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2)
2023(8864)
2022(7497)
2021(6911)
2020(5622)
2019(12419)
2018(12186)
2017(22220)
2016(11631)
2015(12435)
2014(11689)
2013(11378)
2012(10158)
2011(9063)
2010(9106)
2009(8743)
2008(8226)
2007(7456)
2006(6444)
2005(5771)
作者
(32179)
(26630)
(26554)
(25002)
(16990)
(12812)
(11903)
(10258)
(10178)
(9458)
(9021)
(8956)
(8621)
(8333)
(8327)
(8274)
(8014)
(7876)
(7804)
(7674)
(6690)
(6502)
(6376)
(6323)
(6107)
(6006)
(5970)
(5804)
(5373)
(5296)
学科
管理(40359)
(39465)
(38921)
经济(38862)
(35711)
企业(35711)
技术(15373)
方法(15330)
(12576)
中国(12266)
数学(12085)
数学方法(11913)
技术管理(11803)
(11095)
业经(11019)
(9639)
(9071)
理论(8745)
(8433)
财务(8415)
财务管理(8397)
企业财务(7988)
(7707)
贸易(7700)
(7481)
农业(7463)
(7366)
银行(7340)
(6996)
地方(6844)
机构
学院(156759)
大学(155311)
(60356)
管理(60287)
经济(59014)
理学(51963)
研究(51895)
理学院(51415)
管理学(50514)
管理学院(50216)
中国(39492)
(32333)
科学(32253)
(28772)
(26037)
(26028)
(24764)
中心(23933)
研究所(23392)
业大(22956)
财经(22338)
农业(20452)
(20351)
(20299)
师范(20054)
北京(20026)
(19589)
(19350)
技术(18490)
经济学(17843)
基金
项目(105671)
科学(84089)
研究(77554)
基金(75800)
(67057)
国家(66468)
科学基金(57378)
社会(49023)
社会科(46441)
社会科学(46433)
(43435)
基金项目(39731)
自然(37733)
自然科(36959)
自然科学(36945)
(36583)
自然科学基金(36359)
教育(36216)
编号(30961)
资助(29644)
(28815)
创新(25810)
成果(24932)
重点(24217)
(23073)
(22524)
课题(22384)
(21223)
科研(20258)
(19991)
期刊
(70194)
经济(70194)
研究(47926)
中国(35253)
管理(27091)
学报(24815)
(24116)
(23669)
科学(23328)
教育(22299)
大学(18829)
学学(17501)
农业(16596)
技术(14700)
(14057)
金融(14057)
业经(12642)
经济研究(11593)
财经(11048)
科技(10853)
(9661)
(9654)
技术经济(8538)
问题(7871)
图书(7553)
(7458)
(7428)
论坛(7428)
商业(7190)
现代(6958)
共检索到239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志海  
商誉的超额赢利定义在会计学界得到普遍的认同。但通过对商誉超额赢利定义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支持商誉超额赢利定义的论述,在逻辑上存在一些问题。商誉的超额赢利定义,可能并不像支持者所认为的那样,揭示了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入账也并不能达到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决策要求的目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健  黄菊珊  
《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刊登了徐泓、朱小平、杨万贵的《对商誉的再认识》一文(以下简称《徐文》),拜读之后,受益颇深。但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存在异议,现提出与三位同仁商榷。一、关于被购企业净资产公正价格的计算问题商誉按其来源被区分为外购商誉(Pur-c...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黄殿英  
本文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个性特征的总和,认识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商誉的本质决定了自创商誉的确认面临逻辑悖论,自创商誉的确认无助于增加有用的会计信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兴强  
一、引言商誉(Goodwil)概念发轫于中世纪,但是直到19世纪末才引起会计学界的普遍关注。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商誉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内具有魅力的主题。会计界围绕着商誉展开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商誉的性质;②是否以及如何确认自创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卫东  郑海英  
商誉存在于持续经营的企业之中,但将商誉确认为一项资产通常与企业合并相关。笔者以我国企业合并商誉会计的现状为切入点,在对企业合并商誉性质及其内涵进行梳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复杂股权结构下企业合并商誉确认及计量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决策服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菁  
商誉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自创商誉是外购商誉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现行的会计准则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因此有人对会计信息的失真性提出了质疑,使得会计界不得不重新确定一些新的会计确认标准及会计计量基础。这为我们解决包括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准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任世驰  
商誉会计处理最终应从商誉的来源与经济性质着手寻找正确思路。会计中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个误区。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所谓商誉无形资产,这是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源。企业并购是一项交易,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交易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交易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仅约略相当于交易商品(被并企业)中的不变资本C,而(V+M)则相当于合并商誉,其有无及大小取决于并购双方的定价博弈;从并购定价来看,合并商誉实际上来自被并企业预期未来收益,是被并方获得的预期自身未来收益的分成,本质上是购买方对被并方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成的预付款项;从合并商誉的预付款性质看,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摊销法。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俊仙  
试论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余俊仙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商誉的核算并未作明确的规定。目前在理论上关于商誉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理论与实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会计实务上,一般只承认购入的商誉而不承认企业内部形成的商誉,当一个企业购买兼并另一个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翠荷  
一、商誉的概念 合并商誉是指企业合并时控股公司所付出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一般为高于)被控股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平市价的差额部分。控股公司之所以通常付出高于所购可辨认净资产的价款,是其认为被收买的公司并入后可为企业集团带来超额利润。 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合并中必须予以确认。目前会计上对商誉的确认各国并无统一的看法。多数国家在会计上确认商誉是以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大部为先决条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兴亮  
商誉是一种资产,当其不发生减值时,在合并日及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金额应当一致。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三个会计准则中相关业务会计处理进行了解析,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三个会计准则中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而且对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子悦  吕鑫楠  孙自愿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合并产生的商誉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业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数理知识来论证递延所得税负债与商誉的确认是循环往复且有界的,从而准确计算两者交替增长逼近的固定数值,以此确认两者入账价值,随后利用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解释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商誉和递延所得税两者变化率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勇军  
对于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形成的商誉,本文分析了两种确认方式,并在五个方面进行具体比较,最后辨析得出结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宏轩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创商誉的标准之一是看其是否拥有实现超额收益的能力和实现的超额收益,验证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创商誉,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裘宗舜  
在商誉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这也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难题。我们首先论述自创商誉的本质、定义,然后对自创商誉确认的正反理由进行了比较讨论,以供判断和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杜兴强  
一、引言商誉(Goodwil)概念发轫于中世纪,但是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会计学界的普遍关注。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商誉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内极具魅力的主题之一。会计界围绕着商誉展开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商誉的性质;②是否以及如何确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