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7)
2023(12324)
2022(9841)
2021(8950)
2020(7274)
2019(16299)
2018(16377)
2017(30139)
2016(17027)
2015(19105)
2014(19233)
2013(18389)
2012(16841)
2011(15030)
2010(14995)
2009(13624)
2008(13412)
2007(12074)
2006(10853)
2005(9752)
作者
(49609)
(41508)
(41019)
(39051)
(25933)
(19983)
(18897)
(16175)
(15881)
(14639)
(14100)
(13981)
(13559)
(13063)
(12985)
(12710)
(12287)
(12222)
(11944)
(11760)
(10471)
(10228)
(10138)
(9574)
(9316)
(9288)
(9254)
(9004)
(8557)
(8350)
学科
(68399)
经济(68314)
管理(45311)
(39605)
(31409)
企业(31409)
方法(22455)
地方(22267)
(21878)
中国(20286)
数学(18703)
数学方法(18405)
业经(17198)
(16946)
(15019)
农业(14811)
(14429)
环境(14089)
(11983)
理论(11859)
地方经济(11818)
(11463)
(10880)
(10394)
金融(10385)
(10114)
(10086)
银行(10084)
(9669)
教育(8883)
机构
学院(233243)
大学(230670)
研究(85319)
(85248)
管理(83524)
经济(83053)
理学(71200)
理学院(70238)
管理学(68674)
管理学院(68265)
中国(63633)
科学(56303)
(51192)
(44069)
(44013)
研究所(40383)
(39747)
中心(39148)
(37237)
业大(36882)
(35190)
师范(34796)
农业(34219)
(32116)
北京(31994)
财经(30795)
(30174)
师范大学(27934)
(27756)
技术(27703)
基金
项目(162101)
科学(126092)
研究(119282)
基金(112969)
(100546)
国家(99696)
科学基金(83690)
社会(73587)
社会科(69367)
社会科学(69341)
(66581)
基金项目(60121)
(55885)
教育(54050)
自然(53027)
自然科(51593)
自然科学(51574)
自然科学基金(50579)
编号(49816)
资助(43943)
成果(40998)
重点(37713)
(37108)
课题(35842)
(33529)
(33060)
创新(31002)
科研(30438)
国家社会(30384)
计划(30283)
期刊
(102956)
经济(102956)
研究(66920)
中国(52548)
(41287)
学报(40927)
科学(36899)
教育(31583)
(31106)
大学(30177)
管理(29526)
学学(28204)
农业(28049)
技术(21148)
(19534)
金融(19534)
业经(18124)
经济研究(15057)
(15044)
资源(14251)
财经(14150)
问题(13622)
图书(13165)
(12985)
(12305)
科技(11848)
(11010)
业大(10641)
现代(10399)
(10373)
共检索到354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朱军  崔迎春  赵文君  侯娜  张喜  
以杠寨小流域为例,采用标准差系数法,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效应等6个方面,对初选指标进行了权重的确定及优选,最终确定了17项评价指标,构建了该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选定的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该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该流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和生物效益评价值均有所提高,其中以水土保持效益增幅最大,其效益评价值由治理初期的0.083 0上升到了0.092 1,效益增幅将近11%;综合生态效益评价值由治理初期的0.437 7上升到了0.450 7,效益增幅将近3%。不同植被类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侯贻菊  李倩  崔迎春  赵文君  杨滨  丁访军  朱军  吴鹏  
【目的】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评价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效应,揭示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演变趋势,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黔中喀斯特区杠寨小流域为例,于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分别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各工程治理措施、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以非石漠化的最佳,潜在石漠化的次之,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居中,轻度石漠化的最差,且非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治理年限的增加,流域内土壤容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和渗滤率则均呈增加趋势,土壤质量总体得到了一定提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基本上呈降低趋势;不同工程治理措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较大,而退耕还林的则恢复较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其改善程度均要高于阔叶林和经果林。对区域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解释程度依次为土层深度(39.10%)>坡度(26.32%)>监测年限(18.05%)>石漠化程度(11.65%)>工程措施(3.20%)>植被类型(1.69%)。【结论】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要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工程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晓燕  
长顺县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属典型的传统农业县。该县的石漠化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已成为制约和束缚该县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长顺县结合县情实际,将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加快了喀斯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敏  史淑娟  同新奇  马琳  李怀恩  
文章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选择陕西省咸阳市彬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子价格等方法对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保护和涵养水源、固碳供氧及维持景观效益进行定量化计算,在此基础上,把生态效益纳入到水土保持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去,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果和国家的投资效益,得出黄土高原陕西彬县项目区水土保持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合理,修正后的生态效益为34.60亿元,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24.20亿元,是评价水土保持项目不可忽视的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俊佩  张建国  段爱国  王军辉  
