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1)
2023(12343)
2022(10928)
2021(10505)
2020(8749)
2019(20288)
2018(20028)
2017(39183)
2016(21401)
2015(23806)
2014(23780)
2013(23271)
2012(21359)
2011(18943)
2010(19169)
2009(17461)
2008(17348)
2007(14857)
2006(13074)
2005(11483)
作者
(58812)
(48661)
(48046)
(46213)
(31205)
(23101)
(22017)
(19079)
(18487)
(17606)
(16639)
(16177)
(15412)
(15279)
(14975)
(14931)
(14549)
(14449)
(13907)
(13773)
(12120)
(11915)
(11757)
(11118)
(10896)
(10883)
(10832)
(10818)
(9725)
(9532)
学科
(76018)
经济(75925)
管理(66695)
(61936)
(52853)
企业(52853)
方法(35358)
数学(30260)
数学方法(29859)
(25870)
(22058)
中国(20172)
业经(17893)
(17768)
财务(17704)
财务管理(17663)
(17535)
(17353)
企业财务(16672)
地方(15572)
(14517)
银行(14484)
(14336)
贸易(14330)
农业(14307)
(13945)
理论(13629)
(13540)
环境(13317)
(13107)
机构
学院(291290)
大学(290399)
管理(120250)
(112552)
经济(109856)
理学(103961)
理学院(102905)
管理学(101271)
管理学院(100749)
研究(93660)
中国(72371)
(61331)
(58604)
科学(56883)
(46308)
财经(45180)
中心(43282)
(42845)
(42394)
研究所(41379)
业大(41161)
(40950)
北京(38878)
(37538)
师范(37263)
(34774)
(34692)
财经大学(33434)
农业(32910)
经济学(31921)
基金
项目(197537)
科学(155269)
研究(148284)
基金(142701)
(122759)
国家(121671)
科学基金(105315)
社会(91647)
社会科(86751)
社会科学(86730)
(76562)
基金项目(75858)
自然(68614)
教育(67829)
自然科(66964)
自然科学(66952)
自然科学基金(65746)
(64369)
编号(62249)
资助(58831)
成果(51352)
(43965)
重点(43427)
课题(42174)
(41126)
(40751)
项目编号(39057)
创新(37908)
教育部(37907)
科研(37510)
期刊
(122966)
经济(122966)
研究(88045)
中国(53669)
(47982)
管理(42832)
学报(42334)
科学(39357)
(38432)
教育(32641)
大学(32466)
学学(30481)
(28021)
金融(28021)
农业(27101)
技术(24022)
财经(21175)
业经(20309)
经济研究(18986)
(17768)
会计(17360)
问题(15559)
理论(15242)
图书(15226)
财会(15179)
实践(14207)
(14207)
(13599)
科技(13588)
技术经济(13445)
共检索到428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应敏  孙娜  徐鑫  黄阳  
自2018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商誉大规模减值现象,证券市场的异常波动带来了投资者的信任恐慌。商誉减值乱象频频引发股价波动,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而且影响了企业经营业绩和融资能力。文章通过对商誉的本质、计量、现状及商誉减值乱象的成因与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商誉减值乱象的治理与监管对策:客观层面,市场应完善准则制定,加强监管;主观层面,企业应优化内控,强化披露以及确保并购理性。基于商誉会计稳健性原则,提出将分期摊销与减值测试两种方法融合运用,以期缓解商誉减值乱象,保障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婷婷  柳建华  陈果  
新一轮并购潮以来,由“高溢价、高承诺”的不合理业绩补偿承诺导致的商誉减值“爆雷”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证监会于2018年11月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以下简称“8号文”),旨在规范商誉减值会计确认、计提时点及监管细节,并明令禁止故意以业绩承诺期为由不计提或跨期计提商誉减值的行为。文章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8号文”有助于降低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水平,加强媒体对签订业绩补偿承诺公司的关注与监督,但存在2018年突击计提商誉减值的现象。此外,“8号文”能够降低上市公司对不合理业绩补偿承诺的使用倾向,降低并购溢价并提高长期并购绩效。最后,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的并购企业在“8号文”之后没有显著提升盈余管理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文章总体表明,“8号文”有助于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合理使用业绩补偿承诺,降低商誉减值水平。但从长远来看,仍然需要从完善业绩补偿承诺设计机制、健全法律法规约束等角度遏制商誉减值的潜在风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蔡曼莉  程凤朝  梁相  朱往立  
本文选取2013-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件共筛选2890个研究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并使用OLS回归方法证明了并购标的属于上市公司资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实际控制人增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董事会和高管成员变更等因素显著减少上市公司并购产生的商誉和商誉减值。并购重组过程中如何降低商誉金额,商誉入账后如何控制商誉减值则是整个并购过程都涉及到的问题,本文认为从战略选择到筛选标的、估值定价、支付工具,再到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完善公司治理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运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关月琴   徐莉萍   辛宇  
本文考察并购重组问询对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中商誉风险高的交易更容易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同时公司会通过商誉减值规避来应对并购重组问询的压力。问询强度越大,公司越重视,公司商誉减值规避行为也越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并购重组问询引起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外部主体关注,增加了公司的业绩压力,从而导致公司商誉减值规避行为。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后,有“洗大澡”动机、国有企业以及会计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其商誉减值规避行为明显更轻。本文的研究发现符合印象管理理论,为监管机构强化对商誉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力生  
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是我国会计界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在比较IASC、FASB、CAS相应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进行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利与弊,并从完善与可行的视角对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提出了若干设想。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琪  
