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7)
- 2023(9206)
- 2022(7833)
- 2021(7369)
- 2020(6452)
- 2019(14816)
- 2018(14354)
- 2017(28749)
- 2016(15036)
- 2015(16770)
- 2014(16273)
- 2013(15826)
- 2012(14479)
- 2011(12375)
- 2010(12057)
- 2009(10888)
- 2008(10389)
- 2007(8555)
- 2006(6897)
- 2005(5770)
- 学科
- 济(66122)
- 经济(66054)
- 管理(49191)
- 业(47801)
- 企(41324)
- 企业(41324)
- 方法(39832)
- 数学(36767)
- 数学方法(36412)
- 财(20377)
- 务(14857)
- 财务(14826)
- 财务管理(14802)
- 农(14380)
- 企业财务(14292)
- 中国(12957)
- 业经(12152)
- 贸(10651)
- 贸易(10648)
- 制(10579)
- 易(10379)
- 学(10298)
- 农业(9907)
- 技术(9412)
- 地方(9398)
- 环境(9164)
- 融(9134)
- 金融(9133)
- 划(8755)
- 理论(8566)
- 机构
- 大学(206356)
- 学院(204552)
- 济(89595)
- 管理(89158)
- 经济(88225)
- 理学(79506)
- 理学院(78859)
- 管理学(77672)
- 管理学院(77295)
- 研究(56229)
- 中国(44122)
- 财(42318)
- 京(39277)
- 财经(35487)
- 经(32774)
- 科学(31086)
- 经济学(28855)
- 中心(28439)
- 业大(28128)
- 江(27204)
- 财经大学(27176)
- 农(26572)
- 经济学院(26431)
- 商学(24850)
- 商学院(24645)
- 所(24370)
- 经济管理(24040)
- 北京(23408)
- 范(22796)
- 师范(22536)
- 基金
- 项目(148418)
- 科学(121009)
- 基金(114622)
- 研究(107131)
- 家(98165)
- 国家(97431)
- 科学基金(87641)
- 社会(72775)
- 社会科(69332)
- 社会科学(69318)
- 基金项目(61257)
- 自然(57724)
- 自然科(56558)
- 自然科学(56544)
- 自然科学基金(55613)
- 省(55498)
- 教育(50582)
- 划(46976)
- 资助(46937)
- 编号(41629)
- 部(34829)
- 重点(32379)
- 创(31524)
- 成果(31478)
- 教育部(31323)
- 国家社会(31234)
- 人文(30748)
- 发(29566)
- 创新(29451)
- 大学(29293)
共检索到27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步丹璐 王多仁
以中国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了商誉减值与控股股东实施股份减持或股权质押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发生商誉减值的可能性更高且减值程度更大;商誉减值与控股股东提前减持股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轻资产行业中这种关系更为明显;控股股东的股份减持与股权质押行为在商誉减值前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本文聚焦商誉减值前控股股东的规避风险行为,丰富了控股股东应对商誉减值的策略选择模式及不同对策之间的替代效应研究,为资本市场监管与企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韩宏稳
商誉减值规避会透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损害投资者权益,因而考察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以股权结构为切入点,探讨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商誉减值规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与“监督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的理论预期一致。异质性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公司中更能抑制商誉减值规避;中国证监会2017年发布减值新规后,随着持股比例的提升,大股东更能约束企业商誉减值规避程度。本文发展了商誉减值和大股东持股的相关文献成果,对于加强商誉减值事项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索玲玲 杨克智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部分商誉法下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部分商誉法下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原理,提出商誉“整体计算,部分计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梳理了存在少数股东的并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针对商誉会计处理未来准则制定的思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部商誉法 部分商誉法 商誉减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祝利芳
在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为使其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保持一致,准则规定将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包括在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中。然而,准则在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时是以母公司的商誉除以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求出整体商誉,再乘以少数股东的持股比例直接得出,即假设母公司每一单位合并成本中包含的商誉与少数股东购买股权时每一单位成本中包含的商誉相同,此举违背了客观性原则,给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同时也对谨慎性原则提出了挑战。本文对此展开探讨,希望为完善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晓辉 卢煜 张瑞丽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商誉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并从盈余管理、内外部监督角度探究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判断。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与股价和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投资者对发生商誉减值的公司给予负面评价。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亏损公司的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低,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高。上述发现表明,商誉减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其价值相关性的高低受到盈余管理动机和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晓辉 卢煜 张瑞丽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商誉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并从盈余管理、内外部监督角度探究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判断。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与股价和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投资者对发生商誉减值的公司给予负面评价。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亏损公司的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低,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较高。上述发现表明,商誉减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其价值相关性的高低受到盈余管理动机和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祝利芳
个别报表中包含商誉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后,将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列报以及商誉的减值测试,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并未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以致会计学者形成了一些惯性认识,而这些惯性认识在考虑两者的联系后将被打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潜力 周梦霞
