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6)
2023(11553)
2022(10287)
2021(9694)
2020(8089)
2019(18775)
2018(18786)
2017(36049)
2016(19823)
2015(21972)
2014(21980)
2013(21937)
2012(20135)
2011(18101)
2010(17670)
2009(16018)
2008(15405)
2007(13218)
2006(11391)
2005(9781)
作者
(59066)
(49292)
(48893)
(46540)
(31282)
(23971)
(22127)
(19447)
(18668)
(17537)
(17020)
(16690)
(15747)
(15491)
(15266)
(15210)
(15057)
(14600)
(13994)
(13978)
(12471)
(11922)
(11893)
(11082)
(10973)
(10939)
(10837)
(10785)
(9981)
(9887)
学科
(75801)
经济(75722)
管理(53337)
(51978)
(42713)
企业(42713)
方法(37282)
数学(32465)
数学方法(32069)
(20575)
(20324)
(18357)
中国(18151)
地方(17043)
业经(16117)
农业(13920)
(12780)
贸易(12775)
理论(12717)
(12372)
(12360)
(12300)
技术(12197)
环境(12085)
(12074)
财务(12013)
财务管理(11995)
企业财务(11436)
(10425)
金融(10423)
机构
大学(279380)
学院(277376)
管理(109869)
(102935)
经济(100621)
理学(96390)
理学院(95241)
研究(95125)
管理学(93367)
管理学院(92882)
中国(67157)
科学(64627)
(59578)
(52614)
(49115)
业大(47810)
研究所(45662)
(45526)
中心(42515)
农业(41919)
(38792)
财经(37556)
北京(37097)
(37000)
师范(36534)
(34686)
(34259)
(32374)
经济学(30133)
技术(29929)
基金
项目(202317)
科学(157336)
基金(146627)
研究(141542)
(130848)
国家(129840)
科学基金(109800)
社会(86671)
社会科(82035)
社会科学(82013)
(79086)
基金项目(79055)
自然(75146)
自然科(73347)
自然科学(73325)
自然科学基金(71969)
(67676)
教育(64335)
资助(60493)
编号(56615)
重点(45630)
成果(45038)
(43760)
(42711)
(41843)
科研(39584)
计划(39179)
创新(39108)
课题(38834)
大学(36930)
期刊
(106447)
经济(106447)
研究(76049)
学报(52909)
中国(48330)
科学(47161)
(47060)
大学(38326)
管理(37939)
学学(36448)
农业(33138)
(32712)
教育(28476)
技术(22129)
(19848)
金融(19848)
(17617)
业经(17562)
财经(17438)
经济研究(16646)
科技(14970)
(14748)
图书(14690)
业大(14472)
(14189)
问题(14034)
资源(13678)
理论(13231)
林业(13017)
技术经济(12584)
共检索到385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查向浩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林宁  张胜楠  李有文  
【目的】本文分析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方法】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类型图,结合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区域19个采样点的生物量野外调查数据,对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空间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总生物量在83. 63~4782. 79 g·m-2之间波动,均值为1123. 14 g·m~(-2);地上生物量以灌木为主,草本生物量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增多(P 0. 05);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根冠比较大,灌木NPP占比为62. 92%,草地生物量和NPP均与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降水是影响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经纬度的变化、不同的海拔梯度、降水量大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动态分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公鑫  井长青  董萍  秦宝亚  
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对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新疆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了新疆荒漠草地分配特征,对荒漠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5.16~164.67和1 109.50~3 284.00 g·m~(-2),根冠比介于16.09~98.42,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2)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幂函数关系y=535.35x~(0.291 6) (R~2=0.51,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博   蔺雄奎   冯占荣   闫聚辉   李志刚  
为了探讨乡土牧草补播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在宁夏盐池县设置了以放牧地(FM)为对照,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单播(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单播(N)、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MN)、蒙古冰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混播(MS)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混播(MX)为补播模式,研究不同补播措施对荒漠草地土壤持水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土壤持水性的综合排序为M> MS> MN> MX> N> FM。2)所有补播处理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放牧草地,且单播牧草的地下生物量M高于N;而处理间地上生物量表现为MS> MX、M、MN> N> FM的趋势。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植被地下、地上生物量和表征土壤持水性的指标间显著相关(P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由于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单播或与豆科混播均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持水性,进而利于植被的恢复,故而在未来草地补播中应因地制宜采用根系生物量大的牧草进行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秀红  靳瑰丽  范燕敏  安沙舟  朱习雯  王惠宁  
