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0)
2023(2762)
2022(2417)
2021(2459)
2020(1989)
2019(4225)
2018(4078)
2017(7606)
2016(4376)
2015(4983)
2014(4934)
2013(4693)
2012(4627)
2011(4161)
2010(4388)
2009(4295)
2008(4758)
2007(4367)
2006(3914)
2005(3558)
作者
(13292)
(11191)
(11047)
(10686)
(7211)
(5448)
(5016)
(4339)
(4226)
(4097)
(3875)
(3723)
(3601)
(3601)
(3563)
(3394)
(3336)
(3307)
(3287)
(3201)
(2868)
(2816)
(2697)
(2597)
(2589)
(2584)
(2515)
(2454)
(2424)
(2329)
学科
(16402)
经济(16376)
管理(14923)
(12212)
(11051)
企业(11051)
方法(7310)
数学(5777)
数学方法(5567)
(5317)
(5059)
(4920)
(4894)
中国(4513)
(3981)
业经(3857)
(3642)
财务(3634)
财务管理(3621)
理论(3504)
(3427)
企业财务(3386)
体制(3149)
工作(2982)
(2892)
农业(2751)
(2731)
(2677)
银行(2667)
教育(2654)
机构
大学(67281)
学院(65411)
研究(22748)
管理(22484)
(22014)
经济(21378)
理学(18928)
理学院(18684)
管理学(18083)
管理学院(17966)
中国(17783)
(14830)
科学(14763)
(12159)
(12009)
(11893)
研究所(10641)
中心(10602)
(10510)
业大(9740)
北京(9393)
财经(9321)
农业(9320)
(9291)
师范(9184)
(8424)
(8348)
(8217)
师范大学(7395)
(7267)
基金
项目(40119)
科学(30764)
基金(28849)
研究(28443)
(25513)
国家(25264)
科学基金(21003)
社会(17751)
社会科(16613)
社会科学(16606)
(15048)
基金项目(14546)
自然(13592)
教育(13573)
自然科(13263)
自然科学(13260)
自然科学基金(12998)
(12840)
资助(12217)
编号(11434)
成果(10712)
重点(9164)
(8918)
课题(8154)
科研(7646)
教育部(7599)
(7594)
(7575)
大学(7560)
(7546)
期刊
(28235)
经济(28235)
研究(19300)
中国(15445)
学报(13882)
(11913)
科学(11587)
(10818)
大学(10691)
学学(10000)
管理(9277)
教育(8839)
农业(7852)
(5656)
金融(5656)
技术(5363)
财经(5235)
(5056)
(4552)
图书(4123)
业大(3907)
业经(3774)
经济研究(3747)
(3726)
统计(3563)
问题(3454)
农业大学(3377)
社会(3322)
(3173)
(3096)
共检索到104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谈萧  
前近代中国民间社会的治理以简约治理为特征,官方介入的程度并不深。近代以来的商会法变迁显示,官方治理取代简约治理成为民间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官方介入民间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从近代以来中国商会法的变迁可以看出,官方介入民间社会既不同于前近代的简约治理,也不同于西方的规制治理,而是形成了一种以官治规则为主导,同时参酌民间规范的官治秩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靖国  
财政资源汲取能力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需要好的税收治理秩序。本文基于国家征税逻辑与纳税人遵从度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描述税收治理秩序转变的模型,并运用博弈论探讨了"任务治税"与"依法治税"两种税收治理秩序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指出我国税收治理秩序要实现"任务治税"向"依法治税"的转变,首先需要的是政府遵守征纳之间的权责边界,并通过社会共识的形成以改变博弈各方的成本收益函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蔚  
法国法上的法律保留最初在平衡立法与行政立法权限时发挥作用,使权力配置从规范上的“平行型”转变为实践中的“垂直型”。具体而言,法国宪法规范层面对立法事项进行明确列举,形成了立法权与行政立法权泾渭分明的“平行型”规范构造,有了行政保留的最初想象:制宪者希望以此限制议会立法无序扩张。然而,法律保留的实效更多取决于法院判例中对议会立法保留领域和行政立法领域的理解,尤其是依赖于最高行政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以及宪法委员会对法律和法规权限配置是否合乎宪法的判断。一方面,最高行政法院作为行政权的捍卫者,虽试图运用法律屏障理论强化行政立法自主空间,但遭遇了来自实证法的强力反击;另一方面,宪法委员会运用合宪性保留审查技术,强化作为审查基准的“立法懈怠”概念,从而进一步挤压了行政立法空间,反向促进了议会立法的强度,形成了“垂直型”立法权限配置。然而,伴随实践变迁,法律保留机制从立法和行政立法权限配置工具逐渐转变为了法秩序的整合工具,宪法规范全方位作用于立法权,助力了客观法秩序“宪法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万里  徐铁梅  
制度变迁是既有制度功能、政治压力、社会压力、文化演进、意识形态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素作用使得相对价格发生改变,从而出现了新的潜在利润,使获利成为可能。制度变迁是个体选择与集体行动在追求潜在利润过程中博弈的结果。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在好的制度基础上,而好的制度应形成利益结构引致的均衡点。制度设计的奥秘在于使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形成一种共赢共生的合力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振国  张思光  
目前,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解构,对于其形成及演化的分析较少,而演化研究中,借用生物学隐喻类比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则由于语义转化导致的困境,解释力较弱。本文尝试引入秩序变迁的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理清其脉络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思明  田雄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对建国后关中地区两个村庄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作用下,乡村区域治理秩序不同,乡村区域公共产品和参与公益事业的水平也不同,借用象限来表达三者间的动态关系。以此为视角,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由于村庄利益博弈、基层政府理性不作为以及国家刚性制度的缺失,该地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治理秩序。文章最后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要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治理秩序,政府制度供给责任不容推卸。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俊  