本文基于2019年年初我国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8年第三季度期间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商誉集中减值及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会计准则和监管角度提出治理商誉减值乱象的对策,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有所裨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旭  曹瑾  
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数据实证检验高管变更与商誉减值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未发生高管变更的企业相比,高管变更的企业计提了更多的商誉减值准备,且企业业绩对两者间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机构投资者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均对高管变更与商誉减值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变更会导致企业利用商誉减值会计规则提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进行盈余管理,且该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而不是传递高管私有信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洪仪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年第2期刊发了朱学义的《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商誉及其核算》一文(以下你"朱文"),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其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认识,拟对此提出浅见。朱文在商誉的减值核算中,例3的会计分录"贷:商誉"的科目运用不够准确。根据指南,商誉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故可将此分录改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5万元,贷记"商誉减值损失"45万元、"存赁跌价准备"4.57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43万元。另外,朱文未说明吸收合并形成的商誉的减值处理。以朱文例3(含例1)的资料为例。A企业是以2350万元存款收购 B 公司全部资产,购买日的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艳丽  
一、引言商誉问题是一个具有持续魅力的研究论题(杜兴强,2011)。迄今为止,商誉的定义存在多个典型观点,导致商誉的后续计量也颇有争议。商誉如何进行后续确认,长期以来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典型观点: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永久保留法和定期计提减值准备(杜兴强,2011)。许家林(2006)也提出了"商誉的减值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和什么方式计提?标准如何?如何计量?企业合并确认后因意外事件的突然减值如何摊销处理为宜?"等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研究问题。学者们对商誉后续计量的思考反映了商誉减值理论研究的复杂性。事实上,在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实践中,由于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洁慧  
一、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在关于商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公认会计准则中,世界各国一般都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确认的自创商誉仅限于在企业购并交易中形成的购并商誉。我国关于商誉的最新会计处理规范主要体现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董泽浩  宋夏云  
随着我国市场并购业务的日益增多,企业的商誉账面价值规模不断扩大,商誉减值中所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保证财务报表可以客观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公允性与准确性,本文从商誉减值测试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进行研究,并提出商誉减值测试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应控制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芳城  罗捃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首次对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合并商誉减值的计量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减值测试的测试单元、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以及减值测试的测试方法。本文拟结合合并商誉的特点,将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美国关于这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鲁泉  张蓓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定价对商誉减值的影响,较少考察商誉减值的同伴效应。基于同伴效应理论,本文考察了同伴公司商誉减值对本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与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公司商誉减值存在显著的同伴效应;商誉减值同伴效应会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行业地位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越强,商誉减值同伴效应越显著,行业领先者和跟随者会显著正向影响公司商誉减值确认;商誉减值会加剧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而商誉同伴效应导致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下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曹曦子  
本文以2013-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商誉减值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商誉减值越多,审计定价越高。影响机制的探讨发现:公司商誉减值越多时,公司的信息风险和违规风险越大,因而审计定价越高。以上结果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变量替代后仍然稳健。本文结论丰富了审计定价、商誉减值等相关文献,为上市公司、会计事务所等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春丽  褚志姣  
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商誉减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短期绩效显著负相关,与公司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即U形。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越差时,商誉减值对公司短期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对公司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也更加明显。以上结果在经过自变量因变量替代、双重聚类分析后仍然成立。本文结果丰富了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并对商誉减值对公司长短期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考察,为上市公司、投资者等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