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6)
2023(6067)
2022(5191)
2021(4575)
2020(3723)
2019(8427)
2018(8461)
2017(15572)
2016(8488)
2015(9769)
2014(10369)
2013(10151)
2012(9751)
2011(9139)
2010(9634)
2009(8756)
2008(8526)
2007(7955)
2006(7412)
2005(6897)
作者
(26300)
(21857)
(21611)
(20913)
(14036)
(10419)
(9992)
(8460)
(8274)
(8129)
(7714)
(7299)
(7215)
(7105)
(6948)
(6748)
(6449)
(6355)
(6245)
(6242)
(5700)
(5315)
(5273)
(5133)
(4980)
(4904)
(4866)
(4839)
(4532)
(4234)
学科
(59250)
经济(59209)
管理(24600)
(19134)
方法(17599)
(16219)
企业(16219)
地方(16010)
数学(14961)
数学方法(14720)
地方经济(11977)
中国(11527)
(11184)
业经(9956)
(9251)
(8784)
(8195)
理论(7689)
(7218)
经济学(7105)
环境(6875)
(6866)
金融(6865)
(6586)
银行(6576)
(6525)
(6258)
(6102)
农业(6078)
(5978)
机构
学院(133237)
大学(131431)
(62623)
经济(61273)
研究(47668)
管理(45445)
理学(37486)
中国(37451)
理学院(37002)
管理学(36237)
管理学院(35972)
(28684)
(27805)
科学(27074)
(24705)
(22360)
财经(22272)
研究所(21698)
中心(21426)
经济学(20662)
(19889)
经济学院(18160)
北京(18112)
(17728)
(17420)
(17412)
师范(17283)
(16840)
财经大学(16107)
业大(15627)
基金
项目(75529)
科学(58512)
研究(57252)
基金(53092)
(45315)
国家(44930)
科学基金(38231)
社会(36465)
社会科(34505)
社会科学(34496)
(29702)
教育(26671)
基金项目(26572)
(24114)
编号(23496)
资助(23271)
自然(22949)
自然科(22393)
自然科学(22388)
自然科学基金(21967)
成果(20136)
(17416)
课题(17401)
重点(17200)
(16390)
国家社会(15114)
(14871)
(14778)
大学(14685)
发展(14413)
期刊
(82085)
经济(82085)
研究(46283)
中国(29418)
(23803)
管理(19894)
学报(17718)
科学(16110)
教育(15929)
(15913)
技术(14095)
经济研究(13944)
大学(13747)
(13427)
金融(13427)
学学(12825)
财经(12021)
业经(10758)
(10601)
农业(10283)
问题(9862)
统计(9254)
技术经济(8661)
(7589)
(7560)
决策(7160)
世界(6941)
国际(6628)
图书(6623)
经济问题(6529)
共检索到221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建波  张海晴  
基于商誉本质及商誉减值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商誉减值乱象的经济后果与成因。现行的减值测试主要倚重管理层预期,而商誉价值的预期又缺乏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导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巨额商誉和商誉减值沉珂积弊,抑或成为管理层驾驭商誉减值进行财务"洗大澡"的操纵工具。商誉中隐匿的泡沫危如累卵,此时若重新将摊销方法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则更能反映商誉的资产本质,减少商誉后续计量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压缩商誉体量并切实挤出商誉泡沫,因而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商誉后续计量变革的实施难度不容小觑,商誉摊销的具体方法有待会计准则的规范和指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岚  
2018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爆发,财政部发布了有关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讨论意见,以此为背景对企业合并商誉后续会计核算方法及商誉减值原因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坚瑞沃能并购沃特玛的案例事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法与摊销法下的财务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并从多方面分析此次并购产生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而对减值测试法的运用及规范并购行为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永平  钟洁晴  
在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ind数据库提供的商誉数据,结合手工收集的年报数据,分析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2007~2018年)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商誉的形成、减值情况,结合减值测试法与系统摊销法各自的优点,设计出三种新的后续计量方法,并代入行业真实数据进行验证和对比,发现采用前3年系统摊销、3年后并行的方法更能缓解市场波动并抑制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宏宇  崔婧  杜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采用的是依据母公司理论的部分商誉法,这不仅与整体合并会计处理依据实体理论的逻辑不一致,而且与国际主流会计规范采用或倾向采用的方法不一致。对比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我国上市公司采用部分商誉法计量对合并商誉具有明显的压低作用,使披露的合并商誉更加稳健。稳健性原则与如实反映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建议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研究少数股东权益的合理估值方法,适时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计量合并商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蓝中  郑伟  
商誉与其他资产不同,其本身具备非消耗性的特点,即商誉可能不会随着使用而消亡,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因此,如何正确计量商誉的使用和消耗情况是商誉核算中的难点。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前,财政部2005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玉心  
不同的会计方法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不同的决策,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对合并会计方法作出更明确的规范非常迫切,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根本质量特征。我们认为,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出发,应鼓励企业采用购买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虹雁  刘强  
