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3)
- 2023(13825)
- 2022(10852)
- 2021(9430)
- 2020(7549)
- 2019(16786)
- 2018(16520)
- 2017(32028)
- 2016(16787)
- 2015(19007)
- 2014(19224)
- 2013(18950)
- 2012(17592)
- 2011(16041)
- 2010(16223)
- 2009(15362)
- 2008(15197)
- 2007(13888)
- 2006(12516)
- 2005(11204)
- 学科
- 济(85140)
- 经济(85027)
- 业(54735)
- 管理(52223)
- 企(41217)
- 企业(41217)
- 方法(34306)
- 农(32983)
- 数学(29877)
- 数学方法(29732)
- 业经(25492)
- 中国(22960)
- 贸(22273)
- 贸易(22260)
- 财(21920)
- 农业(21510)
- 易(21496)
- 制(19801)
- 地方(18699)
- 产业(16598)
- 体(14117)
- 融(13447)
- 金融(13445)
- 银(13437)
- 银行(13424)
- 行(12874)
- 技术(12304)
- 务(12294)
- 财务(12263)
- 财务管理(12229)
- 机构
- 学院(257380)
- 大学(255590)
- 济(117936)
- 经济(115792)
- 管理(99359)
- 理学(85871)
- 理学院(85040)
- 管理学(83866)
- 研究(83608)
- 管理学院(83382)
- 中国(63850)
- 财(55535)
- 京(51556)
- 科学(44778)
- 财经(43680)
- 农(41646)
- 经(39594)
- 江(39511)
- 所(39277)
- 中心(38973)
- 经济学(38379)
- 业大(34962)
- 经济学院(34920)
- 研究所(34869)
- 财经大学(32166)
- 北京(31621)
- 范(31451)
- 农业(31321)
- 师范(31190)
- 州(30876)
- 基金
- 项目(169767)
- 科学(136151)
- 研究(129321)
- 基金(125831)
- 家(107009)
- 国家(106109)
- 科学基金(92679)
- 社会(88507)
- 社会科(84075)
- 社会科学(84061)
- 省(66170)
- 基金项目(66071)
- 教育(57964)
- 自然(54529)
- 划(53496)
- 自然科(53284)
- 自然科学(53276)
- 自然科学基金(52381)
- 编号(51777)
- 资助(50054)
- 成果(42488)
- 部(38695)
- 发(38226)
- 国家社会(38211)
- 制(38051)
- 重点(37594)
- 创(35789)
- 课题(35412)
- 教育部(34342)
- 人文(34168)
- 期刊
- 济(135182)
- 经济(135182)
- 研究(78289)
- 中国(51082)
- 农(44548)
- 财(42123)
- 管理(36956)
- 学报(35628)
- 科学(33547)
- 大学(29522)
- 农业(29291)
- 学学(27843)
- 融(27630)
- 金融(27630)
- 业经(25927)
- 财经(22584)
- 经济研究(22372)
- 教育(21821)
- 技术(20518)
- 问题(19596)
- 经(19465)
- 贸(18577)
- 国际(15260)
- 商业(13881)
- 世界(13166)
- 业(12699)
- 技术经济(12592)
- 版(12499)
- 经济问题(11867)
- 统计(11533)
共检索到389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辉 李雪薇
伴随数字技术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可引导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本文在深入分析商贸流通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模型对二者内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贸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在工具变量回归、分地区回归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商贸流通数字化可以通过提升乡村创业活力和推动农村三产融合,间接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据此,提出推进数字化流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深化三产融合、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旨在为加速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益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水根 王吉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的流通数字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根据异质性分析,就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而言,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非试点地区大于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从技术应用、创业环境、国内市场、外资质量和开放布局等5个方面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即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化、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其中技术成果化的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毕洋铭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晖 张曌
论文采用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稳健性、内生性以及动态效应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更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聪 王疏影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为目标,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产业振兴机遇所在。然而我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数字水平低,数据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升级。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产业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魏滨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数字技术水平和低城镇化率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农村创业活力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著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创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芬芬 邓博华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异质性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最强的作用距离为200—300km,衰减边界为1500km。第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省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没有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各省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央 柴正猛 许雨辰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李艺 张弓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还不能形成空间上的外溢。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为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大对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推动区域数字化协调建设,增强数字化建设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巩艳红 高金城 庞洪伟
促进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是满足农牧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关乎西藏长期稳定发展和全区人民共同富裕。有鉴于此,本文分析数字经济对西藏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西藏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7地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各地市之间仍有差距。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西藏城乡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城市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西藏应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鲲鹏 雷鑫
本文选取福建省20个淘宝村2018-202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市场转型的影响。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市场转型中的作用;并选取市场转型指数、数字化程度、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等指标,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乡村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转型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乡村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有助于拓展乡村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范围,推动和驾驭乡村商贸市场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