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99)
- 2023(24055)
- 2022(20328)
- 2021(18756)
- 2020(15920)
- 2019(36404)
- 2018(36089)
- 2017(69281)
- 2016(38152)
- 2015(43106)
- 2014(43122)
- 2013(42382)
- 2012(39122)
- 2011(35346)
- 2010(35753)
- 2009(33582)
- 2008(32832)
- 2007(29525)
- 2006(26026)
- 2005(23327)
- 学科
- 济(148809)
- 经济(148611)
- 管理(112451)
- 业(107386)
- 企(89639)
- 企业(89639)
- 方法(68130)
- 数学(59274)
- 数学方法(58373)
- 财(43708)
- 中国(43388)
- 农(42173)
- 业经(34495)
- 制(34260)
- 学(32926)
- 融(32217)
- 金融(32211)
- 银(32114)
- 银行(32023)
- 行(30616)
- 地方(30327)
- 贸(29465)
- 贸易(29444)
- 易(28610)
- 农业(27837)
- 务(27833)
- 财务(27725)
- 财务管理(27660)
- 企业财务(26257)
- 理论(26131)
- 机构
- 学院(546126)
- 大学(545847)
- 济(215292)
- 经济(210454)
- 管理(206939)
- 研究(185517)
- 理学(178155)
- 理学院(176119)
- 管理学(172491)
- 管理学院(171525)
- 中国(143697)
- 科学(117014)
- 京(116232)
- 财(104078)
- 农(98565)
- 所(95682)
- 研究所(86958)
- 中心(85845)
- 业大(85679)
- 江(82900)
- 财经(82112)
- 农业(77746)
- 经(74415)
- 北京(73287)
- 范(70449)
- 师范(69606)
- 院(66841)
- 州(66673)
- 经济学(65382)
- 财经大学(60815)
- 基金
- 项目(366164)
- 科学(285138)
- 基金(263586)
- 研究(260876)
- 家(232507)
- 国家(230585)
- 科学基金(196085)
- 社会(162222)
- 社会科(153708)
- 社会科学(153665)
- 省(144332)
- 基金项目(138433)
- 自然(130106)
- 自然科(127074)
- 自然科学(127037)
- 自然科学基金(124717)
- 划(121867)
- 教育(121547)
- 资助(110591)
- 编号(106156)
- 成果(87022)
- 重点(82955)
- 部(79758)
- 发(77450)
- 创(75355)
- 课题(74584)
- 科研(70633)
- 创新(70449)
- 大学(67858)
- 计划(67832)
- 期刊
- 济(235086)
- 经济(235086)
- 研究(158714)
- 中国(108387)
- 学报(94626)
- 农(89786)
- 科学(82327)
- 财(82058)
- 管理(76085)
- 大学(70714)
- 学学(66990)
- 融(60619)
- 金融(60619)
- 农业(59969)
- 教育(59823)
- 技术(47393)
- 财经(40624)
- 业经(38378)
- 经济研究(37900)
- 经(34824)
- 业(31613)
- 问题(30755)
- 版(27827)
- 统计(26306)
- 技术经济(25681)
- 科技(25579)
- 贸(25484)
- 图书(25392)
- 理论(25095)
- 业大(24186)
共检索到812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萱 姜春艳
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特征越发的相似促使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TVP-SV-VAR模型对商品金融化程度与货币政策及目标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商品金融化程度因素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且对宏观经济信息敏感度较强;商品金融化程度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影响比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商品金融化程度高的对货币政策影响持久且较为平稳,但是中短期更为显著。本研究通过分析商品金融化的不同程度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梦博 寇依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采用中国2000—202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时变及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有效地促进了高质量就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实现了对就业质量的保障,而在长期内政策效果受到削弱,这说明高质量就业的实现并非“斯须之作”。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节作用较为平稳,其影响具有滞后性,而价格型工具更能有效熨平外部冲击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相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就业质量的调控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与抗冲击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立生 杨杰
货币政策与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显著因素。考虑到经济结构时变性,本文构建TVP-SV-VAR模型,以量化分析的视角从冲击时间、响应程度、持续期三个维度考察货币政策、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流动性的时变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处于适度宽松时,会改善股票市场流动性;相反,货币政策处于适度紧缩时,会降低股票市场流动性。第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价格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调节效果更具有有效性。第三,投资者情绪提高使得股票市场流动性增加;反之,投资者情绪下降使得股票市场流动性减弱,但在不同时间点冲击程度和冲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洋 苑珺 刘腾华
作为拥有国际货币加持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基于TVP-SV-VAR模型,对美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对中国经济的动态溢出效应进行了探讨,对利率、汇率及资产价格等三个传导渠道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协同效应。在不同时间跨度下及不同时期内,美国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不同渠道对中国经济产出及价格水平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未来中国应持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强化自身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创设应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溢出效应的政策工具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洪 李树 王雨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盖静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形式上已经完成,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明显。过去,学者们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对汇率传导渠道的研究不多。