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4)
2023(3621)
2022(3107)
2021(2718)
2020(2279)
2019(4902)
2018(4674)
2017(8142)
2016(4700)
2015(5066)
2014(5117)
2013(5101)
2012(4689)
2011(4359)
2010(4101)
2009(3602)
2008(3527)
2007(3052)
2006(2717)
2005(2342)
作者
(16317)
(13747)
(13692)
(12864)
(8530)
(6758)
(6146)
(5506)
(5272)
(4973)
(4749)
(4714)
(4551)
(4418)
(4369)
(4365)
(4297)
(4160)
(4008)
(3808)
(3657)
(3376)
(3347)
(3201)
(3094)
(3077)
(3026)
(3007)
(2843)
(2802)
学科
(22331)
经济(22323)
管理(9368)
地方(9064)
方法(8429)
(8118)
(7741)
数学(7684)
数学方法(7607)
地方经济(6304)
(6156)
企业(6156)
中国(4666)
(4370)
环境(4314)
业经(3635)
(3368)
农业(3215)
(2855)
金融(2854)
(2783)
(2779)
贸易(2779)
生态(2762)
(2620)
(2602)
(2581)
(2562)
区域(2558)
资源(2530)
机构
学院(68468)
大学(67987)
研究(28819)
(24627)
经济(24063)
科学(22314)
管理(21474)
中国(19590)
理学(18818)
理学院(18494)
(18417)
管理学(17932)
管理学院(17813)
(16419)
研究所(15596)
农业(14816)
(14727)
业大(14639)
中心(12359)
(10842)
(10472)
(10319)
科学院(10250)
(10106)
(9890)
师范(9703)
农业大学(9597)
实验(9555)
(9447)
实验室(9184)
基金
项目(54619)
科学(41912)
基金(39011)
(37563)
国家(37351)
研究(33137)
科学基金(30072)
(22354)
自然(21439)
自然科(20894)
自然科学(20885)
社会(20759)
基金项目(20754)
自然科学基金(20466)
社会科(19726)
社会科学(19720)
(19604)
资助(15825)
教育(14488)
重点(13591)
(13133)
计划(13018)
科技(12677)
编号(11555)
科研(11100)
(11013)
(10849)
创新(10521)
专项(9889)
发展(9460)
期刊
(24957)
经济(24957)
学报(19648)
(16167)
研究(16034)
科学(15468)
大学(13384)
学学(13068)
中国(11561)
农业(11088)
管理(7010)
(6516)
(5990)
业大(5741)
林业(5379)
资源(5172)
科技(4902)
技术(4841)
(4714)
教育(4708)
农业大学(4451)
(4231)
金融(4231)
经济研究(4226)
自然(3906)
业经(3792)
财经(3649)
统计(3435)
(3354)
(3204)
共检索到94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讯  赵久骞  张运林  
【目的】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物质库和维持土壤肥力的基础。虽然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很多关于凋落物分解的研究,但是针对喀斯特地区丛峰洼地小流域不同森林群落的混合凋落物分解还未有研究,而森林凋落物能够为喀斯特丛峰洼地的森林植被恢复提供养分和营养元素,其主要是通过分解释放养分参与物质循环实现的,因此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情况对于该地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7个典型群落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收集7个群落下凋落物进行分解实验,并进行养分测定,包括有机碳、氮、磷含量测定,计算凋落物分解速率,建立分解速率模型。并分析不同分解时间下相同群落有机碳、氮、磷和化学计量的差异以及相同分解时间下不同群落间有机碳、氮、磷和化学计量的差异。【结果】1)7种群落的分解系数变化范围在0.043~0.073,分解t0.5为0.8~1.2 a,分解t0.95为3.4~5.7 a。2)有机碳在7个群落中均表现为释放。有机氮除了F群落为释放外,其余6个群落都为富集。有机磷含量除了C群落为释放外,其余6个群落都为富集。3)碳氮比在7个群落中均为释放,碳磷比在7个群落中均为释放,氮磷比在A、C、D群落为富集,在B、E、F、G群落为释放。【结论】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丛峰洼地小流域不同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变化情况与林分类型、立地条件等差异显著,建立得到分解率与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对于该地区森林维持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讯  赵久骞  张运林  
【目的】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物质库和维持土壤肥力的基础。虽然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很多关于凋落物分解的研究,但是针对喀斯特地区丛峰洼地小流域不同森林群落的混合凋落物分解还未有研究,而森林凋落物能够为喀斯特丛峰洼地的森林植被恢复提供养分和营养元素,其主要是通过分解释放养分参与物质循环实现的,因此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情况对于该地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7个典型群落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收集7个群落下凋落物进行分解实验,并进行养分测定,包括有机碳、氮、磷含量测定,计算凋落物分解速率,建立分解速率模型。并分析不同分解时间下相同群落有机碳、氮、磷和化学计量的差异以及相同分解时间下不同群落间有机碳、氮、磷和化学计量的差异。【结果】1)7种群落的分解系数变化范围在0.043~0.073,分解t_(0.5)为0.8~1.2 a,分解t0.95为3.4~5.7 a。2)有机碳在7个群落中均表现为释放。有机氮除了F群落为释放外,其余6个群落都为富集。有机磷含量除了C群落为释放外,其余6个群落都为富集。3)碳氮比在7个群落中均为释放,碳磷比在7个群落中均为释放,氮磷比在A、C、D群落为富集,在B、E、F、G群落为释放。【结论】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丛峰洼地小流域不同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变化情况与林分类型、立地条件等差异显著,建立得到分解率与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对于该地区森林维持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鹏  付同刚  王克林  陈洪松  曾馥平  
为研究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土壤化学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基于规则网格取样(80m×80m),测定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木连喀斯特小流域163个表层(0cm~20cm)土壤样点基本养分全氮TN(total nitrogen)、全磷TP(total phosphorus)、全钾TK(totalpotassium)、有效氮AN(available nitrogen)、速效磷AP(available phosphorus)、速效钾AK(available potassium)、有机质SOM(soilorganic matter)含量和pH值,并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方法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頔  满秀玲  刘思琪  徐志鹏  
