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
2023(620)
2022(504)
2021(414)
2020(367)
2019(827)
2018(740)
2017(1483)
2016(704)
2015(757)
2014(788)
2013(828)
2012(764)
2011(578)
2010(602)
2009(574)
2008(528)
2007(440)
2006(360)
2005(397)
作者
(2057)
(1887)
(1783)
(1690)
(1120)
(870)
(780)
(672)
(671)
(634)
(612)
(603)
(573)
(570)
(557)
(538)
(538)
(530)
(508)
(490)
(468)
(434)
(433)
(425)
(419)
(414)
(403)
(380)
(376)
(371)
学科
管理(3359)
(2859)
(2503)
经济(2502)
(2301)
企业(2301)
(2163)
税收(2104)
(2096)
(1617)
环境(1502)
方法(1266)
(1221)
财务(1220)
财务管理(1220)
企业财务(1183)
数学(1077)
数学方法(1049)
(1027)
(916)
规划(865)
环境规划(857)
农业(799)
(793)
收入(754)
分配(587)
(563)
业经(555)
(534)
中国(524)
机构
学院(10284)
大学(10210)
(4490)
经济(4402)
管理(4139)
理学(3568)
理学院(3530)
管理学(3446)
管理学院(3423)
研究(3327)
(2850)
中国(2704)
(2146)
财经(2103)
(1913)
科学(1871)
(1641)
(1606)
财经大学(1580)
(1550)
业大(1523)
中心(1511)
经济学(1397)
研究所(1387)
北京(1385)
农业(1311)
(1278)
经济学院(1261)
(1210)
(1194)
基金
项目(6927)
科学(5553)
基金(5349)
(4782)
研究(4771)
国家(4750)
科学基金(4188)
社会(3211)
社会科(3079)
社会科学(3079)
自然(2839)
自然科(2786)
自然科学(2786)
自然科学基金(2739)
基金项目(2730)
(2504)
资助(2211)
(2115)
教育(2053)
编号(1791)
(1545)
重点(1543)
国家社会(1458)
(1452)
(1440)
科研(1391)
(1366)
教育部(1325)
成果(1323)
大学(1310)
期刊
(3981)
经济(3981)
研究(3104)
(2776)
中国(1931)
学报(1672)
管理(1525)
科学(1413)
(1342)
(1338)
大学(1252)
学学(1213)
(1150)
税务(1036)
财会(993)
财经(972)
农业(964)
会计(912)
(825)
金融(825)
(813)
技术(730)
经济研究(684)
统计(680)
(650)
(613)
(609)
决策(596)
资源(576)
会通(548)
共检索到15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顾桂贤  
本文从企业价值估值模型与商誉减值测试在对象、范围、测算参数选取等方面的差异角度出发,分析和梳理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执行商誉减值测试程序提供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顾桂贤  
本文从企业价值估值模型与商誉减值测试在对象、范围、测算参数选取等方面的差异角度出发,分析和梳理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执行商誉减值测试程序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施金龙  吴欢欢  
文章以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为切入点,比较了中外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有关规定,并对其会计处理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对目前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问题的总结,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实务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庄恒  赵敏莉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中合并商誉的处理规定进行了探讨。在对合并商誉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依据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芳城  罗捃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首次对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合并商誉减值的计量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减值测试的测试单元、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以及减值测试的测试方法。本文拟结合合并商誉的特点,将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美国关于这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仁平  张旻逸  
一、前言2018年8月29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主席在日本会计准则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上进行了演讲,又重提商誉摊销的方法,引起各方关注。2019年1月4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动态》中提及多数咨询委员赞同采用商誉随合并利益的消耗进行摊销以取代现行的商誉减值规定,又将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的讨论推向了高潮。随即资本市场做出了反映,2018年年报预披露中全额或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力生  
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是我国会计界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在比较IASC、FASB、CAS相应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进行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利与弊,并从完善与可行的视角对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提出了若干设想。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洁慧  
一、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在关于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公认会计准则中,世界各国一般都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确认的自创商誉仅限于在企业购并交易中形成的购并商誉。我国关于商誉的最新会计处理规范主要体现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祝利芳  
在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为使其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保持一致,准则规定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包括在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中。然而,准则在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时是以母公司的商誉除以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求出整体商誉,再乘以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直接得出,即假设母公司每一单位合并成本中包含的商誉与少数股东购买股权时每一单位成本中包含的商誉相同,此举违背了客观性原则,给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同时也对谨慎性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希望为完善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提供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长信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认为,商誉既可减少也可增加,商誉的平均摊销不能充分反映并购业务的经济实质,因而商誉实施减值测试更能客观地反映商誉的经济实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叶建芳  何开刚  杨庆  叶艳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对商誉进行摊销的做法,改为至少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是一种不可核实的估计,探索实施这种强行规定时是否由于不可核实的估计需要更多的工作量以及带来审计风险使得审计费用上升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以2007—2014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商誉减值测试的不可核实性是否会导致审计费用的上升。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没有商誉的公司,有商誉的公司审计费用明显上升,并且在那些确实计提了不可核实的商誉减值估计损失公司中,其审计费用增加的更多。另外还发现公司治理在不可核实的商誉减值测试估计中影响审计费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汤婵娟  
商誉自身具有依附性、积累性、持续性以及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难度较大,致使企业无法开展相应的会计处理。割差法客观性较强,其口径对应"总资产"概念,且以公允和真实的资产价值为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基础,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本文将割差法应用于并购案例中的商誉减值测试评估,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及收益期的确定来合理预测被评估对象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追加资本、及未来年度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确定折现率后对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验证割差法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新仕  刘玉泽  
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商誉减值"爆雷"现象,商誉减值成为商誉会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分析商誉减值的原因、测试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等问题。并购产生的高溢价和业绩补偿承诺未实现是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应继续仅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但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及成本高、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不及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等缺陷,应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计量中,对资产组(或组合)的划分以及资产组(或组合)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甘露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A公司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公司海外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收益法评估的合理性,经对比两次评估中的参数选取及估值情况,得出实操中收益法评估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折现率、并购协同效应等因素进行了模拟测算和量化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发现,收益法评估模型可以通过折现率的修正、协同效应的量化、细化预测期间等,提高评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非市场化因素导致的评估参数变动而影响到并购前后收益法评估的可比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文茜  
本文对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于2018年11月发布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中关于商誉减值测试与评估实务的监管关注事项进行了逐条解析。针对确定含商誉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两种方法——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展开分析和讨论。除了阐述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外,还具体分析了两种方法下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估值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方法确定的可收回金额相类似。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在实务中如何利用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果,并针对评估实务与会计准则要求不一致的各种情形,提供了解决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