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2)
- 2023(17387)
- 2022(14595)
- 2021(13464)
- 2020(11106)
- 2019(25482)
- 2018(25087)
- 2017(48455)
- 2016(26006)
- 2015(28963)
- 2014(28866)
- 2013(28882)
- 2012(26748)
- 2011(24117)
- 2010(24334)
- 2009(22465)
- 2008(22309)
- 2007(19830)
- 2006(17857)
- 2005(16173)
- 学科
- 济(118380)
- 经济(118256)
- 业(94364)
- 管理(85605)
- 企(82940)
- 企业(82940)
- 方法(48626)
- 数学(38310)
- 数学方法(37955)
- 农(34381)
- 业经(33972)
- 中国(33258)
- 财(31404)
- 地方(28663)
- 贸(27260)
- 贸易(27240)
- 易(26330)
- 农业(23846)
- 务(22088)
- 财务(22017)
- 财务管理(21991)
- 技术(21541)
- 制(20856)
- 企业财务(20777)
- 理论(20454)
- 和(20424)
- 学(20350)
- 环境(18286)
- 划(17686)
- 策(17124)
- 机构
- 学院(379296)
- 大学(376058)
- 济(159328)
- 经济(156032)
- 管理(152799)
- 理学(131088)
- 理学院(129666)
- 管理学(127836)
- 研究(127258)
- 管理学院(127135)
- 中国(96381)
- 京(81213)
- 科学(76455)
- 财(71634)
- 所(63404)
- 农(60979)
- 研究所(57184)
- 财经(57129)
- 江(56935)
- 中心(56814)
- 业大(54372)
- 经(51908)
- 北京(51495)
- 范(48992)
- 师范(48576)
- 农业(47572)
- 经济学(47233)
- 院(46725)
- 州(46249)
- 经济学院(42782)
- 基金
- 项目(251504)
- 科学(199161)
- 研究(186592)
- 基金(182547)
- 家(157555)
- 国家(156141)
- 科学基金(135712)
- 社会(119200)
- 社会科(113112)
- 社会科学(113082)
- 省(98635)
- 基金项目(97216)
- 自然(86975)
- 自然科(84999)
- 自然科学(84983)
- 教育(83636)
- 自然科学基金(83470)
- 划(81651)
- 编号(75920)
- 资助(74273)
- 成果(60509)
- 发(57199)
- 重点(55544)
- 部(55066)
- 创(53884)
- 课题(51943)
- 创新(49688)
- 国家社会(48850)
- 教育部(47407)
- 科研(47114)
- 期刊
- 济(182856)
- 经济(182856)
- 研究(116147)
- 中国(72301)
- 管理(60605)
- 农(56630)
- 财(55123)
- 学报(53911)
- 科学(52195)
- 大学(41481)
- 农业(39584)
- 学学(39126)
- 教育(39101)
- 融(34290)
- 金融(34290)
- 技术(33930)
- 业经(32466)
- 经济研究(28727)
- 财经(27770)
- 问题(26021)
- 经(23890)
- 业(22286)
- 贸(21469)
- 技术经济(20414)
- 现代(19202)
- 商业(19170)
- 国际(18294)
- 图书(18212)
- 科技(17933)
- 世界(17696)
共检索到572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蕴翔
本文以我国270个城市2012-202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扩散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心城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外围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即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有显著的向外扩散效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后依旧保持稳健;第二,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扩散效应在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总体较小,但对相邻城市的影响较大,即中西部地区扩散效应集中体现在少数相邻的地区,而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扩散范围更大;第三,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扩散效应在近距离的100公里以内较大,其后随着距离增加扩散效应逐渐降低,即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有一定范围极限,并不能无限扩散;第四,交通便利性和通信便利性都不仅单独对外围城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有显著促进效应,而且可以增强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傅巧灵 韩莉
一、金融中心城市与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互动关系(一)金融中心城市促进了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集聚与发展。1.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吸引了本土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集聚。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得益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吸引了金融资源的大量集聚,金融资源的集聚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吸引了众多的机构、产业、人力资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作聚
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化进程步入更高阶段,为此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物流业作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着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当前,北京市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以及国外世界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物流服务水平一流,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商务服务功能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应成立专门的物流职能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构建无缝...
