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6)
2023(4304)
2022(3669)
2021(3253)
2020(2798)
2019(6096)
2018(6084)
2017(11738)
2016(6506)
2015(7258)
2014(7323)
2013(7131)
2012(6512)
2011(5875)
2010(6027)
2009(5919)
2008(5957)
2007(5472)
2006(4901)
2005(4706)
作者
(17945)
(15190)
(14980)
(14476)
(9646)
(7158)
(6817)
(5735)
(5669)
(5505)
(5230)
(5054)
(5026)
(4881)
(4866)
(4620)
(4525)
(4462)
(4367)
(4354)
(3928)
(3676)
(3575)
(3518)
(3449)
(3420)
(3398)
(3307)
(2978)
(2942)
学科
管理(26568)
(23120)
经济(23057)
(21787)
(19460)
企业(19460)
(11223)
(10586)
方法(7803)
(7667)
体制(6748)
业经(6730)
中国(6437)
(6400)
财务(6384)
财务管理(6364)
数学(6347)
数学方法(6283)
(6195)
企业财务(6003)
(5855)
(5570)
银行(5563)
(5500)
金融(5498)
(5301)
(4793)
(4780)
(4719)
制度(4718)
机构
大学(95092)
学院(94154)
(39763)
经济(38886)
管理(35142)
研究(30778)
理学(29653)
理学院(29353)
管理学(28985)
管理学院(28795)
中国(24554)
(23064)
(19543)
财经(17242)
科学(16297)
(15477)
(15348)
(15088)
中心(14050)
研究所(12968)
经济学(12713)
财经大学(12712)
(12488)
北京(12261)
(11579)
业大(11500)
(11351)
经济学院(11294)
(10878)
师范(10782)
基金
项目(59329)
科学(47480)
研究(45537)
基金(43985)
(37376)
国家(37075)
科学基金(32310)
社会(30508)
社会科(28926)
社会科学(28921)
基金项目(22917)
(22645)
教育(20887)
自然(19444)
自然科(18963)
自然科学(18959)
(18895)
自然科学基金(18640)
(18290)
编号(17972)
资助(17486)
成果(15837)
(13959)
重点(13403)
国家社会(12922)
课题(12898)
(12864)
(12532)
教育部(12435)
人文(12065)
期刊
(48229)
经济(48229)
研究(30847)
中国(22020)
(20221)
管理(15054)
学报(13030)
(12478)
科学(12237)
(11041)
金融(11041)
大学(10734)
学学(10146)
教育(9787)
财经(9605)
(8177)
农业(7756)
技术(7486)
业经(7281)
经济研究(7112)
问题(6230)
(5229)
财会(5056)
会计(4895)
理论(4712)
(4698)
(4523)
改革(4502)
(4502)
国际(4496)
共检索到150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南  
商标恶意诉讼是一种恶意诉讼行为,诚实信用原则是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的法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界定不清、规范和预防机制不足等问题,司法实践中"恶意"认定标准不同、损失赔偿标准较为复杂,不利于遏制近年来商标恶意诉讼的频发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实体法上,应明确商标恶意诉讼及认定标准,增加反赔制度。程序法上,需明晰诉前禁令制度,严格限制原告撤回起诉。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用规制机制作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措施共同保障当事人权益。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实现对商标恶意诉讼行为的有效识别和规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鑫  
专利恶意诉讼的反垄断法规制旨在寻求当事人诉权保障与公平竞争秩序维护之间的平衡,以弥补侵权法规制的局限。文章通过对美国经验的考察,发现专利恶意诉讼反垄断法规制框架的构建包括两个层面:其一,确立专利恶意诉讼的反垄断法规范型理念类型及识别方法;其二,结合反垄断法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一般框架和思路,进行专利恶意诉讼的"个殊性"考量。我国应在现有反垄断法基本框架下,将欺诈型诉讼以及无合理根据型诉讼确立为规范型理念类型,并在相关市场界定层面,综合分析专利技术的技术市场和创新市场;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层面,则应突破市场份额理论的传统思维,重点考察行为人的市场份额控制能力,以建立专利恶意诉讼反垄断法禁止判定规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刘展睿  
改革开放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契约化,但同时产生了欠薪现象。在处理有关讨薪的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分清非理性讨薪和恶意讨薪两种行为,它们除在客观方面具有相似性外,在主体、主观和社会危害性三方面均有区别。当前,社会各界将非理性讨薪行为和恶意讨薪行为予以混同,使得恶意讨薪者利用政府的维稳思维和人们对讨薪者的同情而获利。因此,急需将恶意讨薪和非理性讨薪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予以区分,并分别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刘展睿  
改革开放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契约化,但同时产生了欠薪现象。在处理有关讨薪的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分清非理性讨薪和恶意讨薪两种行为,它们除在客观方面具有相似性外,在主体、主观和社会危害性三方面均有区别。当前,社会各界将非理性讨薪行为和恶意讨薪行为予以混同,使得恶意讨薪者利用政府的维稳思维和人们对讨薪者的同情而获利。因此,急需将恶意讨薪和非理性讨薪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予以区分,并分别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强  
