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9)
- 2023(15495)
- 2022(13498)
- 2021(12532)
- 2020(10619)
- 2019(24068)
- 2018(23966)
- 2017(45793)
- 2016(25290)
- 2015(28194)
- 2014(27667)
- 2013(27368)
- 2012(25248)
- 2011(22777)
- 2010(22468)
- 2009(20319)
- 2008(19630)
- 2007(16882)
- 2006(14676)
- 2005(12447)
- 学科
- 济(94594)
- 经济(94489)
- 管理(69430)
- 业(64767)
- 企(52927)
- 企业(52927)
- 方法(44372)
- 数学(38487)
- 数学方法(38032)
- 农(26450)
- 学(25843)
- 财(23728)
- 中国(23472)
- 业经(21069)
- 地方(20671)
- 环境(19071)
- 农业(17971)
- 贸(17913)
- 贸易(17906)
- 易(17319)
- 和(15642)
- 理论(15583)
- 制(15486)
- 技术(15326)
- 务(15013)
- 财务(14952)
- 财务管理(14932)
- 划(14678)
- 企业财务(14113)
- 银(13066)
- 机构
- 大学(356997)
- 学院(354064)
- 管理(136517)
- 济(132318)
- 经济(129427)
- 研究(122247)
- 理学(119938)
- 理学院(118445)
- 管理学(116057)
- 管理学院(115448)
- 中国(87617)
- 科学(83155)
- 京(76145)
- 农(68547)
- 所(63502)
- 业大(60971)
- 研究所(59184)
- 财(58736)
- 中心(54878)
- 农业(54559)
- 江(50976)
- 财经(48427)
- 范(48291)
- 师范(47675)
- 北京(47258)
- 院(44713)
- 经(44084)
- 州(43268)
- 经济学(39428)
- 师范大学(38930)
- 基金
- 项目(257518)
- 科学(200067)
- 基金(186313)
- 研究(178527)
- 家(167083)
- 国家(165745)
- 科学基金(139791)
- 社会(110718)
- 社会科(104726)
- 社会科学(104696)
- 省(100922)
- 基金项目(100497)
- 自然(95453)
- 自然科(93151)
- 自然科学(93120)
- 自然科学基金(91422)
- 划(86612)
- 教育(81130)
- 资助(75843)
- 编号(71126)
- 重点(58634)
- 成果(56135)
- 部(55380)
- 发(54705)
- 创(53139)
- 科研(50479)
- 计划(50390)
- 创新(49662)
- 课题(49052)
- 大学(46557)
- 期刊
- 济(137436)
- 经济(137436)
- 研究(96957)
- 学报(69398)
- 中国(61691)
- 农(60788)
- 科学(60289)
- 大学(50115)
- 学学(47552)
- 管理(45923)
- 财(42630)
- 农业(42001)
- 教育(35609)
- 技术(27071)
- 融(24927)
- 金融(24927)
- 业经(23213)
- 财经(22215)
- 经济研究(22010)
- 业(21923)
- 版(19261)
- 科技(19148)
- 图书(19072)
- 资源(18967)
- 业大(18884)
- 经(18850)
- 问题(18457)
- 理论(15907)
- 林业(15833)
- 技术经济(15548)
共检索到494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亮星 周忠发 范宝祥 汤云涛 闫利会 安丹 朱粲粲
为探究喀斯特洞穴内部空气变化特征,揭示喀斯特洞穴通风效应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化模式,于2016年1月~2019年6月间两个监测周期对贵州绥阳麻黄洞洞内外温度、湿度、CO_2浓度以及气压进行为期32个月的数据采集,并基于相关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麻黄洞存在3种通风模式:限制性通风模式、积极性通风模式和过渡阶段。其中夏季主要为限制性通风模式,洞内外气流交换较弱;冬季主要为积极性通风模式,洞内外气流交换运动明显,春季和秋季处于过渡阶段,两种模式交替存在。(2)洞道结构影响通风模式,同样,通风效应影响洞穴空气环境变化。根据洞道结构和通风效应对洞穴空气环境的影响可以将麻黄洞洞道分为3个部分:空气环境变化较大的1#~5#监测点、空气环境变化逐渐减小的6#~9#监测点以及空气环境稳定的10#~15#监测点。(3)受特殊的洞道结构影响,洞道中6#~9#存在"狭管效应"引起的"峡谷风",使得春秋两季洞道中部存在明显气流。基于模型分析洞穴通风效应及其对洞穴空气环境影响,研究喀斯特洞穴通风模式及其变化特征,对洞穴沉积物形成及气候变化及碳循环模式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空气环境 通风效应 时空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文孝,李坡,苏维词
本文讨论了喀斯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含意、类型和特性。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离散度对洞穴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表达与评判。阐述了人工作用对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洞穴景观多样性 定量表达与评判 保护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时琴 贺卫 卢兰 贾真真
喀斯特洞穴是贵州省一种普遍性资源,也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是贵州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贵州在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大多数缺乏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价值的分析与挖掘,缺乏良好的保护意识和可靠的保护措施,致使大多数珍贵的地下资源宝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坏。因此本文在"中法联合洞穴考察"的基础上对贵州洞穴资源实际调查,从科学研究、历史考古、艺术观赏、娱乐探险、医疗保健等价值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洞穴 文化特征 旅游开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杰 代应贵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喀斯特典型洞穴鱼类48种。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是喀斯特洞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的生态类型,其中以赵亚辉、张春光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划分较为成熟,将喀斯特洞穴鱼类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3种类型。总结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具有种类多、类群集中、分布区域狭窄和种群数量少等特点;分析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适应特殊的洞穴环境而演变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器官、侧线器官、头部结构、体表鳞片、鳍和体色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进行了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
