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6)
2023(4186)
2022(3404)
2021(3516)
2020(2685)
2019(6280)
2018(6525)
2017(9690)
2016(6698)
2015(7749)
2014(8331)
2013(7207)
2012(6670)
2011(6193)
2010(6613)
2009(5603)
2008(5664)
2007(5442)
2006(4919)
2005(4724)
作者
(16357)
(13205)
(13096)
(12821)
(8437)
(6490)
(6355)
(5409)
(5112)
(5022)
(4565)
(4409)
(4403)
(4353)
(4172)
(4170)
(4136)
(3970)
(3941)
(3909)
(3808)
(3414)
(3373)
(3236)
(3115)
(3083)
(3036)
(2837)
(2798)
(2768)
学科
教育(20058)
(13332)
经济(13313)
中国(11553)
管理(11342)
(9675)
理论(9258)
(8435)
教学(8417)
(7025)
企业(7025)
学法(4567)
教学法(4567)
(4490)
(4440)
(4404)
研究(4326)
思想(4183)
发展(4100)
政治(4036)
(3976)
学理(3870)
学理论(3870)
(3631)
学校(3595)
业经(3562)
思想政治(3446)
政治教育(3446)
治教(3446)
德育(3413)
机构
大学(85138)
学院(81228)
研究(30709)
教育(28964)
(24251)
师范(24133)
(20690)
管理(20055)
师范大学(19843)
(19631)
经济(18645)
科学(18295)
中国(17110)
(16218)
职业(16061)
理学(15828)
(15617)
理学院(15410)
技术(15376)
管理学(14787)
管理学院(14595)
北京(14411)
研究所(13807)
中心(13088)
(12961)
(11693)
教育学(11406)
职业技术(11094)
(10992)
技术学院(10359)
基金
项目(42573)
研究(41695)
科学(33008)
教育(28988)
基金(23697)
成果(22202)
编号(22057)
社会(20867)
(19251)
课题(19156)
(19097)
社会科(19087)
社会科学(19083)
国家(18684)
(17896)
(17181)
科学基金(14481)
规划(13139)
项目编号(13108)
研究成果(12266)
(12106)
(11889)
重点(11363)
(11066)
基金项目(11038)
(11037)
阶段(11006)
(10820)
年度(10622)
(10541)
期刊
教育(52415)
研究(36791)
中国(30507)
(28467)
经济(28467)
职业(13273)
技术(12355)
学报(10931)
(10802)
大学(9155)
技术教育(8768)
职业技术(8768)
职业技术教育(8768)
(8480)
科学(8439)
图书(8155)
管理(7218)
(6743)
论坛(6743)
学学(6325)
书馆(6264)
图书馆(6264)
高等(5966)
成人(5801)
成人教育(5801)
农业(5702)
(5499)
高等教育(5099)
(4948)
金融(4948)
共检索到145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起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保护儿童的哲学天性。这有助于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人类思想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哲学家的诞生。其二,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能力有赖于必要的训练,而哲学教育是训练儿童哲学思维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其三,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其根据在于哲学教育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儿童一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并能通过培养儿童的辩证思维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将痛苦转化为幸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席卷欧美亚各国的教育改革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重点推广的项目。我国自80年代末以来开始关注并研究儿童哲学,迄今已有三十余年,不仅推动了全国各地学校及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也为整个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做出了贡献。截至目前,对儿童哲学的工具化与技术化研究已经比较普遍,而原理性的深度研究仍待加强,儿童哲学与东西方哲学传统、当代教育学研究的前沿之间还联系得不够紧密,从而限制了它在教育学界的整体影响力以及对学校实践的指导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倾听教育的理念虽早已在教育界深入人心,却在现实的实施中处处碰壁。儿童哲学与倾听教育在理念上有着天然的相契之处,它通过将教室转变为探究团体来帮助老师与学生共同收获"思考的耳朵"。通过分析儿童哲学中"倾听"的内涵与意义,在如何贯彻倾听教育的问题上将获得新的启发,以此推动教育活动中"倾听关系"的重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雨  
儿童哲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其实相关的研究已经分为二大流派,分别以美国教育家李普曼和哲学家马修斯为代表。他们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随后在各自的著作中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马修斯与李普曼的友谊由来已久,相互保持对话与联络已有近半个世纪了。不过,他们的研究志趣各有不同,对"儿童哲学"的意义持有不同的理解,并影响着儿童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就是试图对这两种儿童哲学的意义进行辨析,并认为马修斯的儿童哲学的意义在于欣赏儿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东  
1970年代,美国哲学家李普曼首倡儿童哲学课(philosophy for children,p4c)并迅速发展为"运动"而风靡世界。汉语圈通常将philosophy for children译为"儿童哲学",而当一旦深度讨论p4c时,就会发现将其译为"儿童哲学"会导致不便,因与其密切相关的概念亦可称为"儿童哲学"。所以为了讨论方便,我将p4c译为"儿童哲学课"。李普曼之所以倡导儿童哲学课,是因为当年美国公众对越战的讨论水平相当低劣,以至于他认为,到大学再开哲学课太迟,只有尽早让儿童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庞学光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面临着:西方的儿童哲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缺乏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我国缺乏追求理性和培养未成年人理性思维的传统;各级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合作等问题。而康德对"知性"能力的阐述,当代心理学对"灵商"的挖掘,则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相应的学校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倩  于伟  
