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8)
2023(9117)
2022(7964)
2021(7142)
2020(6212)
2019(14444)
2018(14241)
2017(27847)
2016(15067)
2015(17355)
2014(17615)
2013(17804)
2012(17066)
2011(15699)
2010(15933)
2009(14781)
2008(14418)
2007(13076)
2006(11517)
2005(10431)
作者
(45255)
(38199)
(38172)
(36370)
(24304)
(18416)
(17468)
(14959)
(14308)
(13575)
(13215)
(12717)
(12244)
(12042)
(11931)
(11818)
(11586)
(11200)
(11033)
(10959)
(9538)
(9436)
(9248)
(8812)
(8725)
(8596)
(8383)
(8309)
(7708)
(7572)
学科
(85825)
经济(85765)
管理(40309)
(36672)
方法(31868)
数学(28488)
数学方法(28270)
(28097)
企业(28097)
地方(22064)
(19335)
中国(17685)
(16355)
(16256)
业经(15011)
地方经济(13803)
农业(13182)
(12429)
(12189)
贸易(12184)
环境(11673)
(11659)
(11057)
(10228)
金融(10225)
(9906)
银行(9881)
(9396)
(9355)
财务(9331)
机构
大学(226872)
学院(226541)
(103097)
经济(100997)
管理(83155)
研究(80583)
理学(70964)
理学院(70058)
管理学(68914)
管理学院(68457)
中国(60670)
科学(48601)
(47961)
(44989)
(41654)
(38973)
研究所(37671)
中心(36850)
财经(35650)
(35448)
业大(33104)
经济学(32896)
(32024)
农业(30688)
北京(30269)
(30250)
师范(30008)
经济学院(29478)
(28314)
(27670)
基金
项目(143768)
科学(111856)
研究(105321)
基金(102907)
(89043)
国家(88299)
科学基金(74669)
社会(67067)
社会科(63457)
社会科学(63437)
(56729)
基金项目(54962)
教育(47488)
(47227)
自然(46909)
自然科(45720)
自然科学(45704)
自然科学基金(44872)
编号(42883)
资助(42152)
成果(35184)
(32779)
重点(32352)
(31847)
课题(29718)
(28938)
国家社会(27525)
科研(27442)
创新(27186)
教育部(27111)
期刊
(121072)
经济(121072)
研究(70039)
中国(42531)
(36371)
(35140)
学报(34322)
科学(31459)
管理(28832)
大学(25342)
学学(23878)
农业(23338)
(20314)
金融(20314)
技术(20019)
经济研究(19866)
教育(19339)
财经(18301)
业经(17434)
问题(16281)
(15890)
技术经济(13205)
(12816)
(12322)
统计(11876)
资源(11125)
世界(11075)
理论(10667)
(10559)
商业(10517)
共检索到345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志昊   钱红光  
近年来,随着商誉规模不断扩大,商誉减值问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问题在上市公司中以传媒行业板块尤为严重。本文选用传媒公司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事件为例,分析其商誉及商誉减值成因,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导致的严重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华谊兄弟捆绑明星艺人,选择不合理的估值与并购方法形成巨额商誉,后因东阳美拉业绩承诺未完成、宏观环境变化被迫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华谊兄弟企业价值下降,经营严重亏损,根据这种现状文末为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虹雁  刘强  
本文在考察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政策的基本执行情况后,从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及时性两方面对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准则时期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较旧准则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增幅且新准则时期的商誉减值较旧准则时期的商誉摊销具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政策变更有效地鼓励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其私有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但是新准则时期上市公司每年计提的商誉减值额波动率非常高,通过处置子公司注销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且商誉减值的计提时点要显著滞后于股票收益率降低的时点,延期计提的时点可能为两期。因此,建议准则应强化披露商誉减值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琳  张爱红  徐文钦  
商誉可以划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当子公司几乎已全部为母公司所拥有(通常为97%),且没有大量流通在外的债券或优先股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送的报表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喜才  
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我国自2007年以来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在旧准则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著降低;(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3)整体经济法制越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甘露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A公司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公司海外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收益法评估的合理性,经对比两次评估中的参数选取及估值情况,得出实操中收益法评估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折现率、并购协同效应等因素进行了模拟测算和量化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发现,收益法评估模型可以通过折现率的修正、协同效应的量化、细化预测期间等,提高评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非市场化因素导致的评估参数变动而影响到并购前后收益法评估的可比性。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新田  
一、案例背景自2014年开始,国内A股商誉快速增长,A股市场并购案例与规模剧增,随着并购市场的升温,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凸显。在此背景下,A上市公司完成了对B公司的并购重组。A公司自2011年开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出现下滑,2014年营业亏损。B公司为制造企业,受经济放缓、银行资金收紧等影响,资金处势严峻。双方为摆脱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达成重组协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汤湘希  唐文强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疯狂地吞噬着华尔街,而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曾被奉为"代表未来会计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亦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伴随的是,会计上确认的合并商誉这种虚拟资产到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何影响,进而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等问题值得冷静思考。本文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1331家(剔除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样本上市公司确认商誉的状况,分析了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经济后果。指出在商誉确认方面,样本上市公司中确认商誉的达38%,且具有增大的趋势。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确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上市公司再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信远  徐焱军  
