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3)
- 2023(11484)
- 2022(10211)
- 2021(9833)
- 2020(8221)
- 2019(19540)
- 2018(19569)
- 2017(37776)
- 2016(20907)
- 2015(23640)
- 2014(23826)
- 2013(23319)
- 2012(21018)
- 2011(18781)
- 2010(19017)
- 2009(16978)
- 2008(16304)
- 2007(14105)
- 2006(12137)
- 2005(10299)
- 学科
- 济(81443)
- 经济(81364)
- 管理(57063)
- 业(54181)
- 企(45273)
- 企业(45273)
- 方法(41361)
- 数学(36759)
- 数学方法(35838)
- 农(21408)
- 中国(19853)
- 地方(17893)
- 学(17772)
- 财(17712)
- 业经(17326)
- 理论(16161)
- 农业(14345)
- 贸(13482)
- 贸易(13474)
- 易(13046)
- 和(13016)
- 技术(12775)
- 制(12314)
- 环境(12265)
- 教育(12005)
- 务(11425)
- 财务(11342)
- 财务管理(11323)
- 划(11148)
- 企业财务(10655)
- 机构
- 学院(288753)
- 大学(287752)
- 管理(116396)
- 济(106810)
- 经济(104289)
- 理学(102115)
- 理学院(100956)
- 管理学(98659)
- 管理学院(98170)
- 研究(92166)
- 中国(65536)
- 京(61469)
- 科学(60710)
- 农(46441)
- 财(46350)
- 所(46341)
- 业大(45530)
- 研究所(42706)
- 中心(41612)
- 江(40663)
- 范(39479)
- 师范(39119)
- 北京(38732)
- 财经(38095)
- 农业(36469)
- 经(34586)
- 州(34085)
- 院(33583)
- 技术(33240)
- 师范大学(31285)
- 基金
- 项目(204828)
- 科学(159977)
- 研究(148798)
- 基金(146138)
- 家(127643)
- 国家(126590)
- 科学基金(108748)
- 社会(89790)
- 社会科(84970)
- 社会科学(84942)
- 省(81862)
- 基金项目(77976)
- 自然(73184)
- 自然科(71512)
- 自然科学(71498)
- 教育(70670)
- 自然科学基金(70151)
- 划(69016)
- 编号(62338)
- 资助(61662)
- 成果(49782)
- 重点(45913)
- 部(44242)
- 课题(43269)
- 发(43144)
- 创(42647)
- 创新(39592)
- 科研(39145)
- 大学(38115)
- 项目编号(38073)
- 期刊
- 济(111799)
- 经济(111799)
- 研究(80175)
- 中国(52722)
- 学报(47210)
- 科学(42715)
- 农(41992)
- 管理(41965)
- 教育(39539)
- 大学(35560)
- 学学(33374)
- 财(33278)
- 农业(29838)
- 技术(28263)
- 融(19289)
- 金融(19289)
- 业经(19158)
- 经济研究(17635)
- 财经(17293)
- 图书(15937)
- 业(15546)
- 科技(14735)
- 经(14604)
- 问题(14269)
- 技术经济(14094)
- 理论(13669)
- 资源(13333)
- 统计(13312)
- 版(13228)
- 实践(12761)
共检索到403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兴龙 吴昌龙 王德智 廖金晶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数学模型分析寻找喀斯特地区酸梅达到高产高效的栽培方法,建立了符合喀斯特地区酸梅的产量和效益的优化数学模型。模型预测的产量和效益与生产应用结果相吻合。通过分析获得了喀斯特地区单位面积酸梅产量在1129.5 kg/667m2左右,效益大于618.92元/667m2的最佳营林技术措施为:667 m2植株种植密度39~45株,施纯N16.85~19.15 kg,P2O510.66~13.34 kg,K2O 2.54~3.46 kg。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酸梅 优化栽培 数学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爱梅 雷红霞 秦云霞 肖召杰 雷书声 郭素云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975kg/hm2,钾肥249384kg/hm2,密度为4929059145株/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李彦 杜刚强 郑文哲 张玉贵 马忠林 周鸿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春小麦 高产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灿 阮仁武 袁晓辉 王诗雪 李蔓 易泽林
为探讨‘酉苦1号’在重庆地区秋播的高产栽培措施,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x1)、尿素(x2)、过磷酸钙(x3)、硫酸钾(x4)4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386.13+210.44x1+70.94x2+102.56x4-110.08x12-64.52x32+71.91x1x2+84.28x1x3+71.34x1x4-107.53 x2x4;各因素对‘酉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播种量>硫酸钾>尿素>过磷酸钙;不同因素间互作表现为尿素硫酸钾互作>播种量过磷酸钙互作>播种量尿素互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业 陈丽梅
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在设施环境下的栽培试验,对人参根重增长的年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人参根重积累的变化规律符合S型自然生长曲线。S型自然生长曲线的常见方程式有4种,采用回归方程的F值和相关系数R来比较4个模型的好坏,得出最适宜的数学模型为模型4。通过研究根重积累变化曲线、根重积累速度、根重积累瞬时速度最大值,掌握人参生长过程中的数量规律和特点,为生产上制定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设施栽培 人参 数学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高质量发展理念下,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正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基本原理,构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型,从"资源—产品""需求—市场""创新—人才"和"政府—政策"4个视角分析该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进而提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对策。建议包括促进生态旅游产品体系高质量开发、厚植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制定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保护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政 梁燕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菜豆种子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种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且拟合较好;各栽培因子对菜豆种子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钾>磷;栽培密度与氮、磷和钾的交互效应在0.1水平显著。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菜豆种子生产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19.508~21.313万株/hm2;施氮量292.664~324.128kg/hm2;施磷量93.938~144.023kg/hm2,施钾量437.400~492.300kg/hm2。
