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89)
2023(19373)
2022(16048)
2021(14785)
2020(12420)
2019(28509)
2018(27953)
2017(53714)
2016(29055)
2015(32223)
2014(32142)
2013(31921)
2012(29749)
2011(26817)
2010(27080)
2009(25022)
2008(24934)
2007(22447)
2006(19686)
2005(18052)
作者
(84938)
(70927)
(70520)
(66957)
(45130)
(34120)
(32178)
(27821)
(26918)
(25090)
(24087)
(23886)
(22561)
(22535)
(22010)
(21901)
(21176)
(21050)
(20513)
(20369)
(17687)
(17534)
(17343)
(16333)
(15886)
(15859)
(15758)
(15603)
(14208)
(14047)
学科
(132491)
经济(132363)
(99012)
管理(91028)
(85507)
企业(85507)
方法(55689)
数学(45532)
数学方法(45018)
(38296)
中国(36290)
(35797)
业经(35026)
地方(32310)
(28484)
贸易(28467)
(27526)
农业(26317)
(24785)
财务(24728)
财务管理(24684)
(23968)
(23905)
企业财务(23403)
技术(21903)
(21601)
理论(21100)
环境(19923)
(18713)
(18604)
机构
学院(419933)
大学(414322)
(177323)
经济(173655)
管理(162782)
研究(142959)
理学(139306)
理学院(137703)
管理学(135412)
管理学院(134626)
中国(109378)
(88354)
科学(87344)
(80681)
(72479)
(71567)
中心(65899)
研究所(65441)
(65245)
财经(63797)
业大(61101)
(57804)
农业(56060)
北京(55457)
(54473)
师范(53910)
经济学(53764)
(52607)
(51872)
经济学院(48667)
基金
项目(277397)
科学(220210)
基金(201826)
研究(201480)
(175831)
国家(174349)
科学基金(150866)
社会(128999)
社会科(122494)
社会科学(122461)
(110081)
基金项目(107261)
自然(98040)
自然科(95794)
自然科学(95771)
自然科学基金(94069)
(91876)
教育(91678)
资助(81893)
编号(80900)
(64108)
成果(64062)
重点(63247)
(60704)
(59286)
课题(56224)
创新(54952)
国家社会(53411)
科研(53374)
教育部(51737)
期刊
(200508)
经济(200508)
研究(122813)
中国(81917)
(65272)
(64694)
管理(63371)
学报(61710)
科学(59762)
大学(47011)
学学(44702)
农业(44644)
教育(40472)
技术(38847)
(38122)
金融(38122)
业经(34755)
经济研究(31569)
财经(31469)
问题(28509)
(27208)
(26227)
(23834)
技术经济(22708)
商业(20620)
统计(20462)
国际(20280)
现代(20154)
资源(20150)
世界(19488)
共检索到633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毅  
本文以城市群为研究视角,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构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性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从时空维度实证考察黄河流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研究发现:“五极”城市群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且各维度同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明显处于领先水平;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商贸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渐趋提升,但群际间的非均衡态势却呈现扩大之势。本文据此提出推进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应重视均衡化发展和差异化产业政策的制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马静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2009—2019年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弱且空间差异较大,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差异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2)高质量发展和各个维度的网络联系强度均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非均衡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城市之间联系较弱,西部地区城市之间并未存在强联系;(3)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间网络联系松散,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合作、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马静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2009—2019年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弱且空间差异较大,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差异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2)高质量发展和各个维度的网络联系强度均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非均衡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城市之间联系较弱,西部地区城市之间并未存在强联系;(3)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间网络联系松散,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合作、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晓东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交流的中心,不仅孕育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先后出现了像"千年古都"西安、洛阳等一大批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的大都市和城市群,而且在教育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诞生了改变人类历史的"四大发明"和浩如烟海并流传至今的中华传统典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煜  赵培雅  吉展慧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命题。遵循城市群空间属性的根本特征,按照“要素—结构—条件—功能”的逻辑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区域比较的基础上,以包括黄河流域城市群在内的八个城市群为对象,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的差异性事实突出地表现为高水平城市群的缺失。基于对各城市群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情况的测度与识别,实证分析了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城市群缺失的主要原因突出地表现为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的双重制约。在理论解析的基础上,以突破“产业—空间”的双重制约为指向,以建设高水平城市群为目标,提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李春荷  朱永明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2)在影响城市群整体差异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群际差异,排名第二的则是群内差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呈反比关系。(3)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维度上差异较小。高、中等级城市群“老化病”明显,低等级城市群“落后病”明显,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海涛  徐楦钫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取决于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2016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及内部所有地级城市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中下游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于中上游城市群;②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中存在"中部塌陷",处于中部地区的中原和晋中城市群多个维度上低于东西部城市群;③城市群内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外围城市;④行政等级高和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受所处黄河位置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应该加强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整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群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影响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李春荷  朱永明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2)在影响城市群整体差异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群际差异,排名第二的则是群内差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呈反比关系。(3)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维度上差异较小。高、中等级城市群“老化病”明显,低等级城市群“落后病”明显,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福柱  苗青  
城市是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以及空间联系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测算城市耦合质量等指标对引力模型予以修正,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2006年、2012年和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空间网络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整体空间联系势能值增长显著,但空间联系格局呈非均衡分布特征;其空间联系方向具有地域邻近指向性和中心城市指向性的特征;黄河流域城市整体空间网络联系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间整体联系强度较弱;网络中心性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郑州、济南、西安等城市表现出较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黄河流域城市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区范围扩大,核心区城市的分布出现向中西部区域迁移的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文章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城市群角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特征和环境规制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稳中有降,呈现下游城市群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相关性,耦合协调度水平类似的城市会出现聚集效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并且会促使周围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也有所增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昱   王飞雪   刘璐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性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其中高水平城市主要为省会和中心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分布在中心城市周围,较低水平城市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低水平城市集聚在中上游。(2)黄河流域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局部存在集聚效应,东部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的高高集聚较明显,西部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低低集聚较明显。(3)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人数、外资依存度、万人专利申请量、外贸依存度和万人在校生数。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昱   王飞雪   刘璐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性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其中高水平城市主要为省会和中心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分布在中心城市周围,较低水平城市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低水平城市集聚在中上游。(2)黄河流域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局部存在集聚效应,东部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的高高集聚较明显,西部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低低集聚较明显。(3)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人数、外资依存度、万人专利申请量、外贸依存度和万人在校生数。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韬  张俊丽  
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和制造业集聚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抑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对邻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制造业集聚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制造业集聚对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较强,环境规制对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强,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规制门槛值较大。基于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升级;加强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间要素配置效率;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流域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