综述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及其环境评价体系,回顾近年来与国家生态林业工程相结合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实践,提出以探索石漠化形成机制、研究石漠化植被恢复机理和应用遥感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西宁  冯浩  吴普特  王万忠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特点,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的原则,构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综合效益评价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效益评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2项评价指标。并以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童成昊  周文章  莫本田  陆龙超  邓似辰  秦杨  李干洲  徐龙鑫  武俊达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在喀斯特地区种植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土壤肥沃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内种植6个玉米品种(‘曲辰11号’、‘筑青1号’、‘金玉908’、‘金玉818’、‘禾玉9566’和‘黔青446’)。结果表明,鲜草产量最高为‘金玉818’,达60.22 t·hm~(-2);各参试品种的风干物质含量均在35%~44.5%,穗比重均高于茎比重和叶比重,穗位高表现趋势与株高较为一致,株高最高的是‘筑青1号’(325.44 cm),其次为‘金玉908’(291.38 cm)和‘金玉818’(290.57 cm);营养品质测定结果显示,‘金玉818’、‘禾玉9566’和‘金玉908’在CP含量以及ADF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级青贮玉米标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优劣依次为‘金玉818’>‘筑青1号’>‘禾玉9566’>‘黔青446’>‘金玉908’>‘曲辰11号’。综合评价发现,‘金玉818’产量最高、农艺性状优异、营养品质较高,最适宜在喀斯特地区作为青贮玉米推广种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会民  赵军  
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估 ,分析出老虎沟流域水土保持进入了初步的良性循环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并指出影响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环境容量、文盲率、系统商品率和侵蚀模数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李世明  王久丽  
该文深入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以动态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思想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 ,研制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向动态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模块、指标体系管理模块、单项指标评价模块和综合评价模块组成 .为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 ,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对北京市密云县石匣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效益的评价 .运行结果表明 :系统设计合理 ,运行良好 ,易于操作 ,功能较为完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永泽  陈学强  
山区摆脱经济落后的基本措施就是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江苏省赣榆县在淮委和省市的支持下,相继开展了厉庄龙泉河、徐山小龙山、黑林芦布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形成了小流域的综合防护体系,为进一步发展山区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本文以龙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为例,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静态地作一浅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殷洁  肖笃宁  李秀珍  
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的遥感影像(1973年的航片、1995年的TM影像及2004年的SPOT-5影像),从不同等级石漠化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近30多年来的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的特征,以期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石漠化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从景观水平上来看,整个区域的景观正在向程度更高的石漠化风险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高度和极高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斑块类型水平上来看,不同等级的石漠化风险斑块的变化差异明显,在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上都存在差异,其中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品迪  喻理飞  付邦奎  殷建强  
为了更好地揭示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状况,以修文县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敏感度从群落组成结构、群落演替和土壤理化质量等3个方面筛选出18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近自然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植被进展演替,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从草坡阶段演替到乔木林阶段,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从0.127上升到0.617;由于示范区的乔木林群落主要是早期型乔木林,群落自然度综合指数相对较低,群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演替阶段,需要进行群落结构调整;适时引入一些大高位芽植物,并对灌木层进行适当的疏伐,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鹏  赵微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蕾  彭培好  
文章以以南充市高坪区喻家乡、鄢家乡、擦耳镇、黄溪乡4个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构建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的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鄢家乡土地整理项目优先实施,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立项和实施等实践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庞世龙  欧芷阳  申文辉  侯远瑞  黄小荣  郑威  
以广西平果县喀斯特山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林、柚木TecTona grandis林、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林及弃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对照)等5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特征;综合敏感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最小数据集,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由土壤自然含水率、田间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等8个指标组成。速效磷是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的高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