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4)
2023(9242)
2022(7866)
2021(7230)
2020(5915)
2019(12901)
2018(12427)
2017(22892)
2016(12580)
2015(13578)
2014(13496)
2013(12800)
2012(11639)
2011(10402)
2010(10308)
2009(9210)
2008(8905)
2007(7916)
2006(6818)
2005(5804)
作者
(37376)
(31151)
(30983)
(29077)
(19623)
(15444)
(13942)
(12037)
(11679)
(11066)
(10505)
(10463)
(10231)
(9972)
(9477)
(9457)
(9445)
(9180)
(9010)
(8816)
(7868)
(7399)
(7304)
(7185)
(7122)
(7080)
(6843)
(6801)
(6414)
(6210)
学科
(44763)
经济(44707)
管理(32311)
(30565)
(22752)
企业(22752)
方法(18344)
(15536)
数学(14965)
数学方法(14799)
(12295)
中国(11705)
业经(11247)
农业(11147)
地方(10871)
(10612)
贸易(10606)
(10520)
(10298)
理论(8346)
环境(8078)
(7983)
(7355)
财务(7344)
财务管理(7320)
企业财务(6891)
技术(6764)
(6493)
银行(6456)
(6192)
机构
学院(175165)
大学(169515)
(62829)
管理(62432)
经济(61395)
研究(57939)
理学(54119)
理学院(53387)
管理学(52201)
管理学院(51886)
中国(42484)
科学(39720)
(35574)
(35122)
业大(30001)
(29838)
(28767)
农业(28124)
研究所(27380)
中心(26692)
(26593)
(25193)
师范(24804)
财经(23303)
北京(21916)
(21868)
(21408)
(21044)
(19779)
师范大学(19773)
基金
项目(121455)
科学(93526)
基金(86027)
研究(84389)
(78195)
国家(77463)
科学基金(64645)
社会(53146)
社会科(50192)
社会科学(50180)
(48918)
基金项目(46836)
自然(43330)
自然科(42219)
自然科学(42201)
自然科学基金(41452)
(41260)
教育(38749)
编号(34351)
资助(34075)
重点(27632)
(27073)
成果(25716)
(25142)
(24692)
课题(23935)
科研(23756)
计划(23507)
创新(23452)
大学(22078)
期刊
(70856)
经济(70856)
研究(45696)
学报(33284)
中国(31828)
(31748)
科学(29157)
大学(24081)
学学(23066)
(21676)
农业(21440)
管理(19743)
教育(19433)
业经(14462)
技术(12651)
(12439)
金融(12439)
经济研究(11410)
(11292)
(10213)
财经(10163)
(9549)
问题(9516)
商业(9382)
资源(9350)
业大(8907)
(8736)
科技(8696)
(7530)
农业大学(7319)
共检索到248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晓华  孟晓敏  
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旅游参与成为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新疆著名的喀纳斯湖景区为例,对湖边喀纳斯老村的部分少数民族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人口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及旅游业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娟  田世政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原住民是旅游大社区中的一个群体,其旅游参与内容及深度对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中采取了原住民整体搬迁模式。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搬迁模式下的原住民旅游参与方式与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游客管理疏导不力,游程不畅,削弱了景区市场营销的优势,抑制了景区环境管理的力量,降低了景区旅游供需调节能力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旭亮  张海霞  
本文详细列举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进而分析了其特色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喀纳斯湖景区生态旅游营销的客源市场分析,然后以客源市场为依据,开展了喀纳斯湖景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以期通过此研究,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营销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苗红  陈兴鹏  
本文以甘肃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景区为例,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对当地居民关于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调查,根据民族和年龄的不同对居民感知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农户访谈结果对感知结果做出了解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大勇  文雪  
云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利用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理古城、大理喜洲、丽江和丽江泸沽湖4个4A级景区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景区居民的总体满意度,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工作的积极开展和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对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地居民满意度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旭玲  杨兆萍  陈学刚  
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及景观破坏的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旅游区段进行了景观敏感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实地调查,针对喀纳斯不同等级景观敏感度区旅游对景观视觉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东  由亚男  
本报告以喀纳斯景区禾木村、哈纳斯村为调研地,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农牧民民生发展现状,阐述了景区农牧民收入、参与旅游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景区农牧民民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翠玲  潘存德  寇福堂  吴晓勇  谭卫平  
在采用SBE法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自然火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喀纳斯旅游区的森林景观美学质量整体较高,阔叶针叶树种比值大、树种丰富、林相简单整齐的森林景观受人青睐;2)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森林发生自然火干扰时间的早晚有关,自然火干扰发生时间越早,森林景观目前表现的美学质量越低,反之亦然。自然火干扰通过对森林群落树种结构形成的作用,进而深刻影响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具体表现,是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的重要源动力之一。结论为喀纳斯以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为价值取向的森林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志永  王化伟  李乐京  
通过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贵州郎德苗寨为个案,研究当地村民对旅游经济增权、旅游政治增权、旅游心理增权和旅游社会增权的感知状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族贫困地区以社区为核心力量导向的旅游开发,村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度较强;村民对增权感知的强弱依次为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及经济增权;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村民对旅游增权感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静艳  李玲  
为揭示民族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文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构建了社区增权、居民公平感知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持关系的概念模型。以新疆喀纳斯社区的3个民族村落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收集363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增权正向影响公平感知和可持续发展支持,社区增权是实现旅游公平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公平感知在社区增权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间起中介作用,公平法则是居民参与旅游交换的内在机制;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居民可持续发展支持。研究发展了居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婷  姚娟  赵向豪  
合理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厘定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关系,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究大喀纳斯旅游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内在权衡规律,采用市场价值法对2010年、2016年研究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计算其可比价,利用ESCI指数和ESTD模型进一步解释该区域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变化特征和相互权衡关系。结果显示,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总价值为2.06×1010元,2016年可比价为2.12×1010元,总体价值呈上升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农产品供给服务与畜产品供给服务、饲草料供给服务呈现权衡关系,水供给服务与其他供给服务有较强协同关系。明晰当前与未来的服务间权衡关系,可为生态补偿定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谌莉  杨兆萍  董国涛  
旅游对社区的影响评价是客观审视旅游开发实际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引入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打分和当地居民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旅游影响的灰色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的影响较大,其中综合影响值为3.780,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值分别为3.819、3.685、3.781。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可以较好的解决旅游影响评价研究中方法少、主观性强和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志飞  
接待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国内旅游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家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对少数民族山区居民的语言、生活风俗、民族服饰有显著影响,但对其饮食习惯和地方建筑特色影响不大,旅游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变迁是积极的;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旅游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影响强于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影响。最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芳  刘鸿锋  
开展民族旅游景区低碳化转型研究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年、2012年和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旅游景区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方法,构建侗文化旅游景区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并集成评价结果。结果表明,2010—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各景区低碳转型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实现均衡发展。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从统筹低碳建设规划、应用低碳技术、加强低碳环保意识等方面推进景区低碳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芳  刘鸿锋  
开展民族旅游景区低碳化转型研究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年、2012年和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旅游景区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方法,构建侗文化旅游景区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并集成评价结果。结果表明,2010—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各景区低碳转型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实现均衡发展。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从统筹低碳建设规划、应用低碳技术、加强低碳环保意识等方面推进景区低碳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