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9)
2023(2899)
2022(2584)
2021(2521)
2020(2047)
2019(4777)
2018(4871)
2017(8940)
2016(5196)
2015(6138)
2014(6663)
2013(6374)
2012(6001)
2011(5259)
2010(5651)
2009(5149)
2008(5397)
2007(5099)
2006(4685)
2005(4608)
作者
(15142)
(12317)
(12309)
(11986)
(7887)
(6037)
(5726)
(4908)
(4722)
(4688)
(4241)
(4239)
(4080)
(3937)
(3936)
(3813)
(3721)
(3662)
(3591)
(3568)
(3223)
(3064)
(3056)
(3019)
(2996)
(2872)
(2724)
(2625)
(2608)
(2500)
学科
管理(16986)
(16143)
经济(16110)
(14736)
(12100)
企业(12100)
(7413)
(6961)
中国(6091)
(5967)
(5356)
税收(5018)
理论(5017)
(4979)
(4895)
财务(4874)
财务管理(4848)
业经(4647)
农业(4583)
企业财务(4518)
教育(4422)
方法(4380)
(4372)
银行(4368)
(4202)
(4071)
教学(4060)
地方(3836)
(3528)
贸易(3523)
机构
学院(73358)
大学(70161)
(25018)
经济(24105)
管理(23952)
研究(23254)
中国(20688)
理学(18558)
理学院(18323)
管理学(17831)
管理学院(17698)
(16265)
(15859)
(14368)
科学(13734)
(12536)
(11966)
中心(11711)
财经(11331)
(11010)
师范(10929)
北京(10858)
(10574)
研究所(10446)
(10182)
技术(9907)
(9900)
职业(9542)
业大(8550)
(8314)
基金
项目(36174)
研究(30712)
科学(26700)
基金(22439)
(18501)
国家(18255)
社会(16263)
(15660)
教育(15250)
编号(15154)
社会科(15128)
社会科学(15124)
科学基金(15105)
成果(13927)
(12351)
课题(11310)
基金项目(11208)
资助(10045)
(9957)
自然(8912)
(8852)
项目编号(8847)
自然科(8649)
自然科学(8649)
自然科学基金(8473)
重点(8252)
(7900)
(7762)
(7749)
阶段(7729)
期刊
(37998)
经济(37998)
研究(26569)
中国(20072)
教育(15453)
(15193)
(10833)
管理(10322)
(9939)
金融(9939)
学报(9017)
技术(8094)
科学(7789)
业经(7041)
大学(6953)
农业(6822)
学学(6055)
图书(5792)
财经(5514)
财会(5267)
(5162)
职业(5029)
问题(4947)
会计(4856)
(4792)
经济研究(4782)
书馆(4484)
图书馆(4484)
(4211)
(4132)
共检索到132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新仕  刘玉泽  
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商誉减值"爆雷"现象,商誉减值成为商誉会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分析商誉减值的原因、测试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等问题。并购产生的高溢价和业绩补偿承诺未实现是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应继续仅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但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及成本高、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不及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等缺陷,应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计量中,对资产组(或组合)的划分以及资产组(或组合)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施金龙  吴欢欢  
文章以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为切入点,比较了中外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有关规定,并对其会计处理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对目前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问题的总结,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实务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梅  
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时的一大难题——商誉减值测试,由于涉及管理层主观重大判断,测试涉及的参数较多,复杂程度较高。在预测未来现金流时,营运资金的预测对评估对象的价值影响很大,在现金流折现模型,营运资金的预测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对营运资金的预测方法较多,而且存在用营运资金预测来调节评估对象的评估值,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商誉是否减值,及减值金额的大小。本文通过对运资金的分类对企业的各类营运资金进行预测,从而进一步测试出商誉是否减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艳丽  
一、引言商誉问题是一个具有持续魅力的研究论题(杜兴强,2011)。迄今为止,商誉的定义存在多个典型观点,导致商誉的后续计量也颇有争议。商誉如何进行后续确认,长期以来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典型观点: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永久保留法和定期计提减值准备(杜兴强,2011)。许家林(2006)也提出了"商誉的减值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和什么方式计提?标准如何?如何计量?企业合并确认后因意外事件的突然减值如何摊销处理为宜?"等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研究问题。学者们对商誉后续计量的思考反映了商誉减值理论研究的复杂性。事实上,在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实践中,由于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力生  
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是我国会计界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在比较IASC、FASB、CAS相应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进行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利与弊,并从完善与可行的视角对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提出了若干设想。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仁平  张旻逸  
一、前言2018年8月29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主席在日本会计准则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上进行了演讲,又重提商誉摊销的方法,引起各方关注。2019年1月4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中提及多数咨询委员赞同采用商誉随合并利益的消耗进行摊销以取代现行的商誉减值规定,又将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的讨论推向了高潮。随即资本市场做出了反映,2018年年报预披露中全额或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江寒  
并购是企业快速实现规模扩张、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常见手段之一,而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额并购商誉,其商誉减值问题日益成为审计师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以A上市网游企业为例,分析和解读其并购交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商誉减值盈余管理问题,助力审计师困惑解读,以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丰富网游业企业商誉减值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果。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顾桂贤  
本文从企业价值估值模型与商誉减值测试在对象、范围、测算参数选取等方面的差异角度出发,分析和梳理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执行商誉减值测试程序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庄恒  赵敏莉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中合并商誉的处理规定进行了探讨。在对合并商誉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依据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芳城  罗捃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首次对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合并商誉减值的计量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减值测试的测试单元、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以及减值测试的测试方法。本文拟结合合并商誉的特点,将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美国关于这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顾桂贤  
本文从企业价值估值模型与商誉减值测试在对象、范围、测算参数选取等方面的差异角度出发,分析和梳理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执行商誉减值测试程序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洁慧  
一、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在关于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公认会计准则中,世界各国一般都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确认的自创商誉仅限于在企业购并交易中形成的购并商誉。我国关于商誉的最新会计处理规范主要体现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胡新荣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过程中需要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涉及到估值技术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选择问题。本文基于实务案例视角认为,如果不存在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活跃市场的,且不能可靠地以收益法对该固定资产进行估值的,企业应选择成本法作为其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中的估值技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榴  袁诗淼  
商誉是溢价并购重组的产物。受市场竞争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商誉资产在"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催化下飞速增长,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成因、会计处理及其减值风险,阐述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增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造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等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祝利芳  
在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为使其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保持一致,准则规定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包括在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中。然而,准则在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时是以母公司的商誉除以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求出整体商誉,再乘以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直接得出,即假设母公司每一单位合并成本中包含的商誉与少数股东购买股权时每一单位成本中包含的商誉相同,此举违背了客观性原则,给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同时也对谨慎性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希望为完善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