儿童哲学强烈的工具主义取向使儿童哲学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面临诸多质疑。马修斯的儿童哲学有助于改变这一局面。马修斯一方面揭示了儿童概念中的主观偏见,另一方面用"思想实验"在儿童与哲学间建立起联系。他通过儿童在哲学上的天赋、力量和价值,向人们传达出儿童有能力、也有权力与成人一起去改变世界。这种观点超越了工具理性的局限。它强调儿童哲学本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把儿童哲学从儿童哲学课程、哲学探究方法中解放出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本余  
儿童的尊严是儿童发展的最高价值,它意味着每一个儿童作为人的存在所具有的独立且自足的价值,因之,儿童的尊严是平等的。儿童的尊严为个体提供自我教化的内在动力。儿童尊严不仅是儿童在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还是儿童教育应当追求的最高理想。作为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为教育行动设立了最低准则,尊重儿童尊严成为一种无条件要求。作为教育的一个最高理想,它又设定了教育行动的明确方向,教育必须"为了儿童"和"通过儿童"。不正义的教育通常误置儿童尊严的基础,致使儿童尊严由一种目的性价值降低为一种条件性价值,最终导致儿童尊严的贬损和失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培峰  
特殊教育的价值源于其自身之于特殊儿童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欲求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构成,欲求方式规定着他们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生活本质主要体现为欲求的意识结构。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要重视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激发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其中,关怀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体验是特殊教育关怀的基本方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跨文化性是儿童哲学的本质属性,乃在于儿童哲学时常要求我们在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视域的叠加而非视阈的消融。对不可协调的差别进行保持是跨文化哲学的基本主张,理解跨文化性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达成意义共创的必要条件。儿童哲学对童年与文明的冲突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行动,旨在以文化间的视角构建儿童与成人持续共享的可能性框架,协助教育者跨出对成人文化的固执与盲信,跨入对儿童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最终使得一个互相成全、彼此关照的教育世界得以复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清思  
本文关注的是儿童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着重探讨儿童哲学探究团体课室中的人我关系和互动模式及其隐含的德育意蕴。文中承继了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的儿童哲学愿景,希望藉由哲学的启发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建构教育,以使儿童哲学有助于道德教育之推广。文中还探讨了笔者的儿童哲学临床教学行动研究,说明过程中所研发的教学策略,并分析了量化与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杰克逊教授的理念为启发,辅以儿童哲学发起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安妮·夏普(Ann Sharp)的相关文献,透过理论结合实务的论述方式,试图勾勒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德育意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东  
"何谓儿童"、"何谓哲学"以及"何谓教育",这些追问与寻求是儿童哲学课的哲学基础。儿童哲学课应当围绕"儿童的哲学"来展开,使"儿童的哲学"按其本性在儿童发展的内在时间(即儿童的自然时间而非机械钟的时间)里从容而充分地展开。儿童哲学课应当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面向儿童的全部生活,应当允许和鼓励儿童以其"一百种语言"来"做哲学"。如果儿童哲学课合理地解决了以上问题,那么,它就可以帮助儿童在思与诗的道路上充分展开其天性、天赋、天命,它便可望成为那些谋求儿童整全发展的其它课程的楷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伟  
儿童哲学的兴起对儿童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儿童哲学所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化倾向却不得不谨慎提防。文章认为,存在着两种面孔的儿童哲学,这两种面孔的儿童哲学都有可能走向浪漫化,对"作为普遍哲学的儿童哲学"、"儿童的哲学"以及"作为隐喻的儿童哲学"来说尤其如此。儿童哲学的浪漫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感性自我的确立、通过艺术获得解放以及重新发现自然三个方面。文章通过对儿童哲学的法理分析,在法权与伦理、独立性的界限、自由的限度三个层面,反思与批判了这种浪漫化倾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妍璐  
随着人类社会动荡与不安的加剧,儿童哲学教育应当从工具价值走向人类生存的自我关照。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关注人类的生存境遇,认为理性的生存交往是我们应对"终极境况"的最终出路。从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出发,审慎剖析儿童哲学教育的根源、内涵与任务将澄清儿童哲学的工具主义疑难。忽视儿童生存事实的哲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应引起注意,儿童哲学教育旨在捍卫儿童生存交往的权利,是一种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关照,最终将促进社会健全理性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