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
- 2023(1862)
- 2022(1664)
- 2021(1611)
- 2020(1450)
- 2019(3466)
- 2018(3267)
- 2017(6913)
- 2016(3648)
- 2015(4168)
- 2014(3994)
- 2013(4039)
- 2012(3612)
- 2011(2968)
- 2010(3012)
- 2009(2934)
- 2008(3070)
- 2007(2781)
- 2006(2412)
- 2005(2289)
- 学科
- 业(22682)
- 企(22163)
- 企业(22163)
- 管理(21376)
- 济(14463)
- 经济(14429)
- 财(11869)
- 务(10971)
- 财务(10968)
- 财务管理(10956)
- 企业财务(10693)
- 方法(9300)
- 数学(8008)
- 数学方法(7969)
- 公司(5113)
- 制(4366)
- 划(3824)
- 体(3658)
- 业经(3570)
- 体制(3388)
- 人事(3305)
- 人事管理(3305)
- 经营(3041)
- 策(2927)
- 税(2880)
- 农(2872)
- 税收(2751)
- 收(2740)
- 决策(2594)
- 计划(2458)
- 机构
- 大学(53390)
- 学院(52814)
- 管理(26543)
- 理学(23818)
- 理学院(23679)
- 管理学(23482)
- 管理学院(23388)
- 济(22394)
- 经济(22071)
- 财(13666)
- 研究(11762)
- 财经(11027)
- 中国(10984)
- 经(10109)
- 京(10093)
- 商学(8653)
- 商学院(8608)
- 财经大学(8496)
- 江(6795)
- 经济管理(6795)
- 会计(6418)
- 北京(6156)
- 业大(6007)
- 经济学(5987)
- 工商(5924)
- 中心(5782)
- 州(5402)
- 经济学院(5400)
- 科学(5337)
- 农(5290)
- 基金
- 项目(33568)
- 科学(28221)
- 基金(27628)
- 研究(23504)
- 家(23301)
- 国家(23119)
- 科学基金(21823)
- 社会(16596)
- 社会科(15824)
- 社会科学(15822)
- 自然(15538)
- 基金项目(15404)
- 自然科(15265)
- 自然科学(15263)
- 自然科学基金(15057)
- 省(11525)
- 资助(11348)
- 教育(11168)
- 划(9766)
- 编号(9093)
- 部(8487)
- 人文(7920)
- 教育部(7866)
- 成果(7069)
- 创(7054)
- 重点(6911)
- 制(6893)
- 科研(6767)
- 国家社会(6737)
- 大学(6690)
共检索到72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常利民
近年来,商誉减值引发的公司业绩"暴雷"风险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商誉减值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减值提高了公司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积极性,但降低了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机制检验表明,商誉减值通过增加双重代理成本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坏消息、卖空机制下,发生商誉减值的公司通过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以维稳股价的动机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商誉减值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准确度的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分析师跟踪较少的公司中更显著,在自愿披露公司与强制披露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政策制定中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实证证据。
关键词:
商誉减值 业绩预告 信息披露 代理成本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春丽 褚志姣
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商誉减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短期绩效显著负相关,与公司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即U形。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越差时,商誉减值对公司短期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对公司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也更加明显。以上结果在经过自变量因变量替代、双重聚类分析后仍然成立。本文结果丰富了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并对商誉减值对公司长短期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考察,为上市公司、投资者等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商誉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汝枝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A股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和2001年度资产减值情况的考察,探讨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及这一强制性会计变更究竟会对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产生哪些经济后果进行阐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新田
一、案例背景自2014年开始,国内A股商誉快速增长,A股市场并购案例与规模剧增,随着并购市场的升温,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凸显。在此背景下,A上市公司完成了对B公司的并购重组。A公司自2011年开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出现下滑,2014年营业亏损。B公司为制造企业,受经济放缓、银行资金收紧等影响,资金处势严峻。双方为摆脱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达成重组协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许毅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经验、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能够促进业绩预告信息质量提高,及时性增强,倾向性偏离保守,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从而体现为高管协同动机;没有证据表明高管经验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好信息来说,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高管年龄可能会增强这种激励效应;对于坏信息来说,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坏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云玲 宋衍蘅
本文选取预告的及时性、精度、偏差和是否出现修正预告等四个指标分析上市业绩预告行为的"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及时性、精度和预告的修正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持续性;而业绩预告的偏差虽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并不总是显著。
关键词:
业绩预告 持续性 信息披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国双 古曼佳
