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0)
2023(3871)
2022(3360)
2021(3323)
2020(2698)
2019(6286)
2018(6439)
2017(11603)
2016(6978)
2015(8121)
2014(8665)
2013(8286)
2012(7949)
2011(7203)
2010(7730)
2009(7026)
2008(7514)
2007(7044)
2006(6520)
2005(6179)
作者
(21486)
(17740)
(17628)
(17088)
(11463)
(8567)
(8034)
(6936)
(6810)
(6719)
(6259)
(6183)
(6015)
(5760)
(5648)
(5451)
(5413)
(5387)
(5213)
(5112)
(4738)
(4517)
(4387)
(4341)
(4197)
(4165)
(3988)
(3811)
(3713)
(3701)
学科
(22959)
经济(22910)
管理(19837)
(17743)
(14696)
企业(14696)
(8752)
(8181)
中国(8005)
(7471)
(7212)
方法(7210)
理论(6950)
业经(6271)
教育(5805)
农业(5643)
(5429)
银行(5413)
(5256)
财务(5234)
财务管理(5204)
(5103)
地方(5065)
数学(5035)
企业财务(4855)
数学方法(4800)
(4712)
贸易(4707)
教学(4652)
(4552)
机构
学院(103129)
大学(101564)
研究(36354)
(34036)
经济(32916)
管理(32800)
中国(29178)
理学(26274)
理学院(25850)
管理学(25079)
管理学院(24898)
科学(23492)
(23076)
(20249)
(20246)
(19536)
(18140)
研究所(17743)
(16891)
中心(16805)
师范(16738)
(15812)
北京(15260)
财经(14770)
业大(14109)
农业(13891)
(13669)
技术(13444)
师范大学(13147)
(13008)
基金
项目(56432)
研究(44242)
科学(42506)
基金(37219)
(32373)
国家(32012)
科学基金(25855)
社会(24096)
(23325)
社会科(22432)
社会科学(22424)
教育(22043)
编号(20345)
(19710)
成果(19135)
基金项目(19063)
自然(16530)
自然科(16080)
自然科学(16073)
资助(15912)
自然科学基金(15766)
课题(15546)
重点(13467)
(13114)
(12319)
(12261)
(11960)
项目编号(11763)
(11235)
大学(10932)
期刊
(49462)
经济(49462)
研究(34841)
中国(25969)
教育(20461)
(17805)
(17483)
学报(16742)
科学(14828)
管理(13194)
大学(12358)
(11948)
金融(11948)
农业(11543)
学学(11126)
技术(10068)
业经(8564)
图书(7545)
财经(7288)
问题(6508)
(6304)
经济研究(6248)
职业(6138)
(6069)
书馆(5748)
图书馆(5748)
(5676)
论坛(5676)
财会(5511)
(5350)
共检索到17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杜兴强  杜颖洁  周泽将  
本文立足于商誉问题的既有文献,在对商誉构成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尝试对商誉的确认进行拓展性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商誉进行了分解,指出商誉的构成应更"干净化",应该只包括"合并商誉"和被并购企业的自创商誉。前者的确认是因为存在客观的证据,而后者是因并购行为而得以显性化。以此为基础,本文探讨了商誉是否应该在财务报表上确认为一项资产、如何进行初始确认与后续确认等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冬荣  李瑞兰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 ,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现行的会计实务中 ,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 ,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创商誉计量模式的选择作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立军  
针对目前会计界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情况,笔者提出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理由: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保持了会计原则的一致性与可比性、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及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自创商誉的账务处理方法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樟生  
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以及后续确认是商誉会计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企业自创商誉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确认自创商誉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自创商誉的根本来源——企业各种资源"光合作用"的结果,它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进而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别构建了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和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并分别运用这两个体系生成的"光合作用修正系数"和"企业盈余质量修正系数"对企业自创商誉的现有计量方法进行了修正,使修正后的自创商誉数值更具客观性和可靠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应敏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并购成本与被购企业净资产价值间存在差额的问题。我国的会计规范对该差额的处理作出了几种不同的规定,很不统一,影响了会计实务的处理和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本文认为,应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惯例,正视负商誉这一客观实在,将此差额确认为合并商誉;取消“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两个概念,统一对商誉性质的认识,以推动我国商誉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贤  廖继胜  张进祥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一种能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价值。由于商誉本身的无形性和带来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 ,其确认和计量已成为会计界研讨焦点。自创商誉应当评估确认并以资产入账 ,外购商誉应确认为购并价差 ,并予以系统摊销 ,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 ,应予以确认入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翠荷  
一、商誉的概念 合并商誉是指企业合并时控股公司所付出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一般为高于)被控股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平市价的差额部分。控股公司之所以通常付出高于所购可辨认净资产的价款,是其认为被收买的公司并入后可为企业集团带来超额利润。 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合并中必须予以确认。目前会计上对商誉的确认各国并无统一的看法。多数国家在会计上确认商誉是以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大部为先决条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文丽  张敏  
长期以来各国对商誉会计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混淆表述,使人们对商誉的认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产生误区。本文从超额盈利能力角度出发,对商誉会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特殊优异的无形资源,在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比较优势;外购商誉只有满足获取超额盈利能力才能加以确认;超额收益折现法是计量商誉价值的较好选择;同时提出采用定期价值重估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对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司明明  
本文从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角度,分析商誉计量和减值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按照实体理论确认商誉,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金可可  
商誉出资已逐渐为我国公司制实践所认可,但如何完成商誉出资的交付,出资人应当承担哪些义务,商誉资本在公司资本中可占多大比例等问题,是我国公司法理论以及各地商誉出资实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把握商誉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商誉出资能起到应有的功效。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司明明  
本文从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角度,分析商誉计量和减值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按照实体理论确认商誉,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欣然  
文章通过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商誉的解读以及对国内外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对比,阐述了对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减值测试会计处理的理解和认识;分析了合并商誉与国际普遍做法的趋同之处和差异所在;对我国的商誉确认中负商誉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及减值测试中存在实务操作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许金叶  
企业并购经常存在商誉,并在初始确认时计入资产负债表,后续会计处理则引起关于商誉减值测试和商誉摊销的广泛争论。商业并购行为所涉及经济内容不仅仅包含并购商誉价值,而且包含非商誉价值。并购商誉会计确认与商誉会计确认一样,应该进入利润表而不是资产负债表。非商誉价值不是商誉,更不能够进入资产负债表。企业并购行为所形成的支付差额应该采用立即注销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金辉  
2015年以来,受一系列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企业并购日益活跃。2018年起,上市公司商誉总规模每年都在1万亿以上,而商誉频频大幅减值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与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商誉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方法。近年来,资本市场上企业合并案例表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