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9)
2023(16436)
2022(14458)
2021(13488)
2020(11469)
2019(26567)
2018(26413)
2017(52108)
2016(27894)
2015(31212)
2014(31155)
2013(30853)
2012(28458)
2011(25571)
2010(25465)
2009(23568)
2008(23028)
2007(20129)
2006(17698)
2005(15453)
作者
(79586)
(66443)
(65827)
(62760)
(42107)
(31783)
(30021)
(25962)
(25160)
(23591)
(22527)
(22062)
(20944)
(20819)
(20563)
(20256)
(19679)
(19630)
(18956)
(18861)
(16353)
(16237)
(16128)
(15060)
(14879)
(14684)
(14481)
(14406)
(13292)
(13058)
学科
(117968)
经济(117838)
管理(81092)
(79017)
(64802)
企业(64802)
方法(56432)
数学(49824)
数学方法(49215)
(31991)
中国(30821)
(30414)
业经(25821)
地方(24913)
(23394)
(22592)
贸易(22579)
(22208)
(21888)
农业(21170)
(19095)
财务(19026)
财务管理(18980)
技术(17950)
企业财务(17863)
(17677)
银行(17623)
理论(17524)
(17376)
环境(17272)
机构
大学(400447)
学院(398874)
(164443)
经济(161107)
管理(160093)
理学(139683)
理学院(138126)
管理学(135693)
管理学院(134977)
研究(130394)
中国(97078)
(84469)
科学(79379)
(75954)
(64200)
财经(61614)
(60935)
中心(59252)
研究所(58492)
业大(58197)
(56535)
(56060)
北京(53243)
(51703)
师范(51208)
经济学(50497)
(47962)
农业(47741)
(46164)
财经大学(46125)
基金
项目(273883)
科学(216393)
基金(200281)
研究(200142)
(173888)
国家(172519)
科学基金(149066)
社会(127115)
社会科(120573)
社会科学(120543)
基金项目(106233)
(105462)
自然(97008)
自然科(94752)
自然科学(94728)
自然科学基金(93045)
教育(91938)
(89192)
资助(83516)
编号(81228)
成果(64911)
(61251)
重点(61137)
(58515)
(56669)
课题(55267)
创新(52875)
教育部(52816)
科研(52455)
国家社会(52410)
期刊
(174062)
经济(174062)
研究(116605)
中国(68237)
学报(60358)
管理(58423)
(56801)
科学(56307)
(54380)
大学(46485)
学学(43952)
教育(39895)
农业(37827)
技术(34788)
(33986)
金融(33986)
财经(29968)
业经(29409)
经济研究(28577)
(25670)
问题(23488)
理论(19656)
技术经济(19615)
(19382)
统计(19086)
商业(18976)
图书(18573)
(18400)
科技(18282)
实践(17814)
共检索到571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军  崔春梅  
产业集聚导致特定空间的商务成本变动,是推动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寻求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商务成本内在构成纳入分析框架,分析不同产业对商务成本构成敏感度的差异导致它们在特定区域内的协同定位;文章基于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商务成本的不同构成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均衡关系及动态影响,认为产业结构不同形态对商务成本不同构成的敏感度差异使二者的动态影响呈现多元效应,差异化的商务成本控制战略有利于产业链的离散化布局和区域分工的形成。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张伟  
构造了考虑产业结构影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我国1990-2009年的跨产业部门时间系列数据,采用岭回归的方法计算出三次产业比重对要素产出弹性的影响系数,以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初次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步推进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有助于改善初次分配恶化的局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德智  邵慧敏  秦超  
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尽管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显露出较大的地区性不平衡。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DSSM),以2005年为基期,分别对四大地区2006-2012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地区种植业产业结构相对较好,但渔业、牧业、林业产业结构相对较差;四大地区中,东、中部地区渔业产业结构最不合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不合理的是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总体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凯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与理论不相符合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钱纳里的“世界标准结构”,阐述了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并得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产值份额的提高,是三次产业结构改善的标志的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金秀  
现有研究成果以全国各地均质性为暗含的假设前提,关注产业间以及税种间的税负差异,而地区间税负差异几乎成为主流研究的盲点。我国按产业升级导向设计的现行税制和分税体制具有合理性,但在各地既有产业结构下,加大了地区间财税收入的差异,导致区域间财政经济失衡、各地间税负不公,地区税收和税负错位,从制度上阻碍了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本文基于我国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拟破解税制导向的悖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树毅  高峰  张燕  
文章采用2005-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城市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投资结构与环境效应的关系。研究显示:各经济区的SO2和烟尘排放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环渤海和珠三角的水污染存在恶化趋势。环渤海、长三角的工业化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国内企业已对环境污染无消极影响,FDI亦不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但在珠三角却是存在的,且珠三角工业化仍以环境污染的加剧为代价。从城市规模而言,环境污染在规模较小的城市更为严重。因此,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实行有差别的环境政策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毅   杜凤龙   徐政  
产业结构升级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而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七大城市群城市的地方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通过文本分析法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新质生产力注意力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新质生产力注意力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这种促进作用在特大型及以上城市、中部城市群城市和东部城市群城市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新质生产力注意力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存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可为地方政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伞锋  
借鉴国际上常用的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外开放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净出口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测算后,本文认为三大地区间对外开放度的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在进一步分析东部地区FDI与进出口贸易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对东中西部间对外开放度差异的扩大,以及东部地区各省对外开放度的差异给出了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胜娟  
文章利用结构变动度和Theil差异指数对我国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做波动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丽  陈迅  汪德辉  
本文利用动态CGE模型,通过投资动态机制与价格的内生化,并考虑资源限制及生产要素间的替代性,先完成历史模型更新投入产出数据,然后构建基线模拟封闭准则,以逐年递归动态求解方式,进行2007-2012年我国17部门的产业结构预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强  
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多样化经济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户兼业现象越来越普遍。据第一次农业普查,1996年农户兼业率为43.18%,其中二兼农户(以非农为主)占15.52%。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文珠  
1.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一是要加强农业整体的管理,对农业发展进行创新,用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用现代营销方法来销售农产品,使得农产品供需大体一致,农产品市场实现均衡;二是要改善农业的环境,减少污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天然无污染农产品;三是把农业的发展同现代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可以在城市郊区发展农业旅游。同时,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把农业的发展同互联网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得农产
关键词: 农产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丽  
文章对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模型设定与检验,剖析了各个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变动,为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靳卫东  周光锋  
产业结构转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我国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化正处于不同阶段,这反映了产业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作用。长期以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制约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使我国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具有了独立的特征。不过,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减弱,产业结构转化对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艳华   张超   李松  
城市群是制造业结构调整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2011—2021年数据,从城市层面探讨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其中,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对其合理化的影响作用,大湾区城市群的情况则相反。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非线性影响特征。劳动技能结构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影响机制。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化应用水平、数字产业化水平和数字化发展环境等维度存在差异。各地应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完善城市群内部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协调联动,健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