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5)
- 2023(9821)
- 2022(8647)
- 2021(8503)
- 2020(6894)
- 2019(16398)
- 2018(16632)
- 2017(30668)
- 2016(17684)
- 2015(20069)
- 2014(20366)
- 2013(19355)
- 2012(17619)
- 2011(15858)
- 2010(15798)
- 2009(13862)
- 2008(13238)
- 2007(11367)
- 2006(9903)
- 2005(8479)
- 学科
- 济(59193)
- 经济(59127)
- 管理(44946)
- 业(42183)
- 企(35653)
- 企业(35653)
- 方法(29737)
- 数学(25751)
- 数学方法(25428)
- 教育(21973)
- 中国(20388)
- 学(15996)
- 农(15717)
- 财(14428)
- 理论(14368)
- 业经(13111)
- 地方(12418)
- 技术(11224)
- 农业(10468)
- 和(10374)
- 贸(9992)
- 贸易(9987)
- 易(9680)
- 环境(9640)
- 教学(9446)
- 务(9318)
- 财务(9260)
- 财务管理(9246)
- 制(9141)
- 发(8834)
- 机构
- 大学(240135)
- 学院(234638)
- 管理(92876)
- 济(81672)
- 理学(81524)
- 理学院(80530)
- 经济(79546)
- 管理学(79049)
- 管理学院(78607)
- 研究(78230)
- 京(52551)
- 中国(50548)
- 科学(49932)
- 范(40967)
- 师范(40720)
- 所(38536)
- 财(36154)
- 研究所(35595)
- 教育(35350)
- 业大(34759)
- 中心(34337)
- 北京(33937)
- 农(33606)
- 师范大学(33521)
- 江(33510)
- 财经(29842)
- 技术(28644)
- 院(28469)
- 州(27653)
- 经(27191)
- 基金
- 项目(165513)
- 科学(131051)
- 研究(127411)
- 基金(116797)
- 家(100508)
- 国家(99481)
- 科学基金(85348)
- 社会(75967)
- 社会科(71620)
- 社会科学(71601)
- 省(65805)
- 教育(65131)
- 基金项目(62738)
- 划(57371)
- 自然(55669)
- 编号(54998)
- 自然科(54333)
- 自然科学(54321)
- 自然科学基金(53316)
- 资助(47582)
- 成果(46408)
- 课题(39850)
- 重点(37673)
- 部(37664)
- 发(35586)
- 创(34632)
- 项目编号(34026)
- 教育部(32881)
- 年(32519)
- 规划(31976)
共检索到334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宝玉柱
语言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语言文字的使用却深受国家制度的约束。特定语言在最大范围内的通行功能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便产生语言权威,体现在学校语言的选择及其安排顺序、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上。语言文字教育与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运行机制有密切关系。此外,语言教育同人口比例、分布及其变动,同居民对语言教育的经济支撑能力及受教育者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值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语言接触 蒙古语 双语教育 喀喇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慧聪
作为民族教育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双语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小学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择校观的调查分析,了解到蒙古族儿童及其父母对蒙古语的语言态度及语言选择还是比较积极的,同时他们对蒙汉双语教育也持积极赞同态度。适时调整和完善蒙汉双语教育政策有助于消除社会对蒙古族儿童母语失衡的顾虑,从根本上改变蒙古语语言教育消退和弱化的趋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苏德 成丽宁
对蒙古族传统教育予以当代审视,不仅是发展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模范自治区"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其理性实用的教育理念、培养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导实践砥砺的教育方法、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等教育精粹,而彰显出"草原性""融合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质,并在助力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进、主体能动、开放自觉和特色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继蒙古族传统教育精粹,需要从呈现底色与规律、开展审视与扬弃、预设价值与模式、推进承继与革新、实施评价与省思等维度予以展开。
关键词:
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教育 当代审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伊生 张瑞芳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调查了1 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族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生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人际适应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学校类型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除生理适应外的所有因素,重点学校青少年适应水平均高于一般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蒙古族青少年在适应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来源的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城市>乡镇>农牧区的递进层次;蒙古族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和高一发展较好,初三出现低谷,随年级的增高...
关键词:
蒙古族 青少年 心理适应 发展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克尔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发展比同时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达,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楷模——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和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创建过程、办学宗旨、教学计划与学制、教学管理体制、办学特点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王芳 李彪
基于实地调研,首先从林场和周边村落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林场与周边村落的共管利益,然后对旺业甸林场通过与林业专业公司合作共建、与芳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共建、与周边村落开展综合共管实践、林场与社区合作用工、林场与社区合作林下种养殖以及其他形式与周边村落进行的一系列共管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提出树立正确的"社区共管"认识观、持续改善林场与周边居民的共管关系、建立和完善长期有效的共管机制等促进林场与周边村落共管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林场 周边村落 共管 利益 实践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蒙古族刑事习惯法中很多传统的刑事习惯如私立救济、刑事和解、生态刑事惯习、"长老"参与刑事调解机制等至今仍然在蒙古族聚居地方调解和化解有关社会矛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说明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存在符合蒙古族特定文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古族聚居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秩序,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助力。但是,传统蒙古族刑事习惯法在当下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无法应对新型的犯罪类型,部分内容与国家制订的刑法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在遵照并执行国家刑法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蒙古族刑事习惯法的积极因素,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处理好社会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包玉山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以商品为起点,依次论述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的方法,分析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曾有人用这种方法,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对此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种方法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法,不适用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古代蒙古社会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揭示这种社会的经济及其发展规律,显然不能采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修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清朝历史上,蒙古族地位特殊,其财计制度不同于内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放蒙古封禁,在蒙古地区推行"新政",蒙古族会计逐渐发生演变。本文首先确定了清末民国时期蒙古族会计演变的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蒙古族会计主体、会计制度、行业会计的演变过程,并总结了清末民国时期蒙古族会计演变的三个特点:多样性、滞后性、复杂性。最后提出对当前发展蒙古族会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蒙古族 会计演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哈琴
蒙古族汉语课程从无到有、由初级到高级,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汉语课程与教学研究也随之兴起,呈现出勃勃生机;对汉语教师的研究初见端倪。对蒙古族学校汉语课程与教学研究总体态势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梳理,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可为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蒙古族学校 汉语课程 教学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红梅
教育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并在生活中进行。生活的教育性和教育的生活性之间固有的重叠性和水乳交融的关联性,在一些民族地区的教育生活中得到鲜活的融通和展现。本文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青少年学生参加那达慕大会的经常性和广泛性现象的田野调查,从教育学视角对其内在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旨在使人们更全面地理解真实生活的教育价值,反思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
生活教育 那达慕 民俗生活 教育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昺
本文对过去30年加拿大的印第安教育政策和我国的蒙古族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两国民族教育中的平等和多元化研究。虽然中、加两国在自治、法律保障、优惠政策、额外财政支持、语言保留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社会环境、政策过程和处理民族教育的基本方法上,还有很多不同点。本文从原住民族传统价值观出发,采用Levin提出的政策阶段分析法,对两国政策做了阶段性的分析、比较。指出了两国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情况、政策结果以及特殊做法和措施,提出了中、加两国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倩 马芳
从父母职业类别的视角对蒙古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自1990年至2010年,无论在总体数量还是在入学质量上,蒙古族各职业类别工作人员子女的入学机会差距均在不断缩小,但都始终存在显著差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子女的入学机会优势明显,农民子女的入学机会一直徘徊在社会平均水平以下。应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生活水平,转变农民的教育观念;改革一刀切的高考加分政策;完善资助政策;着力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父母职业类别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蒙古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