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57)
2023(17859)
2022(15164)
2021(13996)
2020(11768)
2019(27233)
2018(26881)
2017(51778)
2016(27651)
2015(31165)
2014(30583)
2013(30144)
2012(27549)
2011(24323)
2010(24199)
2009(22059)
2008(21704)
2007(19085)
2006(16613)
2005(14114)
作者
(78089)
(65117)
(64452)
(61211)
(41286)
(30891)
(29419)
(25501)
(24691)
(23111)
(22266)
(21906)
(20558)
(20402)
(20011)
(19623)
(19351)
(19345)
(18710)
(18417)
(15984)
(15747)
(15581)
(14964)
(14427)
(14421)
(14388)
(14328)
(12988)
(12782)
学科
(113324)
经济(113203)
(97814)
管理(90150)
(86043)
企业(86043)
方法(52247)
数学(42599)
数学方法(42040)
(35166)
业经(33296)
(32691)
中国(28807)
地方(24661)
农业(24535)
(23341)
财务(23263)
财务管理(23232)
企业财务(21975)
技术(21368)
(20881)
(20598)
(20561)
贸易(20546)
(20505)
理论(20395)
(19913)
(18118)
环境(17635)
(16909)
机构
学院(385999)
大学(382942)
管理(159111)
(153113)
经济(149773)
理学(137666)
理学院(136183)
管理学(133761)
管理学院(133036)
研究(122289)
中国(93154)
(83180)
科学(76655)
(69461)
(62720)
(59595)
业大(58278)
(56845)
中心(56779)
财经(55803)
研究所(54184)
北京(52153)
(50867)
(49478)
师范(49053)
农业(48940)
(46173)
(45737)
经济学(44716)
商学(41567)
基金
项目(268271)
科学(212336)
研究(196757)
基金(194966)
(169165)
国家(167699)
科学基金(146444)
社会(124302)
社会科(117834)
社会科学(117803)
(105048)
基金项目(104337)
自然(96166)
自然科(93969)
自然科学(93947)
自然科学基金(92238)
教育(89543)
(87714)
编号(80822)
资助(79205)
成果(63299)
重点(59461)
(58164)
(57272)
(57151)
课题(54348)
创新(52959)
科研(51195)
国家社会(50900)
教育部(49951)
期刊
(168931)
经济(168931)
研究(109183)
中国(71861)
管理(60863)
学报(57752)
(57010)
(54904)
科学(54418)
大学(44778)
学学(41815)
教育(40528)
农业(39818)
技术(36631)
业经(30445)
(29620)
金融(29620)
财经(26512)
经济研究(25600)
图书(23582)
(22757)
(22548)
问题(22277)
技术经济(20190)
现代(18728)
科技(18579)
商业(17899)
资源(17793)
理论(17682)
(17344)
共检索到561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弘  牛艳华  
商务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北京商务服务业发展成效较好,空间分布特点明显,形成了"市场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等几种典型聚集区建设模式,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等特色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相继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成为北京商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嫮  张强国  杜恒  罗芬  
论文选取2015年北京电影企业领衔出品的115部影片为样本构建了北京电影产业网络。在此基础上,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了北京电影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了北京电影产业的网络权力分布。研究发现:①北京电影产业拥有4种类型的集聚区,前3种受市场机制下的路径依赖作用,位于城市核心老城区;第4种受政府规划作用,位于城市远郊区。②北京电影产业网络中权力的分布非常不平衡,4家国有电影企业占据了权力的核心。这4家国有电影企业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具有高度的组织制度邻近性,它们依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内部的股权网络,形成资本、人员、技术、信息交流的密切通道,并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协调整个北京电影产业网络的组织运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以北京市第二次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分异性、行业分异性和行业间空间一致性等特征。宏观上,在城六区呈现以西北—东南为轴向,在全市域范围内以东北—西南为轴向的向心分布,微观上,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两轴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空间一致性判别的结果显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一致性最低,研发设计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一致性较高。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产业升级的空间表现,同时也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走向。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研究提出了以主导产业空间布局规律为基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基于行业一致性统筹产业空间优化市域功能分区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明华  惠国琴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经济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变化历程,目前服务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比重也超过60%,北京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大都市经济形态的服务型城市。文章重点分析了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及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多中心集聚"分布;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区县差异明显,地域分工已经形成;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晓涛  李芳芳  
分析了近10年来北京市物流产业集群变迁的轨迹。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内部物流空间结构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发生了较大的变迁,表现为部分传统优势物流集聚区的加强、部分新兴物流集聚区的崛起及部分物流集聚区的消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鹏  单林幸  曹丹丹  
