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3)
2023(16557)
2022(14151)
2021(13031)
2020(11106)
2019(25521)
2018(25035)
2017(48974)
2016(26267)
2015(29349)
2014(28840)
2013(28510)
2012(25831)
2011(22764)
2010(22409)
2009(20527)
2008(20245)
2007(17561)
2006(15148)
2005(13129)
作者
(74097)
(61678)
(61283)
(58221)
(39221)
(29502)
(27847)
(24288)
(23361)
(21726)
(21051)
(20725)
(19387)
(19313)
(18945)
(18735)
(18442)
(18361)
(17606)
(17551)
(15157)
(14896)
(14892)
(14165)
(13729)
(13622)
(13612)
(13539)
(12199)
(12152)
学科
(110057)
经济(109940)
(100494)
(90291)
企业(90291)
管理(89249)
方法(53670)
数学(44101)
数学方法(43548)
(33603)
(33454)
业经(33324)
(25371)
财务(25301)
财务管理(25267)
中国(25067)
企业财务(24015)
农业(23694)
技术(21140)
理论(20356)
(19592)
(19287)
(19286)
地方(19021)
(18108)
(18037)
贸易(18031)
(17514)
(16825)
环境(16258)
机构
学院(372827)
大学(369008)
管理(155934)
(150476)
经济(147534)
理学(135952)
理学院(134602)
管理学(132364)
管理学院(131695)
研究(113717)
中国(86527)
(76861)
科学(70642)
(68405)
(61451)
业大(56884)
财经(55976)
(55240)
(53331)
中心(52479)
(51083)
研究所(50435)
农业(48329)
北京(47375)
(45235)
师范(44810)
经济学(44753)
(42855)
商学(41758)
财经大学(41750)
基金
项目(259135)
科学(206019)
基金(190195)
研究(189106)
(164775)
国家(163352)
科学基金(143188)
社会(120558)
社会科(114428)
社会科学(114397)
(101865)
基金项目(101586)
自然(94222)
自然科(92099)
自然科学(92078)
自然科学基金(90457)
教育(86864)
(84513)
资助(77801)
编号(76856)
成果(59632)
重点(57040)
(56969)
(55908)
(54499)
创新(51616)
课题(51362)
科研(49660)
国家社会(49624)
教育部(49265)
期刊
(160649)
经济(160649)
研究(103209)
中国(62567)
管理(59672)
(55904)
学报(55668)
(55235)
科学(52765)
大学(43342)
学学(41233)
农业(39196)
教育(35527)
技术(34959)
业经(28956)
(28548)
金融(28548)
财经(27288)
经济研究(24845)
(23415)
(22129)
问题(21103)
技术经济(20347)
现代(17890)
科技(17860)
财会(17502)
商业(17208)
(17078)
理论(16966)
图书(16384)
共检索到524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鲍盛祥  
关于商誉的构成要素,学界对此众说不一,本文以企业清算为研究背景,对企业清算中未予评估处理的无形资本进行了分析介绍,认为企业清算中损耗的无形资本包括: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组织资本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认为这些无形资本是构成企业商誉的要素,为理解商誉的价值源泉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高静美  
本文从购并是有成本的基本假设出发 ,研究购并对于目标企业可能产生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客户资本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和利用的措施。这种基于目标企业而不是购并企业 ,基于购并成本而不是购并收益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对以购并企业和购并收益为主流的购并研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玉菊  
本文认为能力是商誉的内在支撑,商誉是能力的外在表现,其价值是可以降低市场交易双方的风险和成本。根据商誉与能力的内在联系,可通过对能力进行评价,实现对商誉计量的目标。并提出基于能力的商誉指数和商誉价值计量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枉山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高效、先进、现代化设备的应用不断扩大,设备无形损耗问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设备的无形损耗,也称设备的精神磨损。它是在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的情况下,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卫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自创商誉一般不入账,外购商誉才在账面上反映。许多人认为企业自创的商誉也应当入账。因此对企业商誉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争议颇为激烈,尚未结果。本文试图结合虚拟资本的概念,论证目前企业商誉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并重新解释商誉的本质,以及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在性质上的区别。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董必荣  
本文运用“资源基础论”分析了战略无形资产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对战略无形资产信息的综合反映形式。认为商誉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反映形式,其本质是在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无法单独入账的企业战略无形资产,商誉的性质实际上是战略无形资产性质的外在综合表现,外购商誉的本质是被收购企业未入账的战略无形资产,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应该依据并购后被收购企业战略无形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决定。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敏  
关于品牌、商誉等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培育赵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三资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产权交易的兴起,无形资产作为一种重要投资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无形资产的评估已经开始起步,但对如何培育和提高无形资产价值的问题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丽丽  
基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视角,分析并购商誉与无形资产是否为企业带来协同效应,以期促进企业市场价值的有效提升。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企业的并购商誉水平,将有效促进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并会带来超额收益;无形资产可有效促进企业市场价值水平的提升,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并购商誉与无形资产对促进市场价值水平的提升未体现出协同效应。由此提出以下建议:提升商誉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使商誉信息具备更高的价值相关性;提高技术型无形资产投资比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其成为实现战略扩张的重要路径;努力实现并购商誉与技术性无形资产的协同效应,以发挥并购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协同价值创造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芳  王鑫怡  张笑愚  王明涛  
本文以2007—2019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超额商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中间机制。结果显示:第一,超额商誉会加剧企业风险承担,并具有一定持续性,拥有更多超额商誉的企业更有可能面对更大的风险;第二,企业风险承担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一定持续性;第三,企业风险承担是超额商誉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中介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营商环境会削弱企业风险承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营商环境越好,企业风险承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则会受到抑制。此外,超额商誉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非管制行业中更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超额商誉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及政府监管部门更好地认识企业并购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  
本文通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从市场类型差异视角,深入分析商誉、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研究创新发展理念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并购商誉给予了认可。但在单独考虑不同市场类型时,商誉对企业价值提升并无显著作用,表明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增效作用在于不同市场类型企业之间的协同增进;无形资产并未成为企业提升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因,表明现阶段无形资产构成中技术性无形资产比重偏低。由此可知,企业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开展创新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市场估值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琳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形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阐述了各类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其对无形资本各大要素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大要素的特性应当在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给予分别核算,以便在报表上能够较为合理公允地反映无形资本的会计信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异常活跃的并购交易伴随着商誉的产生,而且商誉金额显著增加。由于资本市场对并购这一主旋律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因而并购形成的高商誉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在追溯前人对商誉理论和商誉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商誉产生前后盈利能力和风险变化的视角,结合商誉基本理论和有关会计准则,研究并购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希望能够对企业并购中重视商誉问题有所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禾,曹建安  
本文在对商誉性质进行探讨及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购并商誉的会计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方法 ,同时对目前争论激烈的“负商誉”的性质提出了一定的看法。认为如果坚持商誉的超额收益论 ,负商誉是不存在的 ;若企业不存在“负商誉” ,兼并时价格差额也不代表商誉或负商誉的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庄怡  乔丽君  崔森  
商誉自19世纪末引起会计职业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并开始出现在企业会计账面上,用来记录企业交易过程中实际交易价格与企业账面价值的差价。现如今,资本市场日益活跃,更多企业通过并购方式扩大规模加速发展,而在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处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海成  
在国家经济呈现"L"型走势的背景下,企业的重组、兼并成为常态化。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负商誉越来越受到关注。就目前来看,各个国家的理论界对于负商誉的实质、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式观点繁多,其理论研究依旧处于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