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1)
2023(11580)
2022(9885)
2021(9546)
2020(8429)
2019(19426)
2018(19238)
2017(37820)
2016(20037)
2015(22357)
2014(22246)
2013(21923)
2012(20157)
2011(17792)
2010(17925)
2009(16599)
2008(16770)
2007(14708)
2006(12559)
2005(11171)
作者
(55488)
(45980)
(45950)
(43976)
(29359)
(22168)
(21071)
(18011)
(17492)
(16620)
(15617)
(15426)
(14646)
(14369)
(14161)
(14003)
(13810)
(13714)
(13363)
(13257)
(11462)
(11311)
(11272)
(10530)
(10426)
(10343)
(10202)
(10189)
(9377)
(9052)
学科
(77967)
经济(77880)
管理(59500)
(56966)
(46932)
企业(46932)
方法(39726)
数学(35222)
数学方法(34674)
(25448)
中国(22129)
(20451)
(17313)
财务(17256)
财务管理(17216)
(16873)
(16386)
企业财务(16229)
(15708)
贸易(15696)
(15358)
业经(15203)
(14479)
银行(14457)
(13465)
农业(13087)
(12531)
金融(12530)
理论(12474)
技术(12052)
机构
大学(280460)
学院(278809)
(113753)
经济(111424)
管理(108336)
理学(93508)
理学院(92552)
管理学(90772)
管理学院(90244)
研究(87401)
中国(69232)
(59631)
(58439)
科学(52192)
财经(46656)
(43382)
(42569)
(42250)
中心(41689)
(41211)
业大(39679)
研究所(38450)
北京(36399)
经济学(35343)
财经大学(34701)
(34543)
师范(34157)
农业(33475)
(32585)
经济学院(32057)
基金
项目(182886)
科学(144117)
基金(134734)
研究(132843)
(117233)
国家(116270)
科学基金(100212)
社会(84753)
社会科(80429)
社会科学(80409)
基金项目(70977)
(69959)
自然(65254)
自然科(63816)
自然科学(63795)
自然科学基金(62641)
教育(62551)
(59261)
资助(55941)
编号(53536)
成果(43823)
(41702)
重点(41009)
(37951)
(37932)
教育部(36170)
课题(36062)
科研(35944)
国家社会(35574)
创新(35572)
期刊
(119344)
经济(119344)
研究(81517)
中国(52271)
(51029)
学报(43610)
管理(40647)
科学(38683)
(37423)
大学(34276)
学学(32225)
教育(28069)
(26455)
金融(26455)
农业(25284)
技术(25158)
财经(23512)
(20103)
经济研究(19855)
业经(18885)
会计(17421)
问题(16500)
财会(15486)
(14612)
(14313)
理论(14282)
统计(13943)
技术经济(13741)
(13058)
实践(12927)
共检索到41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尹宪国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实现了对商誉界定的突破。但对商誉按其来源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其实质相同却采用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造成的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遭到质疑。为减少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已在现实中得以应用,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未能应用,本文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分析,认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应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洪荭  周勤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减值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范,但与FASB和IASB的相关规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雪芹  惠春红  
商誉计价的性质有两种理解,用收益来计量比较合理.商誉计量方法有五种,它们可以分为商誉计量直接法和差值法两类.其计量依据有三种:年利润、年超额利润或购销差价.五种方法由易到难,科学性和合理性逐渐增强,以超额利润现值法最完善、最合理.我国当前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商誉价格的确定宜用较简单的方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学义  
一,新会计准则定义的商誉概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及《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金茹  邓昊宇  
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中进行规范,该准则于2006年颁布,实施16年以来未进行进一步修订。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16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中,多次涉及企业合并有关商誉实际业务的规范问题,证监会也针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多次以监管文件等方式进行规范,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金融工具一系列准则的修订中也涉及对或有对价的确认。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案例详细分析实务中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而总结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进一步修订企业合并准则的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熊剑  蒋基路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自 1975年以来发布的 5项与外购商誉密切相关的财务会计准则 ,归纳了准则变迁的特点以及背景 ,揭示了准则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商誉会计处理的经济后果 ,而不是对商誉本质认识的突破。进而 ,本文探讨了商誉会计准则混淆了商誉与外购商誉概念的问题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误区 ,这也是准则不管如何变迁始终存在问题的根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立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誉问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涉及到消费者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因此,商誉是企业的一项可以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产。从企业内在因素讲,要营造企业商誉,必须树立滴水穿石的精神,从基础做起,持之以恒,常抓...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新  苑泽明  马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合并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企业合并中出现的商誉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趋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国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文章研究了我国并购商誉准则的发展,对新旧商誉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中外会计准则对商誉处理规定的异同点。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行商誉准则虽与国际准则逐步趋同,但仍具有自身特色,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苑泽明  陈广前  
一、美国商誉会计准则发展美国是最早对商誉会计进行规范的国家,从1944年开始,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就发表了若干涉及商誉会计处理的文告。1944年12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了第24号会计研究公报ARB24《无形资产》,第一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玉菊  
我国商誉会计准则从无到有、逐步改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商誉减值测试对象、测试方法较繁琐且可操作空间较大,透明度较低;将发生的商誉减值计入当期损益,与会计的真实性原则相悖,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认为可以企业整体为商誉测试对象,借鉴IASB提出的PAH法,并采用基于期权的商誉计量方法对并购商誉进行计量。若发生商誉减值,作为"所有者权益"减项处理,并将其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列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卢新国  
我国新会计准则没有对"商誉"作专门定义,但规定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中,购买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在购买企业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反映为商誉。吸收合并产生的商誉对于被合并企业的股东而言,出售的既不是历史的资产也不是公允的资产,而是预期获利的机会,因此出售价值是以企业的整体价值作为衡量标准的;对于合并企业的股东而言,购买的不仅仅是被合并企业的整体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合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任世驰  
商誉会计处理最终应从商誉的来源与经济性质着手寻找正确思路。会计中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个误区。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所谓商誉无形资产,这是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源。企业并购是一项交易,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交易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交易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仅约略相当于交易商品(被并企业)中的不变资本C,而(V+M)则相当于合并商誉,其有无及大小取决于并购双方的定价博弈;从并购定价来看,合并商誉实际上来自被并企业预期未来收益,是被并方获得的预期自身未来收益的分成,本质上是购买方对被并方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成的预付款项;从合并商誉的预付款性质看,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摊销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仇莹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虽然没有单设商誉会计准则,但在相关具体准则中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规范进行了较大的增改,这些变化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商誉会计核算规范,并提高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连贯性和国际趋同性。本文试图针对新旧准则中有关商誉确认和计量的规范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公允价值市场目前尚不完善和企业会计操作不够规范等现实情况,指出新准则相关规范可能存在的不足。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俊仙  
试论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余俊仙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商誉的核算并未作明确的规定。目前在理论上关于商誉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理论与实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会计实务上,一般只承认购入的商誉而不承认企业内部形成的商誉,当一个企业购买兼并另一个企...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吴裕舜  曾伟奇  陈慧玲  唐玲玲  
正确认识商誉的性质,是正确认识商誉及其他问题的基础。对于商誉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享德里克森的看法。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一是好感价值论;二是超额收益论;三是总计账户论。这三种观点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商誉的特征、本质和计价方法。商誉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