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2)
- 2023(12038)
- 2022(9663)
- 2021(8469)
- 2020(7239)
- 2019(16302)
- 2018(15983)
- 2017(30577)
- 2016(17161)
- 2015(19158)
- 2014(19291)
- 2013(18884)
- 2012(17241)
- 2011(15512)
- 2010(15412)
- 2009(14416)
- 2008(14344)
- 2007(13111)
- 2006(11329)
- 2005(10095)
- 学科
- 济(71640)
- 经济(71568)
- 管理(46736)
- 业(46506)
- 企(36186)
- 企业(36186)
- 方法(33108)
- 数学(29413)
- 数学方法(29169)
- 农(21698)
- 中国(19569)
- 财(17789)
- 业经(16510)
- 学(16356)
- 农业(14612)
- 贸(14602)
- 贸易(14600)
- 易(14196)
- 地方(13801)
- 制(12494)
- 务(11109)
- 财务(11086)
- 财务管理(11057)
- 银(10595)
- 银行(10530)
- 环境(10497)
- 企业财务(10470)
- 技术(10435)
- 和(10088)
- 融(10072)
- 机构
- 大学(253539)
- 学院(252004)
- 济(101955)
- 经济(99957)
- 管理(92988)
- 研究(87498)
- 理学(81223)
- 理学院(80251)
- 管理学(78698)
- 管理学院(78250)
- 中国(63499)
- 科学(58012)
- 农(55265)
- 京(52955)
- 所(46416)
- 业大(45261)
- 财(44373)
- 农业(44334)
- 研究所(42892)
- 中心(39862)
- 江(37766)
- 财经(36285)
- 经(33011)
- 范(32583)
- 北京(32434)
- 师范(32096)
- 经济学(31998)
- 院(30876)
- 州(29654)
- 农业大学(29475)
- 基金
- 项目(174614)
- 科学(135599)
- 基金(126460)
- 研究(119363)
- 家(113977)
- 国家(113045)
- 科学基金(94697)
- 社会(76340)
- 社会科(72357)
- 社会科学(72330)
- 省(69111)
- 基金项目(67613)
- 自然(63054)
- 自然科(61630)
- 自然科学(61606)
- 自然科学基金(60545)
- 划(58944)
- 教育(54946)
- 资助(50428)
- 编号(46996)
- 重点(40208)
- 发(37983)
- 部(37857)
- 成果(37350)
- 创(36247)
- 计划(34840)
- 科研(34477)
- 创新(34014)
- 课题(32631)
- 国家社会(32159)
- 期刊
- 济(106301)
- 经济(106301)
- 研究(67001)
- 学报(50782)
- 农(50057)
- 中国(45240)
- 科学(42718)
- 大学(36641)
- 学学(34933)
- 财(34497)
- 农业(33529)
- 管理(30873)
- 教育(23076)
- 融(20175)
- 金融(20175)
- 技术(19754)
- 业(18427)
- 业经(18309)
- 财经(17941)
- 经济研究(17937)
- 经(15400)
- 问题(15154)
- 版(14613)
- 业大(13565)
- 技术经济(12622)
- 科技(12491)
- 商业(12219)
- 贸(12056)
- 农业大学(11610)
- 统计(11208)
共检索到356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
以大量典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梯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石漠化的14个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53%和29.28%,是影响石漠化的内在主导因子。植被因子与石漠化的阶段和过程显著相关表征了石漠化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土壤环境因子表征了石漠化在空间上岩性的差异特征,是石漠化类型的表现指标。图6表2参9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内在因素 贵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庞世龙 凌福诚 侯远瑞 欧芷阳 申文辉
以广西平果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7种主要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涵盖林分生长、凋落物和土壤3类23个参数进行分析,选取对质量变异敏感、能最大限度代表所有候选参数的最小数据集,应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植被恢复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恢复效应评价最小数据集由胸径、最大拦蓄量、土壤自然含水量、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6个参数组成。2)植被恢复效应加权关联度由大至小依次为银合欢0.795>任豆0.631>柚木0.583>香樟0.541>顶果木0.433>乌墨0.391>苏木0.381。3)不同模式植被恢复效应存在一定差异,银合欢属Ⅰ级(优),任豆属Ⅱ级(良),柚木和香樟属Ⅲ级(中),顶果木、乌墨和苏木属Ⅳ级(差)。4)银合欢和任豆属固氮类先锋树种占据着演替早期生态位,更能适应演替早期的环境,在生理特征上有明显优势。5)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初期筛选配置适生先锋树种,率先恢复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利于演替后续优势物种的入侵和定居,加快植被恢复演替进程。6)实例验证了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用于植被恢复效应评价的可行性,为植被恢复效应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晓燕
长顺县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属典型的传统农业县。该县的石漠化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已成为制约和束缚该县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长顺县结合县情实际,将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加快了喀斯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永慧
石漠化是与北方荒漠化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并列的中国三大土地退化问题之一。根据石漠化领域内的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石漠化空间格局及动态过程研究、石漠化发展演化的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提出构建基于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石漠化时序轨迹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石漠化过程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定量、定位追踪石漠化的发展演化过程,不仅可以查明石漠化的发生地点及程度,还可以分析其发生和演化机理。将石漠化格局、过程与成因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以从更长的时间段内,更加精确地研究石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全面系统地揭示石漠化演化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华 熊康宁 张浩 张乾柱
对收集到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建议的4本专著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从时间序列看,文献数量上下波动不太稳定,表明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②文献主要发表在农业类、林业类、高校学报类期刊上,地质类、环境类、畜牧业类、社会类、经济类、水利工程类上发表文献篇数相对较少;③文献中以案例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研究区多分布在贵州、广西、重庆、云南;④从模式类型看,关注林草植被恢复模式、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的文献数量较多,研究水土保持模式、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建立生态保护区开发旅游模式的文献相应较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综述研究,从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尺度...