【目的】研究寒温带森林凋落物在非生长季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可为寒温带地区森林养分循环及森林生产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寒温带地区4种典型森林(白桦林、山杨林、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埋袋法进行分解试验,分析秋季、冬季和春季冻融期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秋季是非生长季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最高的时期,4种林型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在17.50%~30.60%之间,白桦林凋落物分解最快,兴安落叶松林分解最慢。冬季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在0.52%~5.12%之间,春季冻融期在3.12%~7.65%之间。非生长季白桦林分解最快,分解速率达1.37 g/(kg·d),兴安落叶松林最慢,为0.87 g/(kg·d)。4种林型秋季凋落物中C、P、K元素均处于释放状态,且释放率在17.45%~65.90%之间,其中白桦林C、P释放率最大,分别为28.14%、65.90%,山杨林K释放率最大为58.19%。冬季4种林型凋落物中C、P、K释放率大幅降低,N呈现累积状态,累积率在1.44%~51.54%之间。春季冻融期间,凋落物养分释放率有所回升,但不同林型受土壤温湿度影响,波动性较大。【结论】寒温带4种林型在非生长季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在21.60%~42.37%之间,除山杨林N整体上呈现累积状态外,其他林型凋落物C、N、P、K元素均表现为释放,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元素C、P、K释放均以秋季为主,而N释放则以春季为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承佳  袁访  卜通达  梁红  宋理洪  
[目的]揭示土壤动物在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深入认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土壤系统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采用凋落物袋法,以贵州中部地区喀斯特森林优势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圆果化香树和翅荚香槐)为研究对象,进行持续1年的原位分解,通过排序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体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质量损失率最高,木本植物凋落物翅荚香槐损失率最低。一定范围内,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平均增加了24.89%的凋落物分解,中小型土壤动物作用(15.34%)大于大型土壤动物作用(9.55%);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在分解前期较后期大。从凋落物袋中共捕获土壤动物13 733头,分属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前气门亚目、长角(虫兆)目、短角(虫兆)目、伪蝎目、中气门亚目、蚁甲科在凋落物分解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除草本植物外,黔中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分解前期贡献较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继德   杨雨春   申方圆   孟俊   杨立学  
【目的】研究落叶松属不同树种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揭示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规律,对深入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意义重大,为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同一生境下4种40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进行分解实验。基于不同分解阶段,称量凋落物残留质量,测定凋落物中主要元素(C、N和P)和难降解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和缩合单宁)的含量,进而计算凋落物整体残留率、各分解阶段的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率,建立Olson指数分解模型,分析树种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别明确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基质质量和养分释放率的关系。【结果】分解到90 d,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华北落叶松林(P<0.05),质量损失贡献率最大,且其木质素和纤维素释放率显著高于长白落叶松林(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C∶N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分解90~360 d,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质量损失率最高,质量损失贡献率最大,且其木质素释放率显著高于长白落叶松林(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初始木质素含量和Lignin∶N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和木质素释放率呈较强正相关。分解360~450 d,长白落叶松林凋落物P和木质素释放率最高,缩合单宁释放率最低。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纤维素和缩合单宁释放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P<0.05)。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C和纤维素释放率呈较强正相关,与P释放率呈较强负相关。4种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C、N元素、木质素和缩合单宁呈直接释放模式;P元素呈淋溶-富集-释放模式;纤维素呈淋溶-富集模式。【结论】凋落物初始N、木质素含量和C∶N比值及难降解成分释放率是影响其分解的重要因素。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最快,加快了养分循环,而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最慢,减缓了养分循环。这对落叶松属不同树种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惠君  莫雅芳  封红梅  王家妍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杜虎  王枫  
土壤真菌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推动者。为探明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选择了三个典型森林(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的土壤样品进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灌木林和原生林土壤理化性质最为接近,养分含量较高。33个土壤样品中共获得2 013 410条有效序列,9 677个OTUs,分属于18个门、59个纲及946个属。三类森林土壤真菌均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未分类真菌(unclassified Fungi)、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组成,其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三类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所占比例近80%。原生林和灌木林α多样性最高,具有最为接近的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LEfSe分析表明,各森林关键优势真菌类群各不相同,灌木林中的差异种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散囊菌(Eurotiomycetes、Eurotiales),丛赤壳科(Nectriaceae);次生林的差异种主要是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古根菌纲(Archaeorhizomycetes);而未分类的伞菌目(unclassified Agaricales)和丝盖伞菌(Inocybaceae、Inocybe)则在原生林起关键作用。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真菌与土壤理化因子显著相关且关系十分密切,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的交换性钙离子、镁离子、全钾、温度对真菌群落的分布作用较大,是影响喀斯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导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陈洪松  王克林  苏以荣  张继光  易爱军  