以地面实测数据为依据,通过获取其同步HJ-HSI影像光谱反射率,筛选出光谱变量、波段变量,对不同利用状态的退化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围栏封育区N,围栏外重度退化区W_1,围栏外中度退化区W_2)的地上生物量进行估测。结果表明,1)各季节不同利用状态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群落HJ-HSI光谱反射率不同,春季为W_2>N>W_1,夏季为W_2>W_1>N,秋季为W_1>W_2>N;2)HJ-HSI可以实现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估测,估测模型因群落类型和季节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晓莉  安树青  陈兴龙  李国旗  刘世荣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生物最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 ,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从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植被退化的过程中 ,植被生物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过程 ,为 2 1 8 1→ 74 8 7→ 1 55 6g m2 。随着季节的变化 ,由于优势种和伴生种的消长不同 ,各阶段的植被生物量的变化不一致。地上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表层 ,在 0~ 2 0cm占 76 9%~86 3% ;随着高度的增加 ,植被生物量剧减 ,其中 1 0 8%~ ...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郎鹏  王勇辉  徐海量  赵万羽  刘星宏  金额斯别克·木哈德勒  哈勒哈什·唆坦哈机  库丽沙依拉·吾那提汗  
为明确温性荒漠草地群落对围栏封育及土壤环境的响应,采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禁牧年限(未禁牧、禁牧5年和禁牧9年)对春秋牧场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与管理春秋牧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草地群落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禁牧草地群落(P<0.05);未禁牧的草地群落平均密度显著高于禁牧5年和9年的草地群落(P禁牧5年>未禁牧,但禁牧5年草地群落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而禁牧9年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不同禁牧年限草地植被生长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含水量(39.7%),其次为土壤pH (9.6%)。围栏禁牧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地群落恢复的有效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石宇堃  孙宗玖  
为探讨水热交互作用对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模拟温度(对照,增温2、4、6℃,依次用T_0、T_2、T_4、T_6表示)、模拟增水(对照,增水5%、10%、15%、20%,依次用W_0、W_5、W_(10)、W_(15)、W_(20)表示)研究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0-10 cm土层中的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植物种类、数量及其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10 cm土层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的种子萌发密度和植物多样性随降水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加而先增后降,但温度和降水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P> 0.05)。T_2W_(20)处理下萌发密度最大,为350.3粒·m~(-2),较T0W0增加了119%;T6W0最小,为95.5粒·m~(-2),较T0W0下降40%。T2W20处理下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密度和其中双子叶植物的萌发密度均达到最高,0-5 cm土层依次为350.3和318.5粒·m~(-2),而5-10 cm土层依次为222.9和159.2粒·m~(-2)。随温度和降水增加,土壤可萌发种子库种子萌发时间和枯黄期提前。总之,试验设计范围内,降水增加促进了蒿类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而温度升高则抑制了种子萌发;适度增温增水(T≤T4, W≤W20)对土壤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而过度增温不增水(T=T6, W=W0)则不利于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浩天  姜云璐  曹月娥  贺忠发  赵敏  许仲林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为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和绿洲区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方法】以我国典型的干旱绿洲区——喀什地区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和景观连接度对生态源地进行分析与确定,应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重力模型对连接各生态源地的生态廊道进行识别与分析,结合生态断裂点识别和生态网络分析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提升。【结果】(1)喀什地区生态斑块面积占比较高,有较好的生态安全基础,但斑块数量多、面积差异大,导致生态斑块破碎度大,有较大的生态安全隐患;(2)生态斑块、生态源地及核心生态源地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差异性分区,最终确定出16块核心生态源地;(3)识别出66条总长为5693.356 km的生态廊道,其连通生态源地的作用较好,能满足连通层次的安全;(4)提出“一源、一廊、两区、两带、三核、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为生态安全保护提供选择的优先级。【结论】喀什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修复对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海燕  红梅  霍利霞  刘鹏飞  常菲  