近年来,因并购溢价我国A股上市公司出现巨额减值的问题,其中运用业绩补偿承诺的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以2015—2018年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并购活动为样本,研究业绩补偿承诺对商誉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业绩补偿承诺后,并购方会减少对商誉计提减值;承诺期内标的方按时完成业绩承诺比未完成的减少了并购方对商誉计提减值;对于非关联重组而言,引入业绩承诺更能促进并购方减少计提商誉减值。本研究旨在为并购重组中造成商誉减值成为重灾区找到一个原因,深入了解业绩补偿承诺政策的实施,进而为监管部门建立更良好有效的监管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沁洋 陈航 刘向强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1年的数据,探究并购业绩补偿承诺对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并购重组中签订业绩补偿承诺的公司,之后商誉减值的概率更高,且商誉减值金额更大。此外,并购业绩补偿承诺对商誉减值的负面影响在收购方为非国有企业,以及管理层过度自信时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并购业绩补偿承诺通过推高并购溢价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商誉减值;在并购业绩补偿承诺未达标和业绩补偿承诺到期后的第一年,商誉减值的可能性更高,减值金额也更大;其次,并购业绩补偿承诺水平越高,也更容易引发商誉减值。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与并购业绩补偿承诺经济后果相关的文献,而且从制度层面拓展了商誉减值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为监管部门优化并购业绩补偿承诺制度及防范商誉减值风险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瑛 李雯琦
商誉减值是管理者投资低效的典型表现,2019年年初我国上市公司现象级商誉减值浪潮引发了资本市场对管理者溢价并购和商誉减值的持续关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以掌趣科技为例,从管理者行为视角出发,结合管理者理性与非理性行为,系统地研究掌趣科技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发现:并购商誉受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羊群行为和代理行为的共同影响,商誉减值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盈余管理因素;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表现为大股东的财富转移及公司的业绩"大清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和平 石鑫燕
文章以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企业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层是否操纵语调以配合企业计提商誉减值的行为。结果表明:年报等文本信息中披露的管理层净正面语调与本期的计提商誉减值行为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正面语调与本期商誉减值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管理层负面语调与本期商誉减值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股权结构中非国有控股企业、性别结构中女性高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管理层净正面语调与本期的商誉减值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荣芳
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越来越重要,但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给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风险。因此,防范与研究商誉减值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形成的商誉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并购"轻"资产公司形成巨额商誉已成为普遍现象,资产质量风险问题突出。在剖析商誉构成及实质、现行商誉存在减值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化商誉确认、改进估值方法、对并购重组差额后续计量采用"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减值测试"等相关设想与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琪
本文基于2019年年初我国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8年第三季度期间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商誉集中减值及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会计准则和监管角度提出治理商誉减值乱象的对策,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
商誉 商誉减值 会计准则 监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星宇
(一)加强对并购重组"三高"的监管,遏制商誉增量要从源头上防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就要坚决遏制并购重组"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现象。一是加强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的规范约束。建议推动完善相关资产评估准则,明确在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中必须使用资产基础法对标的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慎用收益现值法,确需使用收益现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参考印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甘露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A公司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公司海外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收益法评估的合理性,经对比两次评估中的参数选取及估值情况,得出实操中收益法评估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折现率、并购协同效应等因素进行了模拟测算和量化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发现,收益法评估模型可以通过折现率的修正、协同效应的量化、细化预测期间等,提高评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非市场化因素导致的评估参数变动而影响到并购前后收益法评估的可比性。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商誉减值 收益法评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榴 袁诗淼
商誉是溢价并购重组的产物。受市场竞争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商誉资产在"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催化下飞速增长,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成因、会计处理及其减值风险,阐述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增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造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等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