当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尝试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劳动争议,劳动者一方起诉用人单位的案例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恶意诉讼"的比例更是陡然增多。本文从恶意诉讼的定义入手,对劳动者在劳动争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意诉讼"行为归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同时从国家、用人单位、国外经验等等角度提出了防范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开亮  徐晓丹  
"恶意超售"是互联网背景下不诚信商家基于在线交易的特异性而实施的新型营销手段。基于其特殊的技术路径,以《反垄断》、《合同法》、《价格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规制该行为方面均存在诸多弊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恶意超售"行为具有理论上的契合性与实践中的可比优势;在定性上,"恶意超售"属于误导性宣传行为的范畴;在责任追究上,应以行政责任作为主要的法律责任规制方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舒雅雅  
恶意串通是我国民法上特有的法律行为效力瑕疵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分布散乱。《民法总则》规定的恶意串通不同于通谋虚伪表示,在要件构成上,恶意串通仅是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真实意思的联络,意在损害特定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与其保护权益性质相应的是设置相对无效的法律后果,并加以一年除斥期间的限制。以往司法实践中适用恶意串通规范的类型,要么不满足恶意串通规范的要件构成,要么法律已经设置了更加具体、明晰的规范,严格按照恶意串通规范的构成来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可以适用的范围极其有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贺雄  
《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行为的解释过于条文化,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这类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本文从"恶意透支"的主体、是否"恶意"以及是否"透支"的界定着手,探讨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提出了以后立法上需要改进的事项。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汤洁茵  
企业的终止将导致税收债务因缺乏承担主体而消灭。然而,对恶意注销企业以逃避税收债务的情形,尚无税收法律规范予以制约。本文对企业恶意注销后国家实现征税权的法律规则与法律途径加以研究,分析了类推民事法律规则适用于企业注销后税收债务追缴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税法完善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天保   牛流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颜运秋  黑白  
审计活动作为监督、评价、鉴证公共资财使用效能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审计违法事件往往牵涉到多方主体的利益和多数人甚至是全体公民的利益。通过传统诉讼途径追究审计法律责任往往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审计活动的公益性决定了可以将公益诉讼制度引入审计法律责任的追究。与传统诉讼相比,通过公益诉讼途径追究审计法律责任具有更经济、原告范围更广、“事前预防”功能更强和社会影响更广等优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榕芝  
《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已11年,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未能受到该法的规制。其中,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就是一例。对此,应该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列其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形式之一,并明确其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的承担,使《反不正当竞争法》更加完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大银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妨碍了他人对自己商标的正常使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欺骗了广大消费者和公众。很多国家的立法都明文对其进行规制,我国现行法律亦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规制。当前,对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刑法调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简建辉  何平林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恶意并购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恶意并购对于帮助股东监控经理人是有效的。具体来说,恶意并购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效率,增加股东财富,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或缓解代理成本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也应注意恶意并购机制的消极影响,它可能导致恶意并购机制运行的失效。恶意并购机制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本身是中性的。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并遏制其消极作用,将是政府关于恶意并购立法的中心思想,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并购法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