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2)
- 2023(8089)
- 2022(7033)
- 2021(6277)
- 2020(5551)
- 2019(12925)
- 2018(12534)
- 2017(24516)
- 2016(13328)
- 2015(15413)
- 2014(15977)
- 2013(16284)
- 2012(15479)
- 2011(14210)
- 2010(14742)
- 2009(13875)
- 2008(14031)
- 2007(12720)
- 2006(11184)
- 2005(10294)
- 学科
- 济(79703)
- 经济(79650)
- 管理(38973)
- 业(35575)
- 方法(30463)
- 企(28376)
- 企业(28376)
- 数学(27196)
- 数学方法(27010)
- 地方(18893)
- 财(18308)
- 学(16155)
- 农(16065)
- 中国(15998)
- 业经(13215)
- 地方经济(13036)
- 务(12064)
- 财务(12041)
- 财务管理(12009)
- 制(11521)
- 企业财务(11168)
- 贸(11098)
- 贸易(11093)
- 农业(10864)
- 易(10649)
- 环境(10515)
- 和(9962)
- 银(9692)
- 银行(9667)
- 融(9568)
- 机构
- 学院(208248)
- 大学(207915)
- 济(97239)
- 经济(95346)
- 管理(76492)
- 研究(72803)
- 理学(65134)
- 理学院(64375)
- 管理学(63356)
- 管理学院(62953)
- 中国(55780)
- 财(46475)
- 京(43123)
- 科学(43036)
- 所(38783)
- 财经(35851)
- 农(35033)
- 研究所(34446)
- 中心(32841)
- 江(32728)
- 经(32067)
- 经济学(31263)
- 业大(29488)
- 经济学院(28002)
- 农业(27563)
- 北京(27375)
- 财经大学(25975)
- 范(25519)
- 师范(25294)
- 州(25130)
- 基金
- 项目(126944)
- 科学(98537)
- 研究(92071)
- 基金(91449)
- 家(79043)
- 国家(78410)
- 科学基金(66246)
- 社会(59244)
- 社会科(56181)
- 社会科学(56162)
- 省(49585)
- 基金项目(48235)
- 教育(41610)
- 自然(41416)
- 划(41098)
- 自然科(40409)
- 自然科学(40393)
- 自然科学基金(39684)
- 资助(38339)
- 编号(37106)
- 成果(31039)
- 重点(28793)
- 部(28685)
- 发(28590)
- 课题(25618)
- 创(25317)
- 国家社会(24535)
- 科研(24530)
- 教育部(24456)
- 性(24090)
共检索到321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虹雁 刘强
本文在考察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政策的基本执行情况后,从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及时性两方面对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准则时期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较旧准则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增幅且新准则时期的商誉减值较旧准则时期的商誉摊销具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政策变更有效地鼓励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其私有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但是新准则时期上市公司每年计提的商誉减值额波动率非常高,通过处置子公司注销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且商誉减值的计提时点要显著滞后于股票收益率降低的时点,延期计提的时点可能为两期。因此,建议准则应强化披露商誉减值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商誉减值 价值相关性 及时性 经济后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志昊 钱红光
近年来,随着商誉规模不断扩大,商誉减值问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问题在上市公司中以传媒行业板块尤为严重。本文选用传媒公司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事件为例,分析其商誉及商誉减值成因,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导致的严重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华谊兄弟捆绑明星艺人,选择不合理的估值与并购方法形成巨额商誉,后因东阳美拉业绩承诺未完成、宏观环境变化被迫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华谊兄弟企业价值下降,经营严重亏损,根据这种现状文末为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华谊兄弟 业绩承诺 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琳 张爱红 徐文钦
商誉可以划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当子公司几乎已全部为母公司所拥有(通常为97%),且没有大量流通在外的债券或优先股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送的报表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喜才
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我国自2007年以来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在旧准则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著降低;(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3)整体经济法制越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关键词:
经济后果 资产减值 外溢效果 实质交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信远 徐焱军
本文以2016年度报告中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二六三公司为案例,通过对其商誉形成及减值过程的分析,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并购中形成商誉的会计确认及后续计量的规定存在企业管理层自由裁量空间大、企业业绩波动幅度大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商誉会计规则的思路。
关键词:
商誉 确认 计量 减值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洪仪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年第2期刊发了朱学义的《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商誉及其核算》一文(以下你"朱文"),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其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认识,拟对此提出浅见。朱文在商誉的减值核算中,例3的会计分录"贷:商誉"的科目运用不够准确。根据指南,商誉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故可将此分录改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5万元,贷记"商誉减值损失"45万元、"存赁跌价准备"4.57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43万元。另外,朱文未说明吸收合并形成的商誉的减值处理。以朱文例3(含例1)的资料为例。A企业是以2350万元存款收购 B 公司全部资产,购买日的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艳丽
一、引言商誉问题是一个具有持续魅力的研究论题(杜兴强,2011)。迄今为止,商誉的定义存在多个典型观点,导致商誉的后续计量也颇有争议。商誉如何进行后续确认,长期以来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典型观点: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永久保留法和定期计提减值准备(杜兴强,2011)。许家林(2006)也提出了"商誉的减值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和什么方式计提?标准如何?如何计量?企业合并确认后因意外事件的突然减值如何摊销处理为宜?"等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研究问题。学者们对商誉后续计量的思考反映了商誉减值理论研究的复杂性。事实上,在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实践中,由于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力生
