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1)
- 2023(3244)
- 2022(2865)
- 2021(2579)
- 2020(2235)
- 2019(5155)
- 2018(5102)
- 2017(9277)
- 2016(5336)
- 2015(6007)
- 2014(5857)
- 2013(5991)
- 2012(5835)
- 2011(5462)
- 2010(5285)
- 2009(4907)
- 2008(4717)
- 2007(4272)
- 2006(3934)
- 2005(3538)
- 学科
- 济(22598)
- 经济(22572)
- 管理(11300)
- 业(10982)
- 方法(10186)
- 数学(9199)
- 数学方法(9035)
- 学(8172)
- 企(8141)
- 企业(8141)
- 地方(6749)
- 农(6025)
- 中国(5203)
- 财(4488)
- 农业(4317)
- 业经(3874)
- 地方经济(3800)
- 贸(3672)
- 贸易(3670)
- 易(3525)
- 环境(3419)
- 制(3393)
- 融(3186)
- 金融(3184)
- 和(2998)
- 理论(2876)
- 及其(2610)
- 银(2526)
- 水产(2487)
- 银行(2481)
- 机构
- 大学(81384)
- 学院(79568)
- 研究(35833)
- 济(29301)
- 经济(28658)
- 科学(26982)
- 中国(25135)
- 农(24564)
- 管理(24164)
- 所(21036)
- 理学(20936)
- 理学院(20557)
- 农业(20157)
- 管理学(19764)
- 研究所(19665)
- 管理学院(19652)
- 京(18994)
- 业大(17955)
- 中心(15308)
- 院(13194)
- 省(13127)
- 室(12868)
- 农业大学(12730)
- 江(12719)
- 财(12184)
- 科学院(12005)
- 北京(11909)
- 实验(11797)
- 业(11415)
- 实验室(11321)
- 基金
- 项目(59148)
- 科学(44297)
- 基金(42683)
- 家(41870)
- 国家(41594)
- 研究(34713)
- 科学基金(32575)
- 自然(24622)
- 自然科(24030)
- 自然科学(24017)
- 自然科学基金(23576)
- 省(22882)
- 基金项目(22123)
- 划(20912)
- 社会(20222)
- 社会科(19012)
- 社会科学(19004)
- 资助(18968)
- 教育(15779)
- 计划(14637)
- 重点(14547)
- 科技(13900)
- 发(13371)
- 部(12450)
- 科研(12409)
- 编号(11792)
- 创(11751)
- 专项(11219)
- 创新(11187)
- 业(10706)
共检索到121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祥 郝俊 陈秋生 王飞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同生育期常规营养物质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粗蛋白在营养期、开花期、结荚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 0.05),但有降低的趋势,其他酚类物质随着生育期延长而降低(P <0.05)。开花期和结荚期单宁含量较营养期低,且这两个生育期粗蛋白含量和饲料相对值高,具有较好的饲喂价值。综合考虑,建议白刺花的最佳利用时期为开花期到结荚期。本研究可为白刺花在贵州喀斯特山地畜牧业中的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白刺花 营养物质 酚类物质 饲料相对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庆霞 夏玉芳
【目的】构树是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在喀斯特地区大面积种植,但是目前刈割模式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比较缺乏,导致构树经济林资源利用率低,产量和质量不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刈割频度和留茬高度下构树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研究,明确最佳的刈割模式,为构树林采收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贵州省贞丰县2年生构树饲用林为研究对象,分3个刈割频度(一年刈割3次、4次、5次)和3个留茬高度(齐地割0 cm、留茬15 cm、留茬30 cm)进行刈割处理,研究不同处理间发枝数,收获的枝、叶生物量,及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一年刈割4次和5次构树的发枝数明显高于3次。随着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的增加,茎叶比逐渐降低。累积生物量、粗蛋白含量均不受刈割频次的影响,但在不同留茬高度间差异显著。其中,留茬30 cm时生物量最高,为2.63 t/hm~2,齐地割时粗脂肪含量最高。【结论】年刈割3~5次,构树产量和品质差异不大;留茬30 cm,构树生物量最好,但粗脂肪含量略有下降。因此,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推荐喀斯特地区构树饲用林采用一年刈割3~4次、留茬30 cm的模式进行采收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代胜 董祥 陈玉连 郝俊
【目的】全面衡量和评价贵州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ntha)作为饲料的最佳利用时期。【方法】测定多花木兰不同生育期常规营养物质和酚类物质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多花木兰粗蛋白含量在开花期与结荚期较高,分别为22.89%和21.6%,显著高于营养期和成熟期;粗脂肪的含量在营养期和开花期较高,分别为14.14%和14.66%,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粗灰分和磷含量均在开花期最高,分别为11.24%和0.16%;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结荚期最高,为29.08%,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成熟期最高,为18.09%,显著高于开花期;4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总酚>单宁>缩合单宁>简单酚,4个生育期单宁含量均大于5%,开花期的饲料相对值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具有较好的饲喂价值。【结论】多花木兰的最佳利用时期为开花期。
关键词:
多花木兰 营养物质 酚类物质 饲料相对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青 张捷 仲崇禄 张勇 魏永成 孟景祥
