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7)
- 2023(4802)
- 2022(4056)
- 2021(3754)
- 2020(3099)
- 2019(6977)
- 2018(7058)
- 2017(12696)
- 2016(7142)
- 2015(8200)
- 2014(8385)
- 2013(8089)
- 2012(7442)
- 2011(7101)
- 2010(7236)
- 2009(6772)
- 2008(6968)
- 2007(6694)
- 2006(6019)
- 2005(5516)
- 学科
- 济(27926)
- 经济(27896)
- 管理(26438)
- 业(24236)
- 企(21350)
- 企业(21350)
- 方法(10670)
- 理论(8687)
- 业经(8458)
- 财(8344)
- 学(8231)
- 农(7830)
- 中国(7410)
- 数学(7350)
- 数学方法(7240)
- 教育(6703)
- 技术(6464)
- 制(6393)
- 贸(5999)
- 贸易(5993)
- 和(5977)
- 务(5907)
- 财务(5890)
- 财务管理(5866)
- 易(5806)
- 企业财务(5512)
- 农业(5355)
- 策(4941)
- 划(4746)
- 教学(4672)
- 机构
- 学院(111209)
- 大学(110572)
- 济(40302)
- 管理(40134)
- 经济(39235)
- 理学(33448)
- 研究(33302)
- 理学院(33027)
- 管理学(32463)
- 管理学院(32246)
- 中国(26155)
- 京(23757)
- 财(21256)
- 科学(20433)
- 江(19294)
- 范(17392)
- 师范(17276)
- 所(17246)
- 财经(16330)
- 州(15819)
- 农(15508)
- 中心(15156)
- 研究所(15018)
- 北京(14795)
- 经(14515)
- 业大(14132)
- 师范大学(13545)
- 技术(12707)
- 经济学(12065)
- 农业(11901)
- 基金
- 项目(63377)
- 研究(50632)
- 科学(49687)
- 基金(44252)
- 家(37770)
- 国家(37366)
- 科学基金(32112)
- 社会(31117)
- 社会科(29265)
- 社会科学(29257)
- 省(25490)
- 教育(24551)
- 编号(22900)
- 基金项目(22843)
- 划(20769)
- 成果(20068)
- 自然(19428)
- 自然科(18965)
- 自然科学(18962)
- 自然科学基金(18650)
- 资助(17432)
- 课题(15622)
- 项目编号(14388)
- 重点(14288)
- 创(13799)
- 部(13770)
- 发(13327)
- 年(13210)
- 性(13075)
- 创新(12668)
共检索到178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彬
商品价值 ,实质上是人们以社会必要劳动为基准 ,对商品生产行为所作出的一种肯定性评价。知识对商品价值生产的作用 ,是通过优化物化劳动资源与活劳动资源的秉赋、拓展人们对自然资源认识的广度与深度 ,进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变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而间接实现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彬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和与先进劳动生产率相关联的劳动支出总量。一般剩余价值水平及其变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含量及其变动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则在于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分布。必须保护知识要素所有者的权益并承认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剩余价值本质 知识 剩余价值生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安
不是任何抽象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是具有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的抽象劳动才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同时存在,三者互为前提,相互联系。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补偿性和交换性在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形成商品价值性质。商品价值性质的核心是生产者的劳动时间与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关系。价值性质范畴有助于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为判断劳动是否生产商品和形成价值提供新的视角。依据商品价值性质有助于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使劳动价值论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坚持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的前提下 ,对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量形成中的作用或贡献也作了科学阐述和客观评价。其中 ,节省活劳动和降低商品价值量是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或贡献之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程恩富
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上 ,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这一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作一新的创造性发展 ,认为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反向运动的表述只是一种实际状态 ,而非全部状态 ,且不完全适应纵向分析 ;强调就一般意义上讲 ,个别企业、同一部门或行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会使商品价值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这是因为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劳动复杂化和熟练化的提高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变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炳炎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涉及对价值规律的理解。长期以来,理论界尽管对价值规律的探讨颇多,但并没有准确地把握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并没有取得对价值规律本质的全面完整的认识。尤其是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的流行观点仍存在片面性。本文主张必须用价值量的动态决定过程来表述价值规律,提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具有四层含义的统一的完整的概念。它对价值量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完整的动态过程。本文依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个层次的含义,以及作为整体的完整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在运动中决定价值量及其变动的论述,对价值量决定规律作出了全新的解释。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决定 价值规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学英
论情报商品价值量李学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湖北430077)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magnitudeofvalueabouttheinformationcommodityinChina.Fromthisresp...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文汇
本文主要分析商品与环境的关系,提出商品的环境价值属性应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过程中对人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环境资源价值的计算方法,以便将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优化决策之目的。
关键词:
商品环境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崴
知识商品具有知识产品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区别于非商品性知识产品的特殊属性。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赋予使用者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不是知识的使用价值,而是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商品的生命周期决定其价值转移与补偿周期;原创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由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复制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原创性知识商品价值摊销额与生产复制品时新增价值量的总和。
关键词:
知识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价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有伦
商品价值新论许有伦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虽然具有科学性,但它并非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它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本文将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发展商品价值理论提出一些看法,我的观点正确与否,请学术界同仁多多赐教。一、商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冒天启
孙冶方(1908.10.24—1983.2.22),江苏无锡人,是中国经济学界几代人都敬仰的一位颇具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独立思考,按照价值规律内因论和商品生产外因论发展了经济学思想,是中国经济学界对自然经济论进行批判的先行者,是对传统经济体制实行改革的最早倡导者,是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学新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