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4)
2023(13295)
2022(11288)
2021(10702)
2020(8621)
2019(19970)
2018(19890)
2017(37486)
2016(20394)
2015(22896)
2014(22738)
2013(22585)
2012(21045)
2011(19243)
2010(19732)
2009(18101)
2008(17472)
2007(15877)
2006(14412)
2005(12895)
作者
(58525)
(49563)
(48856)
(46169)
(31020)
(23823)
(22092)
(19168)
(18803)
(17703)
(16829)
(16741)
(15819)
(15629)
(14994)
(14878)
(14469)
(14298)
(14240)
(14170)
(12411)
(12314)
(12168)
(11563)
(11203)
(11159)
(11082)
(10740)
(10088)
(9868)
学科
(92235)
经济(92144)
(56431)
(52581)
管理(44894)
农业(35670)
方法(32238)
(31184)
企业(31184)
地方(29134)
中国(28123)
数学(27923)
数学方法(27359)
业经(23676)
(16540)
(16315)
(15943)
(14598)
(14470)
贸易(14454)
地方经济(14060)
(13853)
环境(13760)
理论(13573)
(13323)
金融(13319)
(13251)
银行(13240)
技术(13036)
(12911)
机构
学院(287133)
大学(277022)
(114343)
经济(111653)
管理(106896)
研究(101687)
理学(91221)
理学院(90083)
管理学(88106)
管理学院(87576)
中国(77876)
(66514)
科学(63755)
(59887)
(51814)
农业(50481)
(48487)
业大(48387)
中心(48316)
研究所(46827)
(46789)
(42572)
师范(42202)
(39381)
北京(37769)
财经(37089)
(36300)
(35972)
(33409)
师范大学(33261)
基金
项目(190243)
科学(149101)
研究(143269)
基金(132997)
(115491)
国家(114375)
科学基金(97467)
社会(89476)
社会科(84202)
社会科学(84181)
(80568)
基金项目(70888)
(64863)
教育(64826)
编号(61391)
自然(60977)
自然科(59454)
自然科学(59443)
自然科学基金(58271)
资助(53823)
成果(48920)
(47531)
课题(43368)
重点(42832)
(40211)
(39382)
发展(38237)
(37603)
创新(36638)
(36276)
期刊
(141637)
经济(141637)
研究(82207)
(70026)
中国(68093)
农业(47645)
学报(43845)
科学(43179)
教育(36704)
管理(35891)
大学(34146)
(34115)
学学(32170)
业经(30444)
(29106)
金融(29106)
技术(27822)
(23237)
问题(19781)
经济研究(19405)
资源(16671)
财经(16499)
(16181)
农业经济(15752)
农村(15670)
(15670)
(14262)
世界(14228)
技术经济(14155)
统计(14097)
共检索到447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平  
旅游扶贫颇受重视,已经成为提高农村人口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存在需求驱动局限、供给动力滞后、扶持力度不够、社区参与动力不足、中介协调缺失等现实问题,应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建立由旅游者、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及旅游中介组织五大要素组成的旅游扶贫动力模型,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协调与完善,并从政策、资金、技术和角色等方面给予模型运转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符莲  熊康宁  高洋  
在耦合协调及障碍度模型上,对贵州省2008—2016年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增幅达0.83;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稳步提高,由严重协调转变到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类型由旅游发展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类型;协调障碍因子包含废水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总量、旅馆业年末客房床位数、铁路旅客周转量等。样本期间系统综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二者协调发展步调不一致,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能很好地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锦宏  金彦平  
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广泛分布有喀斯特地貌,这是致贫的重要原因。从喀斯特资源的特点与优势出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繁荣喀斯特山区的乡村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为例,通过构建喀斯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喀斯特山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高质量发展理念下,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正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基本原理,构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型,从"资源—产品""需求—市场""创新—人才"和"政府—政策"4个视角分析该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进而提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对策。建议包括促进生态旅游产品体系高质量开发、厚植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制定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保护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焕峰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贫困社区旅游开发中参与的内涵、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及其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实践框架进行分析,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种持续的旅游扶贫模式,是开发式扶贫的制度创新过程。最后,对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红梅  
喀斯特景观与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在促进喀斯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旅游资源变异现象普遍发生。文中分析了资源变异的几种情况,并指出控制资源变异,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琦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阻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利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将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新的途径。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顺市旅游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提出四点对策建议: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和扶持乡镇旅游企业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和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有新的内涵。民族地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如何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等学理和实践问题需要关注。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例,结合贵州省旅游产业政策和生态旅游发展现实情况,总结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制约因素,提出实践路径,期望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明琦  魏琴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低碳旅游蓬勃兴起,成为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故生态旅游资源见长的贵州省就在大力推进低碳生旅旅游建设。贵州省在推进低碳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又使当地居民得到了丰厚利益,实现了良性互动、滚动发展。发展低碳生态旅游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充分发挥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合力,着力构建内生驱动机制与外生驱动机制,让二者共同作用,从而推动贵州省低碳生态旅游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张江峰  
[目的] 通过对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对该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在构建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2005—2019年三者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1)黔南州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三者系统发展均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强。(2)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和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大致由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向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演化。两者系统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度大致分为低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和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两者系统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尚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结论]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助推黔南州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颖  王立华  
贵州省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分布广,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基于当前贵州省扶贫现状,以政府行为视角,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旅游主体、旅游活动投入、扶贫绩效和区域效益四方面入手,探究贵州省政府财政拨款与旅游扶贫四大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得出以下三个结论:贵州省政府财政拨款与旅游扶贫绩效相关指标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区域效益>旅游主体>扶贫绩效>旅游活动投入;政府财政拨款存在"粘绳纸效应",政府对旅游产业投入存在重区域效益、轻扶贫绩效问题;贵州省旅游扶贫策略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主体保持高位稳定状态,显著地培育并壮大了旅游市场主体。研究认为政府财政拨款的投向亟待科学决策,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情况和使用效率亟需追踪与监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向阳   明庆忠   杨春宇   穆学青   胡金海  
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理论评价框架,综合采用熵权TOPSIS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障碍度模型,探究2011—2020年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化规律及分维度空间分布模式,并基于多空间尺度诊断旅游生态系统提韧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在时间上,2011—2020年旅游生态系统韧性呈现上升趋势,贵阳市、遵义市上升幅度明显,但各市(州)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的差异程度逐渐变大。总体上,经济较发达地区旅游生态系统韧性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在空间上,2011—2020年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韧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趋势,在空间上形成以“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异质性格局。(3)响应(R)是阻碍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提韧的主要维度;工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占GDP比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是调节旅游生态系统韧性的主要因子。(4)提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效能、遏制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缓解旅游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矛盾、提升旅游生态系统功能是贵州省旅游生态系统空间修复的主攻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树忠  
用广义的效益—成本分析法,运用价值流量概念,对坡改梯的效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改梯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可有效增进抗御灾害能力,可增加农产品产量,可同时提高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