【目的】研究麻楝扦插生根进程中形态、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麻楝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以麻楝6个月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在扦插后每隔10 d取一次样,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及测定基部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观测证实麻楝嫩枝插穗生根类型主要为皮部生根型,少量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中间生根型;其生根进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皮孔萌动根原基诱导期(0~20 d)、不定根表达发生期(20~40 d)和不定根伸长发育期(40 d以后)。外源激素处理组麻楝插穗生根进程研究发现,内源激素IAA含量、IAA/ABA值、IAA/ZR值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GA和ZR含量的变化相似,均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中,处理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结论】麻楝插穗生根过程中,外源激素IBA的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插穗内源激素IAA、GA、ZR的含量及IAA/ABA、IAA/ZR的比值,降低ABA的含量。较高浓度的IAA和较为稳定的低浓度ZR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低浓度的ABA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同时较低水平的IAA和GA对插穗根系伸长生长有益。较高比值的IAA/ZR和IAA/ABA有利于麻楝嫩枝插穗生根。外源激素处理加快了麻楝插穗内各营养物质的代谢进程,对插穗生根有利;各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也较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与麻楝插穗生根的联系更为紧密。
关键词:
麻楝 生根进程 内源激素 营养物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志娜 谭晓风 袁军 叶思成 李泽
以6年生普通油茶‘湘林210’为试材,研究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当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当年生和2年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双峰型,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三峰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当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和果实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三峰型;果实中油脂含量从7月底开始逐渐增加直至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值;当年生和2年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1),当年生和2年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9),果实与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
关键词:
油茶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 油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宇晖 张青文 刘小侠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物质的含量,旨在明确棉花体内这些物质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2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抗性鉴定确定这些棉花品种的抗性水平;然后分别采用Bradford法、蒽酮-硫酸法和香草醛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各生育期不同组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的含量;最后进行12个棉花品种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黄绒土棉和美中棉为高抗品种(综合抗性指数<1),AH-510、苏联棉、荆7516...
关键词:
棉花 营养物质 单宁 绿盲蝽 抗虫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希娟 王克林 刘淑娟 曾朝霞 寻瑞
分析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CL)、灌草丛(GC)、牧草地(MC)、玉米地(YM)共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养分特征,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与YM土壤相比,CL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38.5%~100%,全氮含量高63%~130%(P<0.05);4种土壤的全磷含量间差异和全钾含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速效磷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显,CL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最低,GC土壤的次之,YM土壤的最高;速效钾含量受植被覆盖和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响较明显,CL土壤和GC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锡梅 兰安军 易兴松 张吟 李洋 秦志佳
【目的】利用高光谱数据定量反演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喀斯特地区快速、大范围、实时地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方法】利用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和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分别获取土壤光谱数据,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和不同光谱变换数据,分析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2种数据源都可以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其中,基于ASD光谱一阶微分变换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验证集决定系数(Rv~2)为0.910,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68;基于GS光谱二阶微分变换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验证集Rv~2为0.772,RPD为1.49。【结论】ASD光谱与GS光谱建模预测精度相差较大,ASD光谱客观条件影响较小、光谱波段更宽、光谱分辨率更高,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低空无人机获取的GS光谱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高光谱 土壤有机质 喀斯特 偏最小二乘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建 刘志 王宏 徐贵轩 宋哲
为了探讨乔纳金主枝适宜的拉枝角度,以2年生自根砧乔纳金为试材,研究不同拉枝角度对树体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乔纳金拉枝角度120°时果实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和叶片中的钾素含量最高;而拉枝角度110°时果实硬度、果型指数、花青苷、总糖、叶片单叶鲜质量、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高于其他处理,部分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拉枝角度110°时枝条抽生中短枝和叶丛枝的数量高于其他处理。对叶片营养物质与果实品质作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中的N素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素含量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K素含量与果实单果质量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关键词:
