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2(1)
- 2017(3)
- 2016(3)
- 2015(3)
- 2014(3)
- 2012(3)
- 2011(2)
- 2010(7)
- 2009(4)
- 2008(2)
- 2007(6)
- 2006(7)
- 2005(6)
- 2004(5)
- 2003(4)
- 2002(11)
- 2001(10)
- 2000(14)
- 1999(7)
- 1998(7)
- 学科
- 济(32)
- 经济(32)
- 企(30)
- 企业(30)
- 劳(29)
- 业(27)
- 动(26)
- 劳动(26)
- 业经(15)
- 法(15)
- 生产(13)
- 分工(12)
- 劳动生产(12)
- 劳动生产率(12)
- 率(12)
- 生产率(12)
- 企业经济(11)
- 管理(11)
- 理论(10)
- 体(9)
- 农(9)
- 制(9)
- 经济理论(9)
- 劳动法(8)
- 国有(8)
- 国有企业(8)
- 中国(7)
- 体制(7)
- 保险(7)
- 方法(7)
- 机构
- 大学(87)
- 学院(72)
- 济(52)
- 经济(51)
- 财(32)
- 研究(28)
- 省(26)
- 经(25)
- 江(23)
- 财经(23)
- 系(22)
- 管理(21)
- 所(20)
- 经济学(19)
- 财经大学(19)
- 中国(17)
- 农(16)
- 研究所(16)
- 贸(16)
- 京(15)
- 局(15)
- 理学(15)
- 社会(15)
- 管理学(15)
- 经济学院(15)
- 理学院(14)
- 管理学院(14)
- 经济研究(14)
- 北(13)
- 山东(13)
共检索到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卿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夏群佩 江学才
《中国劳动》2014年第12期刊登了《电子邮件能否视同书面劳动合同》一文(作者朱忠虎),笔者与该文持不同观点。笔者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运用网络数据电文形式达成一致意见的电子邮件,应视为书面劳动合同。理由如下:从法律层面分析。《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电子签名法》第四条规定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君清
《中国劳动》2006年第10期刊登了新言的文章《对劳动合同鉴证能否提出行政复议》。笔者认为,该文所述案件法院不支持朱某的诉讼请求是正确的,但法院的理由和新言所分析的理由都值得商榷。本文拟对该案再作简要分析,同时对我国劳动合同鉴证制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戴军章 张振恺
本刊2014年第7期《刊登的《岗前培训是劳动关系还是培训关系》一文(下称原文),分析了一起酒店与职工在培训期间因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二倍工资争议案件,该案最终认定岗前培训阶段为培训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原文对此认定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文件规定内容过于陈旧,实际操作中暴露较多问题,该案存在类似困扰。二是《劳动合同法》规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世清
"企业年金"的实质是企业职工为退休养老所计划安排并投资积累的资产,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年金"保险产品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此外,"企业年金"这一称谓不仅与国际上惯用的"企业养老金"不一致,而且从字面上也不包含养老金的退休养老的特质,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混淆和误会。本文旨在挑战"企业年金"这一习惯称谓,认为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不够妥当,并指出其更准确的名称应当是"企业养老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卢有杰
FIDIC合同条件理解与译法商榷卢有杰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编制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简称FIDIC条件),在我国越来越流行。就笔者所知,国内已有多种中译本,例如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的《上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附标书、协议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欢进
谢吉斌认为"劳动力所有权是从人身权中直接分化出来的所有权,它的存在先于并决定着物质形态的所有权",这种论断是不能成立的。劳动力所有权不是从人身权中直接分化出来的,也不是先于"物质形态的所有权",更不决定"物质形态的所有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剑
拜读了《中国劳动》第2期《新闻媒介公告送达除名决定是否有效》一文后,笔者有不同意见,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天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泓远 康静萍
钱伯海教授提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是本期活劳动”,并强调“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二重性就不能成立”,“谁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一个科学体系,有如一个同心圆体系,同心圆的核心内容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物化劳动只是劳动二重性这个同心圆的外部层次。用物化劳动取代抽象劳动是不对的。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有三种形态,即潜在劳动形态、流动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只有当流动形态劳动结束时凝结为一个劳动结果,并表现为一种有形体的物质形式或物化劳动,这时才是价值表现,钱教授把劳动表现形式就当作劳动创造价...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二重性 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善明 杨致恒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吗?──与钱伯海先生商榷李善明,杨致恒钱伯海教授曾在《经济学家》1994年第2期上发表《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之我见》一文,后来又在该杂志1995年第3期上发表《劳动价值理论与三次产业》一文(以下均简称钱文,本文对钱文的引述都出自此二文,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本刊2012年第1期刊登了柴家祥法官《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应如何判断》一文(以下简称柴文)。笔者认为,该案件仍然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内容。第一,劳动关系究竟由谁认定。柴文中写到"2008年3月20日,孙某对任某的死亡提起工伤认定申请,当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兴志 刘宝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章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