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6)
2023(11490)
2022(10259)
2021(9818)
2020(8155)
2019(18994)
2018(18959)
2017(36573)
2016(20089)
2015(22451)
2014(22365)
2013(22172)
2012(20784)
2011(18635)
2010(18975)
2009(17638)
2008(16477)
2007(14157)
2006(12197)
2005(10552)
作者
(59792)
(49543)
(49210)
(47050)
(31518)
(24002)
(22379)
(19613)
(18861)
(17637)
(17220)
(16792)
(15718)
(15672)
(15362)
(15341)
(14960)
(14913)
(14136)
(14026)
(12370)
(12331)
(12007)
(11242)
(11124)
(10965)
(10964)
(10871)
(9918)
(9778)
学科
(78355)
经济(78276)
管理(55163)
(51649)
(43605)
企业(43605)
方法(37157)
数学(32032)
数学方法(31581)
(20821)
(19818)
中国(19643)
(18823)
业经(16830)
地方(16584)
(13886)
(13779)
贸易(13772)
理论(13611)
(13318)
(13271)
农业(13085)
(12192)
财务(12127)
财务管理(12104)
环境(12079)
技术(11606)
(11520)
金融(11517)
企业财务(11497)
机构
大学(287116)
学院(283712)
管理(111002)
(106094)
经济(103578)
研究(97342)
理学(96845)
理学院(95632)
管理学(93581)
管理学院(93102)
中国(70203)
科学(65155)
(62444)
(50127)
(48680)
(47116)
研究所(46206)
业大(45923)
中心(43117)
(40242)
北京(39533)
(39515)
师范(39096)
财经(38534)
农业(38330)
(35895)
(35049)
(33257)
师范大学(31814)
经济学(30959)
基金
项目(200237)
科学(156039)
基金(144713)
研究(141268)
(127878)
国家(126875)
科学基金(108078)
社会(86495)
社会科(81913)
社会科学(81889)
基金项目(78051)
(77794)
自然(73424)
自然科(71707)
自然科学(71690)
自然科学基金(70386)
(66291)
教育(64590)
资助(60116)
编号(56860)
成果(46001)
重点(45077)
(43190)
(41893)
(40496)
课题(39303)
科研(38768)
创新(37859)
计划(37464)
大学(36872)
期刊
(115076)
经济(115076)
研究(81289)
学报(51559)
中国(50138)
科学(46237)
(43439)
管理(39957)
大学(38189)
学学(35992)
(34148)
教育(31269)
农业(30584)
技术(23751)
(20753)
金融(20753)
财经(18202)
业经(18089)
经济研究(17743)
图书(16470)
(16067)
(15481)
问题(15005)
科技(14763)
(14087)
理论(14061)
资源(13591)
业大(13578)
技术经济(13445)
林业(13125)
共检索到404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国海  潘扬  覃国乐  谭卫宁  鲁长虎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1)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呈倒"J"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大量小龄级幼苗的分布预示其种群更新状况良好;(2)单性木兰种群除在小尺度上有微弱的随机分布外,其余所有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3)郁闭度、土壤湿度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单性木兰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状态良好,高强度的空间聚集分布主要是种子生物学特性和喀斯特生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东  史沉鱼  覃国乐  覃文更  杨敏云  杨尚渝  
为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逐月对位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按凋落物层和土壤表面向下每5cm为1层共5层进行四季调查,并对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多样性和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保护区的林区2 200份土样中共获得大型、中型和湿生土壤动物12 937只,隶属于6门11纲30类,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后孔寡毛目、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全年A/C值<1;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特征,但不是严格的逐层递减,且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该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类群数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徐崇华  王发忠  郎学东  李智宏  李帅锋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维词  
贵州 73%的土地为碳酸盐岩覆盖 ,生态环境脆弱 ,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 ,是我国一个相对独特的地域环境单元 ,也是一个植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 ,仅需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 34 2种 ,分属 84科 193属。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特征 ,并从植物本身的生理生态习性、喀斯特生境本底的严酷性 (如土壤瘠薄、方便利用的地表水匮乏等 )、人类干扰活动 (如盗伐、毁林垦荒、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等 )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珍稀濒危物种的濒危原因。在此基础上 ,结合目前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要求 ,提出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应采取的七条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林  李功权  刘颖  
【目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已经成为旗舰保护类群,科学规范识别长江流域兰科植物的迁移规律,探究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确定重点保护物种和热点地区,对于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长江流域1981—2019年的代表性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考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资讯机构(GBIF)数据库选取兜被兰属Neottianthe、独蒜兰属Pleione等130个(10种)物种分布点为代表,根据植物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理论,采取核密度、莫兰指数和热点分布等方法,对长江流域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1998—2019年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密度高值区减少,分布在广西、贵州的兰科植物消失。密度中值区发生变化,兰科植物由四川中部向四川北部迁移;(2)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值和空间位置呈显著正相关水平,1998—2019年比1981—1997年相关性更强;(3)高危险区发生变化,1981—1997年兰科植物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和湖北,而1998—2019年主要分布在湖北。【结论】全球变暖、基础设施建设、非法采挖销售和过度砍伐森林都有可能成为兰科植物分布变化和数量减少的原因。湖北将成为以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图1表5参3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成  刘丛强  宋照亮  刘占民  郑厚义  
