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6)
2023(7480)
2022(6241)
2021(5796)
2020(4747)
2019(10478)
2018(10565)
2017(19321)
2016(10280)
2015(11184)
2014(10999)
2013(10651)
2012(10057)
2011(8892)
2010(9054)
2009(8651)
2008(8745)
2007(8191)
2006(7088)
2005(6411)
作者
(29579)
(25062)
(24833)
(23425)
(15993)
(12003)
(11143)
(9569)
(9458)
(9035)
(8479)
(8425)
(8165)
(8027)
(7799)
(7587)
(7522)
(7265)
(7257)
(7185)
(6174)
(6075)
(5882)
(5671)
(5635)
(5584)
(5460)
(5453)
(5076)
(5047)
学科
(39183)
经济(39140)
(38048)
管理(37260)
(33042)
企业(33042)
方法(16828)
技术(15445)
数学(13757)
数学方法(13507)
中国(12462)
技术管理(11884)
(10804)
业经(10271)
(9545)
(9261)
理论(8082)
(8081)
贸易(8071)
(7850)
(7617)
农业(7592)
地方(7197)
(6544)
(6453)
(6271)
财务(6258)
财务管理(6242)
(6226)
银行(6202)
机构
大学(146810)
学院(146750)
(58618)
管理(57648)
经济(57429)
理学(49983)
理学院(49422)
管理学(48420)
管理学院(48144)
研究(47970)
中国(36469)
(30895)
科学(30303)
(26211)
(24195)
(23681)
(22888)
研究所(21956)
中心(21733)
业大(21514)
财经(20853)
(19106)
北京(19045)
师范(18873)
(18858)
(18409)
经济学(17870)
(17869)
农业(17817)
技术(16850)
基金
项目(98888)
科学(79267)
基金(71918)
研究(71311)
(63275)
国家(62709)
科学基金(54649)
社会(46702)
社会科(44253)
社会科学(44245)
(40139)
基金项目(37709)
自然(35530)
自然科(34869)
自然科学(34860)
自然科学基金(34279)
教育(33622)
(33219)
资助(28636)
编号(27266)
(26850)
创新(24018)
重点(22392)
成果(22180)
(21326)
(20714)
课题(19864)
(19834)
国家社会(19370)
(18840)
期刊
(65770)
经济(65770)
研究(42685)
中国(35424)
管理(26352)
学报(24206)
科学(22978)
(21154)
(20838)
教育(19870)
大学(18828)
学学(17718)
技术(14693)
农业(13845)
(11854)
金融(11854)
业经(10876)
财经(10741)
经济研究(10466)
科技(10431)
(9427)
技术经济(8863)
(8235)
问题(7878)
(7582)
(7323)
(7321)
(6957)
论坛(6957)
统计(6734)
共检索到225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建华  
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三种劳动是耗费劳动、传导劳动和凝结劳动。耗费劳动是正在进行的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本身并不是价值;传导劳动表现为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在本期劳动过程中起着把活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中去的作用;凝结劳动是凝结在劳动对象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即价值实体。劳动对象是耗费劳动是吸收器。耗费劳动与凝结劳动既不同质也不同量,耗费劳动能否成为凝结劳动或在多大量上成为凝结劳动取决于传导劳动的效能和劳动对象对耗费劳动的吸收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天培  
对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劳动的两层含义的界定中,可推出马克思关于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结论,以及今天必须充分肯定这一结论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定中  
先进技术具有比社会平均技术更高的生产率,用于生产时可以代替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利用它所生产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使较少的劳动创造较多的社会价值。但先进技术是技术创新劳动的产物,因此它的上述作用体现着技术创新劳动独特的贡献。技术创新劳动的特点说明它是某种倍加的复杂劳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晓维  傅广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尽管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所组成的总体劳动,在价值创造和实现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但其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科技劳动和经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当代社会的劳动及其劳动价值的再认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国燕  
服务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它创不创造价值,历来是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社会中日益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积极作用的今天,对服务劳动的性质及价值创造的问题给予正确、清楚的阐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一、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从历史上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最初是由魁奈提出的。作为重农学派的代表,从狭隘的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为创造了纯产品,而工业部门工人的劳动不增加物质的量,只改变物的形式,所以工人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捷  
在传统剩余价值论的架构中,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只存在零和关系。本文试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论证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可能存在的正和关系。经历了有关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长期争论,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工人技能升级的长期趋势。这一点为我们运用"成正比"理论奠定了经验的前提。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在国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以技术变革和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为基础的价值形成过程,并据以论述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正和关系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这种在不同层面存在的正和关系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规律的抵销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享光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职能分工的发展 ,智力劳动特别是科学劳动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财富的生产上是这样 ,而且在价值的创造上也是这样。本文认为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价值的创造越来越取决于科学劳动的状况。本文提出了科学劳动两重形态的理论 ,阐明了两种形态的科学劳动在价值创造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俊  
本文从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对价值的创造及其分配两个方面深化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讨了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途径及具体形式 ,针对这三种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特性和重要性 ,提出了创新其分配方式的相关设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太康  
高科技条件下创造价值的源泉仍然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其中,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劳动,它在创造价值的活劳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应以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为中心,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导向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为民  
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被描述为: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一般意义上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且主要来源于劳动者的创新性劳动。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创新性劳动呢?首先,在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的今天,生产活动呈现出非物质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产品的轻型化,生产过程的软件应用程度提高,智力和知识等非物质因素重要性凸现。这种非物质化趋势表明智力和知识、信息等人的因素在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小宝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安铁通  
目前,非实体性生产要素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日益突出。作为一种非实体的生产要素,管理劳动者具有稀缺性的特点。管理劳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实体性生产要素为特点的生产关系结构,而且改变了传统的财富分配关系。因此,管理者的收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获取工资,另一方面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民  
作者根据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理解,认为生产劳动与创造价值劳动的内涵是不同的,外延上是不重合的,生产劳动与其是否创造价值并无必然联系;从商品社会劳动本身的特点分析,一切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第三产业的绝大部分劳动都具有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的意义,从而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由此作者认为,马克思对创造价值劳动尤其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创造价值劳动的科学分析,使他的价值论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计实践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广平  易杨  高园  
广为流行的观点即认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在相同时间创造更高价值的观点 ,误解了马克思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思想 ,使其陷入“循环证明”的困境。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 ,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 ;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是属于劳动力价值生产、再生产问题。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 ,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 ,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多少报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