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4)
2023(2177)
2022(1920)
2021(1984)
2020(1669)
2019(4052)
2018(3971)
2017(7568)
2016(4224)
2015(4873)
2014(4782)
2013(4672)
2012(4216)
2011(3463)
2010(3293)
2009(3045)
2008(3385)
2007(2647)
2006(2182)
2005(1801)
作者
(10478)
(8721)
(8582)
(8235)
(5548)
(4271)
(4015)
(3441)
(3313)
(3288)
(3091)
(2809)
(2785)
(2776)
(2580)
(2543)
(2541)
(2496)
(2447)
(2421)
(2314)
(2126)
(2112)
(2065)
(1989)
(1980)
(1938)
(1902)
(1871)
(1844)
学科
管理(12220)
(11328)
经济(11320)
(11252)
(9397)
企业(9397)
(7169)
(6318)
财务(6317)
财务管理(6307)
企业财务(5700)
地方(5073)
(4340)
方法(3845)
会计(3677)
(3551)
数学(3125)
农业(3093)
数学方法(3079)
业经(2775)
环境(2437)
(2168)
理论(2072)
地方经济(2040)
中国(2027)
(1870)
城市(1760)
教学(1760)
(1702)
贸易(1698)
机构
学院(51025)
大学(47977)
管理(18354)
理学(15758)
理学院(15531)
管理学(15225)
管理学院(15130)
(14976)
经济(14424)
研究(13669)
中国(12035)
(11727)
(10838)
科学(9859)
(8881)
会计(8702)
(8258)
财经(8058)
业大(7865)
中心(7522)
(7137)
(7111)
(6933)
(6903)
师范(6875)
农业(6440)
北京(6332)
技术(5955)
研究所(5747)
(5649)
基金
项目(33146)
科学(25122)
研究(24923)
基金(22255)
(18967)
国家(18750)
科学基金(16415)
(14459)
社会(14010)
社会科(13126)
社会科学(13123)
基金项目(13048)
(11524)
自然(11499)
编号(11462)
自然科(11178)
自然科学(11175)
教育(11124)
自然科学基金(10960)
成果(9175)
资助(8513)
课题(7624)
重点(7249)
(7188)
(6716)
项目编号(6695)
(6673)
(6589)
科研(6540)
(6492)
期刊
(17752)
经济(17752)
(15040)
研究(13752)
会计(10840)
中国(10512)
财会(7945)
(7088)
学报(7083)
科学(6095)
通讯(5364)
会通(5356)
大学(5283)
学学(4925)
农业(4910)
管理(4506)
教育(4138)
技术(3816)
(3814)
(3792)
(3767)
资源(3721)
(3498)
财经(3370)
业经(3215)
(3059)
之友(3035)
(3012)
金融(3012)
月刊(2819)
共检索到77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丽艳  
《企业会计准则2006》从不同角度对商誉的确认、减值测试和列示披露做了规范。本文拟以准则为依据,结合实例对商誉的确认、减值测试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会计实务有所帮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 ,商誉是企业之间不得不触及到的问题。商誉 ,有其独自的经济特点 ;有正负、自创及外购商誉之分。科学而全面地确认企业的商誉是其计量的基础 ,而准确的计量则是作为相关会计处理的必要条件。对于作当无形资产的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有三种符合国际惯例的处理方法 ,但外购商誉应视作无形资产 ,以并购价差处理 ,而应当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入账 ,并按照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俊仙  
试论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余俊仙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商誉的核算并未作明确的规定。目前在理论上关于商誉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理论与实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会计实务上,一般只承认购入的商誉而不承认企业内部形成的商誉,当一个企业购买兼并另一个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贤  廖继胜  张进祥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一种能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价值。由于商誉本身的无形性和带来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 ,其确认和计量已成为会计界研讨焦点。自创商誉应当评估确认并以资产入账 ,外购商誉应确认为购并价差 ,并予以系统摊销 ,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 ,应予以确认入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钰  
一、商誉的确认从理论上讲,只要企业有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可确认商誉的存在,并且可将其创立过程所发生的一切支出作为成本入帐。然而这种确定商誉存在的方法及对它作出的会计计量实施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商誉是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任何一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玉荣  
负商誉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把负商誉理解为一种“负债”,比较好地体现了负商誉的本质属性。我国对负商誉的处理应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准处理方法──按比例直接冲抵非流动资产(有价证券除外),同时设计一个例外原则,作为可供选择的方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任世驰  
商誉会计处理最终应从商誉的来源与经济性质着手寻找正确思路。会计中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个误区。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所谓商誉无形资产,这是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源。企业并购是一项交易,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交易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交易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仅约略相当于交易商品(被并企业)中的不变资本C,而(V+M)则相当于合并商誉,其有无及大小取决于并购双方的定价博弈;从并购定价来看,合并商誉实际上来自被并企业预期未来收益,是被并方获得的预期自身未来收益的分成,本质上是购买方对被并方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成的预付款项;从合并商誉的预付款性质看,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摊销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飞  
谈论商誉的性质及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罗飞一、商誉的性质关于商誉的性质,有两种主要的观点:超额收益能力观点和无形资源观点。超额收益能力观点认为,商誉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在企业联合中,购受企业支付的买价高于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市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健  黄菊珊  
《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刊登了徐泓、朱小平、杨万贵的《对商誉的再认识》一文(以下简称《徐文》),拜读之后,受益颇深。但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存在异议,现提出与三位同仁商榷。一、关于被购企业净资产公正价格的计算问题商誉按其来源被区分为外购商誉(Pur-c...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洪仪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年第2期刊发了朱学义的《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商誉及其核算》一文(以下你"朱文"),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其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认识,拟对此提出浅见。朱文在商誉的减值核算中,例3的会计分录"贷:商誉"的科目运用不够准确。根据指南,商誉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故可将此分录改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5万元,贷记"商誉减值损失"45万元、"存赁跌价准备"4.57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43万元。另外,朱文未说明吸收合并形成的商誉的减值处理。以朱文例3(含例1)的资料为例。A企业是以2350万元存款收购 B 公司全部资产,购买日的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翔  
由于商誉内涵的特殊性,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确认与后续计量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趋同,但是目前实务中频繁出现利用有对赌性质的协议分步实施并购计划来达到避免确认合并中的高额商誉,规避商誉减值风险。因此,本文试图从该种分步实施并购计划的产生、运作机理出发,对其是否属于盈余管理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探讨其反映的相关会计准则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鑫  袁和和  
商誉一直以来是会计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中日会计准则对合并商誉的确认计量和后续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张琴  李晓玉  
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备受关注,笔者认为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以合并日合并企业支付的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作为商誉的初始金额入账,并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宋丽  
一、新会计准则中商誉会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作了新的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直接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初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抓住历史性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并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中国企业在借助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积极通过外延式并购以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有效并积极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资本结构优化配置。但是,在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因为价值发现功能的不完善和监管缺位等机制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乱象丛生,并购交易中的估值问题、利益输送问题、投机问题、内幕交易问题不绝于耳,而由于高溢价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和商誉减值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