关键词:
喀斯特 洞穴鱼类 金线鲃属 高原鳅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长春 王晓青 孙小银 武传震
研究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关键是要弄清洞穴开放后,人为因素对洞穴环境的影响。通过实地测量沂源九天洞洞穴空气温度、湿度、CO2浓度、水化学特征和游客量的变化,研究旅游洞穴环境变化中的人为影响,并把它与自然影响做简单的比较。沂源溶洞环境变化研究将为洞穴景观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其他洞穴的保护起借鉴作用。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CO2浓度 游客量 灯光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清林 熊康宁 李坡 杜芳娟
旅游审美是旅游者在现实而具体的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与其他的审美活动一样,旅游审美活动也涉及审美心理的四大要素: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这四种审美心理要素的深入分析是解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关键。对喀斯特洞穴探险而言,其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能通过刺激游客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来获取美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通过体力和技术的挑战,刺激挑战者的心灵,达到更高层次的愉悦。本文通过对喀斯特洞穴探险旅游审美心理四要素进行分析以及对洞穴探险者的审美体验倾向进行调查,发现在洞穴探险旅游活动中,审美心理的四要素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产生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洞穴探险者也具有不同的审美体...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探险旅游 审美心理要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晏翰林 徐承香 巴家文 黎道洪 雷莉莎 胡碧露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鱼体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选择贵州荔波的3种洞穴鱼荔波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liboensis)、大鳞金线鲃(S.macrolepis)和越鲇(Parasilurus cochin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运用目标危害系数法(THQ)估算人体经摄食洞穴鱼后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值与标准限值之比的高低趋势为:Zn(0.50)>Cd(0.49)>As(0.48)>Pb(0.39)>Cr(0.24)>Cu(0.049)>Ni(ND),表明各重金属在平均值水平上未超标。而非平均值水平下,各重金属以Cd的超标率为最高(6.7%),但处于低超标率水平(15.2%),肌肉均未超标。此外各组织以内脏的重金属含量最高,肌肉最低。3种鱼类对重金属的累积大小为:荔波金线鲃>大鳞金线鲃>越鲇。相关性分析表明,7种重金属在3种鱼类各年龄组中的总含量随年龄的增高而减少,其中仅Zn与年龄、体重和体长均呈显著负相关。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所有重金属的THQ和复合风险(TTHQ)均小于1,说明荔波村民摄食该3种洞穴鱼不足以造成潜在的重金属健康风险,但Cu和As的总贡献率高达90.12%,为主要风险元素,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洞穴鱼 荔波 贵州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保继刚 侯灵梅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即游客为经济人的情况下,同一地域内洞穴类旅游地的空间竞争表现为替代性强的空间竞争,其结果为区位好、资源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洞穴替代区位差、资源价值低、知名度小的洞穴。而在非市场竞争条件下,同一地域内的洞穴旅游地空间竞争结果受到旅游地内外部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不确定性。企业经营因素、政策因素等有可能超越资源、区位、知名度等因素,对洞穴类旅游地间的空间竞争格局的形成发挥作用,导致市场的重新分配。
关键词:
非市场竞争 喀斯特洞穴旅游 竞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雪立 黄世会 罗昌庆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拉林裸灶螽(Tachycines lalinus)雌、雄成虫尾须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明确其尾须所具有的感器类型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拉林裸灶螽尾须感器生理功能及其因洞穴极端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栖息于喀斯特洞穴的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尾须的整体形态以及尾须所具有的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尾须均不分节,呈须状,着生方式特殊,几乎垂直于躯干。雌、雄成虫尾须具有相同的感器类型及相似的分布规律,尾须上的感器包括刺形感器、丝毛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5种类型,根据外部形态,刺形感器分为2种亚型(刺形感器1型和刺形感器2型)。