乔纳金 拉枝角度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伟 吴亚维 王彬 宋莎 罗昌国
【目的】探明健康叶与病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及各品种感病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与白粉病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4个不同苹果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病健叶叶片组织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研究白粉病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健康叶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病叶片,各品种健康叶的叶绿素含量依次为凉香>王富>红富士>布瑞本>华红>新红星>金冠>红盖露>蜜脆>凯蜜欧>皮诺娃>翠秋>王林>天红2号,可溶性糖含量依次为红盖露>凯蜜欧>王林>蜜脆>华红>布瑞本>凉香>王富>皮诺娃>天红2号>红富士>翠秋>金冠>新红星,蛋白质含量依次为凉香>王富>红富士>华红>布瑞本>红盖露>新红星>蜜脆>王林>金冠=凯蜜欧>皮诺娃>翠秋>天红2号。蛋白质含量与苹果白粉病抗病性呈中等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79;而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与苹果白粉病抗性基本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仅0.038和0.048。【结论】苹果受到白粉病危害会降低其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苹果白粉病 叶绿素 蛋白质 可溶性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余湧 石庆华 谢国强
【目的】阐明不同牛粪施用量对矮象草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及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旨在通过合理施用牛粪提高矮象草的营养价值、降低牛粪中氮、铁、锌和铜等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方法】试验设置不施牛粪(0kg鲜牛粪/10kg土)、低量牛粪(3kg鲜牛粪/10kg土)和高量牛粪(6kg鲜牛粪/10kg土)3组处理,采用盆栽试验和肉牛瘤胃降解试验测定了在不同牛粪施用量下矮象草的产草量、营养物质含量及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变化。【结果】施用低量和高量牛粪均能极显著的(P<0.01)提高矮象草的茎和叶干物质产量,其中茎干物质产量分别比不施牛粪提高45.5%和54.5%,叶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85.7%和121.4%;施用低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宝 张振文 张小转 童平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2个不同海拔条件下赤霞珠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不同立地条件下酿酒葡萄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海拔(1 280 m)坡地和低海拔(909 m)谷地种植的赤霞珠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法、铜离子还原能力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10种单体酚(没食子酸、安息香酸、丁香酸、咖啡酸、阿魏酸、香豆酸、水杨酸、儿茶素、槲皮素、芦丁)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海拔对赤霞珠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坡地和谷地赤霞珠果实糖酸比分别为18.7和20.3,与坡地赤霞珠相比,谷地赤霞珠的成熟度较好;坡地和谷地赤霞...
关键词:
赤霞珠 黄土高原 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丽 徐晓燕 朱小茜 李章海 黄义德
对我国5个主要烟区的3个等级烟叶标样的多酚类物质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和贵州两地多酚含量较高,烟碱含量中等,总糖、还原糖的含量相对较高。安徽烟区烟碱含量略高。辽宁和安徽烟叶的多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普遍较低。辽宁、安徽烟区烟叶糖碱比较低,烟叶协调性不够;云南和贵州烟区的各部位烟叶协调性普遍较好。
关键词:
烤烟 生态烟区 部分化学成分 多酚类物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小红 刘国顺 贾方方 丁松爽 王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011-2013年份河南、贵州、四川3大香型烟区、2个基因型烤烟品种烤后烟叶中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多酚总量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香型烟区烤烟叶片中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多酚总量差异显著,研究表明3大烟区,2个基因型品种烤烟叶片不同部位多酚总量均为四川>贵州>河南,且四川多酚总量显著高于贵州和河南;2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中多酚类化合物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河南烟区和四川烟区烤烟K326上、中部叶3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总量均高于云烟87;贵州烟区烤烟云烟87中、上部叶多酚总量高于烤烟K326而下部叶多酚总量K326高于云烟8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在新 潘娟 江道菊
比较研究不同成熟期的6个板栗品种(系)种子发育期淀粉、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Vc等主要营养物质和IAA,ZT,GA3,ABA,Eth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板栗种子发育过程中,6个品种(系)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具有相似趋势,即淀粉、总糖均在种子成熟前20~30天开始大量积累,淀粉、总糖、蛋白质、Vc含量呈现早熟品种(系)>中熟品种(系)>晚熟品系的现象。IAA,ZT,GA3含量的减少和ABA,Eth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板栗种子中淀粉、总糖、蛋白质、Vc的积累,其中内源IAA,ABA的含量对各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极显著(以IAA的作用更大);种子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导致板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