关键词:
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物流业 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奕辉
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化,进而推动城市规模的变迁。本文从“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双重路径探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影响机制,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就二者的非线性关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商贸流通业集聚初期会促进城市规模扩张,但商贸流通业集聚超过一定临界值后则会抑制城市规模扩张;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特征;进一步地,商贸流通业集聚能够通过创业活力提升和土地使用成本增加等路径影响城市规模。明晰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与城市规模的内在关联,对于流通业发展布局和城市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飞航 姜安印 刘苗
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的技术和经济水平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章对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扩散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运用计量经济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技术扩散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国内技术市场的交易额和FDI对经济的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地区的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技术扩散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向亚
本文基于2001-2021年我国流通业及各省统计年鉴数据,采用MS-VAR模型和GMM实证方法探究二者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内需扩张的周期性波动具有同步性特征;商贸流通业规模与消费水平波动整体均较平稳,扩张阶段的波动强度较收缩阶段稍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内需扩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西部地区该作用存在一定滞后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悦
数字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但相关研究往往聚焦典型案例的特异性分析,忽略了城市数字化特征要素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共性影响。本研究基于2010-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CRITIC权重法分别测算商贸流通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量化数字城市建设对于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并梳理行业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城市建设整体上能显著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且数字化要素特征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的视角,为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庆均
本文认为,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建立中央商务区(CBD)对增强城市区域中心功能,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应本着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诚实守信及和谐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集商贸、商务及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商务中心。为建立发展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必须作好前期规划与调查,建立中央商务区管理机构,制订相应的配套与优惠政策,建立现代化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加大筹资力度,构建共同的商业文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中心城市 中央商务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邱伟年 隋广军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文章从整体定位规划、动态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的专业化程度、金融中心聚集效应、政府干预等影响国际大都市转型的五大因素分别回顾了引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国际大都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与新加坡等的发展转型过程;并通过审视国内城市的飞跃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的双驱动机制,从野蛮生长到科学发展,尝试提出适合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路径与方式。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发展转型 国际商贸中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媛媛
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商贸流通业发展,但受制于流通价格的影响,在不恰当的流通价格位置,不仅不益于农村电商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农民利益,导致农村电商无法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形成有效耦合。本文基于断点回归思想,以2000-2019年27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两者量化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电商的农产品流通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结构,说明流通价格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调整周期;农村电商发展对商贸流通业有显著推动作用,该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基于双重门槛模型,流通价格介于0.312-0.425时,能够很好平衡"价高伤农"和"价低伤企"的界限,在该区间内,农村电商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推动作用最强。强化农村电商发展带动作用,必须制定合理的流通价格制度,保证农村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民三方共赢,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波 黄惠
本文选取了全国、北京市、哈尔滨市和贵阳市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城市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流通业的相关指标的研究表明,2014年以前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鼎盛时期,不论是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是流通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的比重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2014年后则都呈现回落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发展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在定量分析中,本文利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依然能在长期内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短期内的非均衡状态会被一定的调整力度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此外位于西部地区的贵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比位于东、中部地区的北京市和哈尔滨市地区更大,这与东、中部流通业发展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而西部地区流通业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明辉 刘继来
随着数字经济与物流业结合更加紧密,探讨数字物流如何赋能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业发展效益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物流可以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益,且这一影响结论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影响机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物流可以通过缓解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益提升。最后,本文就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廉军伟 曾刚 滕堂伟
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圈中心城市功能扩散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在其紧密层城市的功能扩散类型分析,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探讨了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与杭州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会在紧密层城市空间布局上呈现不同城市功能类型;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地区,反而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功能要素需求比较大。因此,紧密层城市在加强与杭州中心城市联系的同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科学制订对接政策和平台,有选择地对接杭州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类型。
关键词:
中心城市 经济联系强度 杭州都市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志萍
西部中心城市发展较快 ,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 ,是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二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经济特色日渐明显 ;三是区域经济对中心城市的依存度高。但与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相比 ,由于“初期差距效应”、“增长速度累积效应”等原因 ,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明显落后。因此 ,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方向选择应该是 :开放型、服务型、科技型、生态型与学习型。
关键词:
西部 中心城市 发展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