831)
- 基金(117342)
- 研究(116847)
- 家(103166)
- 国家(102324)
- 科学基金(87423)
- 社会(70440)
- 社会科(66622)
- 社会科学(66601)
- 省(64852)
- 基金项目(63452)
- 自然(59516)
- 自然科(58066)
- 自然科学(58053)
- 自然科学基金(56992)
- 划(54458)
- 教育(53260)
- 资助(48661)
- 编号(48105)
- 成果(38312)
- 重点(36043)
- 部(34812)
- 发(33982)
- 创(33782)
- 课题(32781)
- 科研(31743)
- 创新(31428)
- 计划(30593)
- 大学(30042)
共检索到308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学利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用pH =1 0的水作为溶剂 ,在不同的提取温度、溶剂体积和提取时间的条件下对喜树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提取试验 ,建立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对三因素的不同水平搭配组合 ,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得到 93=72 9个数据 ,由此推求最优提取方案。结果表明 ,以pH =1 0的水为溶剂 ,提取温度 91~ 1 0 0℃ ,溶剂体积 50~ 60mL ,提取时间 2 5~ 37min ,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喜树叶中的黄酮。表 3参 7
关键词:
喜树 叶 总黄酮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萃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家胜 应叶青 周国模
采用1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苗为材料建立喜树叶用园,设置造林密度为1.0m×1.0 m(处理A为1.00万株.hm-2),0.5 m×1.0 m(处理B为2.00万株.hm-2),0.5 m×0.5 m(处理C为4.00万株.hm-2),0.3 m×0.5 m(处理D为6.67万株.hm-2),0.3 m×0.3m(处理E为11.11万株.hm-2)5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喜树个体高、径生长,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对苗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规律,差异不显著(P>0.05)。②平均地径、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叶产量均随密度的增...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喜树 叶用园 密度效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毛燕 黄必恒
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龙柏叶总黄酮含量的提取结果表明 :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对总黄酮的提取量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龙柏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提取时间为 2 0min ,提取温度为 90~ 1 0 0℃。表 5参 3
关键词:
龙柏 叶 黄酮类化合物 萃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清 郑小严 黄红霞 李斌 陈镇方 陈绍军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1.5 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 kg.h-1,夹带剂添加量5 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关键词:
乌饭树叶 超临界萃取 总黄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蜜 李敦禧 钱军 郭霞 曾冬琴
为了寻找新的天然抗氧化物,采用单因素试验、中心复合旋转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腺叶桂樱叶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并测试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是60%乙醇,提取温度为48℃,提取时间为4d;该条件下,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04.73μg GAE/g DW,870.37μg RE/g DW,DPPH的清除率为32.46%.该条件下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低于5%,由此表明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可行.由此表明腺叶桂樱叶的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运强 顾欣 李莉 黄建东 王建中
为实现构树叶的高附加值利用,选取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提取效果的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液料比4个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因素的水平,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SA),依据回归分析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优化条件为提取温度60℃,超声波处理时间50min,超声波功率500W,液料比10mL/g;该条件下,叶绿素的提取得率可达到1.277%。与传统的研磨法和溶剂萃取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叶绿素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得率,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法。
关键词:
叶绿素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分析 构树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霞 魏忠环 徐清海
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喜树果为原料构建一种碱法提取喜树碱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稀NaOH溶液为溶剂,浓度3mg·g-1,提取时间4h,NaOH的用量为16mL·g-1原料·次。喜树碱的提取率可达0.7%,此方法提取成本低,提取率高,防火等级低,与乙醇提取相比是较好的喜树碱提取方法。
关键词:
喜树果 喜树碱 碱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清来 张良菊 徐慧慧 徐志红 李俊凯
【目的】研究对节白蜡的抗病原因,探寻新的生物农药。【方法】对对节白蜡树叶中的化合物质进行了分离提取,并将提取物分别对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棉花红腐病菌、核桃根腐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为了进一步锁定有效成分,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柱层析初步分离,并进行了组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在500μg/m L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整体表现出较好活性,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棉花红腐病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8.0%、69.0%。组分1和组分4整体表现出优于其他组分的杀菌活性,其
关键词:
对节白蜡 提取物 杀菌活性 生物农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丹 李晓敏 何静 雷建都
以白木香叶为原料,利用乙醇水溶液浸提法,用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测定提取液在51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来检测白木香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木香叶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以饱和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D101、AB-8和S-8 3种极性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木香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得到了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宁平 黄艳花 黄微 邢政杰 陈婵 王小欣
【目的】明确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活性,为防治大田喜树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喜树叶斑病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中草药园的喜树叶斑病上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命名为XS-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引起喜树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国内首次报道,将该病害命名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对菌株XS-1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为0.0980 mg/L,其次是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其EC_(50)分别为0.3737、0.4557、0.4878、0.5746和0.5956 mg/L。【结论】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鉴定,确定引起喜树叶斑病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 cassiicola);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20%戊菌唑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抑霉唑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喜树棒孢霉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喜树棒孢霉叶斑病田间防治参考用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昌禄 江慎华 陈志强 陈勉华 王玉荣 刘常金 夏廉法
该文对香椿老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0℃。根据最佳提取工艺,得到5批质量稳定的香椿总黄酮(平均黄酮含量55.24%);该总黄酮具有比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
关键词:
香椿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荣明 魏曼 竞霞 王纪华
【目的】对带病斑苹果树叶片的高光谱图像进行病斑提取,为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提供支持。【方法】对带有病斑的苹果树叶片成像高光谱图像,从传统基于光谱特征和面向对象特征2个方向入手进行病斑提取。为减少高光谱图像波段之间的冗余,首先对高光谱图像采用PCA变换进行降维处理,利用降维之后的前11个波段,分别采用波谱角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提取苹果树叶片病害区域。【结果】由于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的存在,波谱角分类算法在提取病斑时,对叶柄和叶脉产生了错误的分类,而且以像元为分类单位的波谱角分类,在分类结果图中存在椒盐噪声,而面向对象分类则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结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苹果叶片病斑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宇旌 李新华 张勇 任慧玲
采用乙醇溶剂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豆科牧草紫花苜蓿中的异黄酮。通过提取剂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苜蓿异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h。在此最佳条件下苜蓿异黄酮的提取量为17.12mg·g-1,粗提物得率为26.15%,粗提物纯度为2.94%。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异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超声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静 彭光华 张声华
采用三元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观察了提取液、质量浓度、时间、温度和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等5个单因素对荷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工艺参数间的数学模型,得出表面活性剂助提荷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74.8~76.5℃、浸提时间38~43 min、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1∶25~1∶28。
关键词:
荷叶 黄酮 表面活性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劲草 肖莉 吴酬飞 张绍勇 杨惠宁 张立钦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及超声波辅助优化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中喜树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碱含量,以市售马比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甲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喜树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46.4%,超声时间26.1 min,液料比21.20 mL·g~(-1),喜树碱的提取率为0.084 4%,二项式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69 3,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为3.2%。【结论】采用Box-Behnken优化马比木中喜树碱提取工艺,精确度高,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预测性良好。图2表3参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