【目的】研究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因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网格和线形取样,利用经典统计方法,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和C/N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受施肥影响,耕地土壤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全钾含量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则无明显差异;地形因子对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有显着影响,其中立地因子对速效钾影响较大,高程因子对pH值影响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崔迎春  赵文君  舒德远  杨文斌  丁访军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6400-09(土壤呼吸叶室)连接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通过改变凋落物输入,研究了2种群落类型添加和去除凋落物对其土壤呼吸速率以及5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凋落物输入对2种群落类型5 cm深度土壤温度产生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表现为:添加凋落物>对照>去除凋落物。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添加凋落物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98和3.31μmol/(m2·s),分别比对照的年均增加了32.21%和26.20%;去除凋落物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07和2.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妍  陈芳清  
[目的]研究外来引进树种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别对18年生和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以及周围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其中不同林分的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指数相关,凋落物年分解系数(K)也表现为针阔混交林(0.555 6)>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445 0)>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366 2)。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N比呈显著负相关,高的木质素含量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一定影响。C元素、K元素表现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云蕾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卢凌霄  俞孜  刘艳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易  曹雨虹  张艺帆  谢伟东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滨海沙地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揭示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方法]在广西防城港滨海沙地的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天然林、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每月月底收取样品,对样品按叶、枝、花果和杂物进行分组,80℃烘干后测其质量及各组分C、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所测数据按需求经过整理计算后,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各养分含量及其月动态变化、各养分的年归还量特征和月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分各养分年归还量特征,最后对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C、N、P、K、Ca、Mg含量,C/N、C/P、N/P以及C、N、P归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表现为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次生林>红磷蒲桃天然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Ca>N>K>Mg>P;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间除C、Mg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生猛  盖爽爽  谢强  苏以荣  陈香碧  胡亚军  何寻阳  
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灌丛群落物种种间关系分析对于深入认识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动态,探讨喀斯特灌丛物种共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灌丛群落的30个木本植物优势种进行了种间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结合冗余分析(rDa)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用来检测Vr值偏离1的显著性W=195.31>χ2 0.05(100),说明群落总体间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中种对间正负关联比为1.38,反映群落种间联结性较强。种间相关分析中,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与sPe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金林  吴春林  姜志林  许新建  
采用网袋法,对栎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磷素释放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凋落物分解残留率与时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凋落物各组分的半衰期及失重率为95%的分解期。结果表明:细根、中根、落叶、枯枝和粗根的年失重速度分别为96 59%,69 62%,53 87%,48 53%和41 55%,细根、中根、枯枝、落叶和粗根磷的年释放率分别为92 52%,68 72%,50 50%,46 89%和39 06%。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温度、水分及微生物性状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图2表4参9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耿元波  史晶晶  
草原凋落物的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其中植物营养元素的释放和累积对退化草场恢复的进程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凋落物自身的性质、外部环境因素(生物及非生物因子)、混合效应等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以及凋落物分解时植物营养元素的释放和累积两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草原凋落物的分解及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现状。一般情况下,草原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的N、P、K等元素含量正相关,与C/N、C/P、木质素、纤维素等的比值或含量值负相关,而与周围环境中营养元素的组成及含量的关系不大。混合凋落物中不同种类凋落物的N、P含量及物种丰富度影响着非加性效应作用的效果。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总体趋势表现为分解初级阶段对N的积累,对P和K的释放,而对Na、Ca、Mg等营养元素来说,随物种和根茎叶等部位的不同规律也不一样。凋落物中各元素的含量、凋落物分解阶段、物种类型、非加性效应、土壤环境等都是影响其营养元素释放和累积的因素。据此,本文展望了草原凋落物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指出多因子的交互作用对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凋落物混合分解机制探究、某些大量及微量营养元素的释放和累积可能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