为了研究大气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及0(N0)、30(N30)、50(N50)和100 kg·(hm2·a)-1(N100)4个氮素(NH4NO3)水平(其中不包括大气氮沉降),进行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1)CK×N和R×N处理下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随着施氮量增加,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30水平达到最大,W×N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2)对比W×N0处理,CK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亚楠  赵亚峰  王红梅  马彦平  李志丽  
【目的】研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转变土壤含水量和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特征,探求荒漠草原植被承载的适宜土壤水分生态阈值,以期为优化荒漠草原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43个典型的荒漠草原-灌丛镶嵌体区域分别进行草地和相邻灌丛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经典统计分析表明:0~2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表现为草地(6.23%)大于灌丛(5.47%),在80~200 cm土层尤为明显,草地和灌丛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37%~25.36%和1.5%~19.58%;草地和灌丛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为28.94%~62.30%,均属中等变异,且灌丛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较高;草地和灌丛地上生物量分别为0.06和0.56 kg·m~(-2),两者的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地统计分析表明: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结构方差比[C/(C_0+C)]表现为草地(0.75)大于灌丛(0.64),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的变程(A_0)表现为灌丛(45.84 km)显著大于草地(18.56 km)(P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畅   牛飞亮  
喀什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上连接中亚和我国的枢纽,其经济发展关系到“一带一路”发展质量及南疆地区甚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喀什地区经济发展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喀什地区未来可从完善产业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外开放等方面着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其枢纽辐射作用,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淑霞  冯琦胜  孟宝平  高金龙  葛静  梁天刚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了2001-2016年草地AGB,从草地类型和流域两方面对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BP ANN的CXYN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该模型的R2为0.77,RMSE为429.06kg·hm-2;2)16年间,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以稳定和恢复为主;3)草地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南部部分区域AGB可达3 000kg·hm-2,而西北部的部分区域AGB小于500kg·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玉伟  桑巴叶  陈启民  
研究河漫滩柽柳林实生苗天然更新机制,对荒漠河岸柽柳林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和田地区和田县玉龙喀什河河漫滩的柽柳林采用设置样方的方式,对河漫滩和林下2种生境下的柽柳实生苗数量、高度、冠幅进行调查,同时测定样方内土样水分和总盐。柽柳实生苗更新主要发生于河漫滩洪水漫溢区,在非漫溢区实生苗无法生存;洪水季节河漫滩优良的水分条件,有效地满足了柽柳种子萌发和幼株生长的水分需求并降低了河漫滩的土壤盐分;河漫滩是柽柳种子实生苗更新繁育的场所,洪水漫溢后的河漫滩种子实生苗密度显著大于其他生境下实生苗密度,物种多样性也显著高于其他生境;修建简易拦洪坝是河漫滩柽柳实生苗更新恢复的重要技术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安大勇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于1934年,由驻军医院改编而成,原为新疆省立第三医院,1961年被正式命名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是喀什地区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综合医院。现有编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师君银   马勇刚   许仲林  
【目的】结合生态模型与植被指数,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喀什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干旱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生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生境质量模块对喀什地区生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合植被指数验证InVEST模型在西北干旱区的适用性。【结果】2000—2020年喀什地区生境质量均值在0.47~0.49,总体处于较差等级,且生境质量逐年下降;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度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生境质量等级与土地利用分布基本一致,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的土地利用方式生境质量相应较差。模型运行的生境质量结果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一致性较差。【结论】将生态模型与植被指数(NDVI、LAI、NPP)相结合,对比得出InVEST模型能较准确地分析喀什地区的生境质量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