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是我国会计界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在比较IASC、FASB、CAS相应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进行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利与弊,并从完善与可行的视角对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提出了若干设想。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减值测试 报告单元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洁慧
一、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在关于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公认会计准则中,世界各国一般都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确认的自创商誉仅限于在企业购并交易中形成的购并商誉。我国关于商誉的最新会计处理规范主要体现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新田
一、案例背景自2014年开始,国内A股商誉快速增长,A股市场并购案例与规模剧增,随着并购市场的升温,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凸显。在此背景下,A上市公司完成了对B公司的并购重组。A公司自2011年开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出现下滑,2014年营业亏损。B公司为制造企业,受经济放缓、银行资金收紧等影响,资金处势严峻。双方为摆脱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达成重组协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汤湘希 唐文强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疯狂地吞噬着华尔街,而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曾被奉为"代表未来会计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亦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伴随的是,会计上确认的合并商誉这种虚拟资产到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何影响,进而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等问题值得冷静思考。本文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1331家(剔除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样本上市公司确认商誉的状况,分析了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经济后果。指出在商誉确认方面,样本上市公司中确认商誉的达38%,且具有增大的趋势。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确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上市公司再融...
关键词:
商誉 合并商誉 经济后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苏 黄殿英
廓清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利用已有的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各国会计准则中的"合并商誉"与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商誉相距甚远,实质上只是合并价差。会计政策应有利于、至少不能有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会计准则制定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这一原则应该是企业并购购买法核算的真正理论基础。"合并商誉"集中了并购各方股东长期、短期利益,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
关键词:
商誉 合并商誉 企业并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宏宇 崔婧 杜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采用的是依据母公司理论的部分商誉法,这不仅与整体合并会计处理依据实体理论的逻辑不一致,而且与国际主流会计规范采用或倾向采用的方法不一致。对比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我国上市公司采用部分商誉法计量对合并商誉具有明显的压低作用,使披露的合并商誉更加稳健。稳健性原则与如实反映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建议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研究少数股东权益的合理估值方法,适时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计量合并商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鹏 任燕红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倡议和引导企业“走出去”,截至2020年,吸引外资位列全球第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开放进程稳步推进。然而数据表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权益。文章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形成的海外子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制度距离对跨国并购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距离能够抑制商誉减值水平,并且当并购方公司中拥有海外经历的管理层人数占比较大时,更能显著降低商誉减值。进一步对制度距离降低商誉减值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发现并购双方所处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越大时,企业盈余管理动机较弱,进而降低了商誉减值水平。文章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商誉减值的影响,丰富了并购商誉减值的相关文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强 张雨婷
以2010—2019年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传递效率。研究发现:企业商誉减值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并购后计提商誉减值的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更高。与未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相比,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商誉减值后,债券信用利差会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并购溢价高的企业的商誉减值信息反应更敏感,而对于使用现金支付进行并购后的企业商誉减值信息则较不敏感。此外,支持企业进行并购的宏观政策效应强化了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反应,商誉减值会通过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来增加债券信用利差。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能识别并传递商誉减值信息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进行理性并购提供借鉴,也对进一步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和防范化解商誉减值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信用利差 商誉减值 信号传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