本文分别探究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商誉减值同伴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商誉减值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高管团队的内部治理与分析师的外部治理会显著削弱商誉减值同伴效应;而环境不确定性则会显著增强商誉减值同伴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教育背景和职能背景的差异越小,高管团队内部治理对商誉减值同伴效应的削弱作用越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年 黄兰兰
以近年来上市公司频发的并购重组为背景,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加剧了并购方的股票错误定价,高商誉的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计提商誉减值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增量信息,缓解商誉导致的股票错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高、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存在利用并购商誉导致的股价高估实现高位减持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对并购商誉正确定价,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煜 曲晓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具体表现为盈余平滑动机和洗大澡动机,并且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影响,包括公司业绩、CEO特征、债务与薪酬契约以及监督机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质量与股权集中度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有抑制作用。此外,商誉减值的确认存在不及时的问题,且平均滞后一到两年。
关键词:
商誉减值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股权集中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秀丽
合并形成的商誉应该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商誉减值意味着企业获取收益能力下降。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用实证方法分析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业绩和经济价值不相关,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说明经济因素不是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而高管持股比例显著影响商誉减值,这表明商誉减值计提受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减值 经济因素 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苏燕 任力
本文研究了超额商誉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超额商誉规模更大时,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外部融资的规模更大。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超额商誉规模越大,会使得股价高估程度越大,进而使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规模更大。该结论表明,超额商誉的支付能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导致企业愿意在并购交易中支付更高成本。在进一步的分析中,研究了高额商誉资产与超额商誉的关系,研究表明,拥有高额商誉资产的企业超额商誉规模越大,并且拥有高额商誉资产的上市公司股价高估程度更大,进而使得有融资需求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规模更大;基于审计质量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超额商誉对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影响在低质量审计组更显著;基于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超额商誉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同时,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控股股东在超额商誉规模较大时质押股权是高风险行为,因为超额商誉规模越大,会使得股票价格在未来期间大幅下跌的风险增加。
关键词:
超额商誉 股权质押 股价高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凡 李科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引起监管层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样本,发现公司在股价高估时期实施的并购在未来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微观经济机制分析表明,股价高估导致公司的并购数量和规模显著上升,且管理层在股价高估时期往往支付更高的溢价,从而产生巨额并购商誉;此外,公司在股价高估时期往往投资过度,引起并购投资效率下降,导致并购的协同效应收益低于并购商誉,从而产生商誉减值风险。文章揭示了股价高估往往导致公司做出盲目的并购决策,进而损害实体经济。文章的研究对于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子昂 陶晓慧
基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背景,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持股对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发现:机构持股与企业商誉减值风险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抑制商誉减值风险,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发挥得更为明显。
关键词:
机构持股 商誉 商誉减值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刚 刘丽丽
文章以2013—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高管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质押)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显著负相关,且质押比例越高,高管减持幅度越小;连续质押时,高管减持幅度显著提升。说明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对内部高管是利好的私有信息,但连续质押是负面信息,导致高管减持增加。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从内部人交易视角评估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为高管减持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证据,而且有助于丰富大股东经济行为及内部人交易的相关研究,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连续质押 高管减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增持股份动机是择时还是自保?——基于股权质押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影响审计师决策吗?——基于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的证据
新三板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技术创新投入——基于融资方式和控股股东行为的双重视角
精准问询:来自年报问询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证据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基于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大股东减持行为实证研究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股票回购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外部投资者与研发投入——基于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高杠杆公司杠杆操纵——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