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3)
2023(1804)
2022(1512)
2021(1536)
2020(1392)
2019(3281)
2018(3113)
2017(5644)
2016(3343)
2015(3811)
2014(3977)
2013(3920)
2012(3707)
2011(3233)
2010(3563)
2009(3352)
2008(4058)
2007(3428)
2006(3092)
2005(2805)
作者
(10539)
(8854)
(8813)
(8530)
(5879)
(4147)
(3943)
(3474)
(3438)
(3316)
(3203)
(3170)
(2993)
(2893)
(2881)
(2677)
(2655)
(2624)
(2577)
(2566)
(2487)
(2471)
(2195)
(2167)
(2131)
(2047)
(2044)
(1878)
(1855)
(1827)
学科
管理(10954)
(10377)
(10279)
经济(10260)
(9447)
企业(9447)
(6916)
(5970)
财务(5968)
财务管理(5957)
企业财务(5495)
(5485)
方法(4732)
会计(3622)
数学(3544)
数学方法(3457)
理论(2782)
(2695)
中国(2388)
业经(2383)
(2338)
(2215)
银行(2202)
(1972)
农业(1831)
(1766)
贸易(1764)
(1744)
金融(1743)
(1736)
机构
大学(51907)
学院(51869)
研究(17598)
管理(17233)
(16514)
经济(16079)
理学(14758)
理学院(14527)
管理学(14126)
管理学院(14043)
中国(13689)
(13243)
科学(12201)
(11310)
(10541)
(9858)
财经(9352)
(9251)
研究所(9102)
会计(8546)
(8214)
农业(7839)
业大(7773)
中心(7477)
(7439)
师范(7344)
北京(6932)
(6861)
财经大学(6614)
(6073)
基金
项目(30919)
科学(23789)
基金(22449)
研究(21231)
(20313)
国家(20147)
科学基金(16559)
社会(12460)
基金项目(12025)
(11906)
社会科(11731)
社会科学(11726)
自然(11670)
自然科(11408)
自然科学(11401)
自然科学基金(11217)
(10484)
教育(10166)
资助(9314)
编号(8579)
成果(8264)
重点(7491)
(7056)
科研(6301)
(6299)
课题(6273)
计划(6237)
(6086)
(6066)
创新(5745)
期刊
(19146)
经济(19146)
研究(15123)
(15060)
中国(10729)
学报(10511)
会计(10133)
科学(8908)
(8572)
大学(7481)
学学(7082)
财会(6618)
农业(5837)
管理(5303)
教育(5021)
财经(4734)
通讯(4550)
会通(4537)
(4521)
(3909)
(3688)
金融(3688)
(3516)
(3167)
(3083)
(2991)
技术(2987)
业大(2767)
经济研究(2664)
与会(2575)
共检索到81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蒋基路  
本文分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本质的误解以及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将商誉人为划分为“自创”和“外购”是商誉会计理论始终存在“瓶颈”的根源。商誉本质上是一种自创价值,外购只是商誉价值在某个特殊时点上得以实现的一种途径,而不能作为商誉的主要来源。然而,商誉会计理论中对“外购商誉”与“商誉”的表述导致了概念的混淆,对本质的误解必然导致会计计量上存在误区。只有澄清商誉的本质,否则商誉会计理论的“瓶颈”将永远不会突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 ,商誉是企业之间不得不触及到的问题。商誉 ,有其独自的经济特点 ;有正负、自创及外购商誉之分。科学而全面地确认企业的商誉是其计量的基础 ,而准确的计量则是作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当无形资产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有三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法 ,但外购商誉应视作无形资产 ,以并购价差处理 ,而应当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入账 ,并按照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熊剑  蒋基路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自 1975年以来发布的 5项与外购商誉密切相关的财务会计准则 ,归纳了准则变迁的特点以及背景 ,揭示了准则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商誉会计处理的经济后果 ,而不是对商誉本质认识的突破。进而 ,本文探讨了商誉会计准则混淆了商誉与外购商誉概念的问题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误区 ,这也是准则不管如何变迁始终存在问题的根源。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吴裕舜  曾伟奇  陈慧玲  唐玲玲  
正确认识商誉的性质,是正确认识商誉及其他问题的基础。对于商誉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享德里克森的看法。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一是好感价值论;二是超额收益论;三是总计账户论。这三种观点从不同方面强调了商誉的特征、本质和计价方法。商誉的形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钰  
一、商誉的确认从理论上讲,只要企业有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可确认商誉的存在,并且可将其创立过程所发生的一切支出作为成本入帐。然而这种确定商誉存在的方法及对它作出的会计计量实施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商誉是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任何一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玉荣  
负商誉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把负商誉理解为一种“负债”,比较好地体现了负商誉的本质属性。我国对负商誉的处理应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准处理方法──按比例直接冲抵非流动资产(有价证券除外),同时设计一个例外原则,作为可供选择的方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伟  
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难题。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反映出现实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作用非常微弱。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本文通过对目前商誉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从对商誉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认识,到会计确认、计量标准的确定,以至摊销方法和披露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反思,得出目前的商誉会计存在严重缺陷,并因此未能提供具有足够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结论。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商誉的高度特殊性和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制约;为此,提出将商誉会计处理分解和构建更加协调的会计原则体系,以及重新认识财务会计定位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黄殿英  
本文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个性特征的总和,认识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商誉的本质决定了自创商誉的确认面临逻辑悖论,自创商誉的确认无助于增加有用的会计信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任世驰  
商誉会计处理最终应从商誉的来源与经济性质着手寻找正确思路。会计中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个误区。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所谓商誉无形资产,这是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源。企业并购是一项交易,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交易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交易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仅约略相当于交易商品(被并企业)中的不变资本C,而(V+M)则相当于合并商誉,其有无及大小取决于并购双方的定价博弈;从并购定价来看,合并商誉实际上来自被并企业预期未来收益,是被并方获得的预期自身未来收益的分成,本质上是购买方对被并方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成的预付款项;从合并商誉的预付款性质看,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摊销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宇龙  
商誉的经济性质及其会计处理●赵宇龙一、商誉的经济性质在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规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如果相同数量的资本没有赚到相同数量的利润,可以从两条路径来解释,第一是把它作为暂时性取值,是在市场均衡的过程中必须出现的偏离,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汪立元  
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企业并购与合并商誉的联系等方面入手,对商誉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处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解释了新旧会计准则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处理的合理性,认为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商誉的本质特征。同时对新会计准则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操作性方面的不足进行了说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董必荣  
一百多年来,会计理论界在商誉本质研究方面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他们的研究主要沿着商誉构成要素、直接计量以及间接计量三方面进行,但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进一步研究首先必须明确商誉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再应用相关理论论证商誉的本质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苏  黄殿英  
廓清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利用已有的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各国会计准则中的"合并商誉"与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商誉相距甚远,实质上只是合并价差。会计政策应有利于、至少不能有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会计准则制定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这一原则应该是企业并购购买法核算的真正理论基础。"合并商誉"集中了并购各方股东长期、短期利益,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鸣  王明虎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反思●张鸣王明虎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应该有更深入的探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危英  
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通常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商誉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长期积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也有的是外购的。本文认为,只要当商誉有客观的计价依据时,无论其自身形成还是外购都应当确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