本文以2016年度报告中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二六三公司为案例,通过对其商誉形成及减值过程的分析,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并购中形成商誉的会计确认及后续计量的规定存在企业管理层自由裁量空间大、企业业绩波动幅度大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商誉会计规则的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苏  黄殿英  
廓清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利用已有的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各国会计准则中的"合并商誉"与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商誉相距甚远,实质上只是合并价差。会计政策应有利于、至少不能有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会计准则制定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这一原则应该是企业并购购买法核算的真正理论基础。"合并商誉"集中了并购各方股东长期、短期利益,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宏宇  崔婧  杜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采用的是依据母公司理论的部分商誉法,这不仅与整体合并会计处理依据实体理论的逻辑不一致,而且与国际主流会计规范采用或倾向采用的方法不一致。对比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我国上市公司采用部分商誉法计量对合并商誉具有明显的压低作用,使披露的合并商誉更加稳健。稳健性原则与如实反映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建议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研究少数股东权益的合理估值方法,适时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计量合并商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鹏   任燕红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倡议和引导企业“走出去”,截至2020年,吸引外资位列全球第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开放进程稳步推进。然而数据表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权益。文章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形成的海外子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制度距离对跨国并购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距离能够抑制商誉减值水平,并且当并购方公司中拥有海外经历的管理层人数占比较大时,更能显著降低商誉减值。进一步对制度距离降低商誉减值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发现并购双方所处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越大时,企业盈余管理动机较弱,进而降低了商誉减值水平。文章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商誉减值的影响,丰富了并购商誉减值的相关文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强  张雨婷  
以2010—2019年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传递效率。研究发现:企业商誉减值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并购后计提商誉减值的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更高。与未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相比,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商誉减值后,债券信用利差会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并购溢价高的企业的商誉减值信息反应更敏感,而对于使用现金支付进行并购后的企业商誉减值信息则较不敏感。此外,支持企业进行并购的宏观政策效应强化了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反应,商誉减值会通过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来增加债券信用利差。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能识别并传递商誉减值信息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进行理性并购提供借鉴,也对进一步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和防范化解商誉减值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建波  张海晴  
基于商誉本质及商誉减值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商誉减值乱象的经济后果与成因。现行的减值测试主要倚重管理层预期,而商誉价值的预期又缺乏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导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巨额商誉和商誉减值沉珂积弊,抑或成为管理层驾驭商誉减值进行财务"洗大澡"的操纵工具。商誉中隐匿的泡沫危如累卵,此时若重新将摊销方法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则更能反映商誉的资产本质,减少商誉后续计量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压缩商誉体量并切实挤出商誉泡沫,因而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商誉后续计量变革的实施难度不容小觑,商誉摊销的具体方法有待会计准则的规范和指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杏芬  胡艳梅  
本文以连续多次并购的上市公司天神娱乐为例,深入剖析其商誉减值风险的形成机理,发现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直接诱因是管理层多次盲目高溢价并购,且为维持短期内良好业绩,管理层一直未及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致使减值风险累积。深层次原因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大股东、治理层与管理层三级权利集中在一人手中,即一个人控制了整个公司的最高决策权、治理权和管理权,且各种内部监管机制流于形式,造成内部控制人获取了最大利益,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严重受损,进而阻碍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敏  宋冰瑶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政策引导下有了一定的转变,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定为目标,并在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予以了相应的调整。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包括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背景下,监管层开始推动一些消除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形式的并购重组的障碍,在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