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1)
- 2023(3454)
- 2022(2981)
- 2021(2817)
- 2020(2372)
- 2019(5698)
- 2018(5638)
- 2017(10759)
- 2016(5843)
- 2015(6592)
- 2014(6333)
- 2013(6355)
- 2012(5992)
- 2011(5315)
- 2010(5158)
- 2009(4507)
- 2008(4319)
- 2007(3649)
- 2006(3162)
- 2005(2766)
- 学科
- 济(21054)
- 经济(21034)
- 管理(12321)
- 业(12132)
- 地方(9837)
- 企(8613)
- 企业(8613)
- 农(8089)
- 方法(6369)
- 学(5714)
- 农业(5699)
- 数学(5550)
- 数学方法(5446)
- 土地(4658)
- 业经(4444)
- 资源(4425)
- 地方经济(4331)
- 中国(4295)
- 环境(3987)
- 财(3924)
- 制(3706)
- 贸(3431)
- 贸易(3423)
- 和(3336)
- 易(3243)
- 理论(2843)
- 技术(2774)
- 生态(2737)
- 城市(2647)
- 发(2640)
- 机构
- 学院(75102)
- 大学(74077)
- 研究(28651)
- 管理(26139)
- 济(24448)
- 经济(23636)
- 理学(22298)
- 理学院(21862)
- 中国(21548)
- 管理学(21320)
- 管理学院(21170)
- 科学(20635)
- 农(17528)
- 京(17331)
- 所(14899)
- 业大(14232)
- 中心(14051)
- 农业(13872)
- 研究所(13868)
- 江(12465)
- 范(12406)
- 师范(12313)
- 院(10854)
- 财(10721)
- 北京(10710)
- 省(10317)
- 州(10313)
- 师范大学(10029)
- 科学院(9832)
- 资源(9409)
- 基金
- 项目(55514)
- 科学(42549)
- 研究(38941)
- 基金(38765)
- 家(35532)
- 国家(35174)
- 科学基金(29036)
- 社会(22758)
- 省(22094)
- 基金项目(21675)
- 社会科(21301)
- 社会科学(21288)
- 自然(20497)
- 自然科(19885)
- 自然科学(19878)
- 划(19536)
- 自然科学基金(19480)
- 教育(16913)
- 编号(16364)
- 资助(14596)
- 发(12729)
- 成果(12659)
- 重点(12655)
- 课题(11609)
- 计划(11229)
- 部(11197)
- 创(11082)
- 科研(10600)
- 创新(10419)
- 科技(10304)
共检索到114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斐 沈先明 袁建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喀斯特丘陵山区的特殊地貌区,其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区情,决定了保护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西目前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涵盖耕作层土壤剥离、存储、管理、交易、使用等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及技术标准。广西的实践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分布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29.9%,主要分布于桂中、桂西北、桂西南和桂东北。由于喀斯特作用的结果,造成地表坎坷嶙峋、土地瘠薄,土壤较少、土层薄、多为红、黄、灰壤;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概况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辖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2020年,自治区常住人口为5012.68万人。自治区现有职业院校316所,在校生146.09万人,其中高职院校44所,在校生约为62.14万人;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272所,在校生83.95万人。
关键词:
广西壮族 国际交流合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传景 蒲玲媛
耕作层土壤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逐渐形成,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若耕作层土壤一旦被破坏,在短时期内很难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这个意义上,它也和煤炭、石油一样属于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增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有限以及开发量的加大,实现补充耕地质量数量"双平衡"的难度愈来愈大。为此,中央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耀邦
该文针对当前政府关注的耕地流转问题,分析了广西"转承包(租)经营模式"等6种耕地利用现状的利与弊。目前耕地流转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营者"责任"模糊、利益分配不公和风险难控上,据此,作者提出了允许耕地闲置者"耕地经营权有偿买卖",对闲置耕地征收资源浪费税等措施,以提高耕地利用流转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斐 刘灿 郑承旭
在落实中央关于"占优补优"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政策中,耕地开垦费的征收与使用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各市及周边省份在耕地开垦费征收使用方面的经验做法,拟对耕地开垦费征收和使用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为占补平衡政策的地方实践提供一些参考。耕地开垦费的征收现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截至2013年底,广西耕地面积6629.17万亩,其中水田为2944.46万亩,占44.42%;旱地为3679.51万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伟华 聂鑫 蒋卫国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传统的转移矩阵方法只能在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之间相互比较而不能总结长期整体的变化规律,频繁项集不能导出变化序列。针对这些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序列模式的土地利用变化序列分析模型。首先给出土地序列数据库的定义,然后根据土地序列数据实际特点和垂直格式的序列模式SPADE算法,给出土地变化序列模式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在以中国广西为实例的研究中,计算了1970s—2015年共7期22种二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序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之间,部分林地转换为厂矿、采石场、交通道路等建设用地类型;城镇用地主要由旱地和水田转换而来;在研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土地单元转化成水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陈艳华 林瀚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耕地、建设占用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产生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效益;在总结我国部分省份十多年来开展相关试点实践的经验做法和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全力推行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从完善法律、制度机制和经济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子秋
采取工程手段对建设占用耕地的优质耕作层进行剥离,并将其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的表层覆土、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做法,可以在各类建设不可避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实现耕作层资源生态循环利用,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对于耕地资源较为稀缺、耕地后备资源少、土壤条件差的地区,要保障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双平衡,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可行的好办法。从经济效益看,耕地质量提升后,会带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子秋
采取工程手段对建设占用耕地的优质耕作层进行剥离,并将其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的表层覆土、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做法,可以在各类建设不可避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实现耕作层资源生态循环利用,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对于耕地资源较为稀缺、耕地后备资源少、土壤条件差的地区,要保障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双平衡,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可行的好办法。从经济效益看,耕地质量提升后,会带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耀邦 黄嫦慧 梁自力 滕冬建 陈星霖 郑良军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该文通过深入农户调查和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从广西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了广西粮食安全生产问题,认为广西粮食生产赶不上人口发展需要,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农户产业结构调整对广西粮食安全生产已构成严重危险,粮食安全生产不容忽视,提出了加强粮食安全生产5点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冷眉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验探索、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作用,促进教育迈上新台阶,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委最近决定对全区教育科研部门的工作关系进行调整,并扩大和完善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工作职能。他们决定采取以下重要措施。 一、明确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是自治区教委直接领导的事业单位,是区教委指导全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谓彬 ,覃婷婷 ,欧阳作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作为广西唯一获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的城市,柳州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站位谋发展,探索了推动深度服务地方的产教融合“内循环”、畅通服务东盟面向全球的产教融合“外循环”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验做法,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时代产教融合城市发展体系。亮点柳州市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将产教融合工作聚焦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线,成为助推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宝芬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女性就业状况在形成新格局的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广西女性就业所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针对广西女性就业在存的结构不合理、就业者文化素质低、就业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