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北京乃至全国产业整体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商务服务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测算出北京市六大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竞争力水平,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如何提高各集聚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邵晖  吕思琦  
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关系着居民生活品质,更对治理"城市病"、缓解社会空间分异和培育城市功能多中心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其人均规模聚类模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分布的核心-边缘格局使得区际和圈层分化突出,设施规模总体上从中心向外蔓延扩散,尚未形成明显的多中心格局;热点分析显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聚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施昱年  张秀智  
本文以北京市东二环交通商务区服务业和楼宇为研究对象,通过产业感应度与影响度分析、关联度R值计算及数据包络分析法,探讨商务区服务业集群内各个楼宇的行业集聚多样性与其行业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楼宇内聚集的行业越单一,越能发挥规模化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入住了总部企业的楼宇,总部企业规模越大,楼宇的生产效率越高。因此,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应追求楼宇内单一行业的高度集聚,以提高生产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芳芳  张晓涛  李晓璐  
以北京市城六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适度性进行评价,首先利用区位熵指数对其集聚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突变级数法来研究集聚效率,通过集聚规模和集聚效率的对比,判断城六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是否处于集聚适度范围,进而检验城六区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是否还未发生显著集聚效应,或者已经集聚适度甚至过度。结果表明: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代表,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集聚态势呈现明显的差异,而且并非所有产业集聚效率与集聚程度成正相关,有些地区的部分行业还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态势;而有些城区的部分行业则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率,处于集聚适度性范围之内,较合理;同时有些城区的部分行业过度集聚和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易虹  李响  
20世纪90年代,商务服务业在广州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着快速的变化。试图分析经济转型期内广州市商务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至21世纪初,广州的商务服务业已进入空间集聚的发展阶段。它们在城市中心的集聚,促进了广州CBD区域的形成。所表现的集中和分散并存的空间特征,体现了我国城市传统功能结构不断重构的空间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跃刚  郭龙飞  吴艳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为上海现代物流业、航运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研究以北外滩13栋楼宇541家企业为样本,基于Arc GIS10.2分析平台,运用复杂网络、空间GINI系数、HHI指数、E-G指数、点度中心度对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内企业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的分布模式,已形成航运服务生态圈,高度集聚了效率型、影响力和高技能劳动类型企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跃刚  邓肇隆  
选取北京中央商务区内16栋楼宇作为样本,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方法,从行业、企业类型、影响力企业、劳动力技能类型四个维度研究了16栋楼宇内756家企业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主要行业呈一定程度的聚集状态;国有企业聚集明显,三资、民营及其他类型企业聚集不明显;有影响力的企业聚集明显;进驻楼宇的企业大部分是高技能劳动力类型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婉怡  方永恒  
基于文化产业微观主体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最邻近指数等方法,分析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藏羌彝走廊文化企业分布不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表现出"自西向东""南北发散"的递增态势;(2)藏羌彝走廊在空间上主要以"枢纽城市"为单一集聚点,部分枢纽城市呈现多辐射集聚的特征;(3)通过对比五大枢纽城市发现,藏羌彝走廊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在文化企业空间集聚过程中所起的辐射作用明显大于西部地区,且集聚强度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明显;(4)异质性文化企业主要呈现"小集聚,大分散""大集聚,小分散""规模不等集聚连绵区""规模相似连片集聚区"等4种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惠萍  
文章以福建省为例,从邻近知识源、邻近相关企业和邻近城市中心区域等角度探讨信息服务企业的区位策略对集聚的影响。在分析福建省信息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以86个区(县)和1076个邮编区为空间单元,应用负二项分布模型研究区位策略对信息服务业和三个子行业企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单元变小,能够更细致地刻画出各个区位因子对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程度。福建省信息服务企业主要集聚在城市中心区域,邻近同行业代表性企业和企业众多的开发区,邻近大学和科研机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郊区化倾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吉  吴凌燕  秦波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格局;而在大尺度上,企业与就业的行业集聚程度排名并不吻合。(3)相较于劳动力池、资源禀赋等因素,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小尺度内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以紧凑的空间为载体来促进人际交流并传播缄默知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