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5)
- 2023(2992)
- 2022(2491)
- 2021(2278)
- 2020(1903)
- 2019(4177)
- 2018(4340)
- 2017(7593)
- 2016(4443)
- 2015(5100)
- 2014(5368)
- 2013(4911)
- 2012(4513)
- 2011(4038)
- 2010(4168)
- 2009(3827)
- 2008(3636)
- 2007(3481)
- 2006(3061)
- 2005(2731)
- 学科
- 济(12849)
- 经济(12811)
- 管理(11734)
- 业(8683)
- 企(6844)
- 企业(6844)
- 制(5275)
- 中国(5142)
- 体(4973)
- 学(4771)
- 农(4739)
- 财(4014)
- 方法(3910)
- 理论(3774)
- 银(3316)
- 银行(3303)
- 行(3220)
- 教育(3182)
- 融(3178)
- 金融(3171)
- 业经(3049)
- 数学(3040)
- 数学方法(2994)
- 地方(2993)
- 农业(2853)
- 体制(2837)
- 度(2390)
- 制度(2389)
- 教学(2254)
- 和(2216)
- 机构
- 学院(60194)
- 大学(59510)
- 研究(23032)
- 济(20839)
- 经济(20194)
- 管理(19835)
- 中国(17381)
- 理学(16335)
- 理学院(16111)
- 管理学(15726)
- 管理学院(15611)
- 科学(14928)
- 京(13777)
- 农(13482)
- 所(12331)
- 研究所(11228)
- 财(11090)
- 农业(10592)
- 江(10547)
- 中心(10396)
- 业大(10236)
- 北京(8726)
- 技术(8713)
- 院(8682)
- 范(8618)
- 省(8528)
- 师范(8462)
- 财经(8190)
- 州(8035)
- 经(7428)
- 基金
- 项目(39852)
- 科学(30169)
- 研究(29506)
- 基金(27021)
- 家(24399)
- 国家(24177)
- 科学基金(19614)
- 社会(17131)
- 省(16392)
- 社会科(16049)
- 社会科学(16046)
- 教育(13851)
- 划(13836)
- 基金项目(13751)
- 编号(12657)
- 自然(12365)
- 自然科(12063)
- 自然科学(12057)
- 自然科学基金(11823)
- 资助(11265)
- 成果(11098)
- 课题(9651)
- 体(9245)
- 重点(9149)
- 发(8564)
- 部(8328)
- 创(8024)
- 年(7782)
- 计划(7750)
- 项目编号(7578)
共检索到98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邢瑞莱
拜读贵刊2006年第5期刊登的吴绍裘同志《最低工资若干问题辨析》(以下简称吴文)一文,对文中作者关于退休人员受最低工资保护之观点不敢苟同,特撰拙文商榷。吴文中提出:“退休人员只要在法定劳动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理应受到最低工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邵祥东
2013年第3期《中国劳动》刊发了题为《劳务派遣退回解除确认违法后仲裁期间工资标准如何确定》(下称原文)的署名文章。原文分析了一起劳务派遣退回机制下的工资补偿纠纷案件,该案最终裁定以上海市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额为标准认定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补偿标准。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劳动者吴某仲裁期间的工资应以何标准支付?仲裁机构和原文认为,之所以没有以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仲裁期间工资是为了惩戒劳务派遣公司,没有以3万元标准支付仲裁期间工资是为了不有违常人的公平观念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光新 姚先国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低工资工人的收入、维护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人为干预的一种政策选择,它对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人群——其他人员的就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考察了该制度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每提高10%,其他人员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下降约为2.3%,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回归把弹性范围扩大到-0.09~-0.29,这与国际上早期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春明 王成民
案情简介卞某2009年入职某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机械工艺设计工作,双方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为每月2800元。合同于2011年12月31日到期后,因受市场需求影响,用人单位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并签发了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在经济补偿金方面,用人单位主张按照合同约定工资2800元计算,卞某主张按照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4200元计算,双方发生争议。卞某于2012年2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于3月12日开庭审理了此案。需要说明的是,当地省政府于2012年2月29日下发了《关于公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并于3月1日起执行,将原来的月最低工资标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王小霞 蒋殿春 方森辉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外资撤离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匹配得到的微观数据库,分析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是否会导致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研究表明:最低工资上升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概率,月最低工资每上升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退出中国的概率将平均上升0.0743%。本文通过两种方法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最低工资上升引起外资企业退出中国的效应在不同特征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主要导致低生产率、低端制造以及加工贸易外资企业退出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马欢 徐刚
本文构建跨省界城市对的工业企业数据集,结合国家企业注册登记数据精准识别工业企业退出年份,研究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退出的影响,并检验企业工业机器人使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将导致企业退出概率增加;而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抑制最低工资上调导致的企业退出风险。以上结果在使用跨省界区县对的宏观数据检验时依然稳健。此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节约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降低了其退出风险。本文研究对“稳企业”及产业智能化转型具有较强政策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世伟 杨正雄