关键词:
菜豆 栽培密度 施肥水平 通用旋转设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登社 郭振国 牛丽娟
以中早熟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坝薯9号”为试验材料,在水浇条件下对马铃薯高额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数学摸型,并在生产实际中证实了该模型的实际效果.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和方法以“坝薯9号”脱毒原原种50g~100g整薯作种,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1/2实施,共32个小区.全部试验一字排列,每隔9~10小区增设一个常规播种的对照.试验地地力均匀一致,前茬为莜麦,0~30cm土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771%,全N0.107%,全P_2O_50.150%,全K_2O1.976%,速N115×10~(-6),速P_2O_510.0×10~(-6),有效K_...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月兰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之一,这里也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贫困、环境退化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功能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一、贫困和环境退化是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远坤
以引进、试验、组装、创新等手段,进行了喀斯特地区作物周年持续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明确了高海拔典型喀斯特地区——安顺地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四大作物周年持续高产的耕作模式及茬口衔接技术、每一作物的综合高产配套技术及推广应用这些技术的措施。通过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产出率,这是该地区调整农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经的第一步。
关键词:
作物 耕作模式 周年持续高产 喀斯特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婧昕 许尔琪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在地貌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以峰丛为主的正地形和以洼地为主的负地形。近年来,以正地形为主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日益加剧,对这一地区生态修复的前提是进行合理的正负地形划分。本文以西南喀斯特7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例,基于地表开度、地表曲率和地形起伏度三个地形因子,应用改进的局部方差法和阈值法确定最终的正负地形边界。结果显示,研究区正负地形分界处地表开度最佳阈值介于-2°-4°之间,正地形比例从42.80%75.57%不等。最后,选取了三个景观格局因子对正负地形的差异加以描述,并分析了耕地在正负地形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婧昕 许尔琪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在地貌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以峰丛为主的正地形和以洼地为主的负地形。近年来,以正地形为主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日益加剧,对这一地区生态修复的前提是进行合理的正负地形划分。本文以西南喀斯特7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例,基于地表开度、地表曲率和地形起伏度三个地形因子,应用改进的局部方差法和阈值法确定最终的正负地形边界。结果显示,研究区正负地形分界处地表开度最佳阈值介于-2°~-4°之间,正地形比例从42.80%~75.57%不等。最后,选取了三个景观格局因子对正负地形的差异加以描述,并分析了耕地在正负地形中的形态差异。今后不同地形因子组合对地表描述准确程度的定量化研究及形态学方法与边缘检测等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的融合将是重点探讨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娟 周忠发 王昆 黄智灵 陈全
喀斯特地区复杂地表形态导致地面调查可深入性差、精度不高,遥感则作为该区有效监测与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LUCC)方式与利用程度影响的主要手段。文章利用ALOS多光谱数据与TerrA SArX的数据进行融合,讨论了HH极化微波后向散射数据用于改善多光谱遥感数据LUCC分类的精度,并比较了不同融合方法对地物识别。结果表明:2种数据之间的融合充分利用了多光谱的光谱信息与HH极化数据丰富的结构与纹理的特征,增强了不同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提高地物可分性;PC法融合、IHS法融合分类精度较单独使用ALOS多光谱数据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8%与13%,而且由于HH极化对植被含水量的敏感性,提高了"插花"分布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辉 聂侃谚
通过对湘西喀斯特地区27年生香樟人工林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香樟的胸径生长在第5年开始进入速生期,20 a后胸径生长开始下降,其连年生长量在11 a时达到最大值,其值为1.2 cm;树高生长在第5年时进入速生期,16 a后生长速度下降;香樟材积生长在10 a后进入速生期,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16 a时达到高峰,比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5 a;林分生物量不受林分年龄的影响,均出现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这样一条规律,且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5%以上。这将为湘西喀斯特地区香樟造林与管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明辉 王红亚 蔡运龙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区划、分类和分级研究进行归纳,将机理研究从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人文因素和人文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总结,阐述了喀斯特地区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喀斯特 土壤侵蚀 石漠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