本文在考察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政策的基本执行情况后,从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及时性两方面对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准则时期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较旧准则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增幅且新准则时期的商誉减值较旧准则时期的商誉摊销具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政策变更有效地鼓励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其私有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但是新准则时期上市公司每年计提的商誉减值额波动率非常高,通过处置子公司注销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且商誉减值的计提时点要显著滞后于股票收益率降低的时点,延期计提的时点可能为两期。因此,建议准则应强化披露商誉减值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琳  张爱红  徐文钦  
商誉可以划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当子公司几乎已全部为母公司所拥有(通常为97%),且没有大量流通在外的债券或优先股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送的报表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苏  黄殿英  
廓清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利用已有的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各国会计准则中的"合并商誉"与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商誉相距甚远,实质上只是合并价差。会计政策应有利于、至少不能有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会计准则制定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这一原则应该是企业并购购买法核算的真正理论基础。"合并商誉"集中了并购各方股东长期、短期利益,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蔚  汤湘希  
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频发的商誉巨额减值"地雷",使得理论与实务界对于减值测试法作为合并商誉唯一后续计量方法的质疑,有争议提出重新考虑引入摊销法对合并商誉进行后续处理。本文以我国A股2007年-201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探讨商誉的本质入手,考察了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于企业业绩、超额收益以及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当期新增合并商誉仅对企业当期绩效和市场价值具有显著地积极影响,且并无迹象表明现行准则下的合并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的业绩的积极影响以及超额收益。因此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于企业的正面影响是短期的,因此不应长久将其保留在公司账面上,本文赞成重新考虑引入摊销作为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姣  
如何对商誉进行合理地后续计量仍未在国际上形成统一观点。本文从准则层面简单比较了我国、美国以及国际准则中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差异,据此对合理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选用展开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商誉后续计量的现状、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我国商誉后续计量相关准则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振洋  齐舒月  
本文在分析日本现行商誉摊销法的基础上,指出其与我国借鉴美国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商誉摊销法存在的主要区别,并以*ST巴士为例,对其商誉采用日本摊销法进行测算,将此测算结果与我国传统摊销法及现行减值法下商誉的账面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企业商誉后续计量中借鉴日本摊销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蒋楠  
2019年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9期)》刊载了咨询委员对"商誉及其减值"的反馈意见。其中,通过摊销的方式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后续会计处理方法引发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IFRS、GAAP及CAS对商誉后续计量办法的变化,并从资产负债表观及不完全契约等角度对其变迁进行分析,为准则的完善及资本市场监管方提供借鉴和支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永尧  
本文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20年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调查证据发现,关于商誉后续计量应该保留减值法还是恢复摊销法,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总是相左的,学术界提供的证据也不甚明显。无论哪种方法,优势与劣势都并存。减值法的优势在于完全贯彻了财务会计概念的一致性要求,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如实地表征商誉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事实和情况,避免摊销法的平均主义倾向,有利于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劣势在于方法复杂、使用代价高,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估计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易于被管理层操纵,而摊销法可以克服这样的缺陷且具有实用、可操作的优点。相对而言,减值法比摊销法更好,逻辑更周延,列报更真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志昊   钱红光  
近年来,随着商誉规模不断扩大,商誉减值问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问题在上市公司中以传媒行业板块尤为严重。本文选用传媒公司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事件为例,分析其商誉及商誉减值成因,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导致的严重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华谊兄弟捆绑明星艺人,选择不合理的估值与并购方法形成巨额商誉,后因东阳美拉业绩承诺未完成、宏观环境变化被迫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华谊兄弟企业价值下降,经营严重亏损,根据这种现状文末为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