该文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和土壤C、N、S含量特征、垂直变化特征以及植物与土壤C、N、S之间、植物-土壤间C、N、S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植物C、N、S平均含量分别为45.13%、2.02%、0.61%,C、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但S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植物种C、N、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上植物C、N、S含量差异不显著;石灰土C、N、S含量均高于黄壤C、N、S含量,但两者的C、N、S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程度;植物C、N、S随海拔的变化不明显,而土壤C、N、S均明显地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植物C、N、S之间、垂直变化上植物与土壤之间C、N、S的相关关系基本不显著,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西  郭秋菊  姚兰  艾训儒  朱江  黄阳祥  薛卫星  李玮宜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鹅掌楸种群的天然更新、稳定与演替机制,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对湖北鹤峰鹅掌楸天然种群进行调查。【方法】通过建立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描绘种群结构特征,利用种群数量动态量化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扩散系数判断物种在不同龄级的集聚与分散状态,分析鹅掌楸天然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数量动态及分布格局。【结果】1)种群Ⅰ~Ⅵ中小龄级个体占比88.4%,Ⅴ~Ⅶ大龄个体占比33.61%,Ⅶ~Ⅹ老龄个体占比11.62%,总体呈不规则的金字塔型,高度在第Ⅴ级(20~25 m)个体数量最多,总体呈单峰型;2)种群死亡率单调上升,在第Ⅷ龄级达最大值(qx=75%),期望值在第Ⅰ龄级最高(ex=4.43),随后逐渐降低,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动态指数显示种群为增长型,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敏感性。整个种群呈现前期缺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种子发芽率低、幼苗成活率差是导致其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3)种群在不同径级均为集聚分布,聚集度随着龄级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鹅掌楸天然种群中中小龄级个体数量相对较多,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发展良好,但幼龄与老龄个体严重缺乏,因此,提高种子萌发率与幼苗存活率是促进种群恢复更新的关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淑萍  姜洁  阎平  
论文通过野外调查,对喀喇昆仑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种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共计34种,隶属15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区内特有植物12科24属32种,其中,新疆特有种30种,西藏特有种2种;部分新疆特有种分布区呈趋异变化,昆仑独行菜(Lepidium kunlunshanicum G.L.Zhou et Z.X.An)、黄花点地梅(Androsace flavescens Maxim.)、密穗早熟禾(Poa spiciformi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  张华雨  李宗峰  张世强  王国行  邓洪平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岛屿状"局部小种群;群落中共出现伴生植物75科156属182种,其中表征科为蔷薇科、百合科、菊科、樟科、山茱萸科;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群落的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均较高;崖柏群落林木层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4层,崖柏主要处在灌木层、乔木下层和乔木中层,乔木上层基本没有分布;崖柏种群天然更新存在严重障碍,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罗绪强  
选择黔中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石漠化植物群落,通过分析测定喀斯特小生境内5种常见木本植物,鼠李、火棘、烟管荚蒾、圆果化香和云贵鹅耳枥与其潜在水源稳定性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植物水分来源特征,并通过线性混合模型确定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小生境植物水分利用对石漠化过程的适应与响应。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研究区不同小生境内各植物种在雨季同时利用土壤水和表层岩溶带水,对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大于表层岩溶带水。各植物种对表层岩溶带水的利用比例随着石漠化的进行而减小。常绿灌木火棘、鼠李和烟管荚蒾在轻度、无石漠化样地同时利用土壤水和表层岩溶带水,但在中、强度石漠化则多利用土壤水,落叶小乔木圆果化香和云贵鹅耳枥在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郎学东  张炜银  罗建  汪书丽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著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炎  李昆  廖声熙  崔永忠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滇中高原地区翠柏个体生长状况以及不同郁闭度翠柏纯林的种群结构、种内竞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翠柏植株胸高断面积与树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胸径和树高分别为31~40cm和19m左右时是其生长过程中较为明显的转折点,之前,树高生长占有明显的优势,随后,胸径增长迅速,树高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止;2)滇中地区翠柏天然林林地破碎化程度较高,径级结构的分布极不规律,呈现出明显的不连续状;3)现有零星分布的翠柏纯林中,植株密度和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以致种群中单株平均竞争强度压力差异较大;同时,林下幼小植株受到的种内竞争压力极为强烈,但随着胸径的增大,植株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明  徐树华  叶志军  苗世军  
对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的分析表明,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1种,种类较少,缺乏古老性,特有成分极少,但具明显的滨海植物区系特色和一定数量的古树。一些乔木树种常为各类次生阔叶林的伴生种或更新种,个别为优势种。地理分布从普陀向定海、岱山、嵊泗递减,其中以桃花岛、朱家尖岛、普陀山3个岛屿最集中。针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姜春前  刘世荣  郭泉水  
为探索四合木的濒危机制,对四合木种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内蒙古杭锦旗地区,时间为1998年3—10月。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花部形态有以下变异:萼片4~5,花瓣4~5,雄蕊8~10,心皮4~5。四合木的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单朵花的花期约为4~5d,整株开花可持续8~15d。花在上午盛开,下午花的多数萼片、花瓣呈半合拢状。在花开之前,花丝和花柱就已伸长,而且柱头高出花药2~3mm。花盛开时,花丝进一步伸长,与柱头近相等,内轮4~5个雄蕊花药先开裂,开裂方式为背向纵裂;花药紧围靠着雌蕊柱头,柱头有分泌物,可与花药粘在一起;外轮4~5个雄蕊花药至少晚一天开裂。花将谢时,花药全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世俊  何平  王瑞波  方兴  
选取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7个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空间隔离的种群,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种群的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率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所处种群的大小呈极相关,大种群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各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与其所处生境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各种群的平均种子质量与种群大小及土壤条件均无关,说明种群平均种子质量是一个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影响的参数。小种群低萌发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近交衰退带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引起的,而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要长期保护这些小种群,应将种群统计因素与种群遗传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增加种群中个体数目,扩大种群,提高种子萌发率,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