本文将中国近40年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变迁过程分为管理体制改革、支付体系形成、技能增值和制度创新四个阶段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校企合作制度变迁的核心旨在构建一个市场组织,并不断完善内部治理、节约技能形成过程的交易费用,达到完成校企合作收益与效率的统一。深层逻辑在于校企合作组织以产权秩序重构为先导,辅以配套的技能形成一个特定市场半径下完整的成本分担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润林  
从国企高管收入分配制度设计、与企业真实业绩脱钩、留存利润偏高、盲目攀比、晋升受阻官员的经济补偿和内外部约束六个方面对国企高管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表明,规范国企高管收入分配制度应从科学制定分配指导原则、合理挂钩国企高管薪酬与真实经营业绩、进一步提高国企税后红利上缴比例、严格限定享受高薪酬国企高管的范围、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内外部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芝洲  蔡文兰  
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职业教育秩序有着更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职业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面临失序之困局,表征为职业教育价值失落、结构失衡和制度失范。从根本上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失序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失序,在这种失序中必将孕育着新的秩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兰日旭  
新航路开辟至今,处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核心国家尽管出现了多次变更,但从未改变已有秩序规则的不对称、利益配置的非中性等特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渐趋融入已有秩序的同时,也谋求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然而,这一过程会遭遇原有秩序的干扰、阻碍。我国经济的崛起是在和平复兴的条件下渐渐推进的,自然我国所谋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无法建构在过去不公平、不合理的秩序基础之上,而是以和谐共赢为目标。在新秩序的策略选择中,我国一定要采取"和而不同"和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策略,而无法一蹴而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曹海林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作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对苏北窑村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大致趋势。村落公共空间在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演变趋势正折射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所发生着的巨大变化,正式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治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而是更多的依靠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长明  
金融秩序问题及其治理王长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常的金融新秩序,是我国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当前金融秩序的混乱现象1.融资行为混乱。在资金普遍紧缺的情况下,为摆脱困境,各路诸侯大显"神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游春  
许多治理机制可以打破交易中存在的囚徒困境所带来的低效率均衡,自发的私人秩序、有组织的私人秩序和公共秩序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城市居住小区的业主要实现有效的资源合作治理,必须让这些秩序及其组合发挥作用。由于业主自治具有公共资源管理性质,缺乏市场激励机制,因此现实中存在了种种障碍和弊端。论文主要探讨了业主内部应如何建立起私人秩序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军华   王丽莎   吕培亮  
城乡融合进程中村落共同体秩序变迁的多元动力机制及多样实践样态,使得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呈现出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等实践特征。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社会学理论启示,构建内生力、政府力、市场力三维一体分析框架,以贵州省H市S镇L村为例,从生产生计、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村落治理四个维度系统阐释村落共同体秩序变迁及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居住空间集聚化和社会空间社区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生计结构、治理模式、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心理等不同维度的嬗变和重塑。新发展社会学视角下的村落共同体秩序重建,是内生力、政府力和社会力等多元主体辩证互构的过程,其实践形态表现为经济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四体同构”的动态实践;其间涉及生计方式、组织结构、治理模式及文化心理等不同维度的动态演化,势必会引发价值冲突、利益博弈甚至社会稳定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