依据2007年和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本文应用基于回归调整的自然实验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低技能农民工就业和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女性农民工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促进了男性农民工月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显著增长,但小时工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月工资增长幅度;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导致男性农民工工作时间显著延长。因此,政府适度渐进地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用工时间进行严格监管,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将不仅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稳定增长和抑制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持续加剧,而且不会对就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农民工 就业 工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岳 郑文平 王文凯
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我国低收入者生活水平、激发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最低工资的消费带动作用进行准确检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1992—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最低工资线家庭为研究对象,分别检验了最低工资认定及标准提升对于最低工资线家庭消费水平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发现,最低工资线家庭本身具有抑制自身消费的倾向,其消费水平也显著低于相近条件下的其他家庭,并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本文进一步以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实施为政策冲击,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于最低工资线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发现了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性结果:与收入情况相近的家庭相比,最低工资线家庭的消费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而与包括中高收入家庭在内的全部样本相比,最低工资线家庭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结果与最低工资的消费抑制倾向形成了有效呼应,同时为我国消费升级背景下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影响效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城镇居民消费 比较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路少朋 商圆月
将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与地级市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收入群体跨区域空间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收入群体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低收入群体倾向于流向最低工资标准设定较高的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收入群体流动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主要源于个体特征以及地理区位等因素差异;最低工资标准有效地提高了低收入流动群体的劳动收入,但并未对其居住意愿产生显著性影响。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丰富的政策意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丽林 鲍晓鸣
最低工资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把集体谈判制度作为约束条件纳入分析框架,并将不同国家"最低工资—集体谈判"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指出中国当前以"强最低工资弱集体谈判"模式为主导,同时存在向"相互促进"模式转变的可能,对该模式特征下最低工资对收入分配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判断。
关键词:
最低工资 集体谈判 收入分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柯 陶永朝 张超
利用全国30个省份建筑业面板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从全国来看,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进一步研究,这种正效应部分是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实现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超过该阈值,提高最低工资会增加就业。目前提高最低工资不仅有利于就业,而且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就业效应 作用机制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行 赵晓阳
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产生了持续而广泛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企业避税视角理解这一制度的潜在影响。理论上,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会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与生产调整难度,这会使企业在遭遇负面冲击时更有可能陷入经营困境,此时企业通过税收规避抵御风险的需求增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推断。企业所在地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0元,企业通过避税所带来的所得税现金流出会下降约2.52%。进一步,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企业避税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那些劳动力成本更有可能因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而增加的企业(劳动密集度较高、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和成本转嫁能力较弱的企业),以及遭遇负面冲击时更有可能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成长性较高、规模较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较少和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企业)。最后,最低工资标准上涨背景下的企业避税行为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
劳动力保护 最低工资标准 避税 所得税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林岩峰
本刊2011年第9期、第10期分别刊登了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能否认定工伤的案例分析。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受到的职业伤害能否认定工伤,在实务和理论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认为,是否认定工伤的实质焦点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是否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问题。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