其中,刺形感器1型、丝毛形感器、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分布最广,遍布于整个尾须的基部、中部、尾端部;刺形感器2型分布于尾须的基部和中部;锥形感器则仅分布于尾须基部。拉林裸灶螽雌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刺形感器2型和钟形感器数量均显著多于雄虫;雌、雄虫尾须上的丝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在数量上无显著差异。拉林裸灶螽雌成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刺形感器2型长度显著大于雄虫;雄成虫锥形感器、毛形感器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虫;雌、雄成虫丝毛形感器长度无显著差异。除雌成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基部直径显著大于雄虫外,雌、雄成虫尾须上其他感器基部直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尾须上的感器类型相同,分布规律相似,但部分感器的数量、长度与基部直径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拉林裸灶螽 洞穴昆虫 尾须感器 超微结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德浩 覃厚仁
虽然人们长期地使用洞穴这一术语,洞穴学也已发展成一门学科,但时至今日,对洞穴仍然没有一个获得一致公认的较为确切的定义。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是:洞穴为人所能进入的天然的地下空间。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对于水和小型洞穴动物说来(常为若干毫米),岩石中更小的空间和裂隙都是它们存在和活动的场所,因而将小裂隙、甚至人工开凿的地下通道和掘穴动物所造成的地下孔洞也归入洞穴范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静 宋林华
云南弥勒县白龙洞发育于三叠纪灰质白云岩中,洞中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现象比较明显。本文从洞穴风的影响和碳酸钙沉淀条件两方面分析风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岩系统的特点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它可以通过控制洞腔形态影响洞穴风速变化; ②水中CO2排放通量受滴速影响成为新洞积石形成的决定条件之一; ③利用HYDROWIN程序,证明了洞穴滴水的主要矿物成分对景观物质组成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黄保健
本文按开发历史、区位条件、知名度和运营现状,将目前分布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03处旅游洞穴分为历史名洞、经典名洞、新式洞穴、起步洞穴四大类,将它们的开发模式总结为无主题式和主题式两大类型,并简要概括各自的内涵、特征和演变,认为它们是洞穴旅游在特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前者经历了旅游洞穴漫长的开发历史,曾对促进洞穴旅游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者将是洞穴旅游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然后按主题式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广西巴马百么洞为例,将其景观分为六大类,通过与国内其它同类洞穴景观及与周边类似洞穴景观的对比,概括其资源特色;并结合其市场条件,将开发主题定格为"大气、霸气和灵气",提出"一心二线二核...
关键词:
旅游洞穴 主题式开发 百么洞 广西巴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将军 邓伟 张少尧 时振钦 宋雪茜
文章以环江县为案例研究区,通过对其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和相关定量模型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环江县的国土空间在不同乡镇、海拔、坡度的分布格局下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总体特征为生态空间包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零星分布于生产空间之间的交错内嵌格局。(2)城镇生活空间、乡村生活空间、水被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的分布,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反向递减的规律,而绿被生态空间则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3)1990—2015年,环江县的国土空间变化态势明显,近十多年的变化比2000年前的变化更为剧烈。(4)分乡镇进行国土空间动态度测算,发现思恩镇、洛阳镇、东兴镇、川山镇的动态度值比其他乡镇值高,均大于1.5以上,说明这几个乡镇近26年来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较大。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区 国土空间 类型划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才 陈喜 石朋 董贵明 束龙仓 马建良
喀斯特峰丛山体土壤水是喀斯特地区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喀斯特峰丛山体土壤水分布及其规律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控制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恢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选取贵州普定县岩溶区内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山体,利用时域反射(TDR)测定山体不同位置在不同植被覆盖、地形、土壤特征及岩石分布下的土壤含水率,分析喀斯特峰丛山体土壤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山体土壤含水率总体由山体上部向下逐渐减小,土壤含水率随埋深加大显著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上植被覆盖地带土壤含水率高于裸露土壤,相同条件下,林地、低矮灌丛、草地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依次减小。岩石上覆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罗鼎 冯艳 彭建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