从研究方法上,多使用传统的VAR模型,并未考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采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VAR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汇率波动与国内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一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带有时变性,使用传统VAR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恰当;二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关性减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汇率传导 时变参数 VAR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盖静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形式上已经完成,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明显。过去,学者们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对汇率传导渠道的研究不多。从研究方法上,多使用传统的VAR模型,并未考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采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VAR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汇率波动与国内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一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带有时变性,使用传统VAR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恰当;二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关性减弱,不稳定性增强;三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仍然存在较强阻滞。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汇率传导 时变参数 VAR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百胜 吴澄明 鲍冠豪 杨朝远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本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中国主要从总量、价格和结构上采取灵活适度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美国则实施了大规模直达实体经济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两国货币政策在对本国经济发生作用的同时,也对他国产生溢出效应。本文运用中美2007年1月-2021年3月期间的宏观经济变量,构建TVP-SV-FAVAR模型,分析两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并重点考察新冠疫情期间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结果发现,美联储货币供应量与利率调整,均会对中国各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相比于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时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及股价产生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的正向冲击,"零利率"政策同样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金融信贷、人民币汇率产生正向冲击且持续期较长;反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通货膨胀几乎不产生影响,对其余经济变量的影响更多呈现短期特征,长期则不显著,且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来自疫情而非中国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陶士贵 范佳奕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背景下,QFII制度(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实施,为国际资本流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该文以QFII作为代表,通过构建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与股票价格的联动模型,并引入TVP-SV-VAR实证模型,讨论汇改后2005年8月-2017年6月QFII、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三者的联动关系呈现出明显时变性特征,且在不同时间与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影响程度均不同。最后提出完善QFII管理机制、优化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加强短期国际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短期,而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长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力军 张云 李珍珍
本文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动引起公众收入预期和价格预期的同方向变化;名义利率变动引起公众收入预期的反方向变化,对公众价格预期的影响很微弱。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预期波动,央行货币政策的响应是迅速的。针对当前的经济下滑,货币政策应采取适度调低名义利率、继续稳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有利于提振公众收入预期,并防止公众高价格预期;应以宽松货币政策为辅,积极财政政策为主。
关键词:
公众预期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VAR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文章应用贝叶斯框架下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主要国际货币区的货币政策(文章简称为"国际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我们发现国际货币政策在方向和力度方面的调整和变化能够通过其与中国的利率之差表现出来,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贸易差额产生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首先,从影响的程度来看,国际货币政策在推出或退出等方向性变化时溢出效应尤其明显;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在不同时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对中外利差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外利差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时变特征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检验
利率对股价的间接时变影响——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美联储货币政策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TVP-VAR-SV模型的省际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市场压力——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时变影响——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基于SV-TVP-VAR的中国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双支柱”政策调控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时变关系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基于TVP-VAR-SV模型的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基于DMA-TVP-FAVAR模型和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