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0)
2023(9387)
2022(8066)
2021(7699)
2020(6738)
2019(15556)
2018(15130)
2017(30324)
2016(15932)
2015(18246)
2014(18280)
2013(17997)
2012(16413)
2011(14239)
2010(14308)
2009(12937)
2008(12942)
2007(10964)
2006(9216)
2005(8055)
作者
(42452)
(35516)
(35275)
(33910)
(22736)
(17046)
(16124)
(13862)
(13761)
(12878)
(12260)
(11909)
(10998)
(10941)
(10899)
(10692)
(10600)
(10494)
(10225)
(10200)
(8665)
(8593)
(8575)
(8225)
(8079)
(7871)
(7743)
(7705)
(7109)
(6985)
学科
(67838)
经济(67762)
管理(53986)
(52562)
(44317)
企业(44317)
方法(38763)
数学(35385)
数学方法(34943)
(23578)
(17661)
(17043)
财务(16993)
财务管理(16956)
企业财务(16009)
中国(15695)
业经(13205)
(12795)
贸易(12791)
(12480)
(12447)
农业(11696)
地方(11252)
(10929)
(10428)
银行(10421)
技术(9732)
环境(9614)
(9610)
金融(9609)
机构
学院(223292)
大学(222396)
(95189)
管理(94177)
经济(93491)
理学(82008)
理学院(81320)
管理学(80063)
管理学院(79648)
研究(62420)
中国(51506)
(49814)
(43780)
财经(39402)
(35786)
科学(34254)
(33010)
中心(32303)
经济学(29863)
财经大学(29378)
业大(29291)
(29094)
(28886)
经济学院(27288)
北京(26851)
商学(26161)
(26049)
商学院(25953)
(25945)
师范(25735)
基金
项目(150240)
科学(120897)
基金(112776)
研究(111631)
(95646)
国家(94870)
科学基金(84810)
社会(73436)
社会科(69874)
社会科学(69858)
基金项目(59667)
(57543)
自然(54816)
自然科(53643)
自然科学(53633)
教育(52987)
自然科学基金(52718)
(48006)
资助(47180)
编号(44865)
成果(35766)
(35041)
重点(33058)
(31568)
教育部(31386)
国家社会(30857)
人文(30789)
(30678)
课题(29815)
大学(29650)
期刊
(95666)
经济(95666)
研究(63467)
(44150)
中国(37124)
管理(33793)
学报(27859)
科学(26401)
(24597)
大学(22907)
(22295)
金融(22295)
学学(21624)
技术(20090)
财经(19814)
教育(19231)
(16779)
会计(16615)
农业(16235)
业经(16061)
经济研究(15162)
财会(14678)
问题(13469)
统计(12397)
理论(11362)
(11209)
技术经济(11106)
(10892)
商业(10384)
实践(10191)
共检索到321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永尧  
本文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20年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调查证据发现,关于商誉后续计量应该保留减值法还是恢复摊销法,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总是相左的,学术界提供的证据也不甚明显。无论哪种方法,优势与劣势都并存。减值法的优势在于完全贯彻了财务会计概念的一致性要求,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如实地表征商誉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事实和情况,避免摊销法的平均主义倾向,有利于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劣势在于方法复杂、使用代价高,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估计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易于被管理层操纵,而摊销法可以克服这样的缺陷且具有实用、可操作的优点。相对而言,减值法比摊销法更好,逻辑更周延,列报更真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蔚  汤湘希  
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频发的商誉巨额减值"地雷",使得理论与实务界对于减值测试法作为合并商誉唯一后续计量方法的质疑,有争议提出重新考虑引入摊销法对合并商誉进行后续处理。本文以我国A股2007年-201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探讨商誉的本质入手,考察了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于企业业绩、超额收益以及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当期新增合并商誉仅对企业当期绩效和市场价值具有显著地积极影响,且并无迹象表明现行准则下的合并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的业绩的积极影响以及超额收益。因此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于企业的正面影响是短期的,因此不应长久将其保留在公司账面上,本文赞成重新考虑引入摊销作为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李萌  
2018年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出,巨额商誉减值致使上市公司业绩集中"爆雷",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激烈讨论。通过梳理直接冲销法、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四种典型的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备受争议的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进行利弊分析。研究发现:系统摊销法可操作性较强,摊销额对利润的抵消作用会使上市公司更加谨慎地对待企业并购,从源头上杜绝巨额商誉的产生;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一旦产生明确的减值迹象,计提商誉减值可提升商誉资产账面价值的相关性。基于此,提出未来对商誉资产的后续计量应重新引入系统摊销机制,并在有明确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振洋  齐舒月  
本文在分析日本现行商誉摊销法的基础上,指出其与我国借鉴美国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商誉摊销法存在的主要区别,并以*ST巴士为例,对其商誉采用日本摊销法进行测算,将此测算结果与我国传统摊销法及现行减值法下商誉的账面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企业商誉后续计量中借鉴日本摊销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德仁  
笔者通过梳理会计学和会计实务中的商誉概念及其计量方法,总结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商誉确认与计量规则,提出应该基于财务报表体系的中心和收益确认观念来思考商誉减值还是摊销的问题。笔者认为,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制定的逻辑和发展方向,商誉不应该进行摊销,而是继续采用现行的减值处理方法;但若考虑商誉会计处理中的实践问题和当前财务会计从以利润表为中心向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过渡这一发展阶段的混沌特征,则可以把商誉视为一个"费用库"(而非资产)进行分年度摊销(同时减值测试),抑或一次性处理。笔者认为,如果A股上市公司2018年之前的商誉减值会计处理被操纵了,有巨额的减值损失未被确认,那么,即使商誉减值改摊销也并不能排掉商誉这颗"雷",因为商誉摊销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和计提减值准备。当然,如果我国资本市场是有效的,2018年度财务报表中"爆炸"的商誉"雷"并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雷"。笔者还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并不是采用权益结合法来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是采用"历史购买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上官鸣  白莎  