关键词:
石漠化 石漠化治理模式 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赤眉 胡宝清 覃开贤 严志强
本系统采用ArcGIS软件作为基本平台,以广西都安县为例,借助其中的空间叠加分析与地理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ArcObjects的专业型GIS——区域喀斯特石漠化信息系统(RKRDIS)。该系统是以喀斯特石漠化专业分析模型为核心,以空间数据为信息材料,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解决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数据分析、查询、显示和管理等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从“数据”提取“信息,”提供喀斯特石漠化的空间数据分析、动态监测、驱动诊断、预警分析、灾害评估和辅助决策等多方面支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阳兵 白晓永 邱兴春 周国富 兰安军 周绪 熊康宁
基于黄平县2004年的石漠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研究了黄平县各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着相关性,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低覆盖度草地、未利用地、山区旱地、石质旱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较大比例。轻度石漠化土地中以低覆盖度草坡和中密度草坡为主,中度石漠化土地以未利用地和低、中覆盖度草坡和石质旱地为主,强度石漠化土地以石质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灌木林地中中度石漠化最高可占4.17%,低覆盖度草地中轻度石漠化比例最高为62.09%,未利用地中中度石漠化比例最高可达56.95%、强度石漠化比例可达5.43%,山...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地利用 相关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大元 张雪梅 岳跃民 王克林 邹冬生
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退化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的实施,广西植被已逐渐恢复,石漠化面积扩张趋势已得到控制。深入了解广西植被覆盖演变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可为新一轮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3g生长季NDVI (the growing season GSN)数据和1982—2016年AVHRR VCF数据,分析广西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气候、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区域尺度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982—2015年广西植被,尤其是林地面积比例呈增加趋势,裸地面积比例呈减少趋势;广西北部、西北部的植被覆盖显著高于广西中部和东南部经济活动较强的区域;影响植被变化的综合因素主要包括交通通达度、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壤养分等,其中,社会经济条件对植被和裸地空间分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0.49%和21.27%,其次为交通通达度、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植被与裸地在空间上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植被和裸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阳兵 姜丽 白晓永
喀斯特石漠化退化土地是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石漠化土地退化过程中存在社会经济反馈、动力反馈和生物原反馈等多层次反馈结构。由于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具有不同于其它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特征,因而将其归纳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的基岩差异性、退化恢复过程与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关性、退化土地成因的地域差异性、石漠化土地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相关性、恢复过程的土壤—地形决定性、土壤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石漠化土地退化的本质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和丧失,是一种功能性荒漠化。对石漠化土地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有助于石...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土地 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罗海波 刘元生 刘鸿雁 何腾兵 龙健
【目的】探讨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及农业种植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不同生态区(阔叶林区、农林交错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进行植被和土壤调查及浅层地下水和地表径流水的采样分析。【结果】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模式从阔叶林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其浅层地下水的HCO3-、SO42-、Ca2+、Mg2+、Na+、K+、NH4+、Cl-、PO43-、NO3-、Pb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低复种指数地区表现为NH4+及Pb、Cd含量的增加,而在以种指玉米或水稻、疏菜或油菜的高复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沛 张雷一 纪署光 李卫 姚斌 郑广 李昭
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依托长期实验基地,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花椒+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 Kunth ex Steud.)间作及单作花椒3种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花椒单作相比,花椒+拉巴豆及花椒+雀稗间作模式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cm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0-20cm土壤中有效磷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有效磷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10-2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和牧草构成的林草间作生态恢复模式在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0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的提高。首先从概念、成因及防治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石漠化研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片面,缺乏定量研究,标准不统一和缺乏景观水平上的研究。景观生态学有其特有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体系,若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石漠化,可以解决目前石漠化研究中的某些相关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展望了喀斯特石漠化未来研究的4个方向,即景观格局变化、景观异质性及其分区、石漠化过程空间动态模拟和生物多样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籍锋 盛茂银
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因地制宜地推广,不仅可以实现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与区域扶贫开发,取得良好的石漠化治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优化我国粮油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木本食用油料产业是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最为理想的生态产业。文章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简单概述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极具开发潜力的木本食用油料资源及其产业发展情况,指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喀斯特地区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建设的对策,以期为以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为主线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海波 刘方 刘元生 何腾兵 苏英格
研究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和小生境土壤中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区阔叶林土壤有机总碳含量和腐殖酸碳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林、灌草丛和稀疏草丛,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喀斯特森林退化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减少、流失量增加;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有机总碳和腐殖酸碳含量存在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坑>石沟>石缝>石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第1主要因子由植被类型决定,第2主要因子由小生境类型所决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康秀琴 魏小丛 李颜斐 黄雅奇 吴安驰 温红芳 邓湘雯
以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旨在为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该石漠化地区植物调查记录共39科68属77种,其中灌木植物有28科40属47种,草本植物14科28属30种,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蔷薇科、壳斗科、菊科和禾本科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2)在3种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是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随着石漠化等级程度下降呈现上升趋势,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3)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植物相似性有较大差异,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相似性分别为21.28%和33.33%,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样地灌木层和草本层单独植物分别为8.51%~34.84%和6.67%~26.67%,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在不同石漠化样地之间的相似性分别在6.38%~12.77%和3.33%~6.67%之间。说明3个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生活型的植物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在长期不加治理的情况下湘西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灌木化会更加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