基于2019年年初资本市场中企业商誉减值频繁"爆雷"的现象,本文对商誉的内涵及其会计处理的发展变化、目前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商誉减值与摊销两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针对目前商誉减值处理存在操作复杂、可操纵性强等弊端,提出现阶段可运用摊销作为过渡时期的方法,待市场成熟、理论完善时实现"减值+摊销"相结合的方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秀丽  
合并形成的商誉应该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商誉减值意味着企业获取收益能力下降。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用实证方法分析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业绩和经济价值不相关,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说明经济因素不是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而高管持股比例显著影响商誉减值,这表明商誉减值计提受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力生  
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是我国会计界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在比较IASC、FASB、CAS相应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进行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利与弊,并从完善与可行的视角对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提出了若干设想。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晨慧  
在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独立的某号准则条文是完全讲商誉的,但是在很多准则具体的条款中,都可以看到与商誉相关的规定。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明确了商誉的确认依据: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商誉的减值处理: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芳城  罗捃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首次对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合并商誉减值的计量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减值测试的测试单元、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以及减值测试的测试方法。本文拟结合合并商誉的特点,将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美国关于这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晓辉  卢煜  张瑞丽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商誉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并从盈余管理、内外部监督角度探究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判断。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与股价和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投资者对发生商誉减值的公司给予负面评价。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亏损公司的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低,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高。上述发现表明,商誉减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其价值相关性的高低受到盈余管理动机和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晓辉  卢煜  张瑞丽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商誉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并从盈余管理、内外部监督角度探究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判断。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与股价和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投资者对发生商誉减值的公司给予负面评价。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亏损公司的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低,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高。上述发现表明,商誉减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其价值相关性的高低受到盈余管理动机和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步丹璐  王多仁  
以中国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了商誉减值与控股股东实施股份减持或股权质押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发生商誉减值的可能性更高且减值程度更大;商誉减值与控股股东提前减持股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轻资产行业中这种关系更为明显;控股股东的股份减持与股权质押行为在商誉减值前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本文聚焦商誉减值前控股股东的规避风险行为,丰富了控股股东应对商誉减值的策略选择模式及不同对策之间的替代效应研究,为资本市场监管与企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岚  
2018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爆发,财政部发布了有关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讨论意见,以此为背景对企业合并商誉后续会计核算方法及商誉减值原因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坚瑞沃能并购沃特玛的案例事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法与摊销法下的财务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并从多方面分析此次并购产生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而对减值测试法的运用及规范并购行为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庄恒  赵敏莉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中合并商誉的处理